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题目

1.清政府被迫将南京辟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虎门条约》

2.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台儿庄大捷②中共发表抗日通电③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④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3.日本帝国主义为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制造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4.“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正式爆发,这主要是由于()

A.中国军队开始奋起抵抗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

C.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D.国共两党再次实现合作抗日

5.“七七事变”后蒋介石确定准备抗战方针的主要原因是()

A.中共和全国人民要求抗日B.西安事变中承诺抗日

C.日本扩大侵华损害其利益D.英、美支持蒋介石抗日

6.南京名胜众多,其中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建立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抗日战争D.人民解放战争

7.1937年,日本积极策划全面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缓和国内阶级矛盾B.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C.摆脱国内经济危机D.制定了所谓“国策基准”

8.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抗战是在()

A.“九一八事变”后B.“一二八事变”后C.“七七事变”后D.“八一三事变”后

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建立D.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0.下面对抗日民族统—战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立即发表宣言,倡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D.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战线正式建立

11.下列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几次大规模对日作战,最先进行的是()

A.淞沪会战B.武汉会战C.台儿庄战役D.枣宜会战

12.下列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革命统一战线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在中共倡导和推动下建立B.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C.都采取党外合作的方式D.都具有反帝的性质

13.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共同点是()

A.政治基础相同B.合作方式相同

C.主要任务相同D.倡导者相同

14.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的主要原因是()

A.英美支持其抗日B.全国人民要求抗日

C.维护自身统治D.防止日军扩大侵略

15.中共在1927年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到1937年又与国民党合作,这主要说明()

A.国内斗争服从于国际斗争B.民族矛盾大于阶级矛盾

C.中共从广大人民利益出发D.国共矛盾是兄弟之争

16.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

A.台儿庄战役B.临沂战役C.平型关大捷D.忻口战役

①上海失守②北平,天津相继失陷③卢沟桥事变④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②①③D.③②①④

18.在日军进行的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中国军民共达()

A.5万B.10多万C.20多万D.30多万

19.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的迁移顺序是()

A.广州——武汉——南京——重庆B.广州——南京——武汉——重庆

C.广州——武汉——重庆——南京D.广州——南京——重庆——武汉

20.1938年,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消灭日军一万余人的重大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战役C.台儿庄战役D.枣宜会战

21.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是()

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太原会战D.平型关大捷

22.国民政府组织的多次战役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日本大量有生力量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C.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D.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权

23.下列关于抗战防御阶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日本实行速战速决的方针B.中国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C.抗战的主力在国民党正面战场D.八路军,新四军严重威胁敌人后方

24.抗战初期,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

A.采用了相同的抗战路线B.进行了积极抵抗

C.积极动员民众抗战D.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25.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的会议是()

A.瓦窑堡会议B.党的活动分子会议

C.洛川会议D.七大

26.下列对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的解释,正确的是()

A.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战B.以游击战作为主要歼敌手段

C.反对以阵地战阻击敌人D.突出人民作用而不以军队作战为主

27.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推行全面抗战路线,而国民政府却推行片面抗战路线,这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是()

A.阶级本质的不同B.战略战术的不同

C.作战方针的不同D.依靠对象的不同

28.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抗战路线上的根本分歧是()

A.要不要坚持持久抗战B.要不要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

C.要不要开辟敌后战场D.要不要争取国际援助

29.八地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是在哪次会议之后()

A.洛川会议D.瓦窑堡会议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

30.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

A.晋察冀B.晋绥C.晋冀豫D.冀鲁豫

31.1938年日军停止对正面战场的大规模进攻,改变侵华方针,这表明()

A.日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B.中国军队进入局部反攻

C.日军认识到中共是其实现侵华计划的主要障碍

D.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重大变化

3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政府采取的方针是()

A.组织大规模军事进攻,逼迫国民政府投降

B.扶植汪伪政权,拒绝与国民政府议和

C.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D.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33.下列哪一事件不是日本诱降政策的产物()

A.蒋介石的两面性变化B.汪伪国民政府的变化

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D.亲日派散布“亡国论”

34.1940年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的伪国民政府的性质是()

A.代表亲日派集团的反动政府

B.大肆出卖国家利益的反动政府

C.帮助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政府

D.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

35.汪伪政府与蒋介石集团的最大区别在于()

A.与帝国主义勾结B.代表阶层不同C.对日政策不同D.对人民的态度不同

①淞沪会战②《论持久战》的发表③七七事变④台儿庄战役

A.④③②①B.④③①②C.③①④②D.①③②④

37.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

A.徐州会战结束B.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C.国民政府迁都重庆D.汪精卫建立伪政权

3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

①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②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敌军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9.下面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日军迫于战线过长,无力对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B.中国方面在正面战场连续败退,没有力量很快打败侵略者

C.西方国家普遍支持日本帝国主义改变战略方针

D.汪伪政权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

40.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侵华的重点是()

A.加强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B.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C.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D.进攻正面战场

41.日本对中国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实质上是()

A.为发展本国资本主义经济服务B.变沦陷区的经济为它的附庸经济

C.转嫁经济危机D.取得资源,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

42.抗战期间,日本在沦陷区大肆经济掠夺的直接原因是()

A.转嫁30年代的经济危机B.解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

C.实行殖民统治D.积累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

43.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的目的是()

A.实现同化政策B.灌输奴化思想C.宣扬封建道德D.扩大日语范围

44.下列措施中,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的是()

A.开展大生产运动B.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C.开展整风运动D.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45.日本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殖民统治B.宣传特务统治C.实行恐怖政策D.肃清抗日力量

