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6岁,正处于壮年的汤君年于病床之上去世。
你可能不知道汤君年是谁,但你一定知道他的“作品”。就像你不知道上海谁最有钱一样,但是上海有钱人最多的地方一定是汤臣一品。而汤臣一品,正是汤君年的“作品”。
除开王健林、王石等人之外,汤君年可以说是中国最顶尖的一批地产商人。
到了现在,汤臣一品的房价早已经过亿。
如果汤君年活到现在,说不得他也是百亿(甚至千亿)俱乐部中的一员。不过,汤君年没有享受到这些,他的儿子却享受到了。作为汤君年的继承人,汤珈铖手上的财富远超常人想象。
但是,和王思聪这样的富二代不同。汤珈铖手握几十个“小目标”,其人的生活却相当低调。明明没姿容,才能颇高,但他却始终在公众视野之外生活。
不过,虽然低调,但并不代表他的资料是神秘的。
年纪轻轻的汤珈铖,手握如此多的财富,他的心中是怎么想的呢?又为何保持低调的生活呢?
现在,咱们来好好看看汤珈铖的故事,看看这人到底走上了怎么样的一条人生道路。
有钱人枯燥的生活
如果是在十年之前,汤珈铖还算得上一个广为人知的人物。
如果是普通人,这种外号着实是顶级赞赏了。但是对于汤珈铖而言,这只是极为寻常的一件事情,并不算什么。
作为徐枫和汤君年的儿子,汤珈铖对这种程度的夸赞提不起什么兴趣。
他从小就生活在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环境当中。
汤珈铖出生的时候,汤君年就已经通过房地产赚到了大钱。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徐枫是谁。咱们只用说她的两部作品:《侠女》、《霸王别姬》。前者是东方武侠电影的巅峰,而后者则是中国电影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在当时的电影界,徐枫堪称教母级别的人物。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汤珈铖自然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刚刚懂事,徐枫就安排汤珈铖在电影当中客串,为他日后进入影坛做一些铺垫。
而父亲汤君年,尽管生意繁忙,但是仍然将汤珈铖带在身边,对他传授自己做人的道理。
按理来说,在这样幸福的氛围中,汤珈铖的性格应该是外向开朗的,并不会有什么烦恼。但是在12岁这年,汤珈铖却患上了抑郁症。
由于所谓的“精英化教育”,上个世纪的有钱人存在一种执念,喜欢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国外去读书。
汤珈铖也不例外,为了教育,汤君年亲手把儿子送到了美国读书。
按照汤君年的设想,汤珈铖会在国外的精英化氛围中成长为一个社会人才,然后到了一定时候,回来帮自己打理生意。
但是,万事就怕一个但是,汤珈铖在国外,不仅没有学到什么,反而对一切产生了恐惧。他害怕众人的凝视,害怕别人对他在背后议论纷纷。多疑、羞涩,这两者共同对汤珈铖产生了影响。
所以,他患上了抑郁症。学肯定是不上了,坚持蹲在家中闭门不出。
听说儿子的情况,汤君年夫妇很是关心。他们赶紧从香港飞到美国,想要了解一下汤珈铖的问题。
听说儿子患上了抑郁症,可把徐枫急坏了。她索性放下手上的事情,专门陪伴在汤珈铖的身边,想要把儿子的病给治好。
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感叹有钱真好。眼看儿子意志消沉,徐枫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带儿子出去走走,见见外面的风光,说不准人就好了呢?
然后,徐枫就带着汤珈铖去满世界旅行了。
普通人这个年龄,最远也可能只去过国内的一些地方,而12岁的汤珈铖,已经从东到西留下了足迹。
等到一圈环游结束,汤珈铖的病情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至少不会动不动就有抑郁的想法了。
可见,有的病真的是能够用钱给砸好的。
不过,因为这段特殊经历,汤珈铖没有再继续读书了。不过,这倒不是说他不学无术,既然不能去学校,那么就索性把家变成学校。在家中,汤珈铖反倒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商业奇才
汤珈铖是个厉害的人物。
为啥这么说呢?如果仅仅因为是汤君年的继承人,咱们还不会对汤珈铖有什么好感。有钱的富二代多了去了,凭啥要对汤珈铖专门称道呢?
