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4研究生考试大纲:《新闻传播史论》考研

新闻传播史论是招收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入学设置的考试课程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测试考生是否具备一定的文史知识与素质,以及新闻传播史基本知识与基础。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新闻传播本科毕业生所应达到的毕业合格及以上水平。

二、考试范围

(一)中国新闻传播史部分

1.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2.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3.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4.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5.民国初年的新闻传播事业

6.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

7.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8.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9.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10.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11.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1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13.“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14.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传播事业

15.网络媒体的崛起

(二)外国新闻传播史部分

1.从一般信息传播到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轨迹

2.欧洲新闻传播业

3.美洲新闻传播业

4.亚洲(西亚除外)新闻传播业

5.西亚北非新闻传播业

6.黑非洲新闻传播业

7.大洋洲新闻传播业

8.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

9.国际新闻传播的发展和斗争

三、考试基本要求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三)题型及分值:

1.名词解释(5道题目,共35分)

2.简答(4道题目,共40分)

3.论述题(3道题目,共75分)

五、参考书目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2.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

3.张允若、程曼丽主编:《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二章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与新闻思想;第二章关于美国廉价报纸部分;第九章;第十章)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

一、中国新闻传播史部分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

一、语言传播(口头传播):语言传播的表现形态、特点、辅助手段

二、文字传播:文字传播早期的表现形态、特点、文字的统一

三、印刷传播:印刷传播出现的物质技术基础、印刷传播的表现形态、特点

第二节中国古代报纸的出现及其演进状况

二、宋代“小报”出现的背景、有关记载、基本情况、意义

三、明代民间报房几份报纸的名称、状况

四、清代早期和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五、中国古代报纸没有演进成近代报纸的原因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一、近代报刊传入中国的背景

二、英国传教士与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在东南亚的出现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办经过、宗旨和特点

第二节鸦片战争前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

一、澳门近代报业产生的条件与早期发展情况、《蜜蜂华报》

二、在广州出版的宗教性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办刊经过、宗旨和特点

第三节鸦片战争后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一、近代香港的英文报纸《德臣报》、《孖剌报》

二、近代香港的中文报刊《遐迩贯珍》

三、近代香港中文商业报纸《香港船头货价纸》、《香港中外新报》、《中外新闻七日报》、《香港华字日报》

第四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报业的崛起

一、上海英文报纸《北华捷报》、《字林西报》

二、中文宗教报刊《六合丛谈》、《万国公报》

三、中文商业报纸《申报》、《新闻报》、《字林沪报》

第五节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与影响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一、国人对早期近代报刊的认识与接触

(一)林则徐、魏源的初步认识

(二)洪仁玕的办报构想

(三)王韬与郑观应的新闻思想

二、国人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刊

王韬与《循环日报》

三、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

第二节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一、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报刊的创办

(一)康有为与《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二)上海强学会与《强学报》

(三)梁启超与上海《时务报》

二、维新派的其他主要报刊

(一)澳门的《知新报》

(二)唐才常、谭嗣同与长沙《湘学新报》、《湘报》

(三)严复与天津《国闻报》

三、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

第三节维新派报刊的业务特点与历史作用

一、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

二、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

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境外报章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

(一)陈少白与《中国日报》

(二)《民报》

二、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

(一)《清议报》

(二)《新民丛报》

三、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大论战

第二节“新政”与国内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一、“慈禧新政”与清末民营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一)《京话日报》

(二)《东方杂志》

二、资产阶级立宪派报刊活动的复苏与发展

(一)英敛之与《大公报》

(二)狄楚青与《时报》

三、资产革命派报刊的进一步活跃

(一)苏报案

(二)于右任与“竖三民”

第三节新闻思想与新闻业务的发展

一、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新闻思想

(一)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

二、新闻业务工作的改进

第五章民国初年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民国初年政党报纸的繁荣

一、政党报纸大发展的历史背景

《中华民国暂行报律》事件的影响

二、新闻业的短暂繁荣与政党报纸的泛滥

第二节袁世凯统治下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袁世凯对各种报刊的控制和收买

(一)《亚细亚日报》

(二)“癸丑报灾”

