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况
二.…………………………………………………………………………规划依据
三.……………………………………………………………………规划设计原则
四.………………………………………………………………………项目定位
五.……………………………………………………………规划设计整体理念
五.…………………………………………………………………规划设计要点
六.…………………………………………………………………建筑单体设计
七.………………………………………………………………………防灾规划
八.…………………………………………………………综合工程管网规划
九.……………………………………………………………………建筑节能
十.……………………………………………………………………投资估算
附表一:……………………………………………………………技术经济指标表
附表二:…………………………………………………………………总投资估算
本工程本项目位于道真自治县中心城区南部,隶属上坝土家族乡,距中心城区7Km。现有省道207经过,县道334由南至北贯穿规划区。场地内部有玉溪河水系穿越过境,是区域核心景观资源。拟建区域的整治及景观打造对于土地的价值提升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拟建区域面积约1461243.4平方米,2303.40亩,位于道真自治县中心城区南部,隶属上坝土家族乡,距中心城区7Km。现有省道207经过,县道334由南至北贯穿规划区。
本次工程用地面积1303635.61㎡,总建筑面积497456.62㎡。规划设计业态有游客接待中心及规划展览馆,尹真艺术中心,演艺中心,仡佬文化博物馆,山王庙,竹王庙等文化建筑,也有酒店,商业街,企业会所等商业业态,还有新建配套住宅和传统村落改造等民生工程。设计总分为十个地块:
地块一用地面积48032.8㎡,建筑面积350㎡;
地块二用地面积47688.94㎡,建筑面积50750㎡;
地块三用地面积116227.26㎡,建筑面积47388.12㎡;
地块四用地面积269077.11㎡,建筑面积96501.62㎡;
地块五用地面积59445.03㎡,建筑面积54250㎡;
地块六用地面积85287.55㎡,建筑面积56000㎡;
地块七用地面积188873.3㎡,建筑面积19930.16㎡;
地块八用地面积139604.4㎡,建筑面积12561.15㎡;
地块九用地面积228347.2㎡,建筑面积109080.21㎡;
地块十用地面积121052.02㎡,建筑面积525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建部令第七号、2010.12)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城市绿化条例》(国发[1992]100号);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75-97);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CJJ/217-2002);
《贵州省土地管理规定》(1999-01-01)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城市道路绿化与规划设计规范》(CJJ75-97);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
《贵州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
《贵州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贵州省旅游发展纲要》;
《贵州省城市园林绿化条例》;
《贵州省道真县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20223-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12);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76-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现场调查资料以及其它有关文件资料。
(一)科学布局原则
根据游赏线的布置,合理布局各配套服务区,并结合场地条件,因势利导,布置景观带,做到科学布局。
(二)生态原则
注重环境生态的保护。新的生态体系的建立,必须依托原有生态体系,在保护的基础上完善。根据地带性植被的组合及配比关系,重塑区域生态。
(三)人性化设计原则
