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壁君是怎么一个人

--摘自金雄白《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

前日本特务机关长矢畸堪十评价陈壁君时说:"说别人通谋敌国犹可,说汪夫人通谋敌国,就有些近乎滑稽.莫说她向我们通谋,有时我们去晋谒她面谈一件事,她看到我们日本人就像有气似的,不是指责这样,就是诉说那样,喋喋不休.我们都怕了她,连声辩的勇气也没有,只好诺诺连声而退.所以,说她通谋敌国,连我们日本人也万难置信."

陈璧君在汪政权这一幕中,自不失为一重要的人物.不仅仅由于她是中华民国开国的元勋、汪精卫的夫人;更由于她有着强项的性格,与不同于寻常妇女的作风.

人们不慊于陈璧君的,最主要就是因她辞色的凌厉,以为她凭藉了汪氏的地位,乃有此一股骄矜之态.几乎曾经与她晋接过的,都会有同样的批评.不问怎样有着高贵身分的人士,往访汪氏,她可以毫不客气地代为挡驾,面上无一丝笑容而厉声地说:"今天汪先生不见客."就随便飨人以闭门羹.或者某人与汪谈得正在兴会淋漓,她可以排闼直入,瞪着眼说:"汪先生疲倦了,有话改日再谈."又毫不留情地下了逐客令.国民党的老同志,固然无人不对之摇头蹙额.即如民国二十年中央党部举行五中全会,汪氏被暴徒开枪行刺,蒋氏闻警出来抚慰,她会愤然向蒋氏曰:"蒋先生,用不着这样做的,有话可以慢慢商量,何必如此!"其意显然指蒋氏为主使者了,如此怎安得而不结怨于人又如军人亲汪者有张发奎等人,而最后的疏离,说者也归咎于由陈璧君的骄蹇所致.

她与汪氏的待人接物,适得其反.汪氏态度温文俊朗,而辞令更婉委动人,一席晤谈,就能博得人们的好感,每于谈笑之间,化敌为友.至于陈璧君,则非但不假辞色,而且每每出语伤人,常有挟善意而来,终怀睚呲而去.但我们不能不原其半由性格使然,半由于积渐之故.当年中山先生在日,且对之另眼相看,其馀如何香凝辈,一向趋承恐后.在汪政权时代,她已经垂垂老矣,人矮而肥,面峻而厉,更傲岸不近人情,直有冷若冰霜之势.汪政权中人无人不怕她,也无人不讨厌她,背后我们不客气地称她为"老太婆".但是她对朋友与汪氏的部属如此,在沦陷区敌人枪刺之下,对任何日本人也是如此.

最近我去日本时,遇见了前广东特务机关长兼香港民政长官的矢畸堪十,他在广东时与陈璧君时有直接接触的机会.一次在宴会席上谈到汪政府当年旧事.他问我:"汪夫人判的什么罪名"我说:"当然是什么通谋敌国了."矢畸听说,哑然大笑,他说:"说别人通谋敌国犹可,说汪夫人通谋敌国,就有些近乎滑稽.莫说她向我们通谋,有时我们去晋谒她面谈一件事,她看到我们日本人就像有气似的,不是指责这样,就是诉说那样,喋喋不休.我们都怕了她,连声辩的勇气也没有,只好诺诺连声而退.所以,说她通谋敌国,连我们日本人也万难置信."

当汪氏病逝东瀛,在京安葬已毕,太平洋战争日军之败象毕呈,她那时尽可飘然远引,陈春圃、林汝珩、汪屺等劝之尤烈,而她认为"今日之抗战必胜,已仅属时日问题.有我等在,陷区人民,尚有交涉回护之人,如我等引退,造成政府解体.日军于屡败之馀,势将益加迁怒,以我为敌,横加摧残,则陷区人民,将何以堪命我不忍以一己之安全,贻亿万人无穷之祸害."这是怎样一种肝胆!又岂寻常妇女所能有此

