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行业深度报告:行业驱动因素与竞争格局分析餐饮快餐半成品团餐

预制菜行业: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百舸争流

预制菜指的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类辅料,用现代化标准集中生产,经过分切、搅拌、腌制、成型、调味等环节预加工完成,再采用急速冷冻技术或其他保鲜技术保存的成品或半成品。按照食用方式来划分,预制菜可以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随着我国冷链技术水平的逐步完善,以及消费者对于食材新鲜度、口味的要求越来越高,预制菜也逐步过渡至工业加工程度较低、产品新鲜度高、后期可再自主调控口味但减轻现场制作负担的品类上,即配食品和即烹食品迎来了更快的发展。

据NCBD统计,2020年我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527亿元,2015-2020年CAGR为31.2%。预制菜行业在餐饮以及居家消费的推动下迎来行业风口。

纵观我国预制菜行业发展历程,可分为萌芽期(90年代至2010年)、B端快速发展期(2010年-2019年)、C端需求发掘期(2020年至今)。行业呈现由速冻米面等极少数品类拓展至多种菜品,由B端延伸至C端消费者,由一线城市延伸至二三线乃至下线城市的树形发展路径。

(1)萌芽期(90年代至2010年):消费者对预制菜接受度较低,行业硬件条件不成熟,发展迟缓

我国预制菜脱胎于净菜。八九十年代国际快餐巨头进入国内,净菜配送工厂作为其成熟的标准化供应链的一环,也开始在国内出现。2000年左右,国内开始出现好德睐等企业,在净菜的基础上将禽肉和水产等原材料加工,升级为深加工预制菜。但是一方面,部分中式菜肴制作复杂、花样繁多,当时的预制菜制作技术有限,因此局限于米面(饺子、馒头、粥)和火锅(丸子、滑类)等容易标准化、生产简单的品类。

另一方面,口味地域化明显,一种菜肴可能只在当地受欢迎,销售量较小的情况下难以发展供应链和渠道拓展至外地,仅能在区域内售卖,难以发展成大单品。食品安全和产品口味也难以保证,速冻水饺米面往往是无法食用现制食物的无奈之选,居民消费意愿较低。因此尽管2005年起,新雅、全聚德等老字号餐饮门店已经有各自特色的预制菜品,但始终难以壮大。

(2)B端快速发展期(2010年-2019年):餐饮行业巨变驱动预制菜行业迎来2B端两次飞跃

2010年开始,餐饮市场推动连锁化进程,连锁餐饮品牌对旗下各门店出品菜肴的稳定性要求相比传统餐饮店更高,全部由厨师制作难以保证。且人工成本的快速上升也促使行业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对厨师的依赖,预制菜在大B端的需求逐步打开。

2014年外卖行业出现,我国迅速成长为全球规模领先的外卖市场。外卖商家跑马圈地时,除了折扣力度的竞争,外卖配送速度也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店家需要在20分钟内以极低的成本完成稳定的品质,预制菜是相比人工更完美的选择。大量小B端客户开始使用预制菜产品,行业迎来第二次兴起。蜀海、盒马等生鲜零售供应链企业也在这一阶段布局预制菜,为后期预制菜的繁荣铺设了物质基础。

(3)C端需求发掘期(2020年至今):消费升级叠加疫情催化,预制菜进入C端用户视野,迎来新机遇

疫情显著改变居民生活习惯,居家隔离培养了预制菜消费习惯。2020年初,疫情对居民出行聚饮产生熔断性影响,一方面餐饮多闭店,人们仅能自己在家做饭,预制菜是方便快捷的选择,另一方面闲居在家的人们被激发出下厨的兴趣和潜能,而预制菜免去繁杂前期准备工作的同时,能够享受下厨的成就感,C端消费者对预制菜的需求陡然增加。疫情常态化后,尽管人们生活受影响逐渐消退,但健康意识和下厨的热情有所延续,预制菜仍然是在家做饭的优选。2020年天猫“双11”期间,包括半成品菜、速食菜在内的预制菜销售成交额同比增长约2倍。