设计以人为本,在功能的配备上全面符合游人的使用要求,在游赏路线的设计上充满趣味性,在临水区域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做好安全标识和安全设施。设计在尺度及细节处理上体现人性关怀,引入无障碍设计,全方位满足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要求。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设计通过对环境的综合治理,以生态的手法促进区域旅游休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的建成运营也将与环境的维护、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
(五)建筑设计原则
设计秉着传承与创新思想,力求一种简洁并带有特色仡佬族民族风格的文化园区建筑群风格,追求节约型、生态环保型绿色建筑。
(1)建筑群因地制宜,文化园区内的建筑需顺应地势,高低错落,并通过连廊、休息平台等建筑元素结合广场、步行道等景观布置,形成空间层次、空间形态丰富的山地院落,强化内外空间的连续性、层次感。
(2)营造多样建筑场所氛围文化园区内不同功能区及主题区使其功能不同,促使建筑布局模式不同,从而需要通过建筑的布局形式营造不同的场所氛围,例如仡佬族文化园场馆组团的建筑布局严谨,营造庄重、典雅的场所,而商业街的建筑布局体现的是灵动活泼。景区内各种场所通过道路及景观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定构图肌理,塑造属于文化园区特有的人文场所精神。
(3)借鉴地域文化在建筑空间及形态上,借鉴仡佬族当地传统建筑元素,以现代的建造手法重新诠释地域建筑的文化韵味,并凸显时代精神。提取文化元素,抽象运用表达。
(一)城市层面
将流域景观打造置于带动区域城市发展的重要地位,高品质、高起点设计,使之成为区域内满足市民各类休闲活动、提升区域宜居品质以及体现“和谐宜居新城,文化休闲绿都”的城市建设目标的公共开放空间系统。
(二)意境层面
结合现状景观和空间特质,着力营造体现中国传统宜居思想的山水田园景观氛围,将现有水体景观还原成具有古典山水画境,结合两岸空间及景观营造,突出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山、水、城、人和谐共居的景观意境。
(三)生态层面
以保护并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提升流域湿地水质状况为根本立足点,恢复“水田飞白鹭,夏木吟黄莺”的湿地自然景观,形成区域内重要的绿色生态廊道。
(四)行为层面
以“宜居,健康,文化”等道真城区建设目标为依托,创造分别满足市民休闲、健身、游览、体验、交往等多种行为活动的公共空间系统。
(五)空间层面
对于南北纵贯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结合现有空间景观特征及外部功能交通关系,既要形成起、承、转、合,布局丰富有致的整体空间关系,又要形成相对完整、自成体系的各个空间段落。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自古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本案根据城市规划,结合地形现状和地域文脉,将凤凰图案构形于规划布局之中,打造有凤来仪的祥和寓意。
根据用地环境和功能特点,场地以玉溪河为界,以水为脉,象征凤凰身体--生命之力。凤凰两翼分别为文化体验区和功能配套区。北区以仡佬文化展示和体验为主,南区以整个园区的服务配套酒店和商业为主。形成“一条主要水体景观廊道、两条主要交通道路、多个功能片区”的总体布局。
文化园内部以一条东西向和一条南北向的车行道路作为道路骨架,结合山地景观步道,连接各个功能分区。中央道路东西两端端分别布置景区出入口,入口处人流与车流合理集散。入口处解决停车问题,内部鼓励电瓶车和步行交通,限制机动车通行。
根据用地环境和功能特点,场地以玉溪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区,北区以仡佬文化展示和体验为主,南区以整个园区的服务配套酒店和商业为主。北区采用因地制宜、有机生长的设计原则,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格局和多层次室内外空间。南侧结合玉溪河的景观资源,形成带状的商业景观廊道。
空间设计利用立体化,多维度的设计思维,从而形成多层次的、丰富多变的空间体系:第一个层次为中央主要道路和主要水体景观组成的景观廊道及保留山体景观;第二个层次为商业内街、建筑入口广场等建筑群之间的活动空间及步行空间。第三个层次为半公共空间,即半户外空间,以及建筑单体内部的活动休闲空间。
建筑群布局采用了因地制宜、有
