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橙柿互动都市快报2022-06-2707:32发表于浙江
橙柿盛放·宋韵流转·点亮中山路
这个季节,法国梧桐在中山南路上空合荫,不晒,好走。
在中国,很多城市都有一条中山路。
南京、上海、广州、天津、青岛、湛江、厦门、芜湖、南宁、哈尔滨、台北、高雄、新竹……全国各个城市的中山路,多是城市主干道,有人做过统计,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道路有300多条,其中叫中山路的有180多条。
杭州中山路是这180多条中山路里面最特别、历史最悠长的一条商业街。
中山路(画面正中)纵贯南北,穿越古今
它南起万松岭路,北至文晖路,分为中山南路、中山中路、中山北路三段,纵贯杭州最繁华的主城中心,全长6.5公里。
中山路的南端连着南宋皇城根,连接着千年前宋王朝曾经的繁华气韵,它的北端接着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延伸段,至今千里赖通波,往来沙船航运繁忙,运河边更是杭州的商业中心——武林商圈,拥有现代一流的商业繁华图景。
可以说,杭州中山路,千年前就已经是全球最繁华、最发达的一条商业街,千年后,它仍然是极具活力、潜力、魅力的慢生活街区。
其实,浙江的活力,早在公元1138年南宋定都临安之前,就已经奠定。
唐安史之乱后,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始向南转移,到宋,南方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心,所谓“苏湖熟,天下足”。杭州在北宋时期经济就持续发展,凭借内河运输和海外贸易的发达,成为当时宋朝最大的三个港口之一。
再往前推,吴越国时期,钱氏家族经过七十二年的经营,已经使得杭州成为当时少有的富庶之地。
南宋定都杭州以后,更是将两浙地区的社会整体发展提升到了全国的最高水平。
杭州中山路是一条真正原生的街,它古典,也现代,它繁华,也烟火,它市井,也摩登。它和岔出去密布着的无数条小巷支弄,构成了杭州市井烟火的灵魂。
中山路的好逛,不仅在于它的历史和现代的交融,有着迷人的岁月醇厚感,更在于它有超级丰富的业态,主街和支线之间,隐匿着无数小店,小饭馆、咖啡馆、小酒馆、甜品铺、烧鸟场、海鲜档、烤肉店、红酒坊、西餐馆、汤面店、糕点铺、杂货铺、五金店、古着店、买手店……这几年,各种业态的小店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生长出来,把中山路点缀得星光璀璨,好逛、耐逛,各种宝藏。
南宋时的临安城,这条街就已经绵延十里,所有道路都以这条街为中心,形成纵横交错的城市交通网。
这条中轴线,有皇家的典雅庄重,也有市井的烟火鼎沸。两旁遍布商铺,临安城一半的百姓都住在附近。
南段从万松岭到鼓楼,是政治中心,靠近皇宫、朝廷、中枢机关,皇亲国戚、文武百官集中,这一段多是金银珠宝店。
最后一段从如今的庆春路至凤起路,是娱乐中心,日夜表演杂剧、傀儡戏、杂技、影戏、说书。
2007年,杭州提出要以中山中路为核心,还原南宋御街。
中山路要成为宜居、宜商、宜游的特色街区,新建住宅和公建都要有机融入历史街区,更核心的是,要提高原住民生活品质。
当年中山路整个工程的策划方案提出了“幽巷、雅街、慢城”的构想。