疫情后餐饮企业自救,品牌高端连锁餐饮企业纷纷推出C端产品。疫情对餐饮端打击较大,在餐饮寒冬下,60%的餐饮商家将餐饮零售化作为疫情结束后的工作重点。例如,2020年西贝推出了预制菜品牌“贾国龙功夫菜”,海底捞推出了“开饭了”半成品菜肴产品。

资本追捧预制菜企业,助推行业热潮。需求的火爆和较低的进入门槛使得市场参与者激增。而预制菜目前仍是行业空间广、头部品牌缺乏的蓝海市场,涌现众多中等规模、增长迅速的预制菜品牌,吸引资本进入。2021年4月上市的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进一步推动了一级市场对预制菜企业的追捧。2020年以来,各类型预制菜企业均获投资。

02

行业驱动因素:B端降本提效,C端便捷美味

2.1、B端:降本提效需求持续增加,半成品蓝海市场亟待挖掘

预制菜能够帮助餐饮业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目前,预制菜行业下游最大的需求来自于餐饮行业,占比达80%。小吃快餐店、连锁店,主打外卖的餐饮店,乡厨,团餐食堂等是预制菜应用的主要场景。多重因素共同驱动B端预制菜行业的发展:

1)房租以及人力成本的不断提升,催生了餐饮端降本提效的需求。随着门店租金和人力成本持续提升,使用预制食材能够有效降低后厨面积、减少后厨员工,从而降低成本。一些小B端餐饮没有足够能力自建中央厨房,也会有较大的外购半成品需求。根据中国饭店业协会数据,使用预制菜的餐厅相比传统餐厅,在原材料上投入占比高5pct,但是人力成本以及能源成本得到有效下降,净利率可高出近7pct。

2)餐饮连锁化率提升,连锁餐饮对于食品安全、减少门店人员操作,保持口味一致性以及供应链稳定有较强诉求。2020年我国餐饮连锁化率提升至15%,其中以3-500家门店规模的中小连锁餐饮企业居多,2020年占比为9.1%,同时,各层级餐饮连锁化率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连锁餐饮需要对不同门店的菜品进行一体化管理,因此许多连锁餐饮企业开始自建中央厨房或向第三方采购预制半成品(通常为定制化产品,要占到后厨食材的30%以上才更经济),以确保供应链品质的稳定性,并达到降本提效、保持口味一致性的运营效果。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国内已有超过74%的连锁餐饮企业自建了中央厨房,配送预制菜至门店制作,其中头部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使用比例已经较高,真功夫、吉野家、西贝、小南国等企业预制菜食用占比高达80%以上。

4)团餐业态快速发展,高采购量、高实效性等特点驱动预制半成品食材渗透率的提升。团餐属于我国餐饮行业中占比较大的餐饮类型,主要由学校、企业、党政机关、医院、军队食堂等场景构成。2020年,我国团餐市场规模在1.5万亿元左右,其中全国200强团餐企业营业收入1242亿元,同比增长5.8%,实现小幅上升。市场份额占比为6.7%,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

团餐相较于普通社餐特点在于:

(1)单品采购量大;

(2)采购计划性强,所以菜单都是提早预订,有计划的供应;

(3)供餐时段集中,对时效要求严格;

(4)团餐对成本更加敏感,供应团餐的毛利率会小于普通社餐;

(5)更加注重食品质量安全。因此,团餐对于半成品菜的需求度更高。

5)乡厨市场发展催生对酒店菜等预制菜需求。

2.2、C端:顺应年轻消费需求趋势,便捷又美味的追求驱动

2)外卖和外出就餐不能完全满足就餐需求:虽然我国外卖产业在不断发展,餐饮行业增速高,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不可能每顿都吃外卖或者外出就餐。主要的原因包括:(1)太贵或者太便宜都不行:太贵经济负担重,太便宜担心食材不好,不卫生;(2)口味不够好吃,容易吃腻:外部的餐品往往重油重盐,很难吃到符合家庭日常口味的菜肴;(3)不方便,不健康:尤其是对于有小孩的家庭,难以接受顿顿外卖;(4)城市郊区,三四线及区域市场空白多:低线城市市场人口密度不高,经济欠发达,餐饮和外卖发展慢。

