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奸汪精卫的6个子女,一个夭折,另5个全长寿,有钱有势汪文婴陈璧君

余华在《活着》序言中写道: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他需要忍耐,忍耐生命的责任,忍耐现实的

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有些人,他们生命的意义完全超出了人生自我价值,还有一些人,他们完全在透支人生的价值,做出了危害国人的不齿行径,除了让世人唾骂,更连累到家人。

汪精卫就是其中之一,他有6个子女,除一人夭折外,其他5人个个长寿,只是旅居在外,过着漂泊异乡的生活。

汪精卫死后

作为中国历史上天字号汉奸的汪精卫,他不仅有着艰苦的童年,还有着热血的青年,然而天生懦弱、优豫寡断的性格使他一步步滑向深渊,有原来的行刺者变成了被刺着,最终成为日本人的傀儡。在国人的谩骂声中,于1944年11月他走完了可耻的一生。

汪精卫死后,推波助澜的妻子陈璧君遵照他的嘱托,把他葬在梅花山孙中山陵墓附近

,并用大量的水泥及钢材进行加固,

以防愤怒的民众掘墓鞭尸,看来陈璧君很清楚自己所犯的罪行。

然而,她还是低估了国人对汪精卫的恨意。

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为平息民愤,派何应钦携带炸约炸坟。

然后把尸体运往清凉山烧毁,尸骨无存。

兔死狗烹,随着抗战的胜利,汪伪政权成了第一要清算的机构,国民政府对以前从事“新政府”所有人员逐一进行排查,在这次“大扫荡”中,不少人落网,也有一部分高层逃亡国外,而汪精卫的妻儿更是首当其冲。

妻子陈璧君被关进苏州监狱,与她关在一起的还有小儿子汪文悌。在接受审讯时,陈璧君像铁嘴鸭子一样,不但不承认汪精卫所犯的罪行,而且还强词夺理,认为汪精卫是在“曲线救国”,妥妥一个顽冥不化的疯女人。

1949年,苏州解放,陈璧君被转到上海提篮监狱,在那里度过了可耻的余生。

子女受累,各奔东西

大儿子汪文婴出生在法国,由于当时国内局势动荡,汪精卫参加同盟会,跟随孙中山闹革命。所以,就把他托付给好友方君瑛照顾,为了表示谢意,起名“婴”字与“瑛”为谐音。

汪文婴在法国很幸运,不仅受到很好地照顾,学业也顺利完成。毕业后,汪精卫召他回国,先担任经济顾问,后来担任第三厅军需处处长,不折不扣地执行着汪精卫的命令。

汪文婴在汪伪政权中不仅担任要职,而且很有经济头脑。作为长子,在汪精卫死后他就开始向美国转移财产,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作为一个汉奸,他已经感觉到自己会被清算的一天。因为否极泰来,中国的天迟早会“转晴”。

抗战胜利以后,虽然汪文婴也被抓入狱,但经过打点,他很快被释放。出狱后,他以弟弟妹妹为借口,更是疯狂地处理房产,然后装入自己的口袋。

在最初几年里,汪文婴还去苏州监狱探望母亲陈璧君,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汪文婴已感到风雨欲来,遂于1949年

逃亡香港,辗转去了美国,定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在美国,虽然汪文婴过着

衣食无忧得生活,但作为汪精卫的儿子,他不敢以真面目示人,

乔治约翰逊成了他后半生的代名词。直到2011年,98岁的汪文婴去世,子女们遵照嘱托,才在

墓碑上刻“汪文婴”三字。

作为汪精卫的家人,汪文婴不仅漂泊异乡,还要隐姓埋名,

那种凄凉与辛酸也许只有当事人知道。

排名第二的是女儿汪文惺,1914年出生在法国,比哥哥汪文婴小一岁,是个早产儿,出生时仅有3斤左右。当时汪精卫夫妇对她不抱太大希望,认为她身体太过虚弱,与汪文婴一样把她寄养在好友曾醒那里,为了记住这位“养母”,就按照“醒”的谐音字“惺”起名。