理,运用得当。建筑布局中顺应地形进行设计,采用覆土、退台、架空等来消化地形高差。另外,为了使用的方便性及建筑外观的可视性,运用连廊、挑台,中庭等空间形态;环境设计则运用水景、山景、雕塑、铺装、绿化等不同手法进行塑造。
根据周边道路、环境情况和不同功能空间的实际条件,我们将仡佬文化园一期建设用地主要分为五个组团:入口场馆组团、传统原始村落组团、星级酒店组团、商业街组团、康养居住组团。
整个园区建筑作为一组完整的建筑群体布局和造型设计,并通过建筑的色彩、轮廓、材料的变化,营造出独特的园区特色。
文化场馆布置在园区四号地块北侧入口广场的两侧,方便接纳外来游客,对外展示。场馆组团围合入口主要景观轴,收束于凤心广场。
酒店位于三号地块东北侧车行入口的山体上,方便游客就近入驻。同时依山就势形成良好景观。
山王庙与竹王庙位于三号地块的山体中,作为场馆组团的中轴实现延伸焦点。
商业街位于玉溪河南侧南侧。采用内街的形式进行空间布局,局部对滨江路开放,形成对外入口。结合景区入口设置电瓶车换乘点。利用地形形成错落有致的内街空间及建筑格局。配套餐饮区、特色商品区等。该区域将当地的民族风情和现代的潮流文化相融合,在现代与传统的建筑风格中建立一个特色风貌度假商业街区。体育馆、游泳馆布局简洁,室内运动场地采光良好,符合校园建筑特色。
企业会所位于四号地块场馆区东侧的山地自然环境之中,安静而有品味。
住宅规划与地块西侧二,五,六号地块和地块东侧九,十号地块。与热闹的商业街和组团距离较远,形成良好的居住环境。
保留地块中大部分的传统村落,按照本次设计思路统一改造。
3.1车型系统:
(1)外部交通
文化园区北侧紧靠迎宾大道,西接正安,东接迎江大道;西临园区纵四路;东接园区壹号路,道路往北延伸至主城区;南侧接园区横四路;外部道路系统完整,形成畅通的交通系统。
(2)内部交通
车行交通:园区内部交通设计,在原有规划路网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形成了两条北接迎宾大道,南接园区横四路的园区主要交通道路。
出入口设计:按照本项目的用地特点、周边城市交通关系和城市居民的流向以及城市的发展,园区设置了多个出入口。在场地的主入口,均配有大型集散空间,主要功能是消防出入和人行出入。实现车行外部交通与文化园区内部交通的转换。依据园区建筑间机动车辆通行的必要性,设置车行道路,在通系统规划注重经济、便捷,尽量节省交通占地,减少土石方工程,并满足道路景观要求。
3.2步行系统:
人行交通:按景区分区、游览与园务管理的要求,结合用地条件,沿河道路体系分为三级:自行车道、休闲步道、滨水栈道,在林地、花田、水边设置大小不同的活动休闲场地、栈道及亲水平台。
主要注重步行联系的便捷性和舒适性,以玉溪河景观带为核心,通过步行系统将各建筑组团和景观节点串联,并通过休闲步道渗透到各建筑组团内部,使公共活动空间与景观有效联系起来,创造出舒适优美的步行场所。滨水岸线上充分考虑滨水岸线的形式,形成宜人、亲水的空间环境。尽可能维持水域、岸线的生态平衡。滨水设置观景平台等休闲场所,供游人停留。
3.3静态交通
鉴于小汽车快速增长和园区游览人流较多,根据规范要求标准进行计算,规划大量地面停车场地。停车场主要设置在北侧场馆入口区域。方便游客停车,减少园区车行数量,打造优质的游览体验。
3.4出入口
根据外围城市道路状况、基地功能划分和周边功能等情况,主要出入口位于基地北侧,另外在基地四周均有设置出入口,方便园区与外部交流。
1.入口广场
该广场建成后将成为新城区一个集市政集会、文化观演、休闲游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及标志性的中心广场。充分考虑广场与周边环境的结合,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塑造鲜明的城市空间形象。
该广场在组织人流,形成对外展示面,创造交往空间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并且增进广场游人间交流,使物质环境融入更多的人文情趣,形成自己亚文化的作用。主要采用植物丰富人的视觉感官,同时配以仡佬族雕塑作品,沿景而行,通过铺装与广场建筑小品的对比使实者益实而虚者宜虚,二者共同构筑石、水、光、风的空间。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不同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
2.风情商业街
3.艺术家中心