三、袁世凯时期有关新闻传播事业的立法活动

(一)袁世凯政府的《报纸条例》

(二)袁世凯政府的《出版法》

(三)袁世凯政府的《电信条例》

第三节北洋军阀控制下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新闻传播事业复苏的原因

第四节新闻业务的变迁和著名采访记者的诞生

一、新闻业务的变迁

(一)新闻编译社

(二)国闻通讯社

二、民初的名记者

(一)黄远生新闻业务活动特点与新闻思想

(二)邵飘萍对新闻事业的贡献

(三)刘少少、徐彬彬、林白水、胡政之、张季鸾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一、《新青年》的创办与发展

二、《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三、李大钊的报刊活动与贡献

第二节新的报刊宣传阵地的形成

二、胡政之与“巴黎来电”

四、新旧思潮在报刊上的论战

第三节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的诞生

一、《新青年》的改组与《共产党》月刊的创办

二、《劳动界》、《劳动音》、《劳动者》

三、中俄通讯社

四、中国早期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的特点与意义

第四节新闻工作改革、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

一、新闻工作改革

二、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的开端

(一)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二)徐宝璜与《新闻学》、邵飘萍与《实际应用新闻学》

第七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报刊

一、中共中央机关报刊《向导》

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刊物《先驱》、《中国青年》与恽代英、萧楚女

三、工人报刊《劳动周刊》《工人周刊》

四、中共早期报刊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国共合作后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统一战线报刊《政治周报》

二、工农群众运动中的报刊《中国工人》

三、五卅运动中的新闻斗争《热血日报》

第三节北洋军阀统治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大报动向

(一)成舍我及其“三个世界”

(二)新记《大公报》与“四不主义”

二、邵飘萍、林白水之死

三、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于通讯社事业的发展

(一)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

第八章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建立

《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中央广播电台

二、共产党报刊的艰苦斗争

(一)《布尔塞维克》

(二)《红旗日报》

(三)党报建设经验

三、左联和鲁迅的报刊活动

第二节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红色中华通讯社

(二)《红色中华报》、《红星报》

二、革命根据地新闻传播事业的特点和意义

第三节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共产党的新闻传播事业积极宣传抗日救亡

二、国民党统治区新闻界的变化

史量才与《申报》

三、抗日救亡宣传的广泛开展

四、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韬奋精神”

(一)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

(二)杜重远与“新生事件”

五、范长江、斯诺等的西北采访活动

(一)范长江的《中国西北角》《塞上行》

(二)斯诺和《红星照耀中国》

第四节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

戈公振与《中国报学史》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

(一)中共中央党报系统

(二)博古与《解放日报》

(三)邓拓与《晋察冀日报》

二、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与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建

(一)新华通讯社

(二)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三、《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与中共新闻理论的发展

(一)《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

(二)中共新闻理论的发展

四、外国记者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采访与报道

(一)艾格妮斯史沫特莱

(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三)汉斯希伯

第二节国统区新闻传播事业与境外抗日宣传活动

一、抗战初期上海、武汉等地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救亡日报》

(二)《抗战》三日刊

(三)《群众周刊》

(四)《新华日报》

(五)范长江与中国青年记者协会

(六)国际新闻社

二、重庆时期的《新华日报》

三、上海“孤岛”抗日报刊和沦陷区的抗日宣传

(一)“洋旗报”

(二)《文汇报》

第十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

一、国统区新闻事业的中心重返东南

(一)《新生活报》

(二)《联合日报》

(三)《文萃》周刊

二、“拒捡运动”与新闻界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

三、新闻统制在内战中强化与民营新闻传播事业的衰落

国统区宣扬“第三条道路”的报刊

第二节解放区人民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新闻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争

一、新华社作用的加强

二、反“客里空”运动与新闻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争

(一)反“客里空”运动

(二)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第三节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划时代巨变

一、人民新闻传播事业的再发展与走向全面胜利

(一)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第十一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

一、公营新闻事业网的形成

二、对私营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节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与新闻业务的探索和改进

一、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的经过、意义与教训

第三节新闻宣传报道的成就与过失

一、经济生产宣传报道的成就和问题

二、政治外交宣传报道

(一)开国盛典的报道

(二)日内瓦会议的报道

(三)抗美援朝宣传

第四节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

一、新闻工作改革的历史背景与指导方针

二、《人民日报》以改版为中心的新闻工作改革

三、新闻工作改革的收获与意义

第十二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调整

一、新华社

(一)新华社在国内外事业的发展

(二)《参考消息》的改版和扩大发行

二、电视与广播

(一)报刊

(二)广播电视

(三)新闻摄影与新闻纪录片

第二节从反右斗争到“大跃进”运动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大鸣大放中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整风鸣放中的新闻界