与哥哥不一样的是,长大以后回国的汪文惺,不但没有在汪精卫集团做事,而且站在国人的立场上,与父亲分庭抗礼。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满怀报国热情的汪文惺与同学们一起到国民政府请愿,要求驱逐日寇,收复河山。

即使如此,抗战胜利后,作为汪精卫的女儿,别人还会另眼相看,那种鄙视与不屑让人脊背发凉,低人一等。汪文惺还是感觉笼罩在父亲的阴影下,为了摆脱这种心灵的桎梏,她与丈夫何孟恒来到香港。

香港在有钱人的眼里就是极乐世界,而对于初来乍到的汪文惺夫妇并不友善,他们没有亲戚朋友,连吃住都成了问题。

了生活,他们用身上仅有的钱投资做花卉生意,起早贪黑,用心经营,可由于受整个经济形势下滑的影响,即使他们用尽浑身解数,生意还是逐渐萧条。

看着拮据的日子,汪文惺也开始打工,她先后做过裁缝、干过清洁。后来,丈夫拿到了大学教授的聘书,而汪文惺通过上教育司补习班,也拿到了教育训练班的毕业证,双方都开始从事教育工作,生活这才稳定下来。

由于子女在美国发展,夫妻二人退休后也来到美国,定居在新泽西州。

汪文惺并没有像哥哥那样隐姓埋名,而且在提起她的父亲时,她毫不避讳,也总能客观公正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也许这就叫于心无愧,只有内心坦荡,才能从容面对。

2015年,101岁的汪文惺离开了亲人,走完了清白的一生。这个昔日的早产儿,不仅健康地活着,而且成了百岁老人。但没有落叶归根,终是人生的遗憾。

排名第三的是女儿汪文彬,她受父亲影响最大,作为汉奸的女儿,她遭人绑架送到偏远山区,精神曾一度濒临崩溃,回来后在青岛做了修女。

汪文彬与姐姐一样,反对父亲的做法,没有在汪伪政权工作,也没有做危害国人的事情。

在母亲陈璧君入狱后,汪文彬曾去看望她,并希望她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过去,认识错误,替父亲赎罪,却遭到陈璧君大骂,母女二人从此断绝往来。

1948年,汪文彬在教会的派遣下,去美国学习,学成后来到了陈璧君的家乡马来西亚。

起初,汪文彬在一家医药公司上班,后来在自己的努力下,开始从政,曾担任医药部门高级主管,对医疗行业进行监督与管理。

也许是看破红尘,也许是心性已达到极致,退休后的汪文彬再次遁入空门,做起了修女,度过了清心寡欲的宁静时光。

2015年,95岁的汪文彬在马来西亚去世,与姐姐汪文惺在不同的国家同年去世,同是天涯游子,同是客死他乡。

在5个子女中,汪文惺与汪文彬是特殊的存在,她两不仅没有助纣为虐,而且还积极地做着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人性之美,在二人身上充分展现。

排行第四的是女儿汪文恂,出生于1922年,她与父母走的最近,在汪精卫身边帮忙整理文书稿子,为人处世与母亲陈璧君颇有几分相似,对汪精卫的卖国行为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抗战胜利后,为了躲避惩罚,狡猾的汪文恂还没等国民政府的人动手,就早早地跑到了香港,她是唯一一个为虎作伥而没有受到惩罚的人。

令人没想到是,逃去香港的汪文恂居然成了老师,做起了教书育人的工作。期初,她在圣玛利中学任教,女画家卓以玉就是她那时的学生。

而且,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她主讲过政治思想课程,一个内心狭隘自私、损害民族利益的人却告诉学生如何做人,简直就是口是心非,盗世欺名。