3)居家也有制作大菜+仪式感的需求。逢年过节,日常招待宴请好友,经常需要在家准备一大桌菜,是最为头疼和麻烦的事情。大部分年轻人拿手菜少,做菜经验有限,这种场合就更难以应对。随着半成品菜加工技术的发展,预制菜品类不再受限于常规的家常菜,已逐步拓展至现场加工复杂但家喻户晓的节日硬菜,如酸菜鱼、佛跳墙、梅菜扣肉、剁椒鱼头等品类。据商务大数据以及天猫年货节统计的数据来看,半成品年夜饭已经成为过年硬通货,呈现高速翻倍增长态势。

4)新零售商超等新渠道兴起,助力预制菜更多触达消费者。近些年来崛起的新零售渠道消费者画像重合度较高,预制菜成为了各大新零售商超争先布局的必争之地。例如,盒马的主力用户是25岁到35岁、有家庭的女性。生活在一二线城市,对生活品质有要求,愿意花钱买服务,这与预制菜的用户群体高度重合。

新零售渠道也加大了对预制菜品类的布局。盒马于2021年调整组织架构,升级盒马工坊为3R事业部,3R即预制菜的三种分类(Readytocook,readytoheat,readytoeat)品类,自研商品占60%,与餐饮/食品品牌合作比例40%。每日优鲜推出“名菜名店”频道,与西贝、眉州东坡等餐饮合作研发预制菜,并加大与食品品牌、地方知名餐饮的合作力度。

2.3、未来空间:保守预测预制菜行业复合增速15%,至2026年规模超4000亿元

我们认为预制菜行业在B端降本增效以及C端消费习惯变革的推动下,有望迎来快速发展,其中以安井食品,味知香等企业为代表的预制菜供应商将有望成为餐饮半成品供应平台商,目前仍处于渗透率初期,未来仍可能加速成长。

2026年保守预测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达4291亿元,2021-2026年CAGR达到15%。测算方法:按照2019年中国社零餐饮4.67万亿元收入规模计算,假设目前餐饮端预制菜使用渗透率在20%左右,其中按照中国饭店业协会数据,食材占餐饮进货成本的40%左右,平均毛利率在55%,因此食材占餐饮收入的22%。预制菜在餐饮端的渗透率为20%,其中预制菜餐饮端占整体预制菜行业的80%左右,计算得到2021年B+C端预制菜行业规模为2102亿元。

未来按照餐饮2021-2026年收入CAGR为5%,餐饮端渗透率提升至30%,C端占比提升下B端占比下降至70%,得到2026年预制菜行业4291亿元,其中B端规模3219亿元,C端规模1287亿元。按此计算,2021-2026年预制菜行业规模CAGR为15%,B端规模CAGR为14%,C端规模CAGR为25%。

03

竞争格局:高度分散,各类参与者均有机会

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但具备规模难度较大,行业高度分散。预制菜行业进入门槛相对不高,存在众多中小企业以及作坊式加工商,整体行业竞争格局十分分散,未出现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单品,以及全国性龙头企业。新入场的品牌通常只有能力做到1-2个系列产品,从B端流通市场或者C端线上切入,难以全系列、全渠道发展。从行业目前存在的难点来看,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1)上游供应链管理难度。预制菜原材料品种复杂多样,占生产成本比重大,短期原材料成本的变动对利润影响较大。

3)菜品需还原度高、SKU多,考验研发创新能力以及规模化生产能力。预制菜的选择除了符合下游客户以及消费者需求以外,配方细拆后再加以工业化生产的难度较大,许多复杂、个性化口味的预制菜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尤其是口味清淡的菜品。市场上多以重口味预制菜为主。同时繁杂的SKU考验自动化生产水平,过高的人工化程度难以具备规模效应。

