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之妻被公审时 大呼卖国贼是蒋介石历史

1946年4月16日,江苏高等法院审判汪精卫之妻陈璧君。下午2时许,法院派法警4名,马车一辆,由司前街看守所签提陈璧君到庭。陈身穿蓝布罩衫,花白头发,戴白边眼镜,襟插派克钢笔一支,左手戴夜光表一只,右腕套玉镯,神色自若。

简介

陈璧君(1891—1959)女。字冰如。原籍广东新会,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1907年在槟榔屿结识汪精卫。次年,同去日本,并加入同盟会。云南河口起义失败后,随汪精卫、黄复生等赴广州谋炸两广总督张鸣岐,未成。1910年随汪精卫赴北京谋刺清廷摄政王载沣。1912年初与汪精卫结婚,9月同赴法国。1917年回国。1924年后,历任国民党第一、二、四届中心监察委员。九·一八事变后,支持汪精卫对日妥协。1938年12月与汪精卫一起叛国投敌,是汪精卫汉奸集团的重要成员。1939年任伪中心监察委员会常委。翌年任伪广东省政务长。抗日战争期间多次来澳门,看望居澳的母亲。1945年国民党军统特务设计毒害陈璧君于澳门未果。1946年以汉奸罪被判处终身监禁。1949年5月由苏州监狱迁送上海服刑。1959年6月病死。

生平介绍

陈璧君1891年11月5日出生。籍贯中国广东省新会县外海(今江门市新会区),字冰如,生于英属马来亚槟榔屿。父亲陈耕基,母亲卫月朗。

1906年陈璧君自英属马来亚华侨小学毕业,进入璧如女校就读。同年,孙中山自日本抵达英属马来亚,在槟城成立同盟会的分会。陈璧君因积极参与同盟会的活动,因此被吸收入会,之后其母卫月朗也进入同盟会。1907年结识孙中山的助手汪兆铭。

1910年陈璧君同汪兆铭等人赴北京刺杀摄政王载沣未遂,汪兆铭被捕入狱。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之后汪兆铭出狱与陈璧君结婚,何香凝是陈璧君的伴娘。

抗战期间

抗战之后

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5年9月12日被重庆国民政府逮捕。1946年4月22日日本投降8个月后陈璧君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处无期徒刑,褫夺公权终身”,陈璧君接到判决书时却说:“本人有受死的勇气,而无坐牢的耐性,所以希望法庭改判死刑。”后关押于南京。

据金雄白《汪政权实录》(本即连载1960年代香港《春秋杂志》的“汪政权的开幕与收场”)一书透露,1946年4月16日江苏高等法院开庭审讯陈璧君,陈璧君在法庭上为汪的行为辩护:“日寇侵略,国土沦丧,人民遭殃,这是蒋介石的责任,还是汪先生的责任?说汪先生卖国?重庆统治下的地区,由不得汪先生去卖。南京统治下的地区,是日本人的占领区,并无寸土是汪先生断送的,相反只有从敌人手中夺回权利,还有什么国可卖?汪先生创导和平运动,赤手收回沦陷区,如今完壁归还国家,不但无罪而且有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璧君被转到上海市提篮桥监狱。

陈璧君先生大鉴:

庆龄(执笔)香凝

1949年9月25日夜于北京

陈璧君并未欣领宋庆龄和何香凝的善意,她回信婉拒,大意为:

共党要我悔过,无非还是持蒋政权的老观点,认为我是汉奸。汪先生和我都没有卖国,真正的卖国贼是蒋介石。这不用我历数事实,二位女士心中有数,共党心中有数。正由于二位知道我的性格,我愿意在监狱里送走我的最后岁月。衷心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1952年,宋庆龄和何香凝去监狱探望陈璧君。1959年6月17日病故于提篮桥监狱医院。陈璧君,成为唯一一个被国共两党都开除党籍的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红袖何必做巾帼!

延伸阅读:汪精卫老婆如何栽在“乡下女人”手里?

汪精卫老婆如何栽在“乡下女人”手里?

1937年,陶希圣与儿子恒生(中)、晋生摄于故宫太和殿。

“高陶事件”惊心动魄的逃亡之旅

“高陶事件”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其主要人物高宗武、陶希圣在抗战初期追随汪精卫鼓吹“和平”运动,并于1938年随汪精卫出逃河内,其后又参与了筹组汪伪政权,以及与日本人的所谓“和平”谈判。在谈判过程中,高、陶二人逐渐认识到日本人的最终目的是企图灭亡中国、汪精卫的所谓“和平”运动就是彻底的投降与卖国。于是,在1940年1月3日,高、陶二人逃离上海,抵达香港,并以二人名义在香港《大公报》揭露汪日密约《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及其附件,给还留在抗战阵营中的那些悲观动摇分子以深刻的警示:求和之路,就是死路!