全国这么多中山路,像杭州中山路这样有千年宋韵底色,又连通现代一流商圈,还能在里面看到杭州原住民生活样貌,充满烟火气的,可能只此一条。
南宋皇城根的那些年轻人
咸师傅和甜师傅的选择
在鼓楼下拍照的姑娘
万松岭路口和中河路交会处是凤山水城门遗址,南宋时这里是北宫门,到了明清则又是南大门,到了这里,就是中山南路的南端头了。
中山路最南端——中山南路万松岭路口的凤山水城门遗址
中山南路到头再往南,就是南宋皇城范围,万松岭路边,现在还有一段皇城城墙遗存。和宁门这里,万松岭路馒头山口子进去几步,三个月前,新开了一家三十来方的手工饼干店,老板是两位台湾女生。
和宁门是南宋皇城的北大门,往北就是城市,往南就是进了皇城。杨万里有诗云:“君不见内前四时有花卖,和宁门外花如海。”
长发的是1990年的Jessica,短发的是1984年的Camper,三年前,俩人从台北来到杭州,就一直在找店面。
手工饼干店老板,是两位台湾女生,长发的是Jessica,短发的是Camper
“最后选这边,就是比较有生活气息,有个老奶奶,高高瘦瘦的,每天早上在这边选一家店吃,遇见了互相点个头,打声招呼,就像邻居一样。”Jessica说,可能很多人开店喜欢进商场,她们觉得那样不有趣。
店名DolceESalato,是意大利文,甜与咸的意思。
Jessica之前在意大利南部索伦托小城一家餐厅工作。
“意大利就像是欧洲的中国,那边很多风俗都和我们中国人很像,我在威尼斯看到老奶奶坐在外面晒太阳,被单在阳光下飘。”就是这种氛围,让Jessica和Camper爱上了馒头山这里。
两个人一个擅长甜点,一个擅长咸点,所以在网上开玩笑自称“咸师傅”和“甜师傅”。
Camper是做甜点的,她做的美式软饼干,刚出炉还透着黄油香,趁热咬一口,满口酥,里面是白巧克力爆浆,还有夏威夷豆,女生一定爱死。
另一款招牌是意大利脆饼,经过改良,加了黄油、坚果,吃起来酥脆香甜。
“有一回一个山西客人吃了说,这不就是烤馒头吗?我说是啊,在意大利这就是普通人家里的干粮,跟我们的烤馒头一样。”Camper笑道,在这里总是能遇到一些有趣的客人,Jessica和Camper也很享受人与人之间的这种遇见和交流。
店里放了一本绿色封皮的留言本,有小朋友在上面画小恐龙娃娃、咕噜猫,有学生在上面写一段英文诗句,有美院的在上面画了幅素描……
“我们的想法就很简单啊,可能有一天你吃了饼干喝了咖啡,突然想留下一句话,哪怕画两笔,可能都是某种温暖的传递,这很有趣。”Jessica说,她俩也会在小红书上发发东西,写的不全是店里的产品,也有很多议题,想通过文字去探讨。
店门口放了一块小黑板,这天,黑板上写着:“我把自己吃得这么圆滚滚,就是为了不让别人看扁我!”
开店三个月,Jessica和Camper结识了许多朋友,附近有几家工作室,一来二去熟了,大家周末会约在店里,像朋友一样聚聚会,喝点酒。
“我们店里的设计就是要做成家里客厅的感觉,设计师原先安排了很多座位,我说我们要在正中间摆一张大桌子。这里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呀,每天可以待十几个小时。”Camper说。
饼干店再往南过去一点,就是笤帚湾,这两年新起来一批口碑好店,大头隐食、老懂茶食、花小宝、海猫食堂、粤之乡潮州菜……成为又一个人气美食街区,那又是另一段故事。
