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姓来源争论上千年各种引用考辨论断莫衷一是

最新的数据表明,汪姓总人口有560多万人,排在全国姓氏总人口的第57位。四川汪姓人口有30多万人,大致位居四川姓氏的第60多名。

汪的释义:水很深很宽广

《说文解字》对汪的解释是:“深广也。从水王声。一曰汪,池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汪的本义,指的是水很深很宽广,也用来表示池塘、水潭。我们现在经常说到的一汪潭水、一汪清泉以及形容眼睛水汪汪等,就是从这个意思来的。

商朝末期,周国占领了位于河南鲁山的古鲁国。周武王灭商后,委派弟弟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去东征商朝的小伙伴徐国、奄国等17个小国。伯禽将17国讨平后,武王叫他在奄地(今山东曲阜)驻守。

武王大封诸侯时,将周公旦封在鲁国。武王英年早逝,即位的周成王才12岁。周公旦要留在都城辅佐周成王,抽不出身去鲁国就位。想到今后鲁国迟早也要传给长子,所以就让伯禽去当鲁国国君。伯禽就把鲁国从河南鲁山移到山东,先后传了25世34个国君,经历西周、春秋、战国七八百年,直到公元前249年被楚国灭掉。

话说春秋后期,鲁国国君是鲁成公姬黑肱。鲁成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姬午,被立为太子;次子汪,又叫满,世称公子汪。

关于公子汪,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鲁成公的夫人姒氏生下姬午不久,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彩虹绕身,然后就怀孕了。怀孕25个月后,姒氏生下一子。此子生下后,两只小手一直握着不松开。3天后,才把手松开。大家发现,他的左掌有纹路,像流动的“水”字,右手有一个“王”字纹路,两掌上的纹路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汪”字。鲁成公根据这一体貌特征,为他取名汪。汪出生前,父母已为他取名满,所以又叫满。

很不幸的是,公子汪出生的那年,鲁成公去世了。年仅3岁的太子午当上鲁国国君,是为鲁襄公。公子汪为人敦实聪敏,长大后,鲁襄公拜他为上大夫。因多次为国立功,鲁襄公按惯例,以他的名封他为汪侯,食邑颍川,俗称颍川侯。

公子汪只有一个儿子,名挺,比孔子大一岁。因为挺是鲁成公的孙子,时人按例称他公孙挺。公孙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诵,次子名芒。问题来了,诵和芒两兄弟该姓什么呢?还是姓姬吗?当然不行。

周朝分封各地诸侯,也建立了相应的礼制:三代公孙以后,“诸侯不得祖天子,百姓不得祖诸侯。”这是什么意思呢?像鲁国这样的诸侯国,除继承爵位的嫡长子支系外,其他支系的人,到第三代人后,就不得以周王室为先祖;诸侯国国君的后代,不得以国君为先祖。

鲁成公的儿子汪、孙子挺,可以叫公子汪、公孙挺;曾孙诵肯定不能叫公曾孙诵,只能另取分支氏。氏的取法有多种,周王室或侯国公室分出的氏,最常见的取法,要么以“王父(祖父)字”取氏,要么以封爵取氏,要么以封地取氏等。

所以,按照惯例,诵以王父公子汪的名“汪”为氏。公子汪曾被封为汪侯,也可以说是以爵为氏。汉朝以后,姓、氏不分,汪氏也叫汪姓,四川人习惯叫姓,所以我们的报道一直都是以姓为称谓。

就这样,汪姓正式诞生了,公子汪成为汪姓的始祖,许多汪姓家谱上,尊称他为“汪满”。汪诵是汪姓开宗接派的重要人物。鲁定公10年(公元前500年),汪诵出任都司马,鲁定公把平阳封给他作为食邑。汪姓的郡望“平阳”,由此开始。

汪诵有3个儿子:汪越、汪铨、汪锜(又作汪踦)。汪锜是正史上汪姓有确凿记载的第一位名人。汪锜与孟武伯、冉求御一起作战,死于郎之战,时年19岁。古代男子年满20岁才算成年,要举行专门的加冠仪式。20岁以下属于未成年人,去世叫作“殇”,意思就是不搞任何纪念仪式。

汪锜为国捐驱,到底该按古礼作为“殇”处理,还是作为为国立功的“烈士”对待呢?对此,孔子一锤定音:“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所以,汪锜得到了厚葬,鲁国国君还赐给他谥号“烈侯”。

