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共享经济下的“互联网+民宿”现状如何?
央广网北京5月14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近日,线上短租电商“住百家”在新三板挂牌交易,成为国内第一个登陆资本市场的住宿短租平台。民宿短租模式日渐兴起,成为互联网公司们争夺的又一个“风口”。而火热的背后,登记监管、卫生消防、人身安全、社区管理等问题如何保障?行业暗含哪些隐忧,该如何解决?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新兴的短租市场
今年五一假期,青岛市民刘先生和家人去杭州旅行,在杭州期间,刘先生没有住酒店,而是租了一套民宅:“民宿的短租,价格上比酒店便宜很多,基本上日租的话价格是酒店的一半。”
有房客需求,自然就有房东来提供房源。青岛市民张先生有一套闲置房产,前年开始,他将房屋由长租改为在线短租,单月获得的租金比之前多了近一倍:“一年一租,一个月2500;短租的话,基本上每个月30天有22、3天是有客人的,一天200多块钱,一个月4400、4500。”
黄山是全国乃至世界知名旅游胜地,但是节日时,宾馆酒店爆棚成为常态,不少市民瞅准这样的商机,开始将手中的余房装饰一番,短期出租给游客。黄山市民小简就是其中一个,她将自己家靠近新安江的一套闲置单身公寓装修,开始在蚂蚁网等几个主流的短租网站上发布短租信息。
虽然才刚刚入行,小简觉得目前一些主流短租网站的设置还是不够人性化:“网站方面,有些设置不太合理,比如蚂蚁网,就无法看到客人的身份证信息,押金也是线下收取,这样做无论对房客和房东都不太合理,互相也不放心。完全可以改善一下。”
短租行业的问题与隐忧
火热的市场,说明短租方式有需求、有优势、有价值。但是除了好处之外,短租行业暗含的各种问题和隐忧在实际交易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存在着。
由于行业门槛较低,互联网平台对民宿短租房主的监管并不能做到实时监控。途家网洛阳平台负责人杨威说:“个人房东这块确实增加不少,但是个人房东的话都是自己去做经营销售,我们途家只是提供一个平台。洛阳平台上的房源有200多套,至于说个人房东占了多大比例,我现在不能确定。”
从目前市场来看,民宿短租房属于“独门独户”发展,生意不错,但是问题不少,很多游客投诉最终都不了了之。有过短租经历的方小姐回忆:“首先入住的房间不是途家上显示的地址,然后入住当晚因为房东疏忽没给燃气卡充值,导致全家老小没有热水洗澡。尽管第二天问题还是解决了,但还是让人挺不愉快的。除了协商写个差评,想投诉你都没地方。”
对消费者的维权问题,途家网洛阳平台负责人杨威告诉记者,由于缺乏与社区有效的衔接管理,网络平台无法对房源进行精准认证,很多酒店类的产品也打着民宿短居的旗号通过短租网络平台对外销售,管理权责问题较为模糊,推诿扯皮现象难免出现。
古都洛阳现在正值旅游旺季,火热的旅游市场原本跟市民居家生活并没有冲突,但是最近市民王女士却因为小区里的一些短租房十分恼火:“小区里老是有可多外地牌照的车,开车还特别快,有一次差点蹭住孩子。社区都是生活区,又不是旅游区,游客进进出出,太不安全了。”
据了解,王女士所在的小区虽然略显老旧,但地处洛阳市区丽景门景区以及十字老街,所以小区内不少住户都把房子悄悄改造成民宿或者短租房,租给一些外地游客。
记者调查发现,不仅王女士所在的小区如此,周边很多小区都存在这样的困扰。民宿短租房的出现,是房东和一些网络短租平台直接合作,游客直接背包入住,隐蔽性大、人流量大,加之大量短租房的出现造成了商业旅游区、居民生活区界限越来越模糊,很多社区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加大,所以很多位于城市旅游景区周边的小区治安案件数量都居高不下。
王女士是一名资深的社区工作管理者,同时也是一名旅游爱好者,短租房、民宿是她住门旅游的首选。王女士所在的社区位于城市中心区,房屋使用率一直很好,她认为短租房一方面充分降低了社区的空房率,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居民收入,解决好民宿短租房对社区造成的安全,最重要的还是引导辖区居民自觉申报登记备案,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单纯的杜绝并不明智:“我建议,当地的片警和社区联合起来,如果说谁家有房子对外单租,最好先在社区警务室备案。”
监管的灰色地带
不仅如此,针对于日租、短租所暴露出的行业隐患,他们也无能为力,因为这块权责,并不归属于市物业部门。张科长说,日租房是不合法的,但管理部门不是房产部门,不是物业管理部门,是公安机关,类似于宾馆酒店的管理一样:“外来人口的管理也好,治安安全的管理也好,是公安机关去查处。”
编辑:王进
关键词:互联网+民宿;共享经济
全新的出行、住宿模式在方便大众的同时,也带来了监管难题。一面是监管部门要求严厉打击,另一面是投资人排队送钱。“共享经济”的魔力究竟在哪儿?它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2016-02-1708:10:00
只要简单实名认证,住房变旅馆;国外网络房屋共享平台进中国,如何处理水土不服?
2016-02-1618:25:00
循环经济和环保意识增强以及新媒体的发展正促使人们更多地进行“共享经济”。“合作式消费”一词最早出现在1978年的《美国行为科学家》杂志上,学者们对汽车共享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