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别的女人不一样,要不嫁给我,你前夫的债务一笔勾销。”
……
这样的对白,像不像霸道总裁文里的玛丽苏情节。
只供不谙世事的少女YY,绝难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但这却恰恰就是“一代侠女”徐枫第二段婚姻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徐枫的人生由数次角色转换拼接而成。
而且,每一次社会角色的变换都令她踏上更高的台阶。
一路走来,徐枫从贫寒的重组家庭挣扎而出,
登上影后的领奖台,又以分手的身份嫁入豪门。
然后,开起电影公司,凭着对电影的热爱和独到的眼光,
成为成就陈凯歌与张国荣职业生涯高光时刻的“贵人”。
之后,她在悲痛中接手老公的公司,努力将“汤臣一品”打造成上海滩最负盛名的“明星豪宅”。
当别的演员在荧幕上扮演传奇时,演员出身的徐枫却把自己活成了一段传奇。
侠女
徐枫出生在1950年的台,今年已经72岁。
作为上世纪50年代逃难到台的普通人家,徐枫家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5岁时,徐枫的父亲去世了。
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徐枫的母亲难以独自支撑一个家庭。
于是,徐枫的母亲带着孩子们改嫁了。
但再嫁的家庭依然穷,穷到徐枫多夹一筷子菜都会被继父瞪。
这样的家庭环境让徐枫迫切地想要出去挣钱,替妈妈分忧解难。
15岁时,著名武侠片导演胡金铨筹拍的《龙门客栈》在台选演员。
从不知表演为何物的徐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海选”。
当时,参加试镜的演员都拿到了一个剧本,内容是:
你与男友相恋多年,当你带着父母同意结婚的喜讯去找男友时,
男友却拿出了和别人的结婚照。
而胡金铨导演要看的就是参选者看到“结婚照”时的反应。
15岁的徐枫那时还没有恋爱经历,但或许是老天爷赏饭吃。
镜头前的徐枫感情分外饱满,大滴大滴的眼泪当场就落了下来。
这段天然又动人的表演让徐枫得了全场最高分,从4000多人中脱颖而出。
后来,谈起中意徐枫的原因,胡金铨导演说:
“她眼睛里有故事。”
OFFER顺利拿到,但公司却要徐枫一次性签6年约。
妈妈不同意,觉得女儿这是要签“卖身契”。
一心想要独立的徐枫向妈妈百般保证,她一定洁身自好,这才让妈妈放下心来。
就这样,15岁的徐枫找到了工作,虽然每月只挣800元台币,但她依然心满意足。
其实,《龙门客栈》中徐枫只有三场戏,但作为新人的她,表现却不俗。
胡金铨导演对徐枫很满意,于是,决定让她来演《侠女》的女一号。
《侠女》是胡金铨自编自导之作,他在这部电影上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对演员要求也极高。
有时,妆发不对,胡导都会亲自动手,整理到满意为止。
在这样严格的要求下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开拍后的第一场戏,徐枫就被安排和几十个演员对打,一天就拍了四五十个镜头。
为了拍好武侠片,经过培训的徐枫有些功夫在身,但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还是让她苦不堪言。
可第一次做女主角的徐枫太想拍好这部电影了,所以她咬牙坚持,哪怕受伤也毫不退缩。
一次,演对手戏的男演员本应一刀砍在徐枫的发髻上,但却失手砍到了徐枫的额头上。
瞬间,徐枫的眼前一片猩红。
幸好,伤势不重,缝了6针,徐枫继续跟着胡导拍《侠女》,并且一拍就是四年。
1975年,《侠女》终于杀青,当年参加了戛纳电影节,一举拿下技术大奖。
这是华语电影首次拿到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奖项。