杜伯在杜原建荡社祭祖,又被称为荡王。杜伯后来遭到诬陷,无罪被杀。他的后裔分化为汤(唐)氏、杜氏。因为汤和荡在古代发音相同,而且相互之间可以通用,所以汤氏又称荡氏。

荡氏逃奔到西戎,被推为西戎君。周宣王即位后,曾派大夫秦仲率军去讨伐西戎,西戎君杀了秦仲,与嬴姓秦侯成为世仇。后来,因周幽王无道,西申国申侯联合西戎君,攻进镐京,杀掉周幽王,灭了西周。

周平王东迁洛阳,是为东周肇始。西戎君驱逐了周族人在陕西的势力,回到杜原建立亳国。所以,《史记·秦本记》中对此记载说:“西戎之君号曰亳王,盖成汤之胤。其邑曰荡社。”

西戎君驱逐周人,占领周人土地,让周平王咽不下那口恶气。他和秦国开国君主秦襄公承诺说:“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意思是说,老弟你只要把西戎人赶走,那块土地就是你的了。这个生意,秦国当然愿意做。于是,从周平王30年(公元前741年)开始,秦国就不断讨伐西戎。

终于,周桓王7年(秦宁公3年,公元前713年),秦宁公亲率大军灭了亳国。秦宁公后来把子侄封在那里,因那里古时称为汪,所以就叫诸侯小国汪国,也称秦小汪国。战国时期的魏文侯34年(公元前412年),秦小汪国被魏国吞灭。秦小汪国的遗民就以国为姓,称为汪姓,母姓为嬴姓。

二是源于汪野国之说。秦汉时期,西北地区有个汪野国。汪野国在今甘肃玉门、阳关一带,是古代西羌民族的世居地。汉武帝元狩2年(公元前121年),大将军霍去病率军西征,西羌民族纷纷归附,汪野国随之不再存在。汪野国臣民中,有的以国名汉化为姓,并慢慢地融合到了汉族中。

三是源于姬姓的翁姓之说。这个说法,被很多汪姓人认为是杜撰的。西周初年,周昭王的支庶子孙被封在翁山(一说在今浙江定海,一说在今广东翁源),其后裔以邑为姓,是为翁姓。唐德宗时期,翁姓的一支进入福建莆阳(今福建莆田)。五代时期,这支翁姓出了个人物叫翁干度,翁干度有6个儿子,分姓为洪、江、翁、方、龚、汪。这6个儿子非常争气,都中了进士,史称“六桂联芳”。最小的儿子翁处休被分姓为汪,后世子孙就以汪为姓。

此外就是少数民族改姓之说了。很多姓氏,都存在这种情况,在此不用多说。

孔子说的“汪芒氏”究竟是怎么回事?

孔子:防风氏与汪芒部族

说起来,这场旷日长久、贯穿古今的争论,还是孔子引发的。

鲁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吴国打败越国,在拆毁会稽城时,挖出一节巨大的骨头。这节骨头有多大?大得要用一辆车来装!这可不得了,那时还没有恐龙化石的说法,古人的知识也不如现代人渊博,大家都不明白这是什么骨头。

吴国派使者到鲁国去进行友好访问时,顺便把巨骨也带去,向知识渊博的孔子虚心请教。使者见到孔子后,叫人把巨骨拉出来说:“这是我们在拆毁会稽城时发现的,到底是什么人的骨骼,会如此之大?”

孔子仔细看了巨骨后回答说:“我曾听说啊,当年大禹召集群臣在会稽山开会,结果防风氏迟到了,大禹就把他杀了。防风氏的一节骨头要一辆车才能装下,与这块骨头差不多。”

使者没听说过防风氏,就问防风氏是怎么回事。孔子解释说:“防风氏是汪芒氏部族的首领,监守封山和禺山一带的祭祀。这个部族,虞、夏、商时期叫汪芒,周朝时叫长翟,现在叫大人。”

使者觉得防风氏长得那么高,很不可思议,又问道:“人的身高极限是多少?”孔子说:“僬侥氏身高只有3尺,算是最矮的了;由此推算,最高的人,最多不过是他们的10倍而已,应该就是人的极限了。”

这个事情,最先被记在《孔子家语·辩物第十六》中,后来被《国语·鲁语》和《史记·孔子世家》收录,大家都从孔子嘴里知道了大禹与防风氏的传说。

防风氏后代融入少数民族

孔子说的防风氏是怎么回事呢?据说,防风氏是生活在尧舜禹时代的神话人物,身高3丈3尺,力大无比。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柱折断,神州大地陷入一片汪洋中。在这危急关头,防风氏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伸手从天上取来天泥,填垫坑洼,将泥灰化成大山,把洪水挤进大海。