她的学生曾回忆说,当时有一门课程叫中国教育原理,内容主要就是我国思想的教育观,正是汪文恂用中文给大家授课。

也许,正是汪文恂的多面性,让她在教育界如鱼得水,步步高升,以至于进入香港大学教书。退休后,汪文恂还一直居住在香港,过着安居乐业的富足生活,直到2002年去世。。

那时她已经80岁高龄,可在汪精卫的子女中,汪文恂是寿命最短的一个,也是最特殊的一个,除了不能魂归故里外,汪文恂没有受到汪精卫太大的影响,只是在后人提起时,多数人都会对她嗤之以鼻。

排行第五的孩子夭折。

排行第六的是儿子汪文悌,1928年出生,由于他年级较小,参与汪精卫的活动不多。1944年,汪精卫在名古屋因病死亡时,他也只有16岁,刚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来,曾担任政府教导总队大队长,帮汪伪政权做事,危害国人。

出狱后,迫于议论的压力,汪文悌也逃到了香港,开始了外飘生涯。

期初,汪文悌在香港的生活并不如意,也许是受姐姐的的感染,汪文悌开始发奋学习,终于在30岁那年考取了大学,学习桥梁专业,毕业后开始从事建筑行业,生活这才慢慢好转。

汪精卫一生作恶多端,上天早早要了他的命,让他逃脱国人的审判,可他的子女除一个夭折外,个个都长寿,并且生活状况也不错。

只是,汪精卫这棵树的阴影太大了,在父亲大汉奸无形的笼罩下,他们不得不漂泊异乡,有的甚至不敢以真面目示人,这也许是另一种形式的“父债子还”吧!

然而,这种心灵上的创伤还没有结束,在中国清明祭祖的习俗里不可避免地继续演绎着。

汪文悌回乡祭祖

2005年,在外漂泊的汪文悌终于忍不住思乡之情,在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决定祭拜父母。

新中国开放以后,汪文悌不止一次来内地合作项目,也许是出于愧疚,也许是出于逃避,他并没有到父母坟前祭拜。

如今,77岁的汪文悌终于鼓起勇气回家探望。尽管他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可当推开门的一刹那,父母的跪像还是深深震撼了他。

这位两鬓斑白、花甲之年的老人表情凝重,眼眶湿润,嘴唇微微颤抖,这是他始料未及的,羞愧与自尊瞬间笼罩着他。

昔有秦桂跪岳飞,今有汪精卫跪国人,不同的性质,一样的结局。但汪精卫的所作所为更是过犹不及,毕竟秦桂出卖的是一人,而汪精卫出卖的是国人,背叛的是整个国家。

这个光绪年间广州第一的秀才,自幼耳濡目染孔孟思想,饱读诗书,怎会对秦桂跪岳飞事件不知。如果正如他自诩的所谓“曲线救国”是正确的,那么他手下的“梅机关”及伪军把枪口对准爱国人士,这种不争的事实,相信他一定知道,又作何解释。

掩耳盗铃,助纣为虐,残害同袍,汪精卫的这种可耻行为注定会被世人钉在耻辱柱上,遗臭万年。他是国人的耻辱,是子孙后代的耻辱。

伫立良久,看着木然的汪文悌,陪同人员欲上前“搀扶”。而汪文悌摆摆手,说了一句话:自己犯下的错,就应该承担。说完,他转身离去,自此汪文悌再没回来过。

对于一个死人来说,一切的惩罚似乎没有太大意义,而活着人则要面对。汪精卫夫妻跪像像一把利刃穿刺着汪文悌的胸膛,他想认祖归宗,可罪孽深重的父母让他无地自容,无法坦然面对。但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他无法逃避,他像一颗浮萍,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都说叶落归根,可汪精卫把儿女的“根”全部斩断了。作为汪精卫的子女,尽管他们在海外个个长寿,生活富足,但他们的灵魂始终在外游荡,不能魂归故里,这也许是对汪精卫的另一种惩罚吧!

