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革命需要枪,更需要钱,钱从哪里来?弱小的在野党,如何打败了掌握国家资源的执政党?不拿薪饷的队伍,如何战胜了拿着高福利的正规军?从建党到夺取全国政权,中共及其领导的军队是如何解决经费问题的?该书是国内首部“解密革命经费”的党史著作,全景展示中共革命史中的货币战争,深度解密中共1921-1927年间的“创业史”。

[上期回顾]

张作霖杀害了李大钊,对于刚经历了“四一二“事变的中共中央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同时夏斗寅、许克祥相继叛变。共产党迫切需要一支自己的军队。

道不同,不相为谋。共产党与国民党左派的这场政治联姻距离最后的解体,已经为期不远了。就在这时,莫斯科的一封电报,突然使得整个局面波澜骤起。这封电报通常被称为“共产国际发给中共中央的五月紧急指示”。其实,这封电报既不是共产国际发来的,也不是发给中共中央的。这封电报是联共(布)中央(即苏共中央)发给驻中国的三位外国人——鲍罗庭、罗易和柳克斯的,应该叫“联共(布)中央发给驻中国代表的紧急指示”比较恰当。

按照规则,罗易在接到来自莫斯科的指示电之后,是不能给中共领袖看电报原件的。但对汪精卫,罗易却情有独钟,网开一面。6月5日,罗易在武汉约见汪精卫,询问鲍罗庭是否将莫斯科的最新来电拿给汪精卫看过。汪精卫据实回答没有,罗易决定把电报原件拿给汪精卫看,电文已进行了粗略的中文翻译。

汪精卫看罢密电,内心虽然吃惊,但很快镇定下来。他没有当场答复罗易,而是表示“要交政治委员会主席团看了以后再说”。罗易思忖了一下,觉得汪精卫的慎重也有道理。临别时,汪精卫试探性地提出要把这份电报留下来仔细研究,罗易没答应,他解释电文还没有最后审定,待晚上修改定稿之后再送给汪精卫一份正式的文本。

即使是白痴也能看得出来,等到汪精卫看到罗易提供的密电,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分裂已经是势在必行,再无可以挽回的余地,而罗易却浑然不觉。由于汪精卫先看到了密电,就掌握了主动权,这对共产党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汪精卫虽然握有主动权,却没有贸然跟共产党翻脸,主要是因为时机还不成熟。除了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本身的力量需要权衡之外,还有两个人的因素必须要考虑进去: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是态度不甚明朗的冯玉祥。

汪精卫对冯玉祥的担心不无道理。冯玉祥有“赤色将军”的绰号,他跟苏联的关系走得比较近,得到过苏联的很多好处。人们都知道苏联出钱出枪帮助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建立军校,成就了北伐大业,却很少有人知道苏联给钱给枪,在北方重镇张家口开设军校,帮助冯玉祥整军的故事。

武汉的国民党左派对冯玉祥寄予很大希望,曾经试图说服冯玉祥反对蒋介石,遭到冯玉祥的拒绝,他采取了中立的态度,不仅没有公开谴责蒋介石的右派行径,而且将有关战报在送给武汉的同时,也送到南京。冯玉祥态度不明朗,汪精卫决定前往郑州,最后试探一下冯玉祥的态度。

冯玉祥除了对两湖地区的农民运动表示不满之外,还说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看到冯玉祥如此态度,汪精卫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冯玉祥提出“宁汉合作,共同分共”的主张,汪精卫对前者未必感兴趣,但对分共的主张表示赞赏,双方达成共识。

就在汪精卫等人动身前往郑州的时候,中共中央政治局也召开了紧急会议。在此期间,从周恩来口中,其他中共领袖得知了罗易先于中共中央向汪精卫透露共产国际密电的事情,极感失落和愤怒。鲍罗庭严厉批评了罗易轻率误事。鲍罗庭是苏联驻华代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赋予他的权力很大。鲍罗庭随即致电莫斯科,报告了罗易泄密的事;同时向中共中央建议,取消罗易出席中共中央重要会议的资格。

6月27日,即将返回莫斯科的罗易最后一次见汪精卫。他先是埋怨国民党左派对共产国际“五月指示”没有正确理解,然后询问汪精卫是否收到莫斯科的指示?如果汪精卫收到莫斯科的电报,那么罗易“泄密”的责任或许可以减轻一些。汪精卫的回答让罗易大失所望:我没有收到莫斯科拍发的任何电报。罗易只好收拾铺盖,悻悻地返回莫斯科。

冯玉祥抢先表现出分共的态度,汪精卫离开郑州不久,冯玉祥就派人与蒋介石秘密联络,随后亲赴徐州与蒋介石会晤。6月20日,冯玉祥、蒋介石在徐州会面,双方签订了八条盟约。蒋介石答应每月接济冯玉祥部军饷二百万元,这个数字是武汉方面的两倍,以换取冯玉祥联合反共。会后,冯、蒋联合通电全国,冯玉祥公开致电武汉政府,攻击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逼迫武汉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二为一。