徐枫作为主演,与有荣焉。
颁奖后,徐枫走出影院,许多人上来与她热情拥抱。
这让徐枫感受到,原来拍电影不光能挣钱,还能得到这么多的尊重和喜爱。
之后,《侠女》原班人马合作拍摄了《刺客》。
凭借这部电影中的表现,徐枫获得了金马奖影后。
而她与胡金铨导演的合作也还在不断继续,
二人接连合作拍摄了《迎春阁风波》、《山中传奇》、《空山灵雨》等电影。
剧情虽不同,但徐枫的侠女形象却不变。
在胡金铨导演的调教下,徐枫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冷峻硬朗的风格。
她那一双虎豹一般的眼睛,时刻透露出不谄媚不妥协的姿态,
塑造出“一代侠女”的经典形象。
1979年,徐枫变换戏路,一改侠女形象,在电影《源》中扮演了一位普通农妇。
而这部电影也让徐枫再一次捧起了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奖杯。
制片
与事业上的顺风顺水不同,徐枫最初的婚姻很不如意。
母亲病重时,希望能够看到女儿徐枫嫁人,并且还帮徐枫选定了人选。
孝顺的徐枫不想让母亲带着遗憾离世,于是便按母亲的安排,仓促嫁人。
婚后,丈夫打着徐枫的名号出去招摇撞骗,
欠下巨额债务,与徐枫分手后便拍拍屁股一走了之。
只给徐枫留下分手的身份,和数不清的债主。
其实,债不是徐枫欠的,她也可以不还。
但演了这么多年的“侠女”,徐枫是有点儿“侠义”在身的。
她说:“拍了那么多武侠片,教会了我忠孝仁义,
况且那些被欠钱的人很多也都是我的朋友,我没办法不管。”
于是,徐枫扛下了前夫的所有债务,拼命接戏,期待能多赚一点,早日把债还完。
而且,徐枫还找到前夫欠钱最多的债主,试图稳住对方。
毕竟,前夫欠他钱太多,不是多拍几部戏就能还清的。
这位“最大”的债主名叫汤君年。
汤家早年靠做布艺家装生意起家,最辉煌时,曾在全球开起了3000多家销售门店。
后来,汤君年又进军地产业,在台开了两家非常有名的百货商场。
当时的汤君年还未结婚,加上儒雅的外表,称得上是“钻石王老五”了。
徐枫找到汤君年,开门见山地说:
这种率直和担当让汤君年感到很新鲜,很特别。
而且,他也很难相信世上竟有这样的女人,竟会帮前夫去还债。
就这样,汤君年被徐枫这个“奇女子”深深吸引,开始了对徐枫轰轰烈烈的追求。
回忆当年,徐枫说:“汤先生追我追得蛮难的,但这些难我是婚后才知道的。”
汤君年家庭传统,父母听说儿子想娶一个离过婚的女演员回家时,都表示了强烈的反对。
汤君年默默扛下了来自家庭的压力。
他一边与徐枫谈恋爱,一边不断地用行动向父母表示自己的坚定。
1980年,汤君年终于如愿迎娶徐枫。
他在结婚现场摆放了三万朵玫瑰,在当时引起轰动。
婚后,婆婆才和徐枫提起汤君年曾经的“反抗”。
婆婆告诉徐枫说,如果当初不答应我儿子娶你,我可能会失去我的儿子。
认下徐枫这个儿媳,公婆也提出了唯一的要求,那就是希望徐枫不再演电影。
徐枫爽快答应,并且不觉得这是妥协退让。
15岁就出来拍戏,徐枫感觉自己像匹马一样一直在奔驰,
能放慢脚步歇一歇,徐枫也很乐意。
婚后,她接连生下两个儿子,与丈夫汤君年感情甚笃。
有时丈夫汤君年在一楼打牌,徐枫在地下室按摩,汤君年都会嫌妻子徐枫离自己太远。
相夫教子的日子过了几年,徐枫有点坐不住了。
汤君年就安排徐枫到自家开的百货公司给支票盖章。
那时,汤家的百货公司半个月开二百多张支票,徐枫盖完章就想着顺便把账理一理。
但就这二百来张支票,徐枫拿着计算器算了十次,十次的数字都不一样。
这让徐枫很是沮丧,觉得自己很没用。
一直很宠妻子的汤君年不忍看徐枫情绪低落。
他甩出四百万给徐枫,让她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汤君年深知徐枫多年节俭惯了,以为她一定会拿钱买房子置业。
但没想到,徐枫拿着钱想了几个月,最后决定要开电影公司。
她说,虽然结婚时很想歇一歇,但真的停下来却觉得电影早已融入了自己的血液。
