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来杭州,穿过人山人海的西湖和香火鼎盛的灵隐
会不会想找个特别的地方,安顿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其实杭州的历史不仅融在西湖里
更藏在那一栋栋老房子里
咫尺距离,两个世界
前不久,郭敬明的上海豪宅天台被曝光↓
人家嫌弃这黑色的沙发和排排座椅丑
而小嫂子只担心下雨了可怎么办
很快就有知情人说,郭敬明的豪宅是当年汪精卫买给四姨太住的,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后来被郭买下(价值3个亿)
因为是老房子,外观和庭院里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变的是里面的装修。从沙发茶几到吊灯、睡床统统都是超!级!贵!
很多人都对老房子情有独钟,有钱人可以花天价买,而我们...也不要气馁!小嫂子通宵加班,专门搜集了一些有故事的杭州老房子。真的,买不起就看一看,毕竟不要钱
杭州,那些不为人知的老房故事
当历史已经淹没
房子还在说话
提起杭州的老房子,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北山街那些浪漫的故事。而小嫂子今天带你探寻的这些老建筑,不仅有着罕为人知的故事,而且今天仍在使用中。一栋在几十上百年后还能与人们建立联系的房子,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①林徽因8岁前的居所——吴庄、蔡官巷
历史:林徽因8岁前生活过的地方
坊间传言说蔡官巷23号是林徽因故居,这一说法并不严谨。小嫂子专门查了一下:蔡官巷23号是林徽因5~8岁生活的地方,5岁前,林住在和蔡官巷仅几十米距离的陆官巷里一座青砖大宅中。
儿时林徽因
历史上的陆官巷,北起清波街,南通四宜路,全长约200多米,和蔡官巷呈丁字形交叉,后来旧城改造,陆官巷就消失了。
蔡官巷旧照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曾是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因为喜欢杭州的风景,就在西湖边购置了房产,林徽因出生后就随祖父母住在里面。附近的邻居都知道,林家有个女孩子长得很漂亮,家底也厚,家里还有一口井。
儿时林徽因(中)与父亲
林徽因5岁时,和祖父母迁居至蔡官巷,2年后祖母病逝。1912年,8岁的林徽因随祖父迁居去了上海。林家在蔡官巷的居所——蔡官巷26号、24号、22号,现在改为23号、34号和35号。如今只保留了23号一个院落。因此蔡官巷23号,才成为了唯一一处有迹可循的林徽因故居。
其实林徽因的幼年过得并不顺心。父亲娶妾,她和母亲失宠,所以童年时期的林徽因,并没有感受到良好家庭的温暖。在杭州的大洋房里,她没什么太多乐趣,经常挨骂,眺望着远处的吴山和西湖,闷闷不乐。
幼年林徽因(左一)和表姐妹在一起
早慧的她7岁已经包揽家务信件书写
现状:二手房单价8-12万的民居
如今整条蔡官巷只有23号一处老宅,是个墙门式的院落,里面住着7、8户人家。因为是老房子,二手房单价约8万/平方。
蔡官巷23号内景
而林家的原址,如今是中大吴庄所在地旁的一块绿地。吴庄的二手房价超过12万/平方。
中大吴庄
地址:蔡官巷23号
②杜月笙旧居——中国印学博物馆
印学博物馆的位置,在西泠桥的秋瑾雕像背面、孤山公园入口处的后孤山路10号。尽管小嫂子小时候每年学校春游都会到秋瑾墓来,却是第一次知道这里还有一幢杜月笙的西湖别墅,又问了几个老杭州,都说没听过杜月笙在西湖边有房子。
博物馆入口,“杜月笙旧居”的石碑赫然在目。
历史:杜月笙为何会买下这栋房子?