该设计以艺术家服务为宗旨,目的在于为艺术家提供一个防暑、防尘、防风、防寒、防噪的学习环境和优美的居住、生活、休息、活动场所。该设计主要以自然布局为主,在艺术家工作室两旁及园路铺以规则式布局,做到规整与自然式相结合,给艺术家提供较为完善的景观。主体建筑周围的绿化突出安静、清洁、艺术的特点,形成具有良好环境的艺术家工作室。其布局形式与建筑相协调,为方便人们通行,多采取规则式布置。本设计中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了雕塑艺术中心特色和时代特色。艺术家中心的绿化本着为艺术家服务为主的原则,力求创造景色宜人、愉悦舒适的环境。体现艺术家中心特色,突出“个性艺术”的气氛:充分挖掘雕塑艺术家中心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校雕塑艺术家中心的文化特色,来陶冶艺术家的情操,培养其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体现时代特色,通过建筑、小品等现代材料的应用,建筑造型等的现代化设计,体现时代特色;在景观营造上,以植物造景为主,坚持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坚持环境建设和功能建设同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理想的艺术家工作环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
4.康养住宅
整个社区充分考虑无障碍设施,让老年人能从社区入口开始安全、舒适地到达公寓。所有人行坡道坡度不大于1/12,单元入口均有残疾人专用坡道,主要景观设施有台阶部分均考虑残疾人坡道。社区人行道考虑设置人行盲道标志,公寓入户门口设置触摸板标志和导盲栏杆。
5.原生态村落
将原有的村落进行保留,顺着村落原有的布局肌理的园路将村落串联起来,形成与整体相联结的缺一不可的局部。做为整个仡佬文化在建筑形式与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原生态村落区域成为了整个仡佬文化园的灵魂所在,予以保留与保护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义务。
采用合理的绿化布局和灵活多样的绿化形式,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化成果,体现田园风貌,加强对村落森林资源,古树名木等绿化成果的保护。以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为宗旨,用生态,景观,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绿化设计,形成乔灌木以及花草混交的植物群落,构成有机的村落绿化生态体系,树种选择上既要从组织风景,丰富林相,提高景观出发,又要结合土壤特性,地质特性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选用本地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并做到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使树种的生态习性和环境条件以及景观特性相统一。
合理地利用场地高差,在建筑布置高程设计上,采取层层退台的处理手法,将整个地根据地形处理成几个高低台地。不仅有利于场地的水土保持及排水系统设计,而且能合理地利用与改造地形,合理地组织场地的土石方工程与防护工程。特别是能起到很好的景观效果。
利用场地高差,根据地形高差设计设计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尽量减少土石方的开挖量。
能较好地配合建筑设计、道路设计、环境设及合理解决车行、人行、无障碍等设计要求。
(1)入口场馆组团区
仡佬文化园入口场馆组团区由游客接待中心(规划展览馆)、尹真文化艺术中心、演艺中心及仡佬文化博物馆等组成。其中东区为尹珍文化艺术馆和仡佬文化博物馆,西区为游客接待中心、规划展览馆和演艺中心。东西两组建筑呈轴线对称布局,凤心广场作为轴线的对点。
(2)传统村落组团
该区位于玉溪河北侧组团,是整个仡佬文化民俗体验的聚集区,主要为游客提供民宿客栈、民俗体验、传统节日体验活动等文化展示。组团通过现状建筑的立面更新,以及结合规划主题新建传统建筑组
(3)星级酒店区
本区位于玉溪河南侧西段。包括酒店入口广场、商务会议中心、酒店住宿等。酒店包括,退台式山地酒店和散点式主题酒店。建筑布局顺应地形、因地制宜、层层叠退,风貌融入仡佬族建筑元素。该区主要提供接待、咨询、会议、住宿服务。
(4)商业街
商业街位于玉溪河南侧中西段。采用内街的形式进行空间布局,局部对滨江路开放,形成对外入口。结合景区入口设置电瓶车换乘点。利用地形形成错落有致的内街空间及建筑格局。配套餐饮区、特色商品区等。该区域将当地的民族风情和现代的潮流文化相融合,在现代与传统的建筑风格中建立一个特色风貌度假商业街区。
(5)高端康养居住区
高端康养居住区位于园区西端和东端场地内,结合文化园整体环境氛围,打造舒适悠闲的居住环境。建筑造型从整体贴合自然为出发点,使建筑融合到自然环境之中。
1.消防
