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0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前往重庆白公馆、重庆渣滓洞监狱旧址体验红色文化,感受红岩精神,进行党史学习。
歌乐英烈永留存,青年感悟红岩精神
白公馆监狱旧址位于重庆沙坪坝区歌乐山,1938年起被国民党特务机关当作秘密监狱。从1938年至解放前夕,军统曾在白公馆关押过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囚禁在白公馆的共产党员们仍铁骨铮铮、誓死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其中,许晓轩秘密和共产党员相互联系,成立了狱中临时党支部,并任支部书记,组织和领导狱中的地下斗争。他曾说:“要枪毙请自便,要我签字休想!”特务无奈,只得将他投入不见天日的大牢。危难时刻,他总是鼓励大家:“越是关键时刻,我们越要叫敌人知道,共产党人是不可动摇的。”
监狱穷舍徒四壁,狱中八条警人心
原全国文联主席胡绳老先生参观白公馆时曾赋诗一首:“盘曲生根乱石中,繁枝今日出墙东。英雄已去精魂在,映其榴花岁岁红。”以此来缅怀在白公馆牺牲的烈士英魂。
在参观白公馆的过程中,二楼左室内墙体上保留的刻字让同学们印象深刻。其中团队负责人吴思宇感慨说,“这八条规定内容虽然简单,意义却很深刻。”这是狱中共产党员总结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惨痛教训,并且进行了深沉思考和认真总结才提出来的智慧结晶。
图为白公馆监狱八条规定。
这充满血泪的字里行间中充满了悲愤、忧虑,却没有一点颓伤和灰心。这充分表现了这群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和高瞻远瞩的眼光。这是他们在走向刑场前,向党组织表述的赤胆忠心和殷切希望。
不为凡尘易“江心”,川农学子忆“江姐”
1943年4月,江竹筠接受党组织安排,与彭咏梧假扮夫妻,协助开展党的地下通信联络工作,他们的“家”还成为重庆市委秘密机关和地下党组织整风学习的指导中心。,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在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关押。在监狱中的江竹筠,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残酷折磨,始终坚贞不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敌人毫无办法,只能将她关押在监狱以待继续审讯寻求突破。江竹筠则借此机会巧妙领导狱中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斗争,使监狱里的地下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为拼尽躯命满腔热血,让巾帼英名万古流传。”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着代表解放的旗帜。
动科学院的学子被“江姐”不屈不挠、独具巾帼英雄气概的形象深深打动,团队成员王冠杰表示:“行源于心,力源于志”。对党忠诚首先体现在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江姐”在苦难经历中不断强化思想淬炼,她把忠诚融入血脉、铸入灵魂,最终造就了无比纯洁的党性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