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全副武装的人叫汪湜,大家都叫他鸟叔,是位鸟类摄影爱好者,也是国网安徽池州供电公司的一名员工。
国网池州供电公司员工汪湜:“从目前看,这个喜鹊还正在筑巢,像这种巢你还不能拆它,拆掉以后它会重新筑巢,如果第二个巢筑在我们的横担上面,或者是绝缘子上面,那对我们线路就有影响。”
国网池州供电公司员工汪湜:“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所以逼着我们去学习鸟类的一些常识,要掌握它的习性。从我们目前了解情况,全中国一共是1448种鸟,与我们输电线路有直接联系的鸟类不超过20种。如果说我们把这20种鸟的习性掌握住了,做适当的防护,那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吗?讲起来容易,实际上做起来还是很难的。”
国网池州供电公司员工汪湜:“你看那个中间是防鸟占位器,看到没有?但是这个巢影响不大,因为它下面没有绝缘子,这个我觉得没有必要去(掉)它。”
从日常的辛苦巡护工作中不断观察、总结,与专家学者讨论、反思,汪湜和同事们试图在已有的防护措施基础上,继续不断创新来找到可实施、可执行的守护鸟线双安全的新方法。
国网池州供电公司员工汪湜:“现在我们放了320种图谱,基本上已经满足了我们的需求。这里没鸟,我们用这个图册,来进行测试。这是灰头麦鸡,夏候鸟。我们看这个能否识别。”“识别。”“然后我们再找大一点的鸟。我们看看这个飞翔的东方白鹳,它能不能识别。”“好,识别了。”
这套输电线路鸟类分析及预警装置是汪湜和他的同事们目前正在开发测试的新设备,他们希望能够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对可能影响输电线路安全的鸟类进行识别,然后对它们发出预警。
国网池州供电公司员工汪湜:“往下去一点。好,识别到了。走了,漂亮。还有一个,在上面站着呢。走了,飞走了。”
国网池州供电公司员工汪湜:“实际上鸟类,它对颜色的判断跟人不一样,鸟类的眼睛看世界更丰富、色彩更多、更立体。只要鸟飞过来它就能够识别是什么鸟。如果这个鸟跟我们线路没关系就忽略,如果这个鸟它有行为,比方说它衔了棍子要筑巢,或者是有不利的一些动作,我们就0.2秒钟启动这个光源,这个光源过去以后鸟就离开了。”
目前汪湜和他的团队还在对这台预警装置进行不断的测试和优化,希望能够实现通过向鸟类发出预警降低鸟类在输电杆塔上的活动频率,从而达到保护鸟类的目标,更好地去保证鸟线双安全。
国网池州供电公司员工汪湜:“小白,让我来换点水,把泥鳅放在里面,它吃嘛。小白,来,小白。一餐的话要吃两三斤,一次的话饿的时候要吃二十条。”
2023年,汪湜在工作时救助了一只受伤的东方白鹳,并把它带回了救助站。
国网池州供电公司员工汪湜:“去年2月14日情人节救的,小情人,它是我的小情人。当时翅膀,左边的这个初级飞羽断离了,连骨头,它少了一截。”
汪湜和一些爱心志愿者一起捐了3万多元建设了这个爱心小屋,它模拟了东方白鹳的生活环境,设置了觅食区、活动区、休息区。
国网池州供电公司员工汪湜:“我有个监控,在我的手机上面,我每天都要去看它。”
国网池州供电公司员工汪湜:“这夏天热,好久没给你洗了,浇点水,可以了,好了,走了。既欢喜又担忧,因为欢喜的是它能够回归自然,担忧的是它回归自然以后能不能继续地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