1).园区各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防火规定,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2).2).消防给水由城市管网供水;消防给水沿道路间距不大于120米设室外消火栓一个,设置消防水池,项目内的消防用水由消防水池及消防水泵房结合最屋顶消防水箱供水,消防通信设施、消防通道、消防供电等均符合有关规范。
3).园区内车行道路可到达每栋建筑。
4).本规划中所有建筑物均满足消防间距要求。
2.防洪
园区内各较平整台地采用雨水口及道路雨水管道排泄雨水,各面积较大坡地采用截洪沟及排洪沟排泄山体雨水。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洪总方针、加强本规划区的防洪工程建设。
设防标准采用20年一遇。
3.人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的要求,在搞好开发建设的同时,必须搞好人防建设。本着“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思路。一类高层建筑负一层除地下车库(平战转换)外,其余均为专用人防设施。
4.防震
1).采取就地疏散和集中疏散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各功能区的绿地、广场、停车场的疏散功能,规划人员疏散路线;道路宽度、建筑密度、建筑间距、容积率等适应抗震防灾要求。
2).建筑工程按抗震烈度7度设防。
5.地质灾害防治
1).本规划区内的地质灾害情况详建设方所提供的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2).规划区内所有建设项目在单体设计时,均应作地质详勘报告。
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2.《城市排水规划规范》;GB50318-2000
3.《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5.《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320-2000
6.有关管网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统一设计,远近期结合,分期实施。
本设计既充分考虑了管网系统的整体性,也考虑到了园区分期建设的实际需要。
2.线路管道化,净化园区空间。
考虑到园区形象,园区内所有的工程管线均要求下地埋设,营造整洁美观的校园景观效果。
3.经济实用,符合园区实际情况
综合管网
本工程管线综合的内容有:给水管线、污水管线、雨水管线、燃气管线、电力管沟、电信六种管线。
管线平面综合
根据各种管线性质、易损程度、建筑物对各种管线的安全距离要求以及各种管线相互间的安全距离要求,本着压力流避让重力流,易弯曲管线避让不易易弯曲管线,临时性管线避让永久性管线等原则,原则上对各种管线安排如下:污水管、雨水线安排在车行道下边,给水管道、电力管沟、燃气管线、电信块安排在人行道或绿化地。埋设于一般干道下的各种管线均与道路中心线平行。
管线的竖向综合
地下管线相互交叉时应尽量满足各管道间的最小净距要求。具体要求见GB50289--98。
1.供电
1).电力管网现状
本工程东北侧市政干道上有10KV规划电力管沟。
2).用电负荷预测
本规划按下述指标估算用电负荷:
根据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本工程各类建筑物的单位面积用电指标如下:
商业建筑:100W/m2;道路广场、绿化景观:2W/m2;艺术中心、接待中心、规划展馆、博物馆、演艺中心;100W/m2;酒店:80W/m2;住宅:50W/m2。
变电所编号
面积(㎡)
安装容量
(KVA)
功率因数
变压器台数
供电范围
变电所位置
1号专变
32295
3200
0.94
2x1600
尹珍艺术中心,仡佬文化博物馆,环境
位于尹珍艺术中心的吊一层
2号专变
25579
2500
2x1250
游客接待中心及规划展馆,演艺中心,环境
位于演艺中心负一层
3号专变
10898
1260
2x630
B1~B5
位于B3负一层
4号专变
23393
B6~B14
位于B9负一层
5号专变
12620
B15~B20
位于B17负一层
6号专变
23040
C1~C7
位于C3负一层
7号专变
C8~C17
位于C14负一层
8号专变
20000
1600
2x800
地块四(会所)
位于会所负一层
9号专变
24000
2000
2x1000
地块三(酒店)
位于酒店负一层
1号公变
63000
1890
3x630
地块九(住宅)
位于地块九中部
2号公变
52500
地块十(住宅)
位于地块十中部