中共中央被一系列突如其来的打击弄得喘不过气来,有些不知所措,决定自行解散汉口的工人纠察队,交出枪支以免留给国民党武装挑衅的借口。中共中央的软弱引起了共产国际的不满。两天之后,中共中央在武昌召开政治局会议,即将回国的鲍罗庭公布了共产国际改组中共中央的训令。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陈独秀被停职去莫斯科“学习”,理由是过分妥协;由张国焘、周恩来、李维汉、张太雷、李立三组成常委会,履行中共中央政治局的职权。

7月13日,中共中央公开发表《对政局宣言》,指责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准备政变,国共关系交恶已经完全表面化了。7月15日,在国民党中执会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汪精卫决定彻底摊牌,他拿出秘密武器——罗易给他看的共产国际密电,向国民党中央委员们作了展示,大部分国民党中常委都表明要分共,这就是“七一五事变”。当时虽然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但国共两党正式撕破了脸皮。

昔日革命中心武汉三镇暗流涌动,武昌、汉阳之间俨然成了两个世界。驻防在汉阳的何键发出反共言论,武昌则革命空气浓厚,与共产党关系融洽。驻防汉口的卫戍司令李品仙,则持中立态度。

此时汪精卫之所以没有大打出手,倒不是因为他生性仁慈。在军队中清党的主要障碍,来自张发奎。张发奎的基干部队第四军是北伐的主力之一,素有“铁军”之称,其中的共产党员最多,战斗力比较强,叶挺的部队就是其中之一。汪精卫若想分共,必先争得张发奎的支持。而张发奎内心并不想这么快就分共。分掉了共产党员,他的部队即使不瓦解,战斗力也会大打折扣。于是汪精卫给张发奎看了罗易的密电,张发奎的态度这才有所松动。

共产党也在争取张发奎,直到南昌暴动,共产党也没有完全对张发奎失去幻想。

THE END
1.汪精卫(中华民国主要领导人)三水区近现代人物汪精卫汪精卫 更新时间:2023-12-30[公元1883年-1944年,中华民国主要领导人] 汪精卫介绍: 汪精卫(1883年-1944年),名兆铭,号精卫,广东番禺人。祖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后迁居浙江山阴(今绍兴)。陈璧君,女,原籍广东新会,出生于马来亚华侨巨富之家。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汪考取官费赴日习政法,入日本法政大学。http://www.chadiming.com/renwu/wangjingwei.html
2.汪精卫其人三联生活周刊:尽管汪精卫的人生一直和政治纠缠不清,但他最初是以一个刺杀摄政王的殉国烈士形象登上历史舞台的,并有无政府主义的信仰,早期他的思想是如何发生转变的? 李志毓:我个人比较感兴趣汪精卫早年的思想转变,因为这并不是汪一个人的问题,我想,观察这个变化过程,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无政府主义在当时的魅力所在,以...https://www.lifeweek.com.cn/article/12499
3.汪精卫不是广东人步行街主干道美职篮英雄 https://bbs.hupu.com/627608740.html
4.廖仲恺简介廖仲恺主要事迹廖仲恺故事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廖仲恺简介-廖仲恺主要事迹-廖仲恺故事-廖仲恺是哪里的人廖仲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廖仲恺(1877-1925),汉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现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办幸福村)人,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廖承志的父母亲是...http://ls.ychedu.com/LSJA/JNJJA/604177.html
5.1943年元旦,时任伪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发表演讲,指出:“渝...1943年元旦,时任伪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发表演讲,指出:“渝(重庆)方的将士已完全失掉了东亚人的灵魂,只剩了一个供英美人指挥的躯壳,拿着英美人所给予的武器来做大东亚战争的叛逆者。说到这里,可痛可恨。”这反映出当时() A.南京政府抗日到底的决心B.反法西斯同盟合作成效显著 ...https://zujuan.xkw.com/17q19068540.html
1.品学兼优,一表人才,汪精卫令人惊叹的童年履历这张照片里面还有一些汪精卫的亲人,比如前排右数第三人,他大哥汪兆镛的长子汪祖泽,中间排右数第四人,汪兆镛的三子汪宗洙,后排右起第一人,汪精卫从兄汪兆铨的长子汪嵚,后排右数第六人,汪精卫从姐的的长子朱执信。 【作者读后感】:本文是我阅读台湾时报出版社出版的《汪精卫与现代中国》之卷一《汪精卫生平与理念...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94841515/
2.汪精卫何以曾为孙中山的“接班人”在选举国府主席的会议上,与会11名委员(国府委员共16人)全票选举汪精卫为第一任国民政府主席。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成立。在随后成立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上,汪精卫也担任了主席。至此,汪精卫成为国民党新军政领袖。 在孙中山逝世前,其主要助手有负责政治的胡汉民,负责财 政的廖仲恺,负责党务的汪精卫,负责军事的...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75659ede4fe1a9002382d.html?q=C/N&uorg=100000
3.汪精卫是真叛变吗汪精卫为什么当伪政府在此,我只希望理性地公道地看待汪精卫这个人,而不是一个被贬的一无是处的人。 关于汪精卫的史料,笔者研读无数遍了,但绝不会人云亦云。纵观汪的一生,我只觉得此人不是有些人所说的淡泊名利,而是权欲熏心,可惜的是他面对的政敌都很强悍,遂使他因权力之争,因个人理念不同,出现了历史惊变。 https://www.lz66.cn/jdyj/jdyj134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