“杭州这十年来变化很大,它在变成大城市的同时,没有失去小城市的一些东西。比如大马弄有一家卖熏鱼的,我每次来都会去,一直在那,本来以为会淘汰的这种小店,还在。再比如,杭州本地人依然早上六点会去西湖边散步,我们住台北也不会去101逛的。就是这种东西,让我们很喜欢杭州。”Jessica的妈妈已经在杭州住了十多年,她对杭州这些年来的变化,也有自己的视角。
“山西朋友下回来可能给我们带点烤馒头,安吉客人给我们带了点白茶,橱柜上的六个冰墩墩也是一个客人送的……就变成朋友,不能一直不停做饼干,变成一个疯狂的饼干机器人啊,现在就想在商业和生活之间找到一种平衡。”Camper说。
没客人的时候,Jessica和Camper喜欢坐在店门口,看着来往的人、电瓶车,店里望出去,是一片绿色。
DOLCEESALATO
坐标:凤山新村214号1幢
推荐:巧克力意大利杏仁脆饼、坚果白巧克力软曲奇、花生酥、冰拿铁
太庙广场的鹅掌楸吹过大马弄的烟火
这帮美食老炮儿都爱兰边碗
没事的时候,俞翔会站在店门口点根烟,眺望皇城根方向,那里有太庙遗址。
太庙广场的周边,种满了鹅掌楸,每年初秋,小衣服一样的鹅掌楸叶子陆续变色,非常好看。
俞翔是杭州城有名的厨师,属鸡,他做的神仙鸡很出名。
当年在十五奎巷老店那会儿,门口支一灶台,两口锅上下倒扣,花四个钟头焖出来的鸡,神仙味道。
一个落雨的傍晚,我见到了从后厨出来的俞翔,晚上有两个包厢预订,他刚排好了菜。
“我出汗多,白色的纸帽子戴两下就坏了,一个夏天要几十顶,我这个布的能用几年。”
俞翔习惯戴一顶白条纹黑色贝雷帽,胡子疏白,鬓角的碎发比胡子白得快,黑框眼镜后面,藏着故事。
兰边碗最火的时候,打卡者众,全国各地的慕名而来。陈晓卿、沈宏非一大帮美食老炮儿,到杭州都要来吃。
俞翔出道早,算是杭州餐饮界的老大哥。
20世纪80年代,学厨是一条营生门路。杭州城现在很多知名餐饮店老板,都是那个时候出来的,当年学厨的两大“黄埔军校”,一个是莫干山中学、一个是劳动局技工学校。
1988年,21岁的俞翔从杭州市劳动局技工学校毕业,到国营天外天饭店做厨师。
1989年,俞翔跳槽到了私营饭店。
“当年城站火车站附近一家饭店,名字不记得了,老板很有名的,叫矮华。”
之后几年,个体经济活跃,俞翔在六一大酒店、阳光大酒店、今日世界等十几家20年前非常红火的餐饮店都干过。
香港回归那年,俞翔去了金华宾馆做主厨。
1999年,俞翔得到一个机会,上海有一个老板需要一组烧杭帮菜的人马,经人引荐,他就去了上海。
那一去,就是13年。
2012年年初的一个傍晚,俞翔拖着行李箱孤身回到杭州,他耳畔仍回响着10多年前崇明岛“顺发渔港”海鲜大酒楼开业的鞭炮声。
在上海那些年,俞翔一开始是打工,有了一些积累,之后和一个上海人、一个宁波人合伙在崇明岛开了一家“顺发渔港”海鲜酒楼。
当年崇明岛南门码头正对面就是白天鹅宾馆。除了这家国营酒店,他家最大。
“当年一个月流水有1200万,什么概念。”俞翔回忆,“那时候还有长江鲻鱼、鲥鱼、鲟鱼、刀鱼、河豚,这些都是崇明岛最好的东西,岛上还有盐碱地滩涂,所以本地羊也很好,红烧,炖汤,生意不要太好!”
兰边碗老板俞翔
海鲜酒楼让俞翔赚到了大钱,后来遭遇了一场变故,散尽家财,十几年心血,风吹鸡蛋壳。
人背运的时候,黑夜好像没个尽头。
回到杭州后,俞翔在屋里厢蹲了足足一年,吃饭,睡觉,抽闷烟。
“人总要活下去嘛,最起码要养活自己。”
俞翔最后还是靠开饭店缓过来了。
2013年,俞翔在十五奎巷盘了间小铺面,6张桌子,门口置一大灶,叠着蒸笼,做蒸菜,取名兰边碗。
餐具一律都是印着蓝边青花的碗,那是杭州人的共同记忆。
“我就是想告诉杭州人,我做的是正宗杭州家常菜。”