3号公变
50750
地块二(住宅)
位于地块二中部
4号公变
54250
地块五(住宅)
位于地块五中部
5号公变
56000
地块六(住宅)
位于地块六中部
合计
497456
27610
2x1600+8x1250
+2x1000+10x800
+7x630
经估算,预计变压器安装容量为27610KVA。
3).电源
拟由东北侧市政干道上10KV规划电力管沟引入6路10KV电源。
4).供电设施
根据总图布局和总用电负荷,在本规划区设置3座10KV开闭所,14座10/0.4KV配变电所,所内均采用干式变压器。
5).线路敷设
市政高压电源直接引入开闭所后,再引至各10/0.4KV配变电所,由此引低压电力电缆至各地块用电单位。本工程区内所有低压电力线路与10KV电力电缆全部下地埋设,采用电缆沟或穿管直埋方式敷设。
2.通讯
1).通讯管网现状
本工程东北侧市政干道上有市政规划通信管道(沟),本工程通信管线由此引入。
2).语音、网络指标
物业管理、办公每10平方设置语音、数据点各一个进行设计,商业建筑按商业面积每100平方设置语音、数据点各一个进行设计,展览、博物馆按需设置语音、数据点,酒店建筑按每套客房设置语音、数据点各一个进行设计,住宅按每户设置语音、数据点各一个进行设计,预计需求宽带点2050,语音点2050。考虑15%的裕量,项目共设计宽带点,6704,语音点6704。
3).有线电视指标
本工程共设有线电视终端点约63023个。
4).通讯设施
由东北侧市政干道上有市政规划通信管道(沟)引六孔通信管道至各地块内通信交接间,再由此引六孔通信管道至各用户,其中一孔为电信通道,其中一孔为联通通道,一孔为CATV走廊,一孔为综合布线走廊,其余预留给其他通信服务单位。结合规划区实际情况,在区内部道路上布置通讯线路,要求区内所有通讯线路均采下地敷设。结合开发时序和规模,在相应的建筑内应留有通讯设备交换间,作为安装宽带网,多媒体等通讯交换设备用房。
3.燃气
1)本项目规划小区道路天然气管道拟从迎宾大道已建燃气管引入,天然气供应压力为0.2-0.4MPA。
2)本项目总设计天然气日用气量为11199.2m3/日,小时天然气用量为1866.5Nm3/h。
3)为保证用气安全性,规划区内主要燃气管道成环状管网布置,支管由主管接出,通过调压箱(柜)调压后,低压(5000Pa)进户,各用户设置流量计单独计量。
4)地下天然气管道埋设的最小覆土厚度(路面至管顶)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埋设在车行道下时,不得小于0.9m;(2)当埋设在非车行道(含人行道)下时,不得小于0.6m;(3)当埋设在庭院(指绿化地及载货汽车不能进入之地)内时,不得小于0.3m;(4)当埋设在水田下时,不得小于0.8m。
4.供水
1).给水管网现状
本工程每个地块拟从周边市政道路上引入一根给水管,引入管入口分别设商业、消防、绿化水表,消防水表前设倒流防止器,绿化水表前设真空破坏器。项目内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管网独立设置。生活用水在项目内按枝状管网布置。
2).用水量预测
本用水量计算表仅统计新增用户的生活给水水量,不包含村落的改造部分的用水量。
地块
最高日用水量
最大时用水量
2#
233.88m3/d
27.29m3/h
3#
663.43m3/d
82.93m3/h
4#
1063.91m3/d
137.45m3/h
5#
250.08m3/d
29.18m3/h
6#
258.12m3/d
30.11m3/h
7#
132.02m3/d
16.50m3/h
8#
64.40m3/d
8.05m3/h
9#
935.52m3/d
114.52m3/h
10#
241.92m3/d
28.22m3/h
3).水源
生活、消防给水由城市管网供水;供水压力及市政管道直径需现场测定。
4).线路敷设
拟将本规划区生活供水管网按枝状管网进行设计;消防供水管网设计为环状供水,水源由城市管网及地下车库内的消防水池及消防水泵房联合供给。沿道路在本工程内布置若干室外消火栓,间距小于120米,以满足室外消防扑救的需要。
5).给水管材
a室外:给水管埋地部分采用球墨铸铁管或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其中球墨铸铁管采用法兰连接方式,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采用电熔连接或机械连接方式。
b室内:室内给水管立管采用PSP钢塑复合管,G型或扩口式管件连接。水表后给水支管采用PPR塑料给水管,户内给水支管冷水管采用S5系列,热水管采用S3.2系列,热熔连接。
5.排水
1)室内采用生活污水与废水合流制排水系统;室外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制排水系统。
2)塔楼室内污废水排水、商业室内污废水排水均采用单立管排水系统,伸顶透气。