(二)新闻界的反右派斗争

(三)新闻界的教训

二、“大跃进”与新闻宣传

(一)新闻媒体与“大跃进”

(二)新闻事业的“大跃进”

(三)深刻教训

第三节1960年代初期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一、新闻宣传中“左”倾错误的发展

(一)廖沫沙与“有鬼无害论”

(二)吴晗与《海瑞罢官》

(三)林彪与《毛主席语录》的传播

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第四节主要新闻思想评价

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新闻思想评价

二、刘少奇新闻思想评价

三、邓拓新闻思想研究

第十三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新闻传播事业的艰难发展

一、文革时期小报的兴衰原因及其特点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传播事业的主要特点

一、林彪、“四人帮”的宣传方法

二、“四人帮”控制下的党报的彻底堕落

“天安门事件”:事件导因;过程;结果;媒介的歪曲宣传

三、“文化大革命”中新闻传播事业的经验教训

第十四章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回归新闻本位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背景;内容;新闻界的作用

二、关于新闻属性的大讨论

三、“渤海二号”与舆论监督的恢复

四、经济类报刊的异军突起

(一)《经济参考》

(二)《经济日报》

五、大兴安岭火灾与调查性报道

第二节驶上市场化的快车道

一、报业集团出现及其意义

二、电视新闻改革的特点

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第三节日渐开放的新闻事业

一、“伊拉克战争”与“非典”中的媒体表现

二、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中国

三、文化产业政策为传媒改革提速

四、舆论监督取得突破性进展

五、拉萨事件与“反CNN”网站

六、中国媒体在汶川地震中

七、北京奥运会对外国媒体敞开大门

八、“封口费”与“纸箱馅包子”:新闻出版总署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管理

九、打通两个舆论场

第四节十八大以来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人民日报》头版的变化

二、2013年《新快报》“陈永洲事件”

三、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五节改革开放以来的广播电视事业

一、不断焕发生机的广播事业

(一)“珠江模式”、“东广模式”

(二)中央台的改革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电视

(一)电视事业的发展

(二)从《新闻联播》到新闻频道

(三)东方卫视、电视湘军及地方电视台的崛起

三、广电开启移动视听新时代

第十五章网络媒体的崛起

第一节网络传媒格局的初步发展

第二节网络媒体舆论影响力日增

第三节互联网的微博时代

第四节网络媒体发展纳入国家战略

二、外国新闻传播史部分

第一篇

第一章从一般信息传播到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轨迹

一、印刷术的发明

二、现代报刊在欧洲起源的五个条件

三、现代报刊遍及全球的三个环节

四、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五、电子媒介的几何级数发展

(一)四大通讯社

(二)“三社四边协定”(联环同盟)

六、世界新闻流通的不平衡和内容趋向大众化

七、网络传播——信息社会的到来

第二篇

第二章欧洲新闻传播业发展概述

第三章英国新闻传播史

第一节英国早期的现代新闻刊物

一、从手抄新闻到印刷新闻

二、星法院(皇家出版法庭)

第二节从英国大革命到“光荣革命”时期的报刊和新闻理论

一、约翰·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

第三节1688-1855年:英国新闻政策的渐变与报刊业缓慢而持续的发展

一、新闻政策的渐进变化

知识税的建立与废除

二、政党报刊时期的形成和逐渐消失

三、新闻传播业稳步、全面的发展,《泰晤士报》的崛起

(一)《每日新闻》

(二)《泰晤士报》

第四节1855年至20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新闻理论与报刊大众化的趋势,通讯社的诞生

一、英国大众化报刊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高级报纸与大众报纸的自然划分

三、报纸大众化过程中通讯社的诞生——路透社

第五节19世纪末至20世纪,英国报团的形成和发展

第六节英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一、BBC公共广播

二、电视业的“双头垄断”

第七节1980年代中期英国报业的转折,多数报纸迁出舰队街

第八节英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

一、小报化改革

二、英国通讯社的发展现状

三、英国广播电视业现状

第四章法国新闻传播史

一、早期官方报刊——《公报》《学者报》《法国信使》

二、第一家法国的日报——《巴黎日报》

三、马拉与《人民之友》

四、“高级报纸”《费加罗报》

五、哈瓦斯通讯社

六、《世界报》

第五章德国新闻传播史

一、马克思、恩格斯办报活动及报刊思想——参见张允若、程曼丽主编《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第二版)