本书作者陶恒生系陶希圣之子。他在书中把文献资料、口述历史与自己的亲身见闻结合起来,将整个“高陶事件”的来龙去脉尽可能清晰地展现出来,并通过自己少年时代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描绘了抗战时期作者一家人的颠沛流离与悲欢离合。

1939年8月,日本扶持汪精卫在上海召开所谓“国民党六大”。重庆方面随即发布通缉令,而陶希圣的名字却被蒋介石从通缉令中亲自勾掉,致使汪精卫及日本人对他大为猜疑。同时,在所谓的“和平”谈判过程中,高宗武、陶希圣的抵制态度,更把自身置于危险境地。

10月20日,陶希圣在写给女儿琴薰的家信中表示:“我自投到山穷水尽的境地,又不肯作山穷水尽的想头。”陶妻万冰如从信中判断,陶希圣已有脱离上海的打算。11月25日,她果断决定,带着5个儿女前往上海。用陶琴薰在《我家脱险的前后》一文中的话说,“我们便决定将全家大小6口性命搬到上海换父亲出来。”

万冰如抵达上海后,立即在法租界环龙路租下一幢房子,为住在愚园路汪公馆里形同软禁的陶希圣提供了搬出汪公馆的合理借口。12月26日,谈判结束,双方决定于30日正式签字。陶希圣当晚回到家里,万冰如警告说:“我把全家的生命带来住在上海替你,你走。如果走不出去,我们夫妇一同死在这里。如果你签字,我就打死你。”已经接近精神崩溃的陶希圣称病不起,躲过了签字仪式。

1940年1月3日,高宗武、陶希圣在杜月笙、万墨林的秘密安排下逃离上海,两天后抵达香港。1月12日,已经购买13日船票准备带领5名子女冒险离开的万冰如,得知自己和家人已经失去行动自由,只好请求与汪精卫、陈璧君夫妇见面。关于这次会见,万冰如在晚年自述中是这样介绍的:

汪问:“你自己去,能劝希圣回来吗?”

我答:“他可以回来,但有几件事要说明白。”

汪问:“什么条件,我都可以答应。只要他回来。”

……

我说道:“事不宜迟,我自己去劝他回上海。若是迟一两天,他在香港说一句话出来,就收不回,我去也无用。”

汪说:“我派你去香港。”他返身上楼,拿2000元送给我。

汪夫人问:“你怎样去法?”

我答:“带两个小孩一同去。3个大孩子,还在这里上学。另外带一个学生去。”

这一下子陈璧君也放心,她说道:“你的大孩子,我照应他们。你放心去,赶快同希圣一道回上海。”我起身告辞,汪氏夫妇送我到大门口。

1月13日,万冰如带着晋生、范生,由高宗武的学生曾资生陪同,到码头搭船,留下来充当人质的3个大孩子琴薰、泰来、恒生到码头相送。18岁的琴薰站在码头大哭,万冰如在船上扶着栏杆对哭。

万冰如抵达香港后,陶希圣立刻发电报给汪精卫,告以“希圣即可偕返上海”。汪精卫和陈璧君以为陶希圣回心转意,对他的三个孩子看管不严。在杜月笙的代表万墨林的策划下,将陶的三个孩子秘密送上意大利邮轮。

就在陶家兄妹登上轮船的同一天,由高宗武、陶希圣联名的函,连同《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及其附件的原文照片,在香港《大公报》及国内各大报刊公开见报。汪精卫惊慌失措,陈璧君更是失声称自己栽在一个“乡下女人”手里。

(摘编自《高陶事件始末》)

求和之路,就是死路

八年抗战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实为我5000年中华民族史所未尝有的。而在这一战争最惨烈阶段,汪精卫经过长期与敌国暗相勾结,忽然背叛祖国,投向敌人。可是想不到,汪氏叛国经年,在卖身投敌的最高潮期,与敌寇正在秘密签署卖国卖身条约的前夕,他的亲信高宗武、陶希圣二人,不齿于汪氏的卖国行为,竟不约而同地冒全家伏诛之巨险,秘密逃往香港,将汪日密约公布,使举世为之哗然,合族为之切齿。盖汪氏此一卖国卖身之规模,亦史无前例。虽石敬塘、张邦昌、秦桧之流,亦不愿为之也。

我全民族在抗倭战争中,那股拼命的精神,是非身历其境的过来人,所能想象于万一也。这实在是当年日寇侵华,太狂妄、太无理,所激发出来的敌忾之气,非一朝一夕之故也。抗战八年,说穿了就靠这股气维持下去的。