她平时的态度凌厉,就是我,也以为她凭藉了汪氏的地位.而胜利以后,已经是屈为阶下囚了,在粤被诱捕的经过,已详前述,她仍然对军统中人颐指气使,呼叱诟贡,并不曾稍易其常态.据说她系在南京狱中时,最初提讯的时候,狱卒照例直呼其名为陈璧君,她立时嗔目怒叱:"陈璧君这个名字是你叫的吗当年国父孙先生不曾这样叫过我,你们的委员长不敢这叫我,你是国民党下面雇用的人,你配这样叫我"从此,狱卒们不称她为汪夫人,就叫她为陈先生了.她这态度的对不对,是另一问题,而以一巾帼妇人,能不为威武所屈,不是我心阿私,大丈夫且难,况于为一狱囚之女流

陈璧君晚年,不为人谅的又一点,是指她为好货,在粤东的时候,人言啧啧,诚不免有聚歛之嫌.还记得有一次周佛海因公将由沪搭专机赴粤,那时我们都还住在上海愚园路一一三六弄的时代,佛海正将启行赴机场,忽然汪邸的副官送来箱箧一事,说汪夫人之命,托佛海带往广州.箱箧体积不大,而极为沉重,佛海笑笑对我说:"或许里面尽是黄白物吧!"这虽然是笑话,而弦外之音可知.

她蚤岁以华侨富室女,毁家输财,投身革命,而晚岁如此,是否都难逃于如孔子所说"及其老也,戒之在得"的公式但据接近她的人解释她那时的心理状熊:"汪夫人的不免于好货,主要还是在民国二十七年脱离重庆之后,一旦抵达越境河内,艳电发表了,和平主张提出了汪先生本决意偕同汪夫人、周佛海、曾仲鸣、陶希圣等赴法,而孑身离渝,旅费立成问题,至不得不请重庆派往河内挽劝的谷正鼎向政府请求资助.以后因曾仲鸣的被刺,汪先生认为被迫太甚,起了组府之念,搞政治就需要钱,而汪先生犹留居河内,周佛海、梅思平、陶希圣、林柏生等在香港开始展开活动之时,几乎不名一文,而有赖于周作民、钱新之、杜月笙等以友谊关系资助了港币三万元.汪夫人一生初次受到了那样左支右绌的教训,也许这是使她突然改变常态的最大原因.

许多人先不满于陈璧君的,迨其身陷缧絏,而依然能强项不屈,对军统人员,对狱卒,对检察官,掀眉怒目,捶台戟指,绝不因环境而有所畏惧,在法庭上的侃侃陈辞,理直气壮,须眉且难,就不能不对她刮目相看了.惟其她有着强项的性格,所以她就毅然参加革命;也惟其她有着强项的性格,而后为汪氏开罪了不少同志故旧.

她是虎虎有丈夫气的人,也许一生中很少有流泪的情形吧,但她于民国三十五年六月二日,移送苏州狮子挢江苏第二监狱以后,当陈公博、褚民谊先后提出执行枪决,趋前与她诀别之际,也不免于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汪氏停灵于中央党部之日,卜葬于南京梅花山巅之时,我并不曾看到她如何的哀恸,而与同志生离死别,就无法再抑悲怀,以她一生的掘强,在此等处,可以见得其自不失为情性中人.

一六二、有须眉气概有儿女情怀

行将于本文中结束陈璧君一生之际,我既已指出了她的小疵,也不能不再补叙她的略历.无论如何,她献身革命的功勋是不应抹煞的,而与汪氏一生的情深伉俪,也是足风末俗的.

陈璧君,字冰如,原籍广东新会县外海人.生于光绪十七年旧历十月初四日,死于一九五九年六月十七日,享年六十九岁.她的先人在槟榔屿经营橡胶业,渐成巨富,举家就一直侨居在那里.当清末汪氏奉中山先生命,赴南洋筹募经费,宣传大义.汪氏在各地演讲,而陈璧君还在龆龀之年,竟然醉心于革命而无日不往听讲,她对汪氏似乎是一见倾心,固然为中山先生"驱逐鞑虏"的革命精神所感召,也无可讳言她为汪氏俊朗的丰神所吸引.等汪氏在南洋的任务完成,拟赴日覆命时,她毅然提出了舍弃家庭投身革命的要求.她携带了家财,偕汪赴日,立得中山先生的批准,参加同盟会,并指定住在东京的同盟会女宿舍中.那时革命经费正在最拮据的时代,陈璧君的捐献,起了很大的作用.从此同盟会中的女性同志,陈璧君乃与秋瑾、何香凝鼎足而三.

