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和旅游消费的持续升级,民宿以其独特文化风情、慢生活体验、个性化服务等优势,日益受到市场热捧。为充分了解娄底市民宿行业发展状况,近期,市统计局和市文旅广体局对我市5个县市区所属的23个特色民宿2021年上半年发展基本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专题调研和问卷调查,并与民宿经营者代表等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现将简要状况分析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建设规模整体偏小,住宿条件相对简陋
本次调研统计数据显示,23个民宿企业都是乡村民宿,主要位于村落、旅游景区或度假区,超九成是自有房屋,超七成仅有一栋房屋。建设规模相对较小,房屋结构比较简单,投入相对有限:从改造装修费用来看,剔除高达近1800万元的新化县渠江源休闲度假山庄外,目前该民宿是我市规模较大、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的典型代表,平均263万元。从面积来看,剔除近4200平方米的湖南省博盛得翔旅游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外,其是集水上乐园、户外拓展、果蔬采摘和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民宿,占地面积平均581平方米。
(二)接纳客流水平略差,季节性影响明显
从可接纳客流来看,接待过夜游客平均2722人次,仅2家民宿超过了平均水平,剔除这2家客流量大的民宿企业后平均降至454人次。从房间内部结构来看,平均客房数为23间,新化县渠江源休闲度假山庄最高为71间,近七成民宿客房数少于20间;平均床位数为39个,近六成民宿床位数少于30个,其中湖南省博盛得翔旅游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最高为136个;平均餐位数为179个,近四成民宿餐位数少于100个。从人员服务来看,全职员工平均仅14人,旺季临时用工平均也仅4人,服务水平缺乏保障。
(三)受疫情影响很大,仍未全面恢复
23家民宿企业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平均为83万元,其中湖南省博盛得翔旅游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最高约为680万元,近七成民宿企业上半年营业收入不足50万元,近两成民宿企业上半年营业收入不足10万元。2021年上半年经营情况与2020年同期相比,近九成民宿企业呈上涨趋势;但与2019年同期相比,近七成民宿企业虽然呈上涨趋势,但增长幅度很小,说明“新冠肺炎”疫情对文化旅游等人员聚集型企业的影响仍在持续,民宿行业仍然没有全面恢复。
二、主要问题
(一)产业融合不够,地区特色有待加强
(二)整体品质不高,设施服务有待加强
调研数据显示,23家民宿平均房价在200元/间以下的经济型民宿占比高达73.9%,其中存在较多平均房价仅100元左右的民宿,说明大部分民宿基础硬件设施相对较差,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时乡村民宿的从业人员多数是家庭成员或者亲朋好友,自身技能储备量不足,又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导致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三)推广力度不大,营销手段有待加强
目前,我市民宿大多以家庭经营模式为主,忽视了对品牌进行系统化建设、推广。部分民宿虽然创建了品牌,然而仅有民宿品牌标识和口号,缺乏特色鲜明的情感渗透,无法令消费者产生认知价值。同时,大多数民宿在宣传营销中各自为政、手段单一、收效甚微,未形成品牌影响力。根据调研显示,娄底民宿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营销推广,民宿主普遍希望政府加强宣传营销扶持。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
要把民宿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统筹布局产业发展,强化产业规模和品质引领,推动产业有序发展。尽快明确民宿产业的总体定位、行动目标、空间布局、发展路径、开发重点、品牌特色等指引性内容,县市区要根据辖区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对民宿品牌实行统一标识、统一宣传、统一推介,培育一批具有鲜明娄底特色的民宿品牌。在民宿产业发展基础好、发展潜质好的县市区,优先开展各项政策试点,为我市民宿产业发展积累经验。
(二)提升行业品质
(三)强化营销推广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石峰?张正清?张人华?袁瑞蕊][审核:徐林][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