二、沃尔夫通讯社

三、法西斯主义的专制主义新闻政策

第六章意大利新闻传播史

一、手抄新闻《威尼斯公报》

二、意大利新闻传播业的法西斯化

三、安莎社

第七章俄国新闻传播史

一、列宁与《火星报》

二、《真理报》

三、1917-1925年:苏维埃俄国新闻体制的形成的几个发展阶段(列宁、斯大林的报刊思想与新闻政策)

四、塔斯社

五、苏联新闻传播业解体过程、经验教训

第三篇

第八章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

第九章美国新闻传播史

第一节美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波士顿新闻信》

第二节美国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

一、曾格事件

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三、杰弗逊与新闻自由——参见《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第二版)第二章第三节杰弗逊和新闻自由

第四节美国报刊大众化和通讯社诞生

一、美国廉价报纸的兴起与发展

参见《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第二版)第二章第三节关于美国廉价报纸部分

二、黄色新闻

三、美国通讯社的诞生

四、《纽约时报》

第六节美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一、KDKA广播电台

二、三大广播公司——NBC、CBS、ABC

三、美国之音

四、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第四篇

第十三章亚洲(西亚除外)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

第十六章日本新闻传播史

一、《官版巴达维亚新闻》

二、《读卖新闻》

三、《朝日新闻》

四、明治-大正时代的新闻政策

五、NHK(“日本广播协会”)

六、共同社

第六篇

第二十章黑非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

一、黑非洲新闻传播业的特点

第七篇

第二十二章大洋洲新闻传播业发展概述

以下参见《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第二版)

第九章互联网络业的兴起和发展

一、“阿帕网”

二、网络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轨迹

三、网络传播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第十章国际新闻传播的发展和斗争

一、国际新闻传播的特点

二、围绕国际新闻传播的斗争

第三部分题型示例

一、名词解释

小报

答:中国古代民间私自发行的传播媒介,是宋代信息传播发展

的一个全新现象。最早出现于北宋末,盛行于南宋,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

二、简答题

邹韬奋主编过哪些报刊,他有什么新闻思想

答:邹韬奋从主编《生活》周刊开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在他的主持下,先后出版的报刊有《生活》、《大众生活》、《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日报生活刊》、《抗战》、香港《大众生活》和《全民抗战》等。

邹韬奋新闻思想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体现并形成了我国人民新闻工作的优秀传统。具体表现为:一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造为目的”;二发扬为读者服务的精神;三倡导创造的精神,办出报刊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四推崇“视事业如生命”的傻子精神。

三、论述题

普利策从哪些方面加强了纽约《世界报》的影响力试对其办报活动进行分析并作出评价。

答:普利策从两个方面加强该报的影响力:

1.注重严肃的言论和报道,不断揭露贪污行为,攻击不正当财富的拥有者,提倡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有限度的改革。

2.大量刊登刺檄性报道,采用煽情主义和耸人听闻的手段扩展销路。

普利策的办报特点美国新闻史学者莫特归结为以下六点:

1.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为骨干,添加大量轻松、有刺激性的新闻以增加读者对报纸的兴趣;

2.以为筹建纽约港自由女神像台座发起募捐活动等全国性运动,提高报纸声誉;

3.以高质量的社论论述、倡导、支持新闻栏倡导的社会改革运动;

4.篇幅大,报价低;

5.率先使用木刻图画等插图;

6、重视报纸的推广工作,用各种奖励办法扩大销路。

普利策还重视新闻工作人员的专业训练。《世界报》因提倡社会改革受到尊敬,但大量刊登犯罪新闻,则为世人所诟病。从中能看到普利策资产阶级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他以煽情吸引读者,由此为报纸的社会运动带来支持者,其作为资产阶级“改良家”在新闻事业上的理想和贡献,消除社会弊病上的努力都值得肯定,但其煽情主义做法应该批判。

