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儿子2005年回国祭拜,看到父母的跪像后,含泪说了一段话汉奸陈璧君

有人猜测他是不是以前,无颜面对父老乡亲,所以才到日薄西山之年,厚着脸皮回来看看父母。汪文悌在父母跪像前,沉默无语,泪水在眼眶中打转。许久后蹦出的一句话令旁人大吃一惊。

究竟是什么话让人们出乎意料呢?汪精卫出事后,他的子女们过得怎样呢?

他的儿子如何看待他的滔天罪行呢?

图丨汪精卫

逆取顺守,咎由自取

1927年年底,为了暂时逃避党内政治斗争,汪精卫退出国民党政坛,在法国暂居。不久他迎来了自己最小的儿子汪文悌。

1929年,国内反蒋运动达到高峰。一向谨慎的他选择先让陈公博去查看情况。随后他决定重新下场争夺权力,带着妻子陈壁君回国,不满一岁的汪文悌和哥哥姐姐们,一同被留在了法国。

1931年,汪精卫在广州成立了国民政府,与蒋介石针锋相对。此时的他可以说是,站在了国民党权力的顶峰了。都说一步错步步错,不知道汪精卫是哪一步走错了,反正他走上了一条人人喊骂的道路。

他投日卖国,从“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有志青年,沦为了国家叛徒。他在日本侵略我国时,选择成为日本的一条走狗。

图丨国民党军队

为了表示自己对日本的一片赤诚之心,他利用自己的特权在作战区,对爱国人士进行捕杀,而他的罪孽远不止于此。我国重庆遭遇的“政略轰炸”“疲劳轰炸”,都是汪精卫向日本提出的,这种轰炸给重庆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给人民身心带来了巨大伤害。

可想而知,汪精卫引来了万人唾骂。在一次中央委员会结束照相后,有一个人从人群中直接冲了出来,在所有人都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汪精卫已经连中三枪倒地不起了。

但是他命大,没有当场咽气。许多人听说汪精卫中枪后恨不得放鞭炮庆祝,但听说他还没有死时,他们都连声叹气,只得怪老天无眼了。

汪精卫被送到医院紧急救治,取出了两颗子弹,因为最后一颗打到了脊椎,取出的风险太大了,于是这颗子弹就留在了他的体内。而这颗子弹也就成了要他命的“小家伙”。他患上了骨膜炎,在日本医治,最终病情恶化死在日本,当时已经是抗战结束的前夕了。

原来他在将死之时,将自己的夫人陈壁君叫到身旁,用尽自己的力气说:“我想回中国,我死后把我葬到中山先生旁边吧。”也许是想说的话都说完了,他就这样去了。

陈壁君按照汪精卫生前的遗愿,将他的遗体带回了国,并葬在孙中山先生的旁边。她也清楚自己的丈夫引得许多国人不满,为了防止有人损坏墓穴,她特意请了能工巧匠,将墓穴反复加固。但人们无法容忍一个大汉奸,葬在孙先生的旁边。

虽然汪精卫死了,但他对国家对人民犯下的一切罪行,即使过去千百年,依然会被钉在耻辱柱上。所以在抗战结束后,她誓死守护的墓穴还是被拆毁了,人们给包括汪精卫、陈壁君在内的许多汉奸都立了跪像,让他们给人们谢罪,也让人们不要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图丨跪像

1949年7月1日,陈壁君被移押到上海监狱。在上海提篮桥监狱收押她之前,可是对她做足了功课,甚至对她的称呼都十分有讲究。她虽然被捕入狱,但她嚣张的气焰却丝毫未减。

从前她在广州、南京、苏州监狱关押时,监狱工作人员称她为“汪夫人”。有一次,一名国民党少将直呼她的名字,这正好撞枪口上了,她直接破口大骂。

入狱后不久,干部耐心地教育她,让她写下自己的罪行并深刻反省。她却总是傲慢地说:“我有什么好写的,我有什么罪?”后来,在党的政策感召下,她的思想有了转换,表示会好好反思自己的过错,清理清理自己不迎接时代的“老八股”思想。

最后一次住院是在1956年5月2日。也许人将死之时都是有预感的吧,这次她吵着要到监房去,不愿死在医院。最后,她于1959年6月17日在监狱医院孤独死去。

父母都离开了人世,他们的子女们生活得怎样呢?会不会受到父母的牵连呢?