由于治水有功,他成了生活在今浙江武康一带的防风族部落首领。防风氏是个勤劳爱民的首领,在他的带领下,族人开垦荒莽,造起水田,种植水稻,部族人民很是拥戴他。

禹治水成功,建立极高的威望。舜传位给禹后,中原各大部落逐渐团结在禹的周围,但也有一些部族对他不服气。禹就利用治水政令,号召各大部落,对不愿归属者进行征伐。禹还经常巡视各地,加强统治。杀防风氏的传说,就发生在禹南巡会稽山的时候。

禹把防风氏杀死后,还戮其尸骨以示众人,引起了防风氏部族的极大愤怒,对中原人充满了仇恨。首领被杀,防风氏部族实力弱,担心受到株连,大家分化迁徙,一支进入越地,另一支北迁,在春秋时建立鄋瞒国。《史记》译注中说:“鄋瞒,北方狄族一部落名。亦称长狄(翟)。相传其为防风氏之后代,夏商时称为汪芒氏,周代称为长狄氏。”汪芒氏也称汪罔氏,他们与中原隔绝,努力地繁衍生息、厉兵秣马。

到了春秋时期,宋武公即位,防风氏的后人长狄开始了复仇计划。宋武公时,长狄伐宋,宋军在长丘击败长狄,俘获长狄首领缘斯。大约140年后,长狄又进犯鲁国。结果鲁军将长狄打败,杀了长狄的首领乔如。

长狄屡败屡战,齐惠公2年(公元前607年),长狄伐齐,齐军杀了乔如的弟弟荣如。荣如被杀后,大部分部众在荣如弟弟简如的带领下退到卫国,卫人乘机截杀,俘虏简如。余众又由荣如的弟弟棼如带着逃入路国。后来,晋国在灭路国时,俘获了棼如,鄋瞒国由此灭亡。长狄部民,后来渐渐融入到了华夏大家庭。

疑为“国名和人名混为一谈”

汪姓研究者认为,古人将人名“汪芒”与国名“汪罔”混为一谈,导致以讹传讹,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夏禹时期的汪罔国,与后来生于东周周敬王时期的汪芒相隔500多年,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更何况,据汪姓研究者考证,汪芒没有子孙后代。

此外,汪芒氏在周朝时不再叫汪芒氏,而叫长狄,春秋时期又叫大人(个子很高的人),即使亡国,国人也不应该姓汪芒或汪。事实上,周朝前留下的姓氏微乎其微,大量姓氏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早期的姓氏书籍不知汪姓根源,根据口传片语只言,就把汪姓归结为汪罔国的后裔,还把汪罔国说成了汪芒国。后期的姓氏书籍全盘抄录早期姓氏书籍,也不加以甄别。

