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从贵州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马恒就一头扎进了八百里金南漳,常年主持参与粮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和农技培训指导工作。5月4日,马恒正在跟各地种业经销商联系,抢购指定的玉米和大豆种子。
去年,作为南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推广股负责人,马恒在南漳县试种推广了100亩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保证玉米单产不减的情况下,增加了大豆产量,亩产综合收入增加了300多元。
试种成功后,今年南漳的种植户纷纷加入。为了继续帮助种植户增产增收,马恒通过探索,对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种业、技术都进行了优化提升。
“2022年底,推荐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时候,我心里也没有底。”马恒说,当时这一方法在四川等地获得成功,被引入湖北。但四川的是山区地形,对机械化操作的要求并不高;湖北多是平原,在推广这一种植方式时没有合适的机械,遭到了不少种植户的拒绝。
“大豆和玉米收割期不一致,而且施肥、除草技术差异较大。”马恒说,用玉米除草剂,大豆受害;用大豆除草剂,玉米受害。如何保证二者生长环境,又能适应湖北机械化操作的要求?
解决了机械问题,还要解决种子的问题。原来种2行的玉米如今要种4行,要寻找耐密基因更强的玉米种;大豆低矮,被宽大的玉米叶子遮住会影响光合作用,因此要寻找光合效率高、抗隐蔽性强的大豆种植。在翻阅大量资料、筛选本地优势品种后,马恒找到了合适的种子。
2023年6月,种子入地后,马恒将100亩试验田设置了5个观察点,每个点位设置20多株观察苗,全程跟踪观察。7月骄阳似火,马恒顶着烈日,观察两种植物肥效、杂草、开花、控旺等指标情况,根据情况开展除草、追肥,不断优化技术方案。
最终,100亩试验田,玉米单产达1200斤,比传统种植增加45斤,还增收大豆近100斤。
“根据去年的种植经验,今年我们在很多技术上有了新的方案,种植大户都抢着要尝试。”马恒说,目前很多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都参与其中,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