汪精卫不是个笨人。据说,汪氏于1939年12月30日,在签署其《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的卖国密约时,曾潸然泪下地说:“他们要我签,就签罢。中国不是我们几个人卖得了的。”这话也是大家要说的“老实话”。汪氏知道他这一签署行动是“卖国”。但是他也知道,中国之大,也不是几个甘心做汉奸的人,可以“卖得了的”。但是他一失足成千古恨。既犯之后无法回头,就遗臭万年了。

我也记得,当年报上所载,那位原来颇有点名气的“前北大教授”梅思平,最后被牵上法场枪决时,那种恐惧和瘫痪的样子,真令人不忍卒读。梅思平、周佛海,都是陶希圣一手介绍给汪精卫的。所幸陶氏有一位极重民族大义的夫人,和两个在抗日爱国的情绪鼓舞之下的青年子女如琴薰、泰来者。他们坚决反对他做汉奸,终于把感情用事、优柔寡断的另一位“北大教授”的爸爸,从火坑里抢救出来。终能名节双全,是如何的难得。

THE END
1.汪精卫(中华民国主要领导人)三水区近现代人物汪精卫汪精卫 更新时间:2023-12-30[公元1883年-1944年,中华民国主要领导人] 汪精卫介绍: 汪精卫(1883年-1944年),名兆铭,号精卫,广东番禺人。祖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后迁居浙江山阴(今绍兴)。陈璧君,女,原籍广东新会,出生于马来亚华侨巨富之家。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汪考取官费赴日习政法,入日本法政大学。http://www.chadiming.com/renwu/wangjingwei.html
2.汪精卫其人三联生活周刊:尽管汪精卫的人生一直和政治纠缠不清,但他最初是以一个刺杀摄政王的殉国烈士形象登上历史舞台的,并有无政府主义的信仰,早期他的思想是如何发生转变的? 李志毓:我个人比较感兴趣汪精卫早年的思想转变,因为这并不是汪一个人的问题,我想,观察这个变化过程,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无政府主义在当时的魅力所在,以...https://www.lifeweek.com.cn/article/12499
3.汪精卫不是广东人步行街主干道美职篮英雄 https://bbs.hupu.com/627608740.html
4.廖仲恺简介廖仲恺主要事迹廖仲恺故事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廖仲恺简介-廖仲恺主要事迹-廖仲恺故事-廖仲恺是哪里的人廖仲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廖仲恺(1877-1925),汉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现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办幸福村)人,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廖承志的父母亲是...http://ls.ychedu.com/LSJA/JNJJA/604177.html
5.1943年元旦,时任伪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发表演讲,指出:“渝...1943年元旦,时任伪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发表演讲,指出:“渝(重庆)方的将士已完全失掉了东亚人的灵魂,只剩了一个供英美人指挥的躯壳,拿着英美人所给予的武器来做大东亚战争的叛逆者。说到这里,可痛可恨。”这反映出当时() A.南京政府抗日到底的决心B.反法西斯同盟合作成效显著 ...https://zujuan.xkw.com/17q19068540.html
1.品学兼优,一表人才,汪精卫令人惊叹的童年履历这张照片里面还有一些汪精卫的亲人,比如前排右数第三人,他大哥汪兆镛的长子汪祖泽,中间排右数第四人,汪兆镛的三子汪宗洙,后排右起第一人,汪精卫从兄汪兆铨的长子汪嵚,后排右数第六人,汪精卫从姐的的长子朱执信。 【作者读后感】:本文是我阅读台湾时报出版社出版的《汪精卫与现代中国》之卷一《汪精卫生平与理念...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94841515/
2.汪精卫何以曾为孙中山的“接班人”在选举国府主席的会议上,与会11名委员(国府委员共16人)全票选举汪精卫为第一任国民政府主席。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成立。在随后成立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上,汪精卫也担任了主席。至此,汪精卫成为国民党新军政领袖。 在孙中山逝世前,其主要助手有负责政治的胡汉民,负责财 政的廖仲恺,负责党务的汪精卫,负责军事的...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75659ede4fe1a9002382d.html?q=C/N&uorg=100000
3.汪精卫是真叛变吗汪精卫为什么当伪政府在此,我只希望理性地公道地看待汪精卫这个人,而不是一个被贬的一无是处的人。 关于汪精卫的史料,笔者研读无数遍了,但绝不会人云亦云。纵观汪的一生,我只觉得此人不是有些人所说的淡泊名利,而是权欲熏心,可惜的是他面对的政敌都很强悍,遂使他因权力之争,因个人理念不同,出现了历史惊变。 https://www.lz66.cn/jdyj/jdyj134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