别墅原是广东一位杜姓商人所建,整个占地面积4.988亩,1930年被商人卖给杜月笙。杜月笙将其改建成了杜庄,雅号“寂庵”,用来避暑。“寂庵”的内部陈设很奢华,夏天用的沙发套子,都是用台湾竹席制作,床则一律用席梦思垫。
印学博物馆院景
但“寂庵”的业主并不是杜月笙,而是杜月笙的二姨太——陈帼英,这位舞女出身、15岁就嫁给杜月笙的女人,给杜月笙生下了3个儿子,颇得丈夫宠爱,她也被人们描绘成一个“隐忍”、“识大体”的聪明女人。
左二“雪艳琴”即为陈帼英
同时,“寂庵”也是杜月笙招待达官贵人、亲朋好友的西湖会所,凡有筵席,必从沪上延请中西名厨。杜庄内常常是门庭若市,江浙沪一带的政要名人常常出入于此。
印学博物馆楼梯间
现状:变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没有半点杜月笙的生活遗迹
解放后,杜庄收归国有,曾作为干部宿舍,住过浙江省第一任省长沙文汉等。后来开办“秋瑾史迹陈列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很多人因为瞻仰秋瑾墓来到这栋楼,但几乎没人知晓它的底细,里面也没有半点有关杜月笙的痕迹。
印学博物馆二楼临窗
工作人员是这样解释的:“这里从未被作为杜月笙故居或杜月笙纪念馆,他曾经在这里的生活品等物件也早已不在了。”
印学博物馆西侧立面
地址:杭州孤山路10号
③蒋介石表弟的别墅——杭州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杭州市政府机关幼儿园位于灯芯巷25号,里面有4幢黄色砖混结构的欧式别墅群建筑。
院落占地面积十余亩,从东到西一字排列着4幢黄色别墅,一样的砖木结构、青砖洋瓦,一样的两层带阁楼、坡屋顶,一样的黄色水泥拉毛外墙,分别建于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
依次排开的4座小洋楼
四座别墅都是一样的黄色水泥拉毛外墙
露台外石栏杆,诉说着时代的变迁
别墅内楼梯扶手做工精细,雕花精美
室内地面砖有不同的纹饰
4幢别墅的平面布局、外观造型、体量结构都不同,建筑面积从100多平方米到300多平方米不等。因此,原主人别出心裁地把4幢别墅分别以“春、夏、秋、冬”命名。
进入大门是一条笔直的红砖甬道,旁边是4幢造型各异的别墅
历史:别墅原主人是蒋介石表弟
硕大的院落,精致的别墅,明眼人一看便知业主来头不小——其实这4幢别墅的主人,正是蒋介石的表弟王震南。
蒋介石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时,王震南是军委会中将审判组长。靠着蒋介石的牌头,王震南大发走私横财,并花重金在西子湖畔灯芯巷的位置大兴土木,置办了这一当时看来极为奢华的西洋式别墅群。
有人猜测,王震南如此煞费苦心建造各不相同的4座别墅,极有可能是为蒋介石夫妇准备的。因为蒋介石与宋美龄在回奉化溪口探亲时,曾在老宅中暂住,王宅算得上蒋介石在溪口的一处行宫;而宋美龄又有西方背景,选择西式别墅也就有迹可循了。这里离西湖又是咫尺之遥,在地里位置上也可谓闹中取静、得天独厚。
现状:市级机关幼儿园的教学楼
建国后,政府于1950年6月将此花园洋房连同里面的设施用具一并调拨给杭州市级机关幼儿园使用至今。
地址:灯芯巷25号市政府机关幼儿园内
④梅藤更100年前援建的“麻风病院”——桃园新村
梅藤更是谁?
闹,下面这张老照片眼熟伐?右边的,正是梅藤更。
梅藤更来自苏格兰,是100年前广济医院的院长
(广济医院是浙医二院的前身)
照片中的场景,正是他在医院查房时被拍到的有趣场景
100年多前,梅藤更在杭州援建了广济医院松木场分院(也叫广济医院麻风病院),它就是桃园新村建筑群的前身。
保俶塔旁的广济麻风病院
历史:为什么要把麻风病院建在这里?
桃园新村建筑群,位于现在黄龙体育馆对面的宝云山上。宝云山是避暑胜地,夏天特别凉、空气特别清新,对肺病、麻风病等对空气流通和隔离要求尤为严格的病来说,非常适合。
桃源新村建筑群老照片,老底子还有围墙
当年的宝云山上的麻风院区并不是一蹴而就建成的,前前后后大约经过了10多年修建,才有了后来的十多幢纯西式建筑,这些建筑中有病房、医疗室、院长住所、甚至还有教堂。在当年,这里就是一个西式的小社会。
1931年广济麻风医院礼拜堂落成合影
现状:保留11幢老房子,是单位的集体宿舍
解放后,麻风病院由省卫生厅接管,改名为“浙江麻风病院”,迁至德清的武康上柏。这里则变成了浙江省卫生学校,后来又成为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宿舍。
虽然住进了新的房客,不过这里还保留了圣约翰堂、病房、院长住所、以及圆形碉堡式的传达室等大约11幢老房子。
奶黄色的墙,攒尖的顶
灰色的砖,拱形的窗,科林斯式的柱,一字排开的老虎窗
当年郁达夫来探望在此疗养的朋友后
还以麻风病院为背景写下中篇小说《蜃楼》,书中称之为“秘境”
桃园新村现状
地址:西湖风景名胜区宝石山东麓
这栋大楼因为曾经翻修,看上去年纪不大,但是它的历史却比我们想象中要长远得多,甚至可以追溯到杭州电信事业的初期。
正门
历史:大楼中曾诞生过杭州电信史上无数个第一
现状:杭州电信陈列馆
南侧立面
北侧立面
一楼
二楼
楼梯口
栏杆扶手等都维持原貌
地址:惠兴路10号
⑥中国第一座以“耶稣圣心”为名号的修道院——杭州修女院
历史:城隍山上的“绿房子”里,住着中国最早的护士?