当汪氏系狱时期,陈璧君虽以未曾参与掘土工作而独获幸免,但她仍不避艰险,留住北京,奔走营救.在汪氏定谳之前,以为此"大逆不道"的罪名,自将万无生理,而陈璧君独于此时,密函汪氏,示爱意,愿以终身相托,不以生死而易志,这实为恒人所难能.

此后两人情好之笃,可于汪氏在狱中寄陈璧君"金缕曲"一词之缠绵悱恻见之.原词系以长叙,尤反映出那时紧张严重之情形,特为照录如后:

金缕曲(民国纪元前二年北京狱中所作)

余居北京狱中,严冬风雪,夜未成寐,忽狱卒推余,示以纸片,摺皱不辨行墨.就镫审视,赫然冰如手书也.狱卒附耳告余:此纸乃传递转辗而来,促作报章.余欲作书,惧漏泄,仓猝未知所可.忽忆平日喜诵顾梁汾寄吴季子词,为冰如所习闻,欲以书付之,然马角乌头句,易为人所駥,且非余意所欲出.乃匆匆涂改,以成此词.以冰如书中有忍死须臾句,虑其留京贾祸,故词中峻促其离去.冰如手书留之不可,弃之不忍,乃咽而下之.冰如出京后,以此词示同志,遂渐有传写者.在未知始末者见之,必以余为剿袭顾词矣.此词无可存之理,所以存之者,亦当日咽书之微意云尔.

别后平安否便相逢凄凉万事,不堪回首!国破家亡无穷恨,禁得此生消受;

又添了离愁万斗.眼底心头如昨日,诉心期夜夜常手.一腔血,为君剖.

泪痕料渍云笺透;倚寒衾循环细读,残镫如豆.留此馀生成底事空令故人僝僽.

愧戴却头颅如旧!跋涉关河知不易,愿孤魂缭护车前后.肠已斯,歌难又.

词中"诉心期夜夜常携手.""一腔血,为君剖."又"跋涉关河知不易,愿孤魂缭护车前后."诸语,一字一泪,柔情如许!与陈璧君函中"忍死须臾"句,均至情流露,感人肺俯.

汪氏出狱以后,有情人亦终成眷属,两人于民国元年结婚,女嫔相即为何香凝.终其生,双方情爱无间.民国十二年黄埔军校创办之际,经费不敷,陈璧君犹鬻饰物以助其成.但她除对中山先生执礼甚恭外,其他党内同志,常盛气开罪,国民党元老,几无人不对之不满,近亲中如朱执信为汪氏之甥,且常扬言汪氏而有此内助,将为终身之累,甚有杀之为快之语.汪氏温婉如处子,丰神有玉树临风之慨,陈璧君则肥矮而貌仅中姿,性情又傲岸,但终汪氏之生,未尝有二色.自国事以至家庭细故,汪辄曲徇其意.而陈璧君之对汪,亦爱护无微不至,虽然平时汪氏对之备极容谅,而凡值真怒,陈璧君亦从不敢争.汪氏于民国二十五年结婚纪念日赋七律一首以赠云:

依然良月照三更,

回首当年百感并.

志决但期能共死,

情深聊复信来生.

头颅似旧元非望,

恩意如新不可名.

好语相酬惟努力,

人间忧患正纵横.

情意深厚,二十五年如一日,亦正有如诗中所云"恩意如新不可名"也.后五年,陈璧君早垂垂老矣,而汪氏诗中,仍有"悲欢离合无数重,喜尔清光总如故"之句,是真情人眼里出西施矣!

当汪氏在日本名古屋医院病剧之时,前后数月,陈璧君有衣不解带的精神,而为汪氏治疗之胜沼医生告人,汪氏的骨癌症,其疼痛有异寻常,这唯有医生才能知道,但汪氏于病中,尽管在极度痛苦之际,而从不出呻吟之声,对医疗人员的态度,还是谦恭和婉,一如平时.医生嘱咐他的饮食起居,也无不尽量遵守.但陈璧君独多所干预,辞色亦咄咄逼人,但大家原其爱夫心切,从不与争.他们夫妇给人的观感,就一直如此.

一六三、陈璧君偿精卫填海之愿

至四月十六日开庭,那天旁听的又是人山人海.其有不慊于陈氏的,以为她平素仿岸,此日俯首就鞫,想看看她的狼狈之态;或有同情于汪氏的,也想听她如何供述,以打破汪政权六年中谜样的内幕.