THE END
1.汪姓姓汪的名人汪姓起源汪姓家谱汪姓起名百家姓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汪姓人口由62万增到456万,增长了7倍多,汪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汪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安徽、湖北两省,大约占汪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浙江、四川、江苏、江西、云南、湖南,这六省又集中了29%的汪姓人口。安徽...https://m.qulishi.com/baijiaxing/104.htm
2.汪姓的来源和历史汪姓在百家姓排名第几百家姓中每一个姓氏都是历千百年的血脉相传,那么,你想了解汪姓在百家姓排名第几吗?知道汪姓的来源和历史吗?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百家姓汪姓的来源、历史以及排名情况,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加深对汪姓的了解。 百家姓汪姓的来源和历史 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防风所改,防风是夏朝诸侯之...http://m.xuexili.com/guoxue/20555.html
3.汪姓的来源姓汪的名人有哪些百家姓起名大全怀孕在百家姓中,汪姓排第57位,家长们对于百家姓起源知道多少呢?这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汪姓的来源,姓汪的名人有哪些,姓汪的家长们不妨在给宝宝起名前来了解一下。 汪姓的来源 一、姓氏源流 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防风所改,防风是夏朝诸侯之一。夏朝国君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因为晚到...https://huaiyun.pcbaby.com.cn/quming/xingshi/1212/1166716.html
4.百家姓:汪姓的来源,姓汪的名人四、历史名人 见于史籍的汪姓名人,主要出自隋代以后,以清代为最多。唐代有泾县人汪伦,大诗人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他热情招侍,李白因赋《赠汪伦》诗,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南宋有文学家汪藻,诗人汪元量,宰相汪伯彦。元代有航海家汪大渊,曾经两下东西洋,游踪广远。元末清初有散曲家汪元亨。https://m.51test.net/show/7314713.html
5.汪姓的来源以及发展历史宝宝起名生辰八字起名'忠勤堂',明代汪广泽封为忠勤伯。另外,汪氏还有堂号'平阳'、'六桂'。历史名人:见于史籍的汪姓名人,主要出自隋代以后,以清代为最多。唐代有泾县人汪伦,大诗人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他热情招侍,李白因赋《赠汪伦》诗,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南宋有文学家汪藻,诗人汪元量,宰相汪伯彦。元代...http://www.suanming66.com/showtopic-14130.aspx
6.百家姓:汪姓的来源,姓汪的名人Word模板下载编号lmegvnbb本模板为百家姓:汪姓的来源,姓汪的名人,格式为word,其他风格,可用于校园教育演讲展示,文字图片可以直接替换,使用简单方便。https://www.tukuppt.com/muban/lmegvnbb.html
7.汪氏家族来源汪姓来源:上古时有汪芒国,漆姓,国人后来迁居越国境内,改称汪芒氏。战国时楚国灭越,汪芒氏族人又逃往别处居住,并改为单姓,姓汪。《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书都持此观点。另据《姓氏考略》等史书的记载,春秋时鲁成公之子曾食采于汪,他的后代子孙就以封地名为姓,亦称为汪氏。 http://www.cuncunle.com/article/content/9501439301259713
8.汪姓的来源姓汪的名人有哪些.docx文档介绍:汪姓的来源_姓汪的名人有哪些在百家姓中,汪姓排第57位,家长们对于百家姓起源知道多少呢?这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汪姓的来源,姓汪的名人有哪些,姓汪的家长们不妨在给宝宝起名前来了解一下。一、姓氏源流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防风所改,防风是夏朝诸侯之一。夏朝国君禹召集群神...https://m.taodocs.com/p-406508627.html
1.汪姓名人,姓汪的名人现代级汪姓名人,姓汪的名人现代级,1、汪姓名人汪姓名人是指与“汪”字相关的历史名人、文化人物和现代人物。在历史上,汪姓起源甚早,据史书记载,早在唐代就有汪姓的存在。以下是几位知名的“汪姓名人”。唐代汪什嫚(wǎnghttp://www.maodou5.com/file/169152.html
2.汪姓汪氏的来源和起源,姓汪汪氏的名人,百家姓排名姓氏:【汪】 拼音:Wang 郡望:平阳郡 名人:汪藻,汪大渊,汪昂,汪道涵,汪士慎 胜迹:缺 文献:汪氏宗谱 历史:汪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五十七,在台湾排名第七十六。汪姓主要有两个起源。第一种,是出自漆姓,古代汪芒氏的后代。上古时期,有一个巨人国,称作汪芒国。大禹为天子的时候,禹在会稽大会天下诸侯,汪芒国国君...https://www.ceming.com/qm/bjx/%E6%B1%AA.html
3.五年级下册研究报告我是一个姓汪的小男孩。根据我的了解,”汪“是一个相对来说较少的姓氏,这使我觉得自己姓氏十分独特的同事也感到了好奇:“汪”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汪的名人有哪些?于是我借此机会,做一番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https://www.wenshubang.com/baogao/4632180.html
4.关姓的由来由古里甲至瓜尔佳音移上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历史上,辽东关姓宗族的姓氏演变应为:金、元时期,古里甲(汉译汪姓);明、清初,瓜尔佳;清代中后期至今,关。而关姓则属于改用汉字姓所用的一个姓氏。 关姓由来 历史来源 「关」源出: 关姓起源主要有三。一是源自颛顼帝的后裔关龙氏。颛顼帝是黄帝的孙子,有圣德...https://www.lishixinzhi.com/bb/321455.html
5.巫姓的起源与家谱这种情形,可以在明代历史上找出许多具体的证据来,其中最为显著的可以说莫过于巫子秀和巫子肖两位名人的事迹。延续到清朝时,又有巫姓人氏从广东渡海迁台,在台湾开基立业,繁衍滋长。台湾的巫姓,位于马姓之后,汪姓之前,为台湾的第七十三个大姓。台湾的巫氏始祖,来自广东于清朝前期由粤迁台。严格地说,他们都是...https://m.yuwenmi.com/guoxue/baijiaxing/4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