双亲去世,各奔前程

汪精卫和妻子共生了6个子女,但其中一个在出生不久就夭折了。长子汪文婴1913年在法国出生,因为当时汪精卫和陈碧君,要回国参加革命,不忍孩子同他们到处奔波,就将他托付给自己的好友方君瑛。

后来他留学德国,回国后在汪伪政府任职。在父亲出事后,他悄无声息地飞往美国避难,在美国安度余生。他在美国对自己的父母只字未提,直到去世后,人们才从他的墓碑上得知他的真名。

在家中排行老三的长女汪文惺,同大哥一样在法国出生。她的思想觉悟很高,在父亲成为卖国贼之际,她很是反感,但这并不会影响父母继续卖国。但她不会随波逐流,她瞒着父母参加抗日活动。

利用自己当时的身份优势,为抗战做出不小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念在她的功绩,任她在大陆生活和工作。但许多人却不买账,难以接受她的身份,所以后来她就去到香港发展,在香港从事教育事业。不久后跟随大哥,带着子女在美国定居。

排名第四的女儿汪文彬,原来在印尼政府就职,是个医药部门的高级主管。后来看破了红尘,她选择当一名修女,一直隐居在印尼。

最小的女儿汪文恂,比起哥哥姐姐们与父母聚少离多。她早期一直陪伴在父母身边,帮着父亲整理资料。抗战结束后她逃到香港,后来成为香港大学的教授。

二儿子汪文悌,与哥哥姐姐的东躲西藏不同,他的一生坎坷曲折。青年时期的他十分单纯,对父亲做过的那些,伤天害理的事也是一知半解。于是他到了伪汪政府工作,奉父亲的命令进入了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进行奴化军事教育。

正因为这段经历,他在1946年被判汉奸罪,18岁的他对许多事情都解释不清楚,但他没办法说自己是无辜的,因为他确实享受到了,父亲给自己带来的福利。所以他并没有为自己的罪行开脱,而是欣然接受处罚。他被判一年多的有期徒刑。

他的父亲汪精卫,不仅是大街上人人喊打的大汉奸,在狱中他的影响力也是极高的。狱中人得知他是汪精卫的儿子,便处处针对他,干苦力时他挑的担子是最重的,但分到的粮食却是最少的。

狱中的人认为打不到老子,就欺负欺负他的儿子也行,总之一定要出一口恶气。但他并没有怨恨这些欺负他的人,整天沉浸在消极的情绪中。而是任劳任怨,在狱中积极改造,一年后他出狱了。但他的心里空落落的,他觉得自己十八年的人生宛如一场笑话。

出狱后,他并没有因此“黑化”,走上和父亲一样卖国的道路,而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去到香港深造。他天资聪颖,勤学好问,在香港十分顺利地就拿到了学位证,成为了一名桥梁建造师,并为国家培养了很多建筑上的人才。

在香港,他一直处于“隐身状态”,当有人问起他的家庭,他也只会草草地说自己父母已死,从来不会过多地谈及自己的家庭。他离开了世俗的喧闹,潜心研究着自己的建筑事业,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桥梁专家。

图丨桥

1980年后,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汪文悌开始了投资事业。他通过自己的建筑事业积累了大量财富,将这些投入当时正在发展的民族企业,注入资金活力。

通过他的影响,香港人对大陆也逐渐消除了原来的偏见,对大陆的态度向好发展。

当他的理想实现后,他接下来会有何行动呢?

图丨香港

返回大陆,泪流满面

汪精卫的儿子这个标签,是汪文悌永远甩不掉的。他深知自己的父亲犯下了滔天罪行,是个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多年来,汪文悌的心情十分复杂,在反思和怨恨中挣扎着。

他没有勇气回到大陆,因为他明白,他们一家人在大陆都是罪人。在公共场合,他从未提到过自己的父亲,也从未想过要给自己的父亲开脱。

到故居门口,他明显怔住了。映入眼帘的不是父母的坟墓,而是两尊铜制的跪像。而那两座跪像正是他的父母,每个经过这里的人都要抑制住,自己想吐唾沫的粗鲁行为。

与汪文悌同行的工作人员,看到后默不作声,场面一度尴尬。人们都想看这位汪精卫的儿子,该如何面对这两尊跪像。他是会一言不发默默承受,还是恼羞成怒呢?

他脸色略显沉重,嘴唇颤抖了半晌,终于吐出来一句话,他说:“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我知道我的父亲犯了很大的罪,他是民族和历史的罪人,他应该承受的惩罚,不需要辩解。”

这句话是一直积压在他心里的真心话,即使当年的自己懵懂无知,但如今七十多岁的他心里十分清楚,他父母罪大恶极。虽然身为他们的子女,但他没有理由再为父母开脱罪名了。

这句话说完,他的脸色稍有缓和,似乎松了一大口气。他静静地看着这两座跪像,思绪随风飘走。至少在当下,他跳出来汪精卫儿子这个带有原罪的身份,公正的看待和评价此事。

图丨释然

对于汪文悌来说,他早年是受父亲罪行连累最重的一个孩子。而他出狱后,他的人生更像是在替父亲赎罪。

作为圈子里知名的商人和建筑师,他始终坚持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对于父亲的罪行他也供认不讳。历史不会忘记一个罪人,但它也愿意给改过的人一个机会。

汪文悌不会走上和汪精卫一样的道路,他与父亲是截然不同的人。

结语

对于父母身份的特殊性,人们对待他们的儿女的看法众说纷纭。有人说:“父母当年的所作所为,已然注定了他们汪家人,在未来中国都人人唾弃。”真的是这样吗?至少现在当人们重提旧事时,也只会就事论事的批评汪精卫,而不会牵扯到他的子女。

一人做事一人当,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时时刻刻都面临着选择,血统是无法改变的,但道路是可以选择的。就像当前人们,不仅对历史罪人的子女有些偏见,还对富二代有偏见,认为他们的存在就是社会的隐患。

祖辈的荣耀也好罪孽也罢,都不应该让后代承受他们犯下的罪。法律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应该被处罚的人,也不会处罚任何一个含冤的人。

图丨毛主席

汪文悌为孝而跪,为义而战,为父赎罪,为国奉献,对历史负责。汪精卫和汪文悌的不同处境也能够充分说明一个人的民族气节不容颠倒!