陈璧君出庭时穿了一件黑色的旗袍,架上一副细边的眼镜,圆圆的面孔,虎虎的生气,仍然是神色自若,目空一切,态度之骄蹇如前,辞锋之凌厉益甚,在面对生死关头之际,而仍能有不屈不挠的表现,汪政权下数以万计的人被逮、被审,当庭不是诿责于被迫参加;就是侈言于先有默契.许多人更作茧自缚,斤斤于当局特制的法条之内,以求解脱.而陈璧君却以为汪政权是一个政治问题,而绝非法律问题,她在庭上的抗辩,为汪氏辩白,为汪政权辩护,为从汪诸人开脱,很少说到自己的个人问题.对当局抨击,对法官讥嘲,有时且近乎申斥,常使检察官韦维清为之狼狈不堪,她的强项,虽巾帼而有愧须眉.在她辩论的时候,旁听席中不时传出掌声,而她的若干言辞,事后更予人留着一深刻的印象.

她指检察官不懂政治,而且也不配懂政治.她不承认汪氏有甚么错误;更不承认汪政权的卖国.她问检察官:"说汪先生卖国,重庆治下的地区,由不得汪先生去卖;汪政权治下的地区,是中国的沦陷区,也就是日军的占领区,并无一寸之土,是由汪先生断送的.在沦陷区是沦陷了的土地,只有从敌人手中争回权利,还有甚么国可卖日军攻粤,广州高级长官闻风先逃:几曾尽过守土之责我们赤手把沦陷区收回,而又以赤手治理之,试问我们收回后怎样能交还重庆,重庆又怎样能来接收"

她又说:"今天,你们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审问我,为什么不想一想假如当年日本的炸弹,不投于珍珠港而投之于西伯利亚,今天将又是怎样的一个局面若说为了国家的利益,不得不与他国出之以盟好的手段,这样而就被认为汉奸.那末,中国的汉奸应该不止亲日的汪先生一人.我等为救民而死,我死也甘心了."

陈璧君在庭上的辩论,虽然蠃得若干人民的同情,但并未能变更当局对她预定他处置.或许还是顾念她为中华民国开国的元勋;也或许平时受够了她的睚之怨,所以,在民国卅五年(一九四六)四月廿三日,给她定谳了,却并没有要她死,是判处了她无期徒刑的终身监禁.她聆判后对法官说:"我对判决绝对不服;但也绝对不要上诉,因为上诉的结果,必然还是与初审一样."从此她就在苏州狮子挢的江苏第三监狱中执行,她自称没有吃官司的耐性,而此时偏要让她受尽馀生的煎熬.以她躁烈的脾气,又加上目击同囚的陈公博、褚民谊等先后被提出枪决.公博是汪氏最亲密的同志,陈公博、顾孟馀为汪氏之左右手,其情形正如中山先生对汪精卫与胡汉民同样的倚畀.而褚民谊又是她的妹婿.当他们就刑前趋前诀别的时候,一向坚强的陈璧君也不免为之老泪纵横了.重重刺激,她致命的心脏病乃种因于此.

当一九四九年的初春,中共渡江前夕,国民政府为应变而南迁,政府重要档案、库存、物资,以及从汪政权中所没收得来的珠宝,非迁穗,即迁台.而对羁押在牢狱中的汪政权人物,不知是谁作了一项特殊的决定,就是:除了已经执行死刑者以外,凡被处无期徒刑以下的一律释放,判处无徒刑以上的,分由南京的老虎挢、苏州的狮子挢,一律移送上海提篮挢监狱继续羁禁.当局移走了他的的私产(不能移动的房屋等,接收者享用了仅得四年,此时当然也只好拱手让人了),而仍然扣押他们的人身,倒很合古谚"弃椟藏珠"之义.汪政权中被处重刑的百馀人,中共抵达沪滨,就像剩馀物资那样地转入中共之手.