既然公婆不喜欢她再演电影,那就投资拍电影好了。
说干就干,徐枫请恩师胡金铨帮她的电影公司起个名字。
胡导说就叫“庆丰年”吧,有徐枫的“丰”,有汤君年的“年”,再加一个庆字,寓意好。
但当时台已经有家电影公司取名叫丰年了,所以这个好名字不能用了。
于是,徐枫想,就叫汤臣吧,意思是汤家自己的公司。
但这一次,宠老婆的汤君年却不同意了。
因为他觉得徐枫的电影公司一定开不久,
没准拍两部电影就会倒闭,叫汤臣到时候会很丢脸。
徐枫好话说尽,才让丈夫同意把汤臣这个名字给她用。
公司开起来,徐枫投资的第一部电影是《丑小鸭》。
这部电影成绩不错,而且还拯救了人气已经跌到谷底的恬妞。
之后,汤臣投资拍摄了《好小子》,这部电影一炮而红。
戏院连场火爆、走势一路攀升,最终票房突破1000万,
拿到了台电影市场当年的票房第三。
这部电影最终被打造成一个系列,接连拍了七部才收尾。
而在这一过程中,徐枫选片的思路和策略也逐渐清晰,那就是:
拍一部商业片,再拍一部文艺片,通过“以商养艺”实现艺术与商业题材的双向并重。
本着“贵精不贵多”的原则,徐枫的电影公司不盲目跟拍滥拍,积累出不少佳作。
既有《好小子》这样票房长红的商业片,也有《滚滚红尘》这样拿奖拿到手软的文艺片。
在台和香港取得了好的成绩,徐枫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市场。
1988年,徐枫带了8部电影去了戛纳影展,不是参展,而是卖片。
在戛纳,徐枫碰到了陈凯歌,并且观看了陈凯歌的参展影片《孩子王》。
这部电影很闷,闷到现场有一半的观众睡着,一半的观众提前退场。
但徐枫却全部看完了,而且GET到了陈凯歌想要表达的东西。
第二天,徐枫就约陈凯歌出来,
把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给了他,并邀请他来执导这部电影。
陈凯歌却拒绝了,他觉得这部小说太通俗了,完全不是他想要拍的作品。
但冥冥中,徐枫有种感觉,《霸王别姬》的导演非陈凯歌莫属。
于是,她花费了很多功夫去说服陈凯歌。
前前后后,徐枫与陈凯歌进行了超过200个小时的沟通,最终,陈凯歌同意了。
导演确定了,便是片中“程蝶衣”的人选了。
徐枫说,自从她决定筹拍《霸王别姬》时,她心中的“程蝶衣”就是张国荣。
张国荣也对这个角色很感兴趣,但因为经纪公司的原因,合作一直没有谈妥。
在反复中,徐枫还曾考虑过当时在国际上知名度更高的尊龙。
幸好,一波三折后,张国荣最终还是成功出演了“程蝶衣”。
在徐枫看来,《霸王别姬》是一部集体合作高度成功的作品。
从原著到导演到主演再到所有配角和幕后工作者,每一个选择都是极为恰当的。
用徐枫的话来说,就是“这个TEAM里缺一不可。”
所以,徐枫预见了这部作品的成功。
1993年,徐枫和所有主创到达戛纳。
18年前,新人徐枫初到戛纳,以好奇的眼光打量着电影的最高殿堂。
那时,她发现每一个单项奖的获奖者都会获得一张奖状,
唯有最佳影片“金棕榈奖”会获得一个奖牌。
她的心中便有了一个懵懂的梦想,那就是拿到那个奖牌。
谁会想到,18年后,当初那个小演员会真的实现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
还是以制片人的身份。
至今,《霸王别姬》仍然是唯一一部拿到“金棕榈”的华语电影。
虽然,这部出色的小说早晚会被搬上荧幕,
但如果没有徐枫的运筹,或许其在中国影史的价值和成绩都达不到现在的高度。
经商
随着徐枫在电影制作方面的如鱼得水,她也逐渐开始参与丈夫公司的运作。
1992年,汤君年带着徐枫到了上海的浦东。
他指着面前满地烂泥、芦苇比人高的荒地告诉徐枫说:
我打算卖掉香港的三家公司,将全部财力和精力投入到浦东开发中。
丈夫的这个决定,让徐枫吓出了一身冷汗。
但她选择相信丈夫的眼光,逐渐将主要精力放到了地产开发项目上。
徐枫陪着丈夫汤君年筹措了高达20亿美元的资金,全部投到了浦东。
随后,汤臣集团在浦东建起了第一座甲级写字楼、
第一家五星级酒店、第一个高尔夫球场……