THE END
1.汪精卫后代现状如何?汪精卫子女都有哪些?汪精卫子女,汪精卫后代介绍 汪精卫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 汪精卫长子:汪文婴,1913年出生。曾留德学习政治经济,后在汪政权军事委员会第三厅担任军需处长。现居美国加州。 汪精卫长女:汪文惺,出生在法国。早年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学习,曾在香港多所小学任教。汪文惺老人已经95岁了。退休后和丈夫何孟恒定居美国新泽西。 汪精...https://ls.httpcn.com/info/html/2015731/PWUYILKOKOME.shtml
2.CCTV.com“中统局”掌握汪精卫拍发的电报,包括当年汪精卫建议蒋介石与日本议和的内容、训政时期广州国民政府代理主席谭延?给汪精卫的电报,还有他拍发给小女儿的电报等等。这些文件后来由“调查局”第四处列管,存放调查局“清溪山庄”。 汪精卫长期患有胃病,1944年3月3日决定前往日本就医,临行前他拍发电报询问小女儿:“父亲要...https://news.cctv.com/taiwan/20070919/108013.shtml
3.汪精卫后人:两名子女被判汉奸罪,次子77岁归祭,见父母跪像痛但作为汪精卫的女儿,在汪精卫突然宣布叛变投敌之后,她还是受到了牵连,被一伙十分不理智的歹徒绑架,遭到...https://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People/59062
1.早年敢刺杀摄政王的汪精卫,后来却变成了汉奸,他的子女最后如何?又...三女儿汪文恂出生于1922年,作为最小的女儿,从小深受父母喜爱。她18岁时伪南京政府成立,就留在了汪精卫的身边,帮他整理文稿,但没有在政府担任职务。抗战结束后他去了香港,并成了一名大学教授,于2002年去世。 小儿子汪文悌出生于1928年,同样也是父母非常喜欢的小孩子,深受汪精卫器重。青年时期曾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420/21/117837_1077438410.shtml
2.为了他100多位共和国元勋后代今齐聚一堂新闻频道起义前,叶剑英得知汪精卫阴谋加害叶挺、贺龙后,立即找他们商议对策,决定两人指挥部队迅速向南昌前进,使敌人阴谋没有得逞,南昌起义得以实现。起义军撤出南昌后,叶剑英极力劝阻了张发奎对起义军的追击,保存了起义力量。 1927年12月11日,叶剑英又与张大雷、叶挺等领导了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副总指挥。这次起义和南昌起义、秋...https://www.hnr.cn/news/xwtx/201704/t20170424_2955053.html
3.汪精卫国民党员1908年赴缅甸设同盟会仰光分会,3月汪精卫在马来亚的槟城结识了华侨巨富陈耕基的女儿陈璧君。后又参加在新加坡筹设同盟会南洋支部等工作,并筹募革命经费。 1909年10月由南洋至日本,出任《民报》主编,秘密复刊发行《民报》第25-26号。 1910年1月与黄复生等抵达北京,开设守真照相馆,暗中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事后被捕,...https://m.krzzjn.com/show-1796-80614.html
4.品学兼优,一表人才,汪精卫令人惊叹的童年履历汪精卫的父亲叫汪琡,字玉叔,字正好是把他的名字拆开,汪家祖籍浙江山阴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以“绍兴师爷”出名,汪琡从事的工作就是做幕僚宾客,汪琡有过两位妻子,第一位妻子浙江卢氏生一子汪兆镛和三个女儿,病亡后,又娶广东吴氏生三子三女,汪精卫在吴氏这边排行第四,兄弟姐妹合算排老十。他同父同母的哥哥叫汪...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94841515/
5.潜伏在汪精卫身边的中共党员1942年7月29日上午7时许,一辆汽车急驰穿过南京城,向城西方向驰去,停在一座豪华宅院前面。这是当时伪国民政府主席、大汉奸汪精卫的公馆(简称汪公馆)。紧接着,从汽车里跳下几个穿便服的日本宪兵,径直闯进汪公馆,在警卫该宅院的日本宪兵队配合下,不一会儿带走了一位三十出头、白净清秀的年轻人,他叫汪锦元。 https://www.rednanjing.cn/article/755/c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