国民政府交给中共的汪政权狱囚,就我记忆所及,有陈璧君(中央委员)、王荫泰(华北司法总署督办)、江亢虎(考试院长)、余晋和(北平市长)、潘毓桂(天津市长)、汪时璟(华北联合准备银行总裁)、唐抑杜(山东省长)、陈曾栻(山东东省长)、王谟(华北教育总署督办)、刘玉书(北平市长)、邹泉荪(北平商会会长)、陈春圃(广东省长)、罗君强(安徽省长)、吴颂皋(司法行政部长)、钱大櫆(中央储备银行总裁)、卢英(上海市警察局副局长)、潘达(七十六号行动队长)、蔡培(驻日大使)、杨惺华(中央信托公司总经理)、陈日平(上海新闻报副社长)、周学昌(南京市市长)、徐苏中(文官长)、周隆庠(行政院秘书长)、陈济成(驻伪满大使)、郭秀峰(宣传部次长)、夏奇峰(审计部长)、盛幼盦(裕华盐公司董事长)等,我太健忘了,这张名单当然是挂一漏万,而且还不免有误记的.旅中并无参考资料,容俟他日再为补正吧!

我真有些莫测高深,不知当局何以会作出如此的决定假如汪政权中人真是罪大恶极的话,国有常刑,杀之可也!否则国事至此,何不网开一面即不然,亦尽可押解台湾,以贯彻其刑罚的目的.汪政权是揭橥反共的,而那时国府面临的危机,是与中共作生死斗争,那何以定要以反共的人而交诸共党之手其他的人不必说了,陈璧君既为国民党同盟会时代的老同志,又是对缔造中华民国有功勋之一人,中华民关有国法,国民党有家法,怎样处置她都可以,为什么要以党的元勋,党的中委,而委诸敌人之手,使其备受折磨而终至瘐死狱中是则徒使亲痛仇快而已,又抑何其忍也!

当一九五○年我还留在上海的时候,中共对提篮挢的狱囚们依照一般常例,每隔相当时期,还准许家属接见一次.那时据狱内传出的消息,附共的国民党中人宋庆龄、何香凝等,曾经为陈璧君向中共当局疏通释放.而中共的条件,必须陈璧君有"悔过"的公开表示.那年的初春,提篮桥狱内特别集中群囚,召开大会,要陈璧君当众认过.四年的羁幽岁月,却仍不曾使她豪气消尽,她登台演讲,她说:"如其中共与苏联友好,是为了国家的前途,那末在当年抗战形势不利于我的情况下,汪先生的离渝与日人周旋,彼此又何能分其泾渭假如说中共政权的建立,是为了为人民服务,那汪先生才是真为沦陷区哀哀无告的人民服务.我是最知道汪先生的人,我有为汪先生表明其心迹的责任."她并历举汪氏生前与日人争持的事实,始终无一语有所谴责.这一次的演讲,就确定了她的命运,从此也就断绝了她出狱的希望.

移沪以后,陈璧君的病势逐渐恶化了,以狱中营养的关系,以及身受的遭遇,况且已届高龄,至此,也只不过仅能迁延时日.而其家属又都离开了上海,经过接收之后,家产荡然,其公子乃不得不在港重刊汪氏生前遗着"双照楼诗词稿",以书款戋戋所得,汇沪为她的疗病之需.

至一九五九年的三月,陈璧君病势已到了危急的程度,于是狱方把她移送至监狱医院.又缠绵了三个月,终于在六月十七日下午九时,病逝狱室.自胜利被逮以迄撒手西归,两易朝代,六迁囚处,前后在狱渡过了十三年有馀的羁幽生涯,距汪氏之死,且已十六寒暑.因为长子孟晋,次子文悌,长女文惺,次女文恂均在港,三女文彬,又在印尼为修女,上海没有直系亲属留居.当她病逝之后,才由狱方辗转询问其亲友,领尸收殓.有些为了环境关系,不敢挺身出任,最后由一个子媳的近亲,将其遗体领回火化了,一代革命女杰,也终于化为劫灰!

遗灰不久由沪运抵了广州,迟至一九六○年的仲秋,因办理手续需时,始由家属派亲戚赴穗垣迎来香港.骨灰是陈在一只红木小匣内,洁白无垢,先供在她次女公子的寓所举行了一次家奠,然后雇了一艘游艇,集合了在港的亲友暨同志部属四十馀人,静悄悄地乘艇出发,环绕着香港的领海,将骨灰散放在烟波浩淼的海水中.留下小小的一撮,以备他日的归葬首丘.以陈璧君的不以贵贱而易态,与汪氏的不以生死而易志,及其死也,犹以遗灰一偿汪氏精卫填海之愿,她尽管有许多可以指摘的地方,也不能不说始终没有因环境的变易,而湮没她反抗的革命精神,女流中又能有几人可以企及之哉