等到酒店建成后,晚上九点,徐枫站在酒店向窗外望去,街道上已是空无一人。
这种冷清让徐枫从头凉到脚,但丈夫汤君年依然满怀信心,毫无动摇。
1996年,汤君年在香港卷入一宗官司,这让汤家和集团都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
关键时刻,徐枫挺身而出,很快筹集了2000万,将丈夫保释出来,解除了危机。
重回上海,夫妻二人继续全情投入,
他们陆续在浦东投了16个项目,他们也因此被人们称为浦东开发的先行者。
2000年,上海地产市场转暖,随着房价的上涨,汤臣集团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汤君年独到的商业眼光和对浦东的巨大信心,终于有了回报。
然而,官司缠身和家族遗传的糖尿病使汤君年健康每况愈下。
2004年,汤君年因糖尿病并发症离世,终年不过56岁。
突然的打击令徐枫和两个儿子都陷入巨大的悲痛中。
但丈夫牵挂的事业总还要继续。
徐枫强打精神接手了整个集团的管理,每天到了公司楼下,她都会对自己说一句:
“预备,CAMERA!(开机)”
然后,装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去工作。
但身体不会骗人,悲恸也伤害了徐枫的健康。
家里和办公室都放着巨大的氧气瓶,以备她随时吸氧。
周围说风凉话的人断言,看徐枫半死不活的样子,她也活不过半年了。
但要强的徐枫硬生生地熬过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
不仅活了过来,还将丈夫留下的项目打理得漂漂亮亮。
在丈夫去世仅15天后,汤臣一品顺利开盘,每平米的预售价格高达11万元。
2006年,汤臣一品以13万的单价成交,刷新了中国地产市场的纪录。
后来,这一纪录也被汤臣一品不断打破,最高时曾达到惊人的每平米38万。
到如今,汤臣一品开盘已近20年,但在徐枫及儿子的打造下,
汤臣一品仍然称得上是上海豪宅市场的风向标。
就这样,徐枫一边继承丈夫的事业,挑起集团的担子,致力于做有电影气质的地产;
一边努力以自己的乐观和坚强感染两个孩子,将他们培养成有所成就的优秀年轻人。
在徐枫的教育下,两个儿子都很优秀。
他们相继进入汤臣集团,现在都担任集团副主席。
二人出身富贵、长相俊朗,但都行为端正,鲜少有绯闻传出,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徐枫对二人的教导颇为成功。
两个儿子事业有成、稳重可靠,这让晚年的徐枫没有了后顾之忧了。
于是,她又将热情投给了电影。
2015年,台想要对胡金铨导演的电影进行修复。
徐枫听说,毫不犹豫地掏了500万,资助了恩师电影的修复工作。
为了表彰徐枫在电影方面的突出贡献,2017年,金马奖将“终身成就奖”颁给了徐枫。
当天,颁奖嘉宾是徐枫的好友张艾嘉,张艾嘉在颁奖前动情地说:
“四十多年来,她一直享受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侠女。
背负一个美名很困难,她做到了。”
这段评价可谓恰如其分又实至名归。
徐枫真就如她扮演的侠女那样,几十年里都活得勇敢、坚毅、自主、清醒。
徐枫的电影公司开得最如火如荼的时候,有次采访,记者问她:
“有没有考虑在自己投资的电影里出演一个角色?”
徐枫肯定地回答:“没有!”
她说,我的公司投资了26部电影,我没有出现过一个镜头。
因为人要步入不同的阶段,而在每个阶段最重要的都是一定要认清自己!
或许,这就是徐枫能够不断转换,又能不断攀升的原因。
对她这样的女性来说,人生是变换的,岁月是悠长的。
暂时的困难不可怕,人生也可以不圆满,但一定一定要拼尽全力试一次。
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徐枫踩准了时代的节点,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