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约翰·马敬能博士讲授了鸟类的生理结构、生存环境、迁徙路线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知识,并倡导大家要爱护自然环境,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守护生物多样性。
观鸟活动现场摄影彭永进
约翰·马敬能博士指导小学生观鸟摄影刘旭东
8月15日一早,池州市平天湖生态湿地公园绿意盎然,一群群鸟儿如精灵般时而在水面上空翩跹翻飞,时而在湖中游弋,呈现出一幅和谐的生态家园画卷。小学生与志愿者们在约翰·马敬能博士的指导下举起望远镜观察湿地中的各种野生鸟类。“我今天观察到了28种鸟类,今天的天气有利于观察它们的觅食、展翅、降落、栖息等行为。”约翰·马敬能博士观鸟后说。
平天湖生态湿地公园迤逦风光摄影刘旭东
池州市是安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全国首批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市,青山连绵竞秀、绿水蜿蜒流淌的自然环境为鸟类提供了栖息的“乐园”。据介绍,池州境内有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金湖(亦称“中国鹤湖”)、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秋浦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十八索省级自然保护区等,鸟类资源丰富,达18目65科350种之多,鸟的种类占比安徽省88%、占比中国24%、占比世界3.2%。
位于池州市的九华特高压密集通道,是西电东送的大动脉之一。星罗棋布的电力铁塔、密集的输电线路在群山中绵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是鸟类喜欢筑巢、栖息的地方,但是这种习性影响着鸟类自身的生存,也对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不利。从‘驱鸟’到‘护线爱鸟’,我们始终积极探索电力线路与鸟儿和谐共生之路。”“汪湜护线爱鸟创新工作站”负责人汪湜介绍,该工作站系统开展输变电设备和鸟类筑巢活动信息收集、鸟类知识学习和护线爱鸟科普、鸟类习性研究和爱鸟护鸟装置研制、配合地方政府和野保协会等工作。
从2016年至今,汪湜和志愿者们救助野生鸟类超过130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只,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各类科普活动200多次,服务总时长超过2000小时。
2022年2月14日,该工作站的志愿者们救助了一只受伤的东方白鹳。汪湜说:“我们发现它的时候,它躺在山谷里,左翅膀下方已经明显下垂,行走时左摇右晃,非常不稳,已经失去了飞行和觅食能力,随即我们对这只东方白鹳展开了救助。”为了更好地照顾这只东方白鹳,志愿者们将它送到了池州市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工作人员为它处理了伤口,同时提供了一个“单间”来静养,安装了监控探头24小时观察它的伤情和进食情况。
汪湜准备为“小白”喂食摄影彭永进
在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现在这只东方白鹳已经可以挥翅腾飞两米高。志愿者们也时常来看望它,买来蚯蚓等它喜爱的食物,并为它取了一个亲昵的名字“小白”。“我每天都会通过手机观察‘小白’的状态,虽然它不会说话,但我相信它能够感受到大家的关心和疼爱。”汪湜说。
约翰·马敬能博士检查“小白”伤势恢复情况摄影彭永进
8月15日下午,约翰·马敬能博士与“汪湜护线爱鸟创新工作站”的志愿者们来到池州市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看望“小白”。约翰·马敬能博士对“小白”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并与志愿者们交流经验。
如今,加入“汪湜护线爱鸟创新工作站”的志愿者已经超过50人,随着力量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在为保护鸟类和珍禽栖息地出力。“下一步,我们将更好地发挥工作站的作用,多开展一些科普活动。爱鸟的人多了,护鸟的人多了,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我们的努力就有意义。”汪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