4)众口难调,大单品打造难度。我国各地区居民饮食习惯及口味差异较大,西式快餐更容易实现全国化,而中餐菜式品类具有明细的地方特色,这也是普遍预制菜企业带有较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的原因,给爆品打造增加了难度,也限制了预制菜企业全国化的发展。

5)渠道复杂,渠道服务能力为核心。预制菜的下游渠道复杂,不同渠道诉求差别较大,B端连锁餐饮、酒店开发门槛较高,考验定制化产品研发能力、渠道快速响应能力、成本以及产品品质同样纳入考核。B端流通市场客户零散、需求各异、采购频次高、单次采购量少,对经销商以及销售人员的服务、推广能力有较高要求,C端则研发创新能力需要紧跟市场迭代打造爆品,不断营销投入增强品牌影响力。

3.1、行业主要参与者:5大类型企业,各显其能

行业内主要参与者可以大致分为五种类型:专业预制菜企业,上游农牧水产类企业、传统速冻食品企业、餐饮企业、零售企业。不同类型的参与者有各自的竞争优劣势,也有不同的产品模式和渠道模式。

3.1.1、预制菜企业:以味知香为代表的专业预制菜企业

1)企业特点及优劣势分析:预制菜企业通常在擅长的渠道深耕了多年,品类较为丰富,对渠道诉求更为了解。其优势在于聚焦某个菜系,产品打造上更贴近消费者需求,在某个区域拥有较密集的经销商渠道网络,但品牌局限在区域内,工厂自动化程度不高,B、C渠道之间转型或兼顾难度较大。

2)主要企业:按照具体品类以及渠道来划分为三类,一类是通过料理包产品打通B端快餐、外卖渠道的企业,如蒸烩煮、新湘厨;一类是B端酒店菜玩家聪厨、厦门绿进、亚明食品、易太食品、佳晏等;还有一类是拥有一定数量的加盟店、专卖店,主要面向C端消费者的如味知香、真滋味、好得睐。

C端预制菜代表味知香:公司是行业领先的半成品菜生产企业之一,2020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6.22亿元和1.25亿元。公司建立了以“味知香”和“馔玉”两大品牌为核心的产品体系。公司产品包括肉禽类、水产类及其他类,数量超过200种。其中,牛肉类产品为主打,包括牛仔骨,牛排等,2020年收入3.08亿元,占比达到50.15%。

B端料理包类代表蒸烩煮:国内规模最大的料理包企业,成立于2006年,主要服务于中西快餐、企业、学校、医院团餐、高铁机场等渠道,拥有1400余款产品,覆盖简餐类、便当类、汤粥面酱类、炒饭类料理包。

B端酒店菜类代表聪厨:公司创建于2002年,专注湘菜预制菜行业,旗下拥有“聪厨”、“食得迷”“湘典”等知名品牌,主要围绕酒店菜、家庭菜、团餐3大品类,产品口味主要以湘式重口味菜品为主,包括红烧排骨、红烧鸭、干锅牛杂、粉蒸肉、梅菜扣肉、外婆菜等产品。渠道以经销为主,战略合作客户包括炊烟时代、黑白电视、农耕记、海底捞、大湘菜、蒸浏记等湘式餐饮企业。同时在线上天猫、京东、微商城均有布局。

3.1.2、上游农牧水产类企业:以圣农为代表沿产业链延伸的农牧水产企业

1)企业特点及优劣势分析:由于农牧水产企业拥有上游原材料优势以及成本优势,且深加工产品通常盈利水平高于原粗加工产品,这类企业逐步沿原有供应链向下游延伸,生产调理制品以及料理包类产品。这类企业对于原材料的特性更为了解,自动化规模生产能力以及研发能力较强。同时,有许多以出口起家的企业对于品控的把关较严格,有工业化生产基础。

