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26两天,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温迪·舍曼访华。在访华之前,她已经在在中国周边转了一圈。5月访问了南亚的印度和东南亚的柬埔寨、泰国。这次的亚洲行程最初公布的访问国家,只有日本、韩国和蒙古国。
舍曼这次亚洲之行在日本的行程最长,但日本首相菅义伟目前正全力应对东京奥运事务,无法抽身,所以并没有会见舍曼。之后还举行了第八次美日韩副外长会议,说是为了加强战略伙伴关系,但真实目的大家都心知肚明。
今年72岁的温迪·舍曼是当今美国民主党的元老级别人物之一,她并非第一次担任美国政府副国务卿,在拜登政府之前,她首经在克林顿政府、奥巴马政府担任过美国国务院要职。
今年4月,舍曼正式就任美国国务院第21任常务副国务卿。作为美国国务院的“二把手”,舍曼长期打造“精明又强硬”的外交风格,外媒称其有望实际主导今后美国的对朝政策。
温迪·舍曼出生于马里兰州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她的父亲是海军陆战队士兵,非常热衷于民权运动和政治。她从小成绩一般,并不是标准的学霸,也不像很多美国高官那样拥有显赫的名校学历,但从小耳濡目染,对政治有着非比寻常的兴趣。
她最开始就读于美国史密斯学院,主修社会学和城市研究。毕业后又进修了波士顿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及马里兰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方面的硕士学位。
研究生毕业后,舍曼最初从事救助贫困人群等社会工作,在多个非政府组织和政府机构就职,帮助受虐待的妇女和贫困人口。她注意到女性在团队工作的困难,从此开始在证明社会中女性角色力量方面不断努力。
舍曼的从政生涯始于担任马里兰州儿童福利主任,她还担任过国会议员芭芭拉·麦考斯基的幕僚长以及竞选经理。1993年,舍曼加入克林顿政府,成为美国国务院主管立法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后来担任过克林顿的特别顾问和朝鲜问题政策协调员。
她参与了美朝1994年《朝核问题框架协定》的制定和协商,又于2000年跟随国务卿奥尔布莱特一同访问朝鲜,与金正日会面。奥尔布莱特曾评价舍曼为美国“最聪明、最有奉献精神的外交官之一”。结束克林顿政府的任期后,舍曼先后在私营部门和智库等机构任职。
最初希拉里和幕僚长谢丽尔并没有答应舍曼的要求,她强硬的工作作风被认为咄咄逼人,但曾和舍曼合作过的伯恩斯建议希拉里任用舍曼,因为她是很好的团队合作者,希拉里选择相信伯恩斯。最后,经奥巴马的任命,舍曼成为希拉里的次国务卿,也是美国第一位女性次国务卿。
任职期间,舍曼被称为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外交谋士”,合作非常紧密,在之后希拉里竞选团队中,舍曼还被认为是国务卿的有力人选。
担任次国务卿期间,舍曼也是兢兢业业,她先后访问了54个国家,参与解决美国驻班加西领馆遭袭事件、参与叙利亚化武问题谈判。当然,她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是在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谈判中发挥关键作用。
舍曼是美国在伊核谈判中的首席代表,也是该国参会的唯一女官员。她与伊朗官员们建立起了良好的私交。他们经常在饭桌上畅聊,甚至会聊到各自孙辈的故事。她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也披露过期间的故事。
伊朗核协议足足谈判了六轮,每次都是快要达成一致,结果又出现了新的分歧点,“我的眼睛充满了泪水,我向他们指出他们的策略如何破坏了整个协议”。伊朗首席谈判代表阿拉格齐和伊朗官员都惊呆了,“一个月来第一次,他们没说一句话。”沉默良久后,阿拉格齐撤回了之前的反对意见。
伊核协议达成后,因舍曼对谈判的贡献和其他外交成果,她获得了奥巴马授予的美国国家安全勋章。
特朗普接任总统后,舍曼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任教,她是公共领导实践教授和公共领导中心主任,也是哈佛大学贝尔福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同时,她还在奥尔布赖特石桥咨询集团任高级顾问。
舍曼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曾4次出任美国国务院的重要职位,但她现在面对的是“人员和士气都受到重挫”的美国外交团队。她必须扭转蓬佩奥时期外界对美国外交官“趾高气昂”的坏印象,同时又要推行拜登版本的“美国优先”。
从美国政府的角度看,舍曼是华盛顿高层相当信任的、相当能干的一名资深外交官,所以被委以出使亚洲的重任。舍曼深谙复杂外交艺术,她的直言不讳和她对个人外交的敏锐观察力都可能在她的新角色中发挥作用。
舍曼在谈及拜登政府的对华关系时曾声称,中美之间的关系不是“基于信任”而建立的,以及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对彼此利益的尊重”上。正如舍曼自己所说,“2021年不是2015年”。
不过,舍曼的这次访华并没有调整现在白宫的态度,所以还是打着所谓推进美国的利益与价值观。美国妄图“从实力地位出发”与中方对话,中国在安克雷奇不吃这一套,在天津更不会吃这一套。美国想一边合作,一边损害中国利益的时代过去了。
王毅外长也向美方明确提出了应当遵守的三条底线:第一,美国不得挑战、诋毁甚至试图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第二,美国不得试图阻挠甚至打断中国的发展进程;第三,美国不得侵犯中国国家主权,更不能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中方已经划清了底线,指明了方向,美方如果想要推动双边关系向前发展,就需要美方抛弃过时的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改弦更张,为中美关系转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至于舍曼访华能否开启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新篇章,仍需观察后续美方的切实举措,毕竟制定国家政策的不是外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