原标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大纲

想备考2024考研,又不知道从何开始学习?给你推荐233网校考研,分班级系统教学,全套备考资料给你备齐,还有老师线上答疑,全方位助你成功上岸。

THE END
1.中国近代人物研究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4、【判断题】清政府退位后,儒家政治观念逐渐崩溃,新的宪法政治没有建立,社会思想混乱。5、【判断题】袁世凯的独裁时代也许是社会迅速转型时代中必然会出现的时代。2.1四十一岁终中状元1、【单选题】张謇与帝党攻击李鸿章,是为了曲折表达对()的反对。 A、帝国列强 B、慈禧 C、翁同龢 D、奕2、【多选题】...http://eerduosi.ehqc.cn/html/50_3.html
2.百年教育职业培训中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A、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和长期稳固的领导核心 B、太平天国实行的一些过激政策,影响社会稳定和团结更多的力量 C、 军事上,初则轻敌麻痹,后则阵法较乱 D、领导层思想作风之蜕变 7、【多选题】洋务运动在地方上的主要倡导者包括: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张之洞 ...https://www.bnjyedu.cn/pc/news_xx-4337-81.html
3.害死“戊戌六君子”的幕后黑手不是袁世凯,世人竟冤枉他了上百年害死“戊戌六君子”的幕后黑手不是袁世凯,世人竟冤枉他了上百年 山川文社11-24 15:35优质原创作者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https://www.meipian.cn/2jixivao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含的三个主要因素是()wp多鸭试宝“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含的三个主要因素是()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农村革命根据地 D、统一战线 E、党的建设 查看答案 微信小程序答题下载APP答题 由4l***ds提供分享举报纠错 多选题1953 年,中共中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 A、 社会主义工业化...https://so.kaoshibao.com/detail/11519697.html
1.全国2021年10月自考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及答案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考生需要注意:鸦片战争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https://www.js-zk.com/zklnztsj/24286.html
2.2011年7月自考近代史真题03708自考10.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发动了(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运动 D.北伐战争 1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 A.提倡民主和科学 B.宣传俄国十月革命 C.主张社会革命 D.反对外来侵略 12.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 ...https://www.xuesai.cn/zikao/61585.html
3.2021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考前模拟试题三自考25.下列属于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有( ABCD )。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猛回头》 D.《警世钟》 E.《新民丛报》 26.“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指( ACDE )。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 ...https://zikao.cwjedu.com/mnst/7757
4.袁伟时:袁世凯与国民党:两极合力摧毁民初宪政《临时约法》按其内容来说,要点是把已经付诸实施的总统制突然改变为内阁制,釜底抽薪,削掉袁世凯当选时按规定应该掌握的大部分权力。不过,这个文件制定非常匆忙,文件起草人学识和实践经验都不足,最后通过的文本漏洞和失误不少。综合众多中国宪政史学者的研究,主要缺陷有如下五个: ...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9048.html
5.一战使中国革命在较短时间里连跨几个重要阶段外交学人澎湃新闻袁世凯是清末民初最具影响力的强权人物,他的离世使整个国家陷入杂乱无序 的状态。各地的军阀纷纷崛起,互相攻伐,造成民国历史上的军阀割据时期。这种混乱局面是任何重大的社会革命所无法避免的阶段,中国从来未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经历这么巨大的社会经济和思想变化,它孕育出了许多新的革命要素,把中国革命进程又向前推进了...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3122
6.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中。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有哪些 A. 国家干预主义 B. 福利经济学理论 C. 凯恩斯主义 D. 贝弗里奇福利国家计划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职业咨询预测法是对受测对象的择业方向提出建议的方法。主要测评工具有:()。 A. 能力倾向测验 B. 职业兴趣测验 C. 人格测验 D. 价值问卷 E. 职业生涯问卷 ...https://www.shuashuati.com/ti/648b2583ad1a4bdc9b2541d099e44fbf.html?fm=bd2c80dc5900e6ae00344782ad88d07159
7.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曲折反映袁世凯政治思想的成因主要有传统思想的浸淫熏陶,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强国思想的内在驱动和内外环境的交互促发。 结语部分主要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袁世凯的政治思想是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曲折反映。笔者认为,袁世凯不仅有自己的政治思想,有相对稳定的政治思想体系,而且其政治思想还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变化、丰富和...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10127817.nh.html
8.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2)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政府政策、列强侵华、革命运动与战争、实业救国思潮等是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高频考点17】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1)近代随着列强的侵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都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https://www.ruiwen.com/zhishidianzongjie/6474410.html
9.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史及西方军事同时,广设讲武堂,翻译外国军事书籍,编写军事教材,传播近代军事知识。新军创始人袁世凯编写的《训练操法详晰图说》等军事著作,对传播西方军事思想具有较大影响,在促进中西方军事思想融合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在清末编练新军的同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决心摒弃改良主义,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依靠新军,...https://www.cqip.com.cn/html/2/content/24/04/68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