其劣势在于企业位居产业链上游,对于终端消费需求的把控能力不强,以及其传统服务场景不是零售场景,品牌打造能力较弱。通常这类型企业偏向于从原来有过合作基础的大型餐饮企业切入,尤其是供应链基础较深厚的西式类快餐企业,如百胜、德克士、汉堡王等。

2)主要企业:按照具体品类来划分,一类是以鸡肉为原料,生产预制菜(鸡肉调理品)的肉鸡类/生鲜食品企业,如圣农发展、春雪食品、正大食品等;一类是以虾、鱼为原料,生产水产预制菜的水产品企业,如国联水产、佳沃食品等;还有一类是以猪肉等牲畜为原料,生产预制菜的屠宰企业,如龙大美食、双汇食品、新希望六和、金字火腿、得利斯等。

B端调理鸡肉制品代表圣农发展:公司为国内最大的白羽肉鸡食品企业,公司近些年在加快食品业务的布局,建立10个食品加工厂,总产能超43万吨,调理品收入占比约30%。公司以鸡肉为主要原料,生产覆盖中式调理包、冷冻调理线、蒸煮类、碳烤类、烟熏类、灌肠类等超100多款产品。2021H1,公司肉制品业务毛利率为16.64%,高于鸡肉业务毛利率6.19%。食品主要渠道以B端为主,包括餐饮大客户、海外出口、流通批发、团餐渠道。与百胜、肯德基、德克士等优质客户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依托强大的研发实力为B端大客户打造多种爆款产品,如肯德基“劲爆鸡米花”、“新奥尔良烤翅”、“黄金鸡柳”、“红油串串”等。C端推出“酸菜鸡杂”等中式调理包、空气炸锅系列“脆皮炸鸡”、“微波叮叮系列”预制产品等。

B端水产品预制菜代表国联水产: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水产品龙头,水产出口量同样位居行业首位。公司多年来已经搭建了较为完善的全球水产供应链体系,但近几年由于出口业务的供应链周期较长,受到关税、汇率、海运费等难以预测的风险影响较大。公司逐步将重心转移到国内业务上,目前深加工预制菜产品包括虾饺、面包虾、小龙虾、酸菜鱼等,2021年刚上新虾滑、烤鱼等新品,其中烤鱼在商超渠道获得较好反响,2020年预制菜收入超7亿元。公司渠道细分为重客餐饮、流通渠道、商超以及电商四类,与百胜、汉堡王、Tims等达成长期合作,生产小龙虾意面、小龙虾披萨、小龙虾鸡腿汉堡等,同时C端布局新零售商超,在盒马生鲜上销售麻辣小龙虾、麻辣烤鱼等。

B端肉类预制菜代表龙大美食:公司是一家屠宰肉制品企业,1996年开始以对日出口猪肉起家,对日出口以及与餐饮企业长期猪肉供应合作为预制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主要预制菜产品包括料理包类、冷冻调理制品类、冷冻面点类,细分渠道为中式连锁、韩式餐饮、火锅类、米线类、烧烤类。公司为餐饮大客户定制过黄喉、把子肉、汆水猪骨、伊比利亚黑猪五花切片等多款产品。与海底捞、永和大王、真功夫、汉拿山、阿香米线等均有合作。

3.1.3、传统速冻食品企业:以安井为代表的速冻食品企业品类扩张

1)企业特点及优劣势分析:速冻食品通常以流通市场、KA商超起家,在行业内拥有了一定品牌知名度。这类企业基本以标准化产品为主,产品打造路径清晰。因此这类企业擅长打造标准品,多家生产基地具备规模化优势,渠道分销能力强。同时主营产品速冻食品对冷链物流要求也很高,因此其冷链物流能力也强于其他类型企业。但传统速冻食品与预制菜的渠道有所区别,这类企业原有渠道需要整合嫁接,且产品定制化能力不强,以标准品为主。

2)主要企业:一类是擅长流通市场渠道布局的企业如安井、惠发,主要服务于小B类客户,一类是C端KA商超占比较大的企业如三全、思念。

3.1.4、餐饮企业:以同庆楼为代表的