46.日本搞的“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的相同点是()

A.掠夺地产和矿产,以战养战B.培植殖民工具,以华治华

C.肃清抗日革命力量,巩固占领区D.进行奴化统治,以日变华

47.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造成蒋介石政治态度两面性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的两面性B.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C.国民党正面战场失败D.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相互作用

48.武汉失守后,蒋介石集团虽继续抗战,却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这主要是由于()

A.日本诱降政策的影响B.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壮大

C.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立场D.美英对日推行绥靖政策

49.国民党抗日政策转向反动始于()

A.武汉,广州失陷后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C.皖南事变后D.百团大战后

THE END
1.汪伪政府十个汉奸,有一对夫妻一对翁婿一对连襟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梁鸿志任监察院长,1946年被处决。 十、李士群 李士群,浙江人。任汪伪政府76号特工总部副主任,在1939年至1943年不足四年时间内,76号造了三千多起血案。 由于招搖飞扬跋扈,得罪了它的日本主子,被日本特高课毒死,终年38岁。 在这汪伪政权十大汉奸中,汪精卫与陈壁君是夫妻关系;汪精卫与褚...https://www.meipian.cn/2bpiizo8
2.汪伪政权建立的时间是()发布时间:2022-12-05 更多“汪伪政权建立的时间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汪伪政权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1937年11月,继张家口、大同、归绥的三个伪政权后,日本又成立了( ),将三个伪政权统一管辖。 A.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 B.伪蒙疆联合委员会 C.伪察南自治政府 D.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 点击查看答案...https://www.xilvedu.cn/8F9D561D.html
3.汪伪政权浙江机构与官员建置桃花源中人736511940年3月,汉奸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维新政府被取消,浙江沦陷区纳入汪伪政权统治。7月初,伪浙江省政府进行改组,实行委员制,委员会由11人组成,下设民政、财政、教育、建设4个厅,秘书、警务两个处,以及法规审查委员会。伪省政府主席汪瑞闿,民政厅长沈尔乔,财政厅长张德钦,建设厅长王厦才,教育厅长徐季敦,秘...https://blog.sina.com.cn/s/blog_176ee60f30102z19a.html
4.湖北师范大学2025考研740中国史基醇试大纲日本侵华策略的变化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相持阶段前期正面战场的作战; 敌后战场成为重要战场;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强和国共摩擦的激化;共产党对新 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阐发;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汪伪政权的成立;日本帝国主义 在沦陷区的统治;皖南事变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 3、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抗战中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和解放区 太...http://sc.kaoyan365.cn/dongtai/dagang/47826.html
5.汪伪国民政府(1940年3月30日1945年8月16...来自Aoide弦歌汪伪国民政府(1940年3月30日—1945年8月16日),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夫妇和曾仲鸣﹑周佛海等逃离到越南河内后,发表降敌“艳电”。1940年3月30日,南京举行所谓“国民政府”还都仪式,正式成立傀儡政权,汪精卫担任该政权的“国民政府”代主席兼行政院院长。“汪伪国民政府”一度遥奉重庆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主席,汪...https://weibo.com/3152305322/NwBIIjPPn
6....至1940年汪伪政府成立后改称华北政务委员会;保存甚佳,敬请预览...查看本场所有拍品 下一件 > 图片加载中... 3001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十四日(1939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二周年纪念章”1枚,上有嘉禾、五色旗图及纪念字样;此乃1937年12月14日,侵华日军扶植汉奸王克敏、王揖唐等在北平成立伪政权,管辖山西、河北、河南、山东4省及北平、天津两市,至1940年汪伪政府成立后改...http://www.yangmingauction.com/goodsdetail.html?auctionid=S15123&code=3001
7.1940年1月23日汪精卫等人决定成立伪南京政府历史上的今天1940年1月23日,汪精卫等人决定成立伪南京政府。 汪伪国民政府又称汪精卫政权、汪兆铭政权、南京政权、汪伪政府、南京汪伪国民政府等,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以汪精卫(本名汪兆铭)等投靠日本的中国国民党党员为首建立的政权,其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名,实际上则是日本在战争期间扶持的傀儡政权之一。1940年在日本的扶持...https://ls.httpcn.com/today/TBTBUYAZ.shtml
1.讲座︱沦陷时期上海文人的选择:退隐,反抗还是合作?私家历史周佛海在汪伪政府成立时留影 在这篇访问中,周佛海说我这人其实不修边幅,不爱参加社会活动,极喜欢读书,极喜欢喝酒。一看就知道,这个杂志跟汪精卫政府有关系。周佛海就是背后的支持者。 当时,这杂志有篇周佛海的散文《盛衰阅尽话沧桑》,这篇文章的主旨也构成《古今》杂志一个主题。这里多数写文章的政治人物都是怀旧的...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4191
2.专题十三对联材料二1903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蓝本, 拟订学堂章程, 于1904年1月公布, 即《奏定学堂章程》, 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 该学制包括《初等小学堂章程》《高等小学堂章程》《各学堂奖励章程》《各学堂管理通则》等。内容涉及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d3gd9tk.html
3.馆藏国民政府时期上海地方行政机构档案指南上海市社会局存在时间为1928~1949年,是隶属于上海市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工商企业行政管理、粮食燃料供应、社会福利、社会团体、工会组织、劳资争议、合作指导等。其前身为1927年7月成立的农工商局,1928年8月改组为社会局。下设4个科及浦东农场、国货陈列馆、粮食委员会等附属机构,1936年一度将教育局并入,扩为5...https://www.archives.sh.cn/ggfw/gczn/202405/t20240515_68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