3)高于室外地坪的生活污废水直接重力排出室外,低于室外地坪的生活污废水汇集至集污坑,用潜水泵加压排至室外污水管网检查井,各集污坑中设带自耦合装置的潜污泵二台,一用一备,互为备用,当一台泵来不及排水达到报警水位时,两台泵同时启动并报警。潜水泵由集水坑水位自动控制。
5)塔楼屋面和裙房屋面雨水经87雨水斗汇集至雨水管,采用重力流排水方式排至室外雨水排水管道,超过50年重现期的雨水通过溢流管排除然后就近排入小区雨水下水道。
3).污水处理
本规划区内所有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标后排放至本工程相邻道路市政污水管道。小区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90%计,公共建筑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100%计。
6、雨水系统
1)暴雨强度:因遵义地区无暴雨强度资料,就近根据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设计:
q=2509×(1+0.845lgP)/(t+14.095)0.753(L/sha)
重现期:屋面P=10年,屋面雨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t=5min
q=2509×(1+0.845lgP)/(t+14.095)0.753=502.30(L/sha)
2)雨水排水量:Q=Ψ×q×f
3)塔楼和裙房屋面均设置DN100溢流管,屋面雨水管和溢流管的总排水能力不小于5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
4)室外雨水:
重现期:5年,室外雨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t=10min
=363.48(L/sha)
5)雨水排放
小区内各较平整台地采用雨水口及道路雨水管道排泄雨水,各面积较大坡地采用截洪沟及排洪沟排泄山体雨水。小区内设置d400~d600雨水管,小区内雨水经雨水口汇集流入雨水管中,统一排放至周边市政雨水管道或经沉淀后就近排入水体。
7.排水管材
1)塔楼屋面雨水采用加厚UPVC排水管,承插连接;空调冷凝水、水井内废水采用普通U-PVC排水管。商业及其余多层建筑排水管道均采用普通PVC-U排水管,粘接。
2)室外:室外雨、污水排水管DN500及以下采用PVC-U双壁波纹管,DN500以上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承插胶圈连接,其中位于人行道及绿化带下采用环刚度S1级(4KN/㎡);位于车行道下采用环刚度S2级(8KN/㎡)。
8.综合管网的一般规定
管网竖向规划主要是各管道的标高控制,在竖向上,一般按从上至下的顺序排列依次为:电力、通讯、天然气、给水、雨水、污水,各管线在水平和竖向上应满足“规范”要求的安全间距。
9.1建筑节能
1设计依据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9.1.2建筑概况:
1本工程建筑组成,节能设计将按照上述规范进行设计。建筑主采光面朝向尽量为南北向,外围楼梯间为不采暖楼梯间。
2本工程北西南东四个方向均要求外窗采用传热系数小于2.5的产品,设计选用塑钢单框中空玻璃窗(窗框中空断热),空气层厚度9~12mm,其传热系数为2.5~2.6
3本工程屋顶透明部分满足规范不大于20%的要求
气密性等级:Ⅱ级<1.5m3/m.h
4.节能措施
1建筑体型紧凑,减小体形系数比。
2结合建筑立面造型,控制窗墙比、外墙玻璃部分拟采用双层中空玻璃(空气层厚度为6mm,密封材料为毛刷条)。建筑外窗及外门气密性等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墙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规定的Ⅱ级。
3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为墙体材料。建筑物外围护墙采用保温砂浆,建筑屋面采用保温隔热构造。
4建筑外墙选用浅色系列涂料,增强节能效果。
5采用节能型电气产品及空调产品,加强给水的重复利用及节水措施。
6尽量加强平台绿化。
9.2给排水部分
1.节能措施
给水设备采用变频调速泵组,由出水管压力自动控制水泵的转速。
给水分区通过变频调速泵组分区,不设减压阀,节约能源。
2.节水措施
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水件。
公共卫生间采用感应式水嘴和感应式水便器冲洗阀。
3.各用水部门均采用计量收费
单体楼栋设集中计量水表一只。