汤珈铖厉害的点,就在于他赚钱的本事。
汤君年已经够厉害了,在他的运作下,汤臣集团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跟汤君年一比,汤珈铖那是更加离谱。15岁的时候,汤珈铖就已经开始为家里赚钱了。
对的,你没有看错。15岁,寻常人初三的年龄,大伙儿都还在花家里的钱,汤珈铖就已经开始为汤家赚钱了。而且,他的赚钱还不是什么常见的做小生意补贴家用,而是进入了股市里面捞钱。
人人都夸汤君年,不知汤君年背后还站着个天才。
现在我们经常能看到一句话:不怕儿子乱败家,就怕儿子乱创业。像是王思聪,手握王健林五个亿,创业创了这么久,熊猫直播没了,香蕉传媒倒了,他还背上了债务,怎一个惨字了得。
接着,徐枫丢给了儿子两千万,汤珈铖两年后,还给了徐枫一个亿。
什么叫商业天才?汤珈铖这种表现,绝对算是一个逆天级别的人物了吧。根据汤珈铖自己所说,他到目前为止,炒股这方面从来没有看走眼过。年纪轻轻,就已经捡起了股神的剧本。
所以,在17岁这年,当汤君年当众宣布将汤珈铖任命为集团副主席,却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发表反对的意见。说白了,这么一个商业天才入驻汤臣集团,本来就是捡到宝了,谁管他是不是汤君年的儿子呢?
汤君年想的,是一点一点为儿子铺路,然后在他退休之后接任集团事务吧。但是,汤君年聪明一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为儿子铺路只铺了四年。
2004年,汤珈铖21岁,意外接到父亲的死讯。一方面,他要忍痛安慰母亲,一方面,他又要鼓起勇气,应付父亲留下来的那些事情。
要知道,他不过是一个21岁的年轻人,曾经还有过抑郁症,面对如此多的压力,换做一般人早就崩溃了。但是,汤珈铖硬是扛下来了。他始终陪在母亲身边。徐枫是汤臣集团的心脏,那么汤珈铖就是汤臣集团的内脏。
由于汤君年儿子的身份,正式接受集团事务的汤珈铖,很快就要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汤臣一品。
汤君年是一个有远见的人。当年亚洲金融危机,一大堆地产商赔得裤衩子都不剩。也就汤君年看得明白,眼见危机即将发生,他抛售了汤臣集团在香港的投资,转而孤注一掷,重金投资上海地皮。
而且,一到上海,汤君年就提出了一个设想:要做卖给有钱人的房子。
不是别墅,而是城市中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假如居住空间不够,那就用服务、地段、配置条件去弥补。
这个观念无疑是相当超前的。90年代的中国,大伙儿其实钱都不算多,虽然那个时候已经有富豪,但是总的来说,这个决定还是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的。
而在主流观点中,要卖给富人,最好的其实是别墅,怎么可能是高楼大厦呢?
汤臣集团内部是肯定有意见的,但是汤君年亲自接手这个项目,大家也不好多说些什么了。而在汤君年的主持下,
汤臣集团最终拿下了陆家嘴的一块地皮,外接黄浦江,不远处就是外滩,属于是上海最核心的地段。
不过,光是有地皮有设想肯定是不够的,得有具体的施工计划,要有足够多的钱。所以,汤君年一直将汤臣一品的建设工作推迟。没想到,事情到最后,他死了,汤臣一品还没有开始建。
作为汤君年的继承者,汤珈铖自然接过了这个担子。因为是父亲的“遗作”,汤珈铖决定,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好。
在他们看来,凭借汤臣一品的地段,这买房子的钱绝对是一笔划算到不行的投资。
按理来说,这个时候,汤臣集团应该是大赚特赚了。但是,实际上,汤臣集团并没有赚到多少。有一个很奇怪的原因:缺货。对,就是缺货。虽然房子一共有一百多套,但是实际上预售出去的并不多,100多套房源,全握在汤珈铖的手中,拒不出手。
为啥汤珈铖会这么做?汤君年留房子给他,这并不让人意外。但是这个时候不出手,汤珈铖在想着什么?
面对下属的不解,汤珈铖并没有多做解释。
他是一个商人,商人的本质是什么?是趋利避害,什么时候赚钱多,什么时候才是出手资源的好时机。
汤珈铖有一种直觉,现在汤臣一品卖的火爆,十年之后,汤臣一品会卖的更加火爆。
到时候,房价将会更加高,汤臣集团也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因此,不管集团闹得再凶,汤珈铖只有一句话:不卖。
事实证明,汤珈铖赌对了。他真的是一个天才,天生有嗅到商机的能力。
在这些年里面,他手上房源的价值在不断上升,如果他愿意出售,哪怕卖价上亿,仍然会有人立马掏钱。客观来说,汤臣一品,就是房地产界名头最响的“奢侈品”。
汤君年将汤珈铖作为继承人,确实没有看错人。
总结
现在,汤珈铖已经40岁了,算是中年人了。
他仍然保持住了自己早年间的生活作风,不过分张扬,也不过分低调,接地气的同时,又保持了一丝神秘的气息。
如今,三年疫情已经过去了,对于汤臣集团而言,这是一个关键时期,也是一个考验人的时刻。
如果汤珈铖没有因为疫情丧失志气,接下来的这几年,我们应该会看到他更多精彩的操作,颇有一种大戏揭幕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