开业第一天,营业额12元。
“就卖了一个菜,千张包。”
从崇明岛海鲜酒楼一个月1200万,到十五奎巷兰边碗老店一天做了12元,俞翔体会到什么叫做人生大起大落。
“后来慢慢做,从两三百到三四千,比较好的时候能做到万把块钱一天。”
兰边碗的招牌很多,最出名的是白卤大肠,是杭州第一家这种做法。
当年杭州搞过一次美食大赛,俞翔独创的白卤做法,在一众红烧、脆皮大肠中脱颖而出,一战成名。
到了2014、2015、2016那几年,是兰边碗名头最响的辰光。
“生意好,门口还让摆,能摆个七八桌,人家宁可等着,就自己一个人烧烧,到7点半就得劝客人不要等了。”
2020年4月,俞翔把兰边碗从十五奎巷搬了出来,也不远,就在中山南路周衙弄小区对面,上下两层,前后3幢楼,楼上8个包厢,楼下两个大厅,33名员工,鸟枪换炮。
新店开张,好的辰光一天能做5万多营业额。谁料,才做了半年,疫情来了。
“那时太庙出了两个确诊病例,从鼓楼到万松岭路路口,中山南路正中间一条铁丝网就拦起来了,一关就是3个多月。”
那年春节,俞翔过得心力交瘁。
“后面政府减免了3个月房租,那一年房租是78万。”
疫情3年,是艰难的3年。和绝大多数做餐饮的老板一样,兰边碗也有点伤到元气。
知天命的岁数,俞翔身体还不错,一天还能喝个七八两。
“开饭店少不了的,兄弟朋友来了,你不去敬一杯吗?趁还有力气,想再赚点钱。儿子才上初中,供他上大学,看他讨老婆——不然以后说老头子干了一辈子,没点花头——我爸也78了,姆妈76,我上海回来那年,老头子不说一夜白头吧,也是一下子头发白了很多。”
隔座鼓楼,就是游客如织的南宋御街、清河坊、大井巷。
“我小时候鼓楼城门是破烂的,上面一层都是树木杂草,鼓楼那个门洞我们小时候统称防空洞,里面可以吃大排档小吃的。”
鼓楼始建于五代时期的南朝,明嘉靖四十年重建后,“文革”时被拆除。
2002年,在遗址上重建鼓楼,和南面的望仙阁遥遥相对。
中山南路,市民在阴凉处打牌
从中山南路鼓楼这个口子上拐进十五奎巷,沿吴山脚下往西南,是城隍牌楼巷。城隍牌楼巷往东又接回中山南路,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十五奎巷社区。
城隍牌楼中间还连着大马弄,大马弄有杭州最烟火气的马路菜场。大马弄南端就是太庙广场,太庙广场北侧就是察院前巷,察院就是以前朝廷办理案子的检察机构,巷东端又接回中山南路,形成一个矩形察院前巷社区。
在大马弄买菜的市民
太庙、勤远里、丁衙巷、燕春里、周衙弄、晓霞弄、四牌楼、元宝心……这一片是杭州皇城根最具烟火气的生活社区。
老旧的民居,两旁林立的五金店、杂货铺、小吃店,瓜果鱼虾的菜市场,拉根铁丝晾晒的衣被,本地人用杭州话互相打招呼,小店老板安逸地坐在门口竹椅上,小孩在巷弄里追逐嬉闹,傍晚时分邻家飘来的焦锅味……
这里保留着最鲜活的杭州原住民的生活场景。
兰边碗
坐标:中山南路418号
推荐:白卤大肠、臭豆腐蒸肉饼、开洋千张包、反骨鳝鱼、爆炒腰花、松仁酱丁、白切/虾油鸡
御街旁,小巷深藏功与名
这一锅风鳗筒神鲜鸡是怎样熬成的
“如果杭州要选5家最好吃的店,有他家一份。”杭州知名美食家眉毛很肯定地说。
他家指的是“江南渔哥”,十五奎巷里一家吃宁波菜的店。
老板阿蔡,蔡国芳,江湖人称“蔡哥”,宁波人。他的履历,多少有些传奇色彩。
十五奎巷本来叫竹竿巷,宋代是卖竹竿的地方。
