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邱处机卓荦鳌山出海隅,霏微灵秀满天衢。群峰削蜡几千仞,乱石穿空一万株。浮烟积翠远山城,叠嶂层峦簇画屏。造物建标东枕海,云舒霞卷日冥冥。重岗复岭势崔嵬,照眼云山翠作堆。路转山腰三百曲,行人一步一徘徊。洞有嘉名号白龙,不知何代隐仙踪。至今万古人更变,犹自嵌岩对万松。【作者简介】邱处机,亦作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栖霞(今山东省栖霞县)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创龙门派。丘处机曾数次来崂山云游访道,留下了41首咏唱崂山的诗词。金代泰和戊辰年(1208年)丘处机自今莱阳望城镇来崂山,曾在崂山白龙洞额上,留有刻诗20首,摩崖巨幅,非常壮观,因系丘氏手书,故较具文物价值,这里仅选录其中4首。丘处机在崂山留下的刻诗,皆收入其《餯溪集》中,但在诗的排列次序和个别文字上亦略有出入。
咏劳顶
【元】赵孟頫山海相依水连天,万里银波云如烟。挥毫绘成天然画,笔到穷处难寻源。【作者简介】赵孟頫,字子昂,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元代诗人、书画家。本诗录自《青岛旅游诗选注》。
劳山
【明】蓝章遥看山色层层碧,渐觉溪流汩汩深。匹马迳寻萧寺树,老僧应识野人心。行云何意遮奇石,啼鸟多情和苦吟。不是将身许明代,便从逄子老山岑。【作者简介】蓝章,字文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明代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本诗录自《青岛旅游诗选注》。
太清宫
【明】耿义兰大劳小劳天下奇,海岳名山世间稀。修真野客能避世,万古长春道人居。东海名高上鳌峰,初开茅庵是太清。恩深一观明帝主,敕谕颁来道藏经。【作者简介】耿义兰,字芝山,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人。明正德四年(1509年)生,嘉靖年间进士,后弃家入道,卒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本诗录自《太清宫志》。劳山道中
劳山歌
劳山观海市歌
游劳山至二水憩
【清】高凤翰二水真奇绝,飞岩得石梁。乍疑前路断,又入水云乡。晴日自雷雨,阴崖生雪霜。扫苔成暝坐,耳目渐能忘。【作者简介】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南阜、南阜山人,胶州(今山东省胶州市)人。清代著名文人,诗文俱佳,绘画、书法、篆刻更为世人所重。本诗录自《南阜山人诗集》。
华严庵
【清】高凤翰为访华严海上行,仙山楼阁眼初明。盘空磴折松为槛,挂月峰寒玉削屏。仙塔遥连潮色动,危石倒落涧云生。不知下界通何处,一路烟霞接上清。【作者简介】见高凤翰《游劳山至二水憩》。本诗录自《崂山艺文志》。
八仙墩
【清】郭廷翕何年施鬼斧,灵阜劈空分。气象自横绝,仙墩反浪闻。四围余赤地,万里老黄云。不着一毛处,乃堪脱世氛。【作者简介】郭廷翕,字虞受,号冷亭,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清代乾隆六年(1741年)举人,工诗善书,著有《二劳遗文》十二卷。本诗录自周至元《崂山志》。
九水