给水系统采用竖向分区方式控制最不利处用水器具处的静水压不超过0.45MPa。入户管水压大于0.35MPa者设减压阀。
9.3电气节能
9.4.1灯具选型:灯具按功能、环境选用高效、节能灯具。
9.4.2走道及楼梯间除应急灯的控制外,其他灯具均采用声光控延时开关控制。
9.4.3按其他专业要求对各种水泵、风机等动力设备进行控制设计。电梯、防火卷帘、空调等设备控制由厂家成套供应。
9.4.4变压器采用节能型变压器,经济负荷率为80%左右
(一)估算依据
《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部2007年);
《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方法》(2007);
《贵州省市政工程计价定额》(2004);
《贵州省园林绿化及仿古建筑工程计价定额》(2004);
遵义市类似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二)估算方法
1.根据设计方案提供的工程内容,参照各种概算指标进行计算,工程费用=单位工程概算指标*单位工程的工程量*修正系数,
2.其它费用按国家法律法规及重庆市行政规章,文件取用;
3.预备费用只计算基本预备费用,未计算涨价预备费。
(三)技术经济指标
建设总用地面积1303635.61㎡,总建筑面积497456.62㎡。拟建区域分为入口广场建筑群和商业街六个地块。包括主体建筑,体育活动场地,土石方工程,环境工程等工程,综合管网等,估算总投资163696.1万元,
其中:工程费用134397.5万元,单位指标2702元/m2,
其它费用21503.6万元,单位指标432元/m2
预备费用7795.1万元,单位指标157元/m2。
(四)其它
1.本投资估算其它费用中征地拆迁安置费用暂时没有确定,故未纳入计算计算,建设单位可根据实际费用调整。
附表一
综合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名称
单位
地上建筑面积
备注
用地面积
㎡
1303635.61
总建筑面积
497456.62
一
按地块分
1)地块一
传统村落改造
350
小计
2)地块二
住宅
3)地块三
酒店
山王庙
3000
竹王庙
商业
8388.12
9000
47388.12
4)地块四
游客接待中心&规划展览馆
14878.57
尹真文化艺术中心
18881.9
演艺中心
10700.68
仡佬文化博物馆
13413.13
16772.7
企业会所
94646.98
5)地块五
6)地块六
7)地块七
9430.16
10500
19930.16
8)地块八
4561.15
8000
12561.15
9)地块九
46080.21
109080.21
10)地块十
二
按地上地下分
地下建筑面积
1854.64
建筑占地面积
166651
绿地面积
671079.21
停车泊位
辆
1029
1,地上
2,地下
0
容积率
0.38
建筑密度
12.78%
绿地率
51.48%
附表二
道真自治县仡佬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扶贫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投资估算表
序号
工程和费用名称
工程规模(m2)
地上工程费用(万元)
地下工程费用(万元)
其它费用(万元)
合计(万元)
单位指标(元/m2)
工程费用
1
主体建筑
112887.5
112,887
1.
游客接待中心及规划展馆
5207.5
3,500
2
尹珍艺术中心
6608.7
3
3745.2
4
4694.6
5
商业街
85232.34
17046.5
2,000
6
276500
55300.0
7
1050.0
8
9
8400.0
10
7000.0
11
27850
2785.0
1,000
土石方工程
3910.9
30
按整个场地计算
环境工程
11732.7
300
5866.4
150
134397.5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亩
21503.6
土地费用
1955.44
0.0
暂时未定
技术咨询费
20159.6
包括项目前期,环评,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费用
工程建设管理费
1344.0
包括建设单位管理,建设行政,规划,综合服务等费用
三
基本预备费用
7795.1
总计估算总投资
497456.6
163696.1
主办:道真自治县人民政府承办:道真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议使用1920×1080以上分辨率及IE9+、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