老底子住在吴山附近的人,都知道山上有座天主堂,里面有个“绿房子”,可以望弥撒。那是旧时法国传教士修建的绿色天主堂,至今还得以保留。
旧时法国传教士修建的绿色天主堂
现状:中国第一座以“耶稣圣心”为名号的修道院
其实“绿房子”所在的地方,是中国第一座以“耶稣圣心”为名号的修道院,后来改为修女会。
如今的杭州耶稣圣心修女会
多年前小嫂子曾实地去过一次修女院,彼时门牌上只写着“杭州修女院”,景致和现在没有区别,不对外开放。它曾是杭州手表厂厂区,共有两幢,其中一幢是手表厂医务室,另一幢就是绿色天主堂。
原手表厂医务室,是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
2016年,修女会旧址开始翻修。有人在里面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废弃防空洞,被生锈的铁门牢牢锁住。看着有点恐怖!
动图by杭州佬儿
地址:四宜亭路新一号
⑦蒋介石的第一所航校——笕桥醒村
杭州笕桥,有个拖方叫醒村。那几幢欧式肃甲别墅里,有美龄楼、总统楼和醒村爱国馆。一看名字,就知道和蒋介石有关。
笕桥机场36号楼,被称为“美龄楼”
历史:中央航空学校旧址
航校正门
航校成立于1931年12月,蒋介石担任校长,毛邦初(蒋经国的表哥)以副校长名义实际负责。宋美龄一生唯一担任的一个公职——国家航空委员会秘书长也是在这里,可见当时航校的地位。
醒村得名的由来就书写在院墙上:
“始建于1931年代的醒村,原为国民党中央航校美国顾问与空军高级官佐住所。醒,即唤醒中华,民族觉醒意。”
美国顾问,就是航校当时聘请来的美国飞行教官。初建时的航校没有跑道,是一片空旷的草地,草长时影响飞机起降,需要随时剪短。剪草得用从美国进口来的剪草机,不过当时没几个中国人会使用这种舶来品,所以机场又聘请了“剪草顾问”,也是美国人。
航校大楼
醒村的外观采用西式洋房设计,内设有自来水、暖气、卫生设备等首次出现的现代设施,是杭州最早的国际人居建筑群。
当年的航校,云集了中国最优秀的飞行员,高志航、谭文、刘粹刚、黄光汉……从建校之初到抗战爆发,这里一共培养出500多名飞行员。
学生们走出校门
航校学生
现状:成为爱国馆,也是写真取景地
醒村爱国馆已经成为全国文保单位,保留了很多老建筑,比如“校长楼”是蒋介石办公休息的地方,“美龄楼”是座朴素的二层小楼,在“校长楼”与“美龄楼”之间的低矮平房是航校当时的宿舍。
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是醒村的建筑真的很漂亮,环境也很好。
因为是开放的爱国主义基地,吸引了一些摄影爱好者来这里拍写真。
地址:笕桥中央航校旧址
⑧杭州最早的廉租房——敬胜里
第一次来到敬胜里时小嫂子真的吃了一惊,这里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杭州民居,就是小时候外婆家的样子,二层的木质楼房,晚上要上门板的那种~
历史:杭州最早的廉租房
这片老房子,据说是民国时一位姓吴的富商修建的。当时他在这里做生意,发现这里的百姓都很贫穷,有些甚至住不起房子,便动了恻隐之心,修建了三排这样的住宅,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出租给百姓。
别看房租廉价,但修建时也不少讲究,二层矮阁楼、老虎窗、木质楼梯,一个围墙开两个大门,大门为石库门,门框用坚固的青石料做成,楼房的四面屋角为飞檐,中间有画栋,木板间有漂亮的花纹。
现状:桥西历史街区里最有感情温度的住宅群
正因房子造得用心,才得以一直使用。目前,敬胜里仍有不少老杭州人在这里居住。外貌基本保留了原状,内部条件完全改变了,再也不用马桶、水缸了,楼上扫地也不用担心往楼下掉灰了。
现在仍有不少老人在这里居住
而敬胜里所在的桥西直街,现在改造成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是清代以来的沿运河古镇民居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带。
白墙黑瓦,狭长的弄巷,运河边的桥坝头,是杭州老城区真正反映杭州运河历史风貌的唯一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