【清】黄玉衡行过大劳入一水,怪石叠叠大如兕。水穿洞底涌石来,澎湃声震山谷里。置身顿觉异境开,万壑谡谡松风起。溯流曲向源头寻,二水逶迤深复深。峭壁砏岩立泉侧,石磴冷冷鸣素琴。坐久不觉白云满,蒙蒙湿翠沾衣襟。咫尺相隔不数武,三水溶溶汇前浦。澄潭一亩浸空碧,岩花倒影可指数。旁列巨石古嶙峋,雨点苍苔渗石乳。山风忽送雷声喧,响应众峰万马奔。身历崖壁行且却,惊看四水波浪翻。双涧飞出玉龙白,珍珠万斛倾山根。冈峦一拗复一折,五水攒石团白雪。幽径斜通沿溪行,前与六水近相接。飞泉一道出石窦,长鲸吞涛电光掣。扶筇徐到七水隈,天光云影相徘徊。人如山阴道上过,水自罨画溪上来。一峰当前疑无路,迢遥南下谷中间。谷口隐隐仙洞现,八水宏敞开生面。几湾秋水云烟蟬,浣洗山光净如练。隔岸渔樵相招呼,游人到此顿忘倦。九水风光迥不同,一山一水环相通。山复山兮水复水,万顷茫茫大劳来。【作者简介】黄玉衡,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丁酉贡生。本诗见于《二水山房诗稿》及《游崂指南》。
别郑于阳
【清】李毓昌一片华楼月,今宵何处看。遥知沧海客,高卧碧云端。酒薄难成醉,衾孤乍觉寒。不如早归去,从乞钓鳌竿。【作者简介】李毓昌,号荣轩,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进士。本诗录自《劳山古今谈》。
忆劳十二首
梦故乡劳山
【清】周铭旗
二劳海上山,岱岳并雄峙。神仙窟其中,琳宫巍然起。曩从故乡来,廿载阅星纪。一夜返家山,梦绕依稀是。群宿罗胸前,双丸跳眼底。耐冬大一围,烂熳霜雪里。犹闻金碧台,架浪随徐市。遗岛尚人间,采药不能死。洞天盚然开,诸真顾我喜。安期枣如瓜,盘餐佐霞紫。亦有扫花人,拈花立阶□。谓我别几何,头白好归矣。天鸡唱扶桑,洪蒙荡万里。魂魄辄复惊,波涛震人耳。回忆所从经,众灵纷栖止。虚空鸾鹤吟,松风杂宫徵。缥缈不可期,掩忽竟若此。世事苦纷□,扰扰何时已。高歌盍归来,微官弃敝屣。飞履上蓬莱,坐钓沧溟水。【作者简介】周铭旗,即墨鳌山卫(今山东省即墨市鳌山卫镇)人,清代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著有《即墨乡土志》。本诗录自周至元《崂山志》。
崂山
游崂山
柳亚子海上神仙事渺茫,劳山金碧尽辉煌。燕齐迂怪君休诮,谡谡松风夹道凉。【作者简介】柳亚子,诗人。字安如,改字亚庐、亚子,江苏省吴江县人。柳亚子于1934年来青时,曾游崂山北九水及华严寺等处,写下此诗。本诗录自《崂山诗文选》。
二、赋、游记
劳山赋
【作者简介】作者生平不详。本文选自《劳山古今谈》。
巨峰白云洞记
游崂东境记
【清】张允抡
八仙墩记
夜游九水记
【清】黄宗崇环大海,绝群山,可二十里,而为那罗佛窟。二崂之胜以百数,兹与八仙墩其最也。窟居南山之枝,北出而突,为危岩,石根深蔚,若门梯,层石两折而上,其中空洞,宛若堂奥。其上高数丈,若大佛龛,中可容数十人,不能上,望见之,螺旋上开,仰首蔚蓝,如井中观。命童蹑窟之巅,视窟中仅见其半,以比八仙墩之裂山坠石而成者,盖又奇焉。信古佛之遗迹耶!每怪造物者之于奇特名胜,必置深幽之处,似不欲炫其奇。今观兹窟与墩,皆避迹绝海之滨,跫然空谷,寂寞于樵夫牧竖之登陟而已。噫!知愈希,其奇益甚,又安识夫山经所载,不更有异境也!自古奇伟灵怪之观,固不系乎人之知与不知也。【作者简介】见黄宗崇诗《九日同游九水二首》。本文选自周至元《崂山志》。崂山观日出记
【清】李中简崂山最东北谷,众峰环合,独缺东西一面,海色涵之,有庵曰华严。固山为级,数进益高,佛宫客舍,皆峻整明洁。地高松有竹,杂树森蔚,峰外,殆不见,石庵境最幽。而背视狮子峰,登未及半,则大瀛生襟袖,旷奥兼之,故庵之名於崂山者尤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