THE END
1.浙江宗亲,请一起来找民国胡氏名人浙江上海向各位宗亲报告一条我在网上才发现的旧闻。2013年3月6日《杭州日报》报道如下。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3/03/06/19047908.html 浙江名人多,民国时期的名人尤其多。昨天(2013年3月5日),一本汇聚了三千多位浙江民国人物生平介绍的书正式出版了。 这本书名http://www.hszqw.com.cn/bbs/simple/?t13095.html
2.『经典连载』《熊向晖:在胡宗南身边的十二年》百花齐放宋平同志后来告诉熊向晖,他和当时还没有结婚的夫人陈舜尧也受了动员,参加了战地服务团,到李的第 14 军服务。但是,他们没有呆住,后来到了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宋平担任了周恩来的政治秘书。 胡宗南的第 1 军被舆论炒得非常热,他当时刚刚参加了淞沪抗战,正是声誉卓著的时候,有人称他是“抗日英雄”“青年革命将领”...http://www.huibangqyh.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7966
3.陈肇英与黄埔军校浦江籍学员12.郑立秋(1918~2001),又名可珠,字天良、光壁,号月如。前陈村人。1927年1月至1935年6月,在前陈孝义、东阳、金华作新等学校学习。1935年7月至1937年11月,在家务农。1937年12月至1938年12月,在丽水碧湖浙江省战时工作人员训练团、武义浙江省抗日干训班受训。1939年1月至10月,任丽水常备队特务长。1939年11...https://www.meipian.cn/56xl4p43
1.骨髓肿因地下室没有暖气设备,非常寒冷,汪精卫因此得了肺炎。次日汪精卫体温高达四十度,呼吸困难。11月10日午后,病房中传来汪夫人陈壁君的大声呼叫。黑川教授赶入病房,见汪精卫浑身颤抖,痛苦不已。黑川握住汪精卫的手查看脉搏,汪精卫吃力地说:“我要回中国……”,这成了汪精卫最后的话。 1944年11月10日下午4时20分,汪精卫...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10718832
2.Hengsheng'sspaceJustanotherWordPress.comsite“科学救国”,执掌云南大学12年,使云大由省立而国立,撑起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西南角,对于完善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布局意义重大;他惜才爱才,诲人不倦,一大批辉耀着中国科学史的名人都曾受教于熊先生:严济慈、华罗庚、赵忠尧、胡坤生、庄圻泰、陈省身、彭桓武、钱三强、钱伟长、杨乐、张广厚等;他品行高洁,言传身教,...https://caihengsheng.wordpress.com/
3.蒋介石历史人物讲解(全文)蒋中正在1919年结识陈洁如(1905年-1971年),经张静江及孙中山的介绍,他与陈洁如在1921年12月5日结婚。当时蒋介石34岁,陈洁如15岁。陈也未能为蒋生儿育女,但陈收养了一位华侨的女儿,取名瑶光,小名陪陪。《陈洁如回忆录》指出蒋得过梅毒并传给自己。 https://www.99xueshu.com/w/m5i6imufg5b0.html
4.陈布雷回忆录附录三论陈布雷在线免费阅读(录自浙江人民出版社《从名记者到幕僚长——陈布雷》一书) 始终保持书生风度的布雷先生 赖景瑚 刚才听希圣、君章、沧波诸位先生述布雷先生生平,讲了许多很有意义的故事,使我们对布雷先生有新的认识,也引起很多回忆。 我在抗战期间及抗战以前那几年,不在中央服务,所以和布雷先生接触不多;不过每次到重庆或南京参...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6926355662695828480
5.汪精卫老婆陈璧君:被称头号女汉奸,宋庆龄为她求情,却死不悔改二、变悍妇,汪夫人总管内外 然而两人的婚后生活却并没有照着世人的预想展开。婚后的陈璧君,一改婚前痴情少女形象,化身为母老虎形象。把汪精卫管得死死的,人送外号“雷山老母”。但凡有女人敢稍一接近汪精卫,母老虎就会雷霆震怒。 方君瑛曾经和汪精卫有过一段情愫,但因为革命未成,两人就暂时把感情搁在心里,后来被...https://m.douban.com/note/792223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