处在新时代的我们,也要摆正自己的民族气节,怀有爱国之心,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为国家建设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THE END
1.汪精卫后代现状如何?汪精卫子女都有哪些?汪精卫子女,汪精卫后代介绍 汪精卫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 汪精卫长子:汪文婴,1913年出生。曾留德学习政治经济,后在汪政权军事委员会第三厅担任军需处长。现居美国加州。 汪精卫长女:汪文惺,出生在法国。早年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学习,曾在香港多所小学任教。汪文惺老人已经95岁了。退休后和丈夫何孟恒定居美国新泽西。 汪精...https://ls.httpcn.com/info/html/2015731/PWUYILKOKOME.shtml
2.CCTV.com“中统局”掌握汪精卫拍发的电报,包括当年汪精卫建议蒋介石与日本议和的内容、训政时期广州国民政府代理主席谭延?给汪精卫的电报,还有他拍发给小女儿的电报等等。这些文件后来由“调查局”第四处列管,存放调查局“清溪山庄”。 汪精卫长期患有胃病,1944年3月3日决定前往日本就医,临行前他拍发电报询问小女儿:“父亲要...https://news.cctv.com/taiwan/20070919/108013.shtml
3.汪精卫后人:两名子女被判汉奸罪,次子77岁归祭,见父母跪像痛但作为汪精卫的女儿,在汪精卫突然宣布叛变投敌之后,她还是受到了牵连,被一伙十分不理智的歹徒绑架,遭到...https://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People/59062
1.早年敢刺杀摄政王的汪精卫,后来却变成了汉奸,他的子女最后如何?又...三女儿汪文恂出生于1922年,作为最小的女儿,从小深受父母喜爱。她18岁时伪南京政府成立,就留在了汪精卫的身边,帮他整理文稿,但没有在政府担任职务。抗战结束后他去了香港,并成了一名大学教授,于2002年去世。 小儿子汪文悌出生于1928年,同样也是父母非常喜欢的小孩子,深受汪精卫器重。青年时期曾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420/21/117837_1077438410.shtml
2.为了他100多位共和国元勋后代今齐聚一堂新闻频道起义前,叶剑英得知汪精卫阴谋加害叶挺、贺龙后,立即找他们商议对策,决定两人指挥部队迅速向南昌前进,使敌人阴谋没有得逞,南昌起义得以实现。起义军撤出南昌后,叶剑英极力劝阻了张发奎对起义军的追击,保存了起义力量。 1927年12月11日,叶剑英又与张大雷、叶挺等领导了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副总指挥。这次起义和南昌起义、秋...https://www.hnr.cn/news/xwtx/201704/t20170424_2955053.html
3.汪精卫国民党员1908年赴缅甸设同盟会仰光分会,3月汪精卫在马来亚的槟城结识了华侨巨富陈耕基的女儿陈璧君。后又参加在新加坡筹设同盟会南洋支部等工作,并筹募革命经费。 1909年10月由南洋至日本,出任《民报》主编,秘密复刊发行《民报》第25-26号。 1910年1月与黄复生等抵达北京,开设守真照相馆,暗中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事后被捕,...https://m.krzzjn.com/show-1796-80614.html
4.品学兼优,一表人才,汪精卫令人惊叹的童年履历汪精卫的父亲叫汪琡,字玉叔,字正好是把他的名字拆开,汪家祖籍浙江山阴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以“绍兴师爷”出名,汪琡从事的工作就是做幕僚宾客,汪琡有过两位妻子,第一位妻子浙江卢氏生一子汪兆镛和三个女儿,病亡后,又娶广东吴氏生三子三女,汪精卫在吴氏这边排行第四,兄弟姐妹合算排老十。他同父同母的哥哥叫汪...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94841515/
5.潜伏在汪精卫身边的中共党员1942年7月29日上午7时许,一辆汽车急驰穿过南京城,向城西方向驰去,停在一座豪华宅院前面。这是当时伪国民政府主席、大汉奸汪精卫的公馆(简称汪公馆)。紧接着,从汽车里跳下几个穿便服的日本宪兵,径直闯进汪公馆,在警卫该宅院的日本宪兵队配合下,不一会儿带走了一位三十出头、白净清秀的年轻人,他叫汪锦元。 https://www.rednanjing.cn/article/755/c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