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5日,瑞幸咖啡(luckincoffe)在媒体会上宣布,将起诉星巴克涉嫌垄断。同时,瑞幸咖啡发布一封公开信,指出星巴克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第14条和第17条的有关规定,拟向有关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瑞幸咖啡在公开信中称,希望占据了国内50%以上份额的星巴克,能给行业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给出的理由是其在近期业务发展中遇到了两种情况:第一,星巴克与很多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瑞幸咖啡无法入驻这类商场;第二,星巴克对瑞幸咖啡的供应商伙伴频繁施压要求站队。
第二条状告理由中,所谓的供应商垄断也不存在。据了解瑞幸5月8日才与上游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分别是:咖啡机制造商瑞士雪莱、糖浆品牌法布芮、乳制品为恒天然集团;而星巴克则分别是机器是定制的Mastrena、糖浆是达芬奇、乳制品用的发喜,咖啡生豆采购和烘焙都有自己的工厂,两家几乎不存在重合的供应商。
图表1:瑞幸咖啡&星巴克供应商情况
“碰瓷”的背后:国内的咖啡市场太诱人
瑞幸咖啡之所以如此不管不顾的搞“碰瓷噱头”,原因还是国内的咖啡市场太诱人了!
作为全球排名第二的大宗商品,咖啡在世界各地有着大量拥趸,目前全球咖啡消费市场规模大约为12万亿人民币,其中,美国是全球咖啡消费最大的市场,年消费约为3万亿人民币,而我国的咖啡消费市场规模仅为700亿元左右。
从人均饮用量上看,相比美国人均每年消费400杯咖啡、日本&韩国人均每年消费200杯咖啡的水平,中国人均年消费咖啡只有5-6杯,只算国内一线城市,人均每年的咖啡消费也只有20杯。由此,国内咖啡市场的增量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图表2: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与国外差距大(单位:杯)
从增速上看,我国咖啡消费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根据伦敦国际咖啡组织统计显示,中国的咖啡消费正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在一些一线城市甚至能达到30%左右,而全球的平均水平是2%。并且咖啡本身含有咖啡因,其能够使用户上瘾,是类似香烟、啤酒的高复购率产品,同时也契合消费升级的大环境,市场潜力巨大。
据测算,到2020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0000亿。
图表3:2020-2025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乘咖啡爆发东风,咖啡连锁店增长迅速
中国咖啡行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咖啡连锁行业:2007年,我国咖啡厅数量尚不足1.6万家;而到2017年底,国内咖啡厅数量已突破10万家,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远超世界平均水平,预计2020年咖啡厅数据在18万家左右。
图表4:2007-2020年中国咖啡厅数量增长及预测(单位:万家)
咖啡厅数量的快速增长,令整个行业市场规模显著扩大,2013年以来我国咖啡厅行业市场规模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2017年我国咖啡厅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0亿元,同比增长14%,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
图表5:2013-2020年中国咖啡厅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咖啡店巨头星巴克占据中国咖啡馆五成市场
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需求,国内咖啡企业很不“给力”,根据欧睿国际Euromonitor的调查数据,2017年星巴克在中国咖啡馆服务的市场份额达到51%,在咖啡馆服务市场尤其是连锁咖啡馆服务市场中,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图表6:2017年中国连锁咖啡品牌市场份额(单位:%)
前瞻产业研究院通过对星巴克年报数据的深度挖掘,与欧睿的这一调研数据基本吻合。星巴克将中国与亚太合称为CAP(China/AsiaPacific),并在年报中持续公开CAP区域的营业情况,同时还持续公开中国地区的门店数据(包括直营门店和特许经营店)、主要国家单店销售情况。
2017年星巴克CAP区域直营门店共3070家、销售额为29.06亿美元,直营门店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分别为1540家、1218家,中国、日本单店销售额分别为95万美元、120万美元;特许经营店共4409家、特许经营费3.27亿美元,中国共1396家,各个国家之间的特许经营费差异不大。
前瞻产业研究院根据以上数据建设的模型计算2017年星巴克在中国地区的销售额约为15.6亿美元(折约105亿元),所占比重约47.9%。
图表7:2017年星巴克在中国的经营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瑞幸咖啡发出公开信后的第二天,即5月16日,星巴克首次于中国召开全球投资者大会,会上发布了未来5年中国增长计划。
星巴克称,到2022财年末,中国内地的门店数将达到6000家,新进入100个城市,覆盖总数达到230个城市,每年新增门店数将提至600家。预计未来5年,中国的总营收相较2017财年将达到3倍以上,营运收入将达到两倍以上。
图表8:星巴克未来5年中国增长计划
与之相比,瑞幸咖啡自2018年1月才开始试营业,5月8日正式开业。目前,瑞幸咖啡已经在全国13个城市完成525家门店的布局。13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等。
图表9:星巴克VS瑞幸咖啡&其他咖啡:实力悬殊
资本涌入咖啡市场,咖啡的钱不好赚
目前的中国咖啡市场已经从导入期进入了成长期甚至爆发期,PE、VC资本涌动,嗅到了咖啡香气的巨头纷纷入局市场,纷纷进入到这个行业,从GREYBOXCOFFEE到由心咖啡,再到众多新业态咖啡品牌的定位,可以发现,精品咖啡、连锁品牌成为市场的宠儿。
不仅如此,未来还将会有更多的外来资本进入,国产咖啡品牌将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也将会引发进一步的并购潮或者整合潮。
图表10:近两年咖啡品牌重大融资事件汇总
瑞幸咖啡:靠什么实现突围?
当前,中国咖啡市场仍然出于起步阶段。结合2016年国内咖啡厅市场的闭店潮来看,相对众多的咖啡竞争者,整个市场对咖啡需求的成长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快。另一方面,咖啡的价格普遍较高,这其实阻止了它成为全民饮品,甚至对比打车和外卖来说,咖啡或许并非刚需。
因此,对于咖啡这一品类来说,由品质支撑起来的品牌才是竞争的核心壁垒,规模和资本只是重要的因素。在咖啡存量市场上,咖啡用户有一定的品牌忠诚度,因此通过口感、服务打造精品成为头号问题。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咖啡厅行业界定、政策环境与经济环境;咖啡厅行业产业链;咖啡厅行业发展状况;咖啡厅行业竞争状况;领先咖啡厅行业企业经营状况;咖啡厅行业产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