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面临不可逆转的“三大趋势”

摘要:中信证券表示,在联合国中方案的预测下,中国0-14岁、15-64岁人口比重都快速下降,65岁以上人口比重快速上升。基于此,未来中国人口有“三大趋势”不可逆转:少儿人口数量和比例都将会下降;劳动力数量和比例也将会下降;老年人口数量和比例将激增。

目前中国总和生育率偏低,显著低于世代更替水平

国际上通常用总和生育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生育意愿

国际上通常用总和生育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生育意愿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总和生育率是一个时期生育水平的度量指标,反映人口发展趋势。国际上通常将总和生育率低于1.3称为“低生育率陷阱”或者“极低生育率”,认为这样的人口增长率在人口更替、再生产和人口未来发展上不利。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总和生育率超过了5。在许多发达国家,这一指标则低于2。

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也不减,理论上一对夫妇只需生2个孩子。但是由于部分小孩会夭折,且正常出生性别比不对称(以女孩为100,正常出生性别比为102-106左右),因此总和生育率应该高于2.0才能维持人口的世代更替。以发达国家为例,每出生205个孩子中有105个男孩、100个女孩;约2%的人在育龄前死亡,那么活下来的98个女孩每人需要生2.09个孩子才能使得总孩子数为205个。因此发达国家通常说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应当是2.1左右。

而《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显示,2017年,0岁性别比高达116.12,也就是每出生216个孩子只有100个女孩;该年女婴死亡率为2.42‰,差不多有4%的女孩在育龄前死亡,那么剩下的96个妇女需要每人生2.25个孩子才能让孩子总数达216个,即中国的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应接近2.25。

目前中国总和生育率只有1.20左右,处于显著低于世代更替水平

2011年后国家统计局仍然依据“千村生育率调查”、公安数据、小学招生数据,将生育率修改为1.5、1.6。这样的数据显然高估了目前的生育率水平,高估的原因主要如下:

第一,出于统计口径问题。“千村生育率”明显“虚高”,因为现在农村育龄妇女大多选择回老家生孩子。

第二,用公安户籍数来推测生育率也是不准确的。目前与户籍挂钩的个人权利(包括孩子入学)有20多项,人们有获取多户口的强大动力,“房姐”、“房妹”现象很普遍。2009年以来,公安机关清理注销重复户口200多万个。还有更多的死亡未销户口。

第三,国家统计局公布2006-2013年每年增加人口稳定在600多万,是建立在“目前生育率为1.5、1.6,每年只死亡900多万人”的基础上的。但是由于出生人口存在大量水分,而每年死亡人数也早就超过了1000万,因此近年实际年增人口只有300多万人,2013年总人口根本没有136072万人,主要原因是存在大量死亡未销户口。

第四,小学招生数据水分大。学校和地方政府有强大的动机通过虚报学生数以获得更多的经费。按总和生育率的计算方法,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主编的《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统计方法是抽样调查全国1-2%的人口)中关于各年龄阶段育龄妇女生育率的数据,计算中国总和生育率的实际情况如下:

用上述计算方法对美国总和生育率进行计算验证。从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公布的2016Q4各年龄层育龄妇女生育率可以计算出其总和生育率大约为1.81,而世界银行公布的美国2016年的总生育率为1.80,说明用上述方法计算的美国的总和生育率和世界银行公布的总和生育率数据基本一致。

“全面二孩政策”提高了总和生育率,但效果有限

中国在2015年10月29日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总和生育率从2015年的1.05上升到2016年的1.25。中国的全面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和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分别为1786万人和1723万人,比“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的“十二五”时期年均出生人数分别多出142万人和79万人;2016年二孩出生数量大幅上升,明显高于“十二五”时期平均水平,2017年二孩数量进一步上升至883万人,比2016年增加了162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但由于高生育成本、长期计划生育导致的低生育意愿等因素,二孩增长远未达到预期。

生育意愿的下降恐怕是未来长期趋势

一个国家或地区总和生育率高低主要和4个因素有关

从国家宏观角度,总和生育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4个:

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人们的生育观念就会改变,人口增长缓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受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影响,人口增长速度快。按照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

文化区

在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地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的文化特色。全球的文化区主要可以分为:西方文化区、东亚文化区、黑人非洲文化区、印度文化区、南洋文化区、伊斯兰文化区、南太平洋文化区(多为群岛国家或地区,人数较少,不作分析)。传统文化、宗教、婚俗等都会对生育观念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总和生育率。

人种

人种的自然体质特征,将全球人种粗略划分为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不同人种会有生育能力的差异。

所属洲

按照地理位置上划分为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不同大洲有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

对2016年的总生育率分别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区、人种、所属洲进行划分并选择代表性国家进行横向比较分析。

通过对2016年各个国家和地区总和生育率的比较,我们发现了以下规律:

最不发达国家的总生育率普遍较高,大都在2.0-6.0之间;发达国家总生育率最低,大都在1.0-2.0之间;发展中国家的总生育率略高于发达国家,大都在1.5-2.5之间。

黑人非洲文化区拥有最高的总生育率,大多在3.5-6.5之间;其次为印度文化区、伊斯兰文化区、南洋文化区;通常认为受儒家文化影响、传宗接代观念浓重的东亚文化区的总生育率却较低(1.0-2.0之间),接近甚至低于西方文化区的总生育率(1.5-2.0之间)。

黑种人的总生育率最高,大多在3.5-6.0之间,说明其生育能力较强;黄种人、白种人总生育率都比较低,在1.0-3.0之间。

非洲的总生育率最高,大都在2.4-6.0之间;其他各洲的总生育率相近,大多在1.0-3.0之间。

结论:中国全面放开生育后的总和生育率为1.3-1.8之间

预测方法是采用寻找与中国文化区、人种、所属洲相同,且未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利用人均GDP进行对标,找到对应经济发展水平所在年份的总和生育率,并进行类比。

寻找与中国内地文化区、人种、所属洲相同的国家或地区,找到国家韩国、日本,以及地区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2017年的人均GDP为8827美元,相当于日本1978年、韩国1993年的水平;寻找对应数据:1978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为1.79,1993年韩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67。

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在政府的宣导以及福利措施双管齐下,妇女整体生育率在60年代从6.16开始急速下降。在整个国家的生育欲望下降的情况下,1996年取消了计划生育政策,但韩国总和生育率甚至从1996年的1.58连续下降到2005年的1.08;直到2005年实行了鼓励生育政策,韩国生育率稍有回升,但未再超过1.30。

日本则从1978年开始鼓励生育,此后总和生育率稍有回升,但始终未超过1.81。

同理分析,在未实行过计划生育的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对应相同人均GDP所在年份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31、1.69。综上所述,预测中国全面放开生育后的总和生育率为1.3-1.8之间。

从历史来看,各个国家总和生育率总体有下降的趋势

以下是主要发达国家1960年-2015年的总生育率。可以看出,主要发达国家的生育率从1960年的2.0-4.0之间开始逐年下降,并从约1980年开始稳定在大约1.0-2.0之间。

以下是主要发展中国家1960年-2015年的总生育率。可以看出,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从1960年的5.5-7.0之间开始逐年下降,到2016年,下降到大约1.5-3.5之间。

中国不仅面临生育意愿的下降,还将面临“育龄妇女人数”的下降

育龄妇女人数将持续下降

育龄妇女(指年龄在15-49岁的女性)人数预测方法为:以预测基期为准,此后每一年,将新满50岁的女性人数(称为“退出人口”)剔除,加入新满15岁的女性人数(称为“进入人口”),可以大致得出下一年育龄妇女的数量。

如图所示,根据预测结果,育龄妇女总人数持续下降,2031年的育龄妇女数将为3.031亿人,比2017年下降0.529亿人,下降14.86%。

下降原因:育龄妇女“进少退多”

如图所示,在预测期2017-2031年间,2002-2016年间出生的女孩逐渐进入育龄。由于此阶段内总和生育率最低,出生人数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且新生儿性别比失调,一直在115以上,出生的女孩相对较少,导致预测期内育龄妇女的“进入人口”较少。

且在预测期内,由于人口“老龄化”,育龄妇女“退出人口”一直较高。

以上因素综合导致了育龄妇女的“退出人口”一直大于“进入人口”,育龄妇女总人数下降。

生育旺盛期妇女减少最多

此外,育龄妇女结构也出现了变化。2017年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比2016年减少400万人,其中20-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减少近600万人。对比2017年与预测的2031年的各年龄段育龄妇女人数,可以得出育龄妇女减少主要来自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

中国未来将面临人口的“三大变化趋势”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7修订版)》对中国人口的长期预测

下图是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7修订版)》中给出的对中国人口的预测,2016年及其之后的数据为预测数据。预测方案分为3类:中方案假定未来中国总和生育率会从现在的1.6左右逐步回升到1.8左右,高方案假定未来中国总和生育率会从现在的1.6左右逐步回升2.1左右的水平,而低方案假定未来中国总和生育率从现在的水平逐步降到1.3左右。通常联合国方认为中方案是最符合现实的情况。

其他假设还包括:

假定未来中国为净迁出国家,不过净流出的规模会下降,由2015年的净迁出人口规模由163万下降到本世纪末的80万左右。

假定中国2015年到2020年之间出生性别比为115,此后到2055-2060年才逐渐下降到107左右。此后出生性别比稳定在107左右。

根据本文和联合国预测的区别,可以估计中国未来长期的人口增长应该在联合国给出的中总和生育率方案和低总和生育率方案之间。

未来人口的“三大变化趋势”或不可逆转

下图是联合国中方案给出的各年龄阶段占总人口比重的预测数据。可以看出,在联合国中方案的预测下,中国0-14岁、15-64岁人口比重都快速下降,65岁以上人口比重快速上升,在2070年后保持稳定。基于此,我们认为未来中国人口有“三大趋势”不可逆转:一是少儿人口数量和比例都将会下降;二是劳动力数量和比例也将会下降;三是老年人口数量和比例将激增。

THE END
1.5分钟,你也能看懂中美关系未来发展趋势3、浅析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 探讨大国关系,是当前国际政治最为重要的方向之一。 为什么?因为大国往往决定国际社会的发展方向,其中尤以中美两个大国为最。 今天想聊一聊,如何从现实主义,尤其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角度分析中美关系的行为逻辑,让你读完这篇文章就能基本知道中美两个大国未来的关系走向。 https://www.jianshu.com/p/aad18c966493
2.北师大黄荣怀: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教学漫谈导读:近日,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三十周年暨教育信息化大会上,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长江学者黄荣怀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兼谈科技融入教育的四个维度》的主题演讲。 黄荣怀教授从教育与科技的历史交汇点入手,论及了科技赋能教育的历史命题及科技引领教育变革的关键议题等。 http://ctld.scnu.edu.cn/a/20220426/4014.html
3.任泽平:百年未有之大机遇!什么是当前大势?(深度好文)大力发展制造业、硬科技、实体经济、新能源、新基建、资本市场等等。 这个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家一定要用新周期新时代的视角,来理解未来的政策,也包括未来的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 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也是百年未有之大机遇,看清这一大趋势至关重要,因为我们每个企业每个人,到最终都是时代的产物。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26677698904622
1.5G与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十大判断5G与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十大判断 10月31日,由广东省通信管理局指导,广东省互联网协会主办、艾媒咨询承办的2019全球未来科技大会在广州举行。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新红出席本次大会,并发表了"5G与数字经济未来展望"主题演讲。 张新红表示,“谈未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信息科技领域,...https://www.ndrc.gov.cn/xxgk/jd/wsdwhfz/201911/t20191128_1205553_ext.html
2.生物质行业收储运模式的利弊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发展趋势一: 以垃圾发电为例,在市场初期,环保公司都在发展垃圾发电项目,随着竞争的加剧,有代表性公司前期发展垃圾收、储、运。只有前期“吃得饱”,后期才能效益好。 整体的产业链模式,打通了上下游衔接,以前靠单独做一个单元的模式盈利困难,整个产业链中整体盈利的模式,是环保行业最领先的创新与创造。 http://wx.h2o-china.com/news/view?id=276368
3.厉害了!专家直言:“合肥模式”未来将成为中国发展趋势!合肥巢湖...未来将成为中国发展趋势 近日,在2023安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会上,张晓晶专家直言:中国未来的发展有可能采取“合肥模式”,而不是“深圳模式”或其他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微博@合肥兔曹君 综合来看,在众多“荣誉”加身之后,合肥对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看出来合肥出名之后,大部分人给到这座城市的...https://dy.163.com/v2/article/detail/IKVMS1PB05560VHD.html
4.美容院加盟10大品牌有哪些?全国美容院排行榜前十名有哪些?未来发展趋势是评判一个美容院加盟品牌是否具有潜力的关键。一个优秀的品牌应该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能够紧跟市场潮流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百莲凯作为中国高科技美容连锁品牌,国内美容连锁经营先驱,成立于2001年,以高科技仪器(部分仪器获得国家专利)结合功效型产品为优势,旗下加...https://www.balincan.com/blk/1403.html
5.《第四种国家的出路》阅读笔记(第四种国家的出路)书评2. 第四类的国家,人口密度与职业分派,都有改良的余地。中国既然属于第四类的国家,所以中国人的问题最为艰难,而中国人对于改良的工作,也应当特别努力。(P11) 3. 我个人对于发展中国的实业,改良生产的技术,是主张各方面同时并进的。农业固然重要,工业也不可忽视。乡村古人要复兴,都市也应当发展。但近来舆论界中似...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891788/
6.全球绿色债券发展概况未来趋势全球绿色债券发展概况、未来趋势 前言 绿色债券源于世界范围内投资者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绿色债券市场是除了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之外另一种长期绿色融资渠道,对于那些绿色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较大但银行长期贷款非常有限的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募集资金专门为具备环境效益和气候效益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随着全球,尤其是...https://en.jiemian.com/article/5702248.html
7.社保国家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基础知识国家养老保险的风险分散主要依靠国家统筹和地方补贴等多种方式。而商业养老保险则更加注重风险分散,通过多元化投资等方式降低风险。 四、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保险市场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国家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都将会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https://www.shenlanbao.com/zhishi/5-54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