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民宿发展呈风起云涌之势。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湾里管理局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按照完善乡村旅游基础条件和配套设施的要求,以发展民宿产业作为拉长旅游链条、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打造了一批康养型、山居型、文化型等特色民宿品牌,走出了一条旅游、生态和谐发展之路。截至目前,湾里已拥有民宿、客栈、旅馆50余家,床位突破1800张。
第二章民宿行业市场分析
一、市场规模分析
民宿行业主要品牌:目前中国民宿行业主要品牌有松赞绿谷、山里寒舍、浮云牧场、过云山居、花间堂、原舍、西坡、不负艺术、山水间、喜悦秘境等。
民宿即是从农家乐发展而来。从农家乐到民宿,是游客对住宿要求的不断提升:“现在游客素质越来越高,他们希望住在体验感、文化氛围更好的地方。这部分人也能承受更高的住宿价格。”需求推动之下,锦府驿不仅引进了星级酒店等服务、卫生、餐饮标准,还打造了自身的文创品牌、茶品牌,甚至组建了水准不低的民宿乐队来满足游客的需求。
作为疫情之下,消费者出行受限而加速成长的住宿业态,民宿市场在这三年经历了“膨胀式”发展阶段,特别是在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政策风向的驱动下,专业企业、投资机构以及乡村目的地政府,都在全力推进民宿产业的成长。
根据中国旅游与民宿发展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民宿房源总量达到300万套,同比增长88%;其中乡村民宿房源总量为38万套,同比增长90%。
据中国旅游与民宿发展协会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国内民宿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疫情前的2019年,国内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为209.4亿元。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下降到125.8亿元,而2021年上半年再次回升到201亿元,甚至已经接近2019年的全年水平。即使在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的2021年,全国民宿数量依然逆势上涨,数量平均增长率达到61%。
2022年春节假期,在政府就地过年的政策倡导下,许多家庭选择在京过年,郊区民宿“一房难求”。郊区民宿和设施齐全酒店过年成为“就地过年”新宠。1月31日至2月6日,北京乡村游累计接待游客86.9万人次,与2021年同比增长2.2倍,比2020年增长19.7倍(增长82.7万人),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6.4%;营业收入达13818.9万元,与2021年同比增长1.4倍,比2020年增长26.4倍(增长13315.2万元),比2019年增长26.8%。
2021年底,文旅部发布了31家甲级民宿,锦府驿民宿即是其中之一。这次评选的前提是,于2019年、2021年和今年多次发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其中对旅游民宿的公共环境和配套、建筑和设施、卫生和服务、经营和管理等方面作出详细要求。
在今年初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的过程中,将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如今,乡村民宿已经是带动乡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二、发展前景
在这些细致标准的背后,是民宿市场要求的提高。飞猪民宿运营负责人雷筱倩指出,在经历了上一个十年的井喷式增长和市场淘洗后,我们国家的民宿业正步入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从需求端来看,在刚需型观光旅游之外,体验驱动的休闲度假日益成为主流,强调差异化体验和独特文化的乡村民宿迎来了需求的春天。乡村民宿与经典的酒店住宿和度假体验形成了差异,是丰富消费者旅行选择重要的新供给。
从产业发展的阶段来看,民宿产业已经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在“十四五”规划中,国家政策承诺将重心转向“更高质量的增长”,通过精细化运营打造差异化竞争实现突破和重生将是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