到了明嘉靖年间,沿海倭寇为患,闽浙督抚胡宗宪招募新兵,设演武场,广募武才。竹竿巷里一帮舞枪弄棒的少年跑去应试,竟有十多人中了武举,一时名动杭城,后来竹竿巷也就变成了“十武魁巷”,后来不知怎么叫着叫着就变成了“十五奎巷”。
“以前很窄的,两辆黄包车交会,得互相让让才过得去。”从十五奎巷搬出来的俞翔回忆。
十五奎巷旁晓霞弄,可以看到不远处的望仙阁
20世纪70年代末,18岁的蔡国芳还在宁波华侨饭店做餐厅服务员。
1983年,20岁出头的阿蔡得到一个机会。
“北京外交部向浙江省劳动人事厅借调三个人,三个名额中,一个杭州人,一个绍兴人,宁波选了我,我就去了北京外交部。那年底,又被派往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是以公务员身份去的,负责使馆里的招接待工作。”
原定去三年,因为外语好,长得帅,表现出众,刚好又有一个外交官的岗位空出来,蔡国芳就顶上了,在印度又多待了一年。
1987年,蔡国芳回国,先后在宁波旅游局、宁波中旅国旅、镇海招宝山宾馆、宁波海外旅游公司做老总。
这家酒店前身是杭州银亿海鲜城大酒店,做海鲜中餐,有卡拉OK伴宴,是那个年代杭州排队吃饭比较早的国营饭店。
1996年,蔡国芳辞职来杭,做了环宇烧鹅仔大酒店的老总。
“朋友来往请客多,自己也喜欢烧,我就在办公室摆了一张圆桌,每天自己买菜烧。起先只是开小灶,吃的人多了,名声就传开了。有朋友就建议,这么好的手艺,干脆开家私房菜!还有朋友说,开到十五奎巷来,店铺随你挑!”
江南渔哥老板蔡国芳
2012年,蔡国芳真的在十五奎巷开了自己的私房菜馆——江南渔哥。
开业时,店里就一张八仙桌、五个包厢,连一张像样的菜单都没有。人均消费却定了300一位。
要知道,当时十五奎巷里的饭店,人均消费普遍在30—50元的档次,朋友都表示担忧。
“东西好,价格高很正常。白虾,杭州这边买买三四十元一斤,我全部用的东海海白虾,价格150-250元一斤。”
“Youarewhatyouare。”阿蔡性格里不愿按套路出牌。
慢慢坚持下来,到2014年,江南渔哥开始有点名气起来。
人均消费高,没有菜单,没有停车位,甚至有人说江南渔哥根本没有服务,看上去“毛病”很多,在阿蔡看来却是正面的。
阿蔡觉得,服务太重,反而失了自在。
美食家陈立来吃过多次,也说:“江南渔哥不是美容院,是养生馆。”
这么多年,阿蔡坚持只做宁波菜,但又不照搬传统宁波菜的套路,自己研发出不少有趣的搭配。
“风鳗筒神鲜鸡,鳗筒鲞怎么会跟鸡汤搞在一起?”阿蔡卖了个关子。
他用品质好的鸡熬成鸡汤,再放入鳗筒,煮熟后捞出来,放在木桶架子上,西北风吹一个星期,鸡汤煨出来的鳗筒和鳗干,用来炖汤,鲜味无双!
鳗筒和鳗干,用的都是鳗鱼。
宁波人的土办法,鳗筒是鳗鱼从肚子上剖开,用布擦掉血水,用盐在肚子里抹一下,算是腌制,再用绳子将鳗筒扎起来,吊在屋檐下。鳗干则是从背部剖开。
“最关键一点,全程不能碰一滴水,否则会腥。”
鳗筒鳗干,用最简单的蒸腌家烧,就能把鲜诠释得淋漓尽致。
糟骨头,“象山三宝”之一,生肉生骨生腌,只有宁波人会做。
土猪肉取前胸骨,以家酿酒糟密封腌它三个月。阿蔡又进行了改良,用糟骨头蒸膏蟹、蒸梭子蟹、蒸黄鱼,鲜上加鲜,是他的得意之作。
在舟山,晒鱼鲞是家家户户信手拈来的手艺。其中的黄鱼鲞既是食材,也是提鲜的引擎,类似火腿。
阿蔡的一道黄鱼鲞炖猪手,将黄鱼鲞与土猪手、金华火腿一起,高汤炖几个钟头,汤头呈乳白色,喝一勺,满口鲜。夹一块浸满黄鱼鲞鲜味的猪手,Q弹嫩糯,舌头打滑。
“每一个菜都不容易,想破脑袋弄出来。”
江南渔哥现在已不单单是一家饭店,各地同行慕名来交流,阿蔡也毫不保留。
