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需要外佣文摘报

近日有媒体爆出,拟批准进入大陆的菲佣月薪达13000元。若果真如此,这个收入水平已经可以轻松碾压北京白领。那么菲佣何以身价腾贵,菲律宾又何以特产女佣呢?

常州阿姨绍兴婆

帮佣行业一向看重籍贯出身,中外皆然,并非菲佣所独有。与当今家政界推崇菲佣相似,旧上海公馆之家用人,也讲究“常州阿姨绍兴婆”。

原因好懂,江南多耕读之家,女孩细致识大体,用起来合心顺手。年轻女佣被呼作“小大姐”,年长者则叫“李妈”“王妈”,亲切熟络如同家人。寄居上海滩的洋人之家,不似本地人那样讲究腔调,用人只看输出能力,朴实耐劳的苏北农村妇女反而更受欢迎。

相较上海滩女佣,广东顺德的“自梳女”跟菲佣则有着更多的共同点。自梳女在百年之前就已走出国门,进入马来西亚、新加坡的雇主家庭。她们常将头发梳起,以示终身不嫁,自梳女也因此得名。

曾服务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家族的欧阳焕燕,就是来自顺德的自梳女。14岁跟随姐姐下南洋的她,在李家一做就是40年。2015年李光耀去世时,98岁的欧阳焕燕仍然健在。

无论“常州阿姨”还是“顺德妈姐”,她们之所以能在旧时家政界闯出名声,并没有太多窍门。一无所有的她们,能够打动东家的不外乎忠诚、勤快、任劳任怨。很多时候,双方并无确切可靠的契约,主人的尊重和慷慨,只能靠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勉服务换取。

菲佣的历史根源

菲律宾女佣之所以被称为“世界最强保姆”,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声誉,还有着更加深刻的文化和历史根源。

1521年,由于航线跑偏,航海王麦哲伦登上了菲律宾群岛。虽然一个多月后就被岛民砍死,但麦哲伦的这次到访,还是开启了菲律宾群岛作为列强殖民地的数百年历史:从西班牙到美国,从美国到日本,从日本再到美国。

其中,美国殖民者对菲律宾的影响最大。1901年,当局通过第74号法令,规定从美国聘请1000名教师来菲律宾,所有公立学校以英语为教学语言。二战结束后,美国窃取了菲律宾抗日武装的胜利果实,对菲律宾的农产品、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进行了掠夺,并完全控制了菲律宾的财政和金融。这些历史给菲律宾造成了巨大的苦难,但也间接为菲佣产业奠定了基础。

美国殖民者实行英文教学的教育政策,让菲律宾人的英语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以致后来英语也成为菲律宾的国语。

美国的“排华法案”也让大批华人劳工中断了工作,美国的劳工市场一度紧缺。此时,具备种植园技术和英语基础的菲律宾人,第一次抵达美国夏威夷,成为菲律宾第一批海外劳工。

上世纪70年代,菲律宾经济急剧衰退,本地就业岗位稀缺、薪水低下,菲律宾人对海外就业的渴望达到峰值。与菲律宾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此时,中国香港地区、中东诸国经济起飞,对廉价外劳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因缘际会,菲律宾人海外就业潮就此掀起。

菲佣旋风

上世纪70年代初,菲佣开始批量涌入,被称为“菲佣旋风”。

据统计,登陆香港的菲佣,1977年有2400人,1983年增至25000人,1990年达到76000人。由于菲律宾国内和香港薪水存在着巨大差距,因此每当一个菲佣在香港站稳脚跟,便会介绍同乡亲友来港,直接造成了香港菲佣的爆发增长。

那么,来港菲劳为何不从事园艺、建筑、销售等其他行业,而偏偏选择从事佣工呢?其实,菲劳的工作领域,并非他们自己所能决定。出于对本地就业权的保护,当局规定外劳仅能从事家庭事务工作,否则视为违法行为。

实际上,即便是家务领域,菲佣的行动也是被严格规定的。《菲佣守则》更是通过70多个条目,对菲佣的服务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在常人看来,有些条目颇为严苛:

第13条,在雇主的生活区域,保持个人形象低调。

第15条,在抵达中国前,必须把头发剪短。之后,如果想留长发,可接受的长度是齐肩长,且工作时必须扎起来。

第25条,你没有固定的房间,因此只允许有一个小行李箱。必须时时减少你的个人物品,移走不必要的东西。

第72条,接受中国文化,享受你的工作,例如喝中国茶,吃中国食物,有兴趣烹调中国食物,有必要要记下来。

家庭至上

菲佣热情友善,工作态度非常积极:她们往往凌晨4、5点就要起床,提前打扫、准备早饭、擦拭车辆,一切都要在主人醒来前准备就绪。繁琐细碎的家务劳动,她们却乐在其中,时不时还哼上几句,感染给主人以快乐的情绪……这种工作状态,与菲律宾女性较重的家庭观念分不开。

外佣入华影响不大

从家务劳动力需求来看,中国有足够数量的劳工可以承担,并不需要外佣。但开放外籍家务工市场,也不是问题。

在香港,菲律宾籍与印尼籍家务工分别占据了不同的市场。需要照顾老人的家庭往往偏好印佣,需要照顾家人不同需求的则偏好菲佣。一旦开放外籍家务工,农村保姆与外佣最有可能也以类似情况分化。

事实上,开放家务工市场,受影响最大的将不会是中国大陆既有的家务工和中介市场,而是香港等地的家务工供需。

菲佣入华,就我个人而言,绝对乐见其成。家务工、保姆、私人看护等工种的出现,是因为工作与私人领域在现代生活中的分离,女性和男性同样加入职场,导致传统照护角色也进而外包的结果。

一旦外籍家务佣工成为中国社会的一部分,中国社会希望如何看待这些外籍居民?如果外佣只会是短期的过客,中国社会又会如何保障她们在这个社会中的权利?这一切都需要思考。

THE END
1.光明上海公馆怎么样?看看这份10月的小区报告就知道![提要]10月份光明上海公馆共成交2套房源,平均成交价高于后湖区域12%。 月初总结时间到,你的10月过的好么?小房发现你关注的小区,这个月又有了新动向,我们为你做了整理,一起来看。 位于江岸后湖的光明上海公馆,先看它的数据总览:2024年10月均价17662元/m2,环比上月下降0.74%,价格稳中有降。 https://wuhan.esf.fang.com/newsecond/news/51589881.htm
1.南京西路公馆上海南京西路公馆房价楼盘怎么样南京西路公馆 参考均价: 75000 元/㎡ 户型: 1/2居 余房查询 成交价查询 地址: 静安区南京西路2068号(近镇宁路) 发送地址到手机 查看更多楼盘详情 上海拼团购房53群(300) 南京西路公馆到底好不好? 听说还可以,最近好像有优惠 打算周末去看看,有一起的吗? 南京西路公馆我去看过,很齐全 我上周已...https://sh.loupan.com/loupan/nanjingxilugongguan
2.这位上海第一美食家,一辈子不讲上海话今天的故事主人公就这样一位先生,从出生到死亡,他自始至终讲一口淮安话——而这,恰恰在上海是最容易被“鄙视”的方言之一,这意味着,他是一个江北人。这个称谓,精准诠释了我之前在《艾米丽在巴黎》学会的那个法语单词:La Plouc。 偏偏也是这位江北人,掌握着上海味道的精确性。当年上海滩公馆人家,如果能够借到他...https://i.ifeng.com/c/8Cjw2Y1ykeg
3.避开人流游上海,这些目的地小众却惊艳一问三知澎湃新闻@披星戴月地吃哈密瓜:想知道您怎么看待现在上海的一些老建筑变成网红?就如武康路上的建筑,还有Prada花六年修缮的荣宅?我们知道它们也依靠“网红建筑”而不是背后的历史故事,那是不是建筑出名不需要历史悠久,炒作就行了呗? 上海作家 惜珍:武康路上的武康大楼是网红建筑,它并不是依靠网红出名的,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87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