“越来越多的饭店都在用江南渔哥的菜,这多自豪啊。”
阿蔡现在也做食材配送,“全国300万家酒店,如果有1%的比例用我的糟骨头,不得了了。”
有美食家评价他家的菜品:“无招胜有招,看起来一般,其实不一般。”
他自己最喜欢听到的评价,就是好吃。
天气好的时候,一身中式打扮的阿蔡会店门口坐坐,摇着蒲扇,和街坊邻居闲聊两句。
高银街是御街的一条支线,毗邻吴山广场和清河坊。
有一家羊汤饭店,至今已有210多年历史,羊汤饭、鲜肉面、鱼羊同喜、葱爆羊片很受游客欢迎。
一家“皇饭儿酒楼”,传说是乾隆皇帝吃过的店,按他的性格,吃完御笔一提,就得留下点痕迹,所以叫皇饭儿,吃的却是门板饭。
所谓门板饭,过去没有正经桌子,把门板横过来当桌。两碗饭,一碗扣上去,冒尖饭上面再盖上一大块咸肉,旧时,咸肉大块烹制,现吃现切,按件供应,杭州人叫“咸件儿”。
再稍微配点蔬菜,就是杭州人说的“件儿饭”,干力气活的人,好吃这个,蹲着吃,吃一碗,能扛一天饿。
江南渔哥
坐标:十五奎巷49-53号
推荐:风鳗筒神鲜鸡、糟骨头蒸蟹、鱼鲞狮子头、黄鱼鲞炖猪手、蒸臭米鱼、墨鱼肠、醉青蟹
羊汤饭店
坐标:中山中路64号
皇饭儿·乾隆御题(高银街总店)
坐标:高银街53-57号
推荐:乾隆鱼头、咸肉蒸豆板、酱肉蒸臭豆腐、梅淋鱼脯、糟卤三拼、莼菜鱼烩羹
最能出片的银行门口飘来烤羊肉串的香味
羊坝头永远不缺俊男靓女
过了西湖大道往北,就是中山中路中段,许多宝藏小店隐匿其中,细逛总有惊喜。
中山中路开元路口,很多人知道这里是因为它的另一个地名——羊坝头。
中山中路开元路口的羊坝头,拍摄各类写真的年轻人
“白天晚上都有人在拍,现在拍抖音的多,以前全是拍服装的,现在少了,可能是网店没以前景气了。以前都是当街换服装的,也不雅观。”附近的居民说。
网红、模特、情侣、游客,都爱来羊坝头打卡拍照
年轻人来来去去,只晓得这幢建筑很出片,却未必知道建筑背后的历史。
十九世纪末,这里曾是近代中国的金融中心之一。
当年,继晋、徽、粤、鲁几大中国古代商帮之后,江浙商帮登上历史舞台,深刻影响了整个中国工商业的发展。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国实业之父”盛宣怀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一栋栋通柱回廊的银行大楼,一度是这座城市的地标。
中国工商银行羊坝头支行前,拍照者众多
三巨头中,中山路就占了两家。
如今,大楼换了主人,塔楼的大钟仍走时精准。
羊坝头西北人家的烤羊肉串很受欢迎,不少人在门口大快朵颐
西北人家斜对面,九芝斋旧址,如今也是文保建筑,过去这一带居民家里吃的糕糕点点都从这里买。
三元坊一位居民说:“从娘胎里出来的第一口榨菜鲜肉饼就是九芝斋买的,就得是现烤的买回来,热乎乎地吃!”
当年杭城著名的“三斋二和”,讲的是九芝斋、采芝斋、颐香斋、叶受和、五味和几家老字号食品商店,杭州无人不知。
西北人家往南270米就是凤凰寺。
这座始建于唐代的清真寺,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齐称“中国四大清真古寺”。
清真·西北人家风味馆
坐标:中山中路257号
推荐:新疆馕饼、羊腰子、羊肉串、牛肉煎包、羊肉汤、牛肉面、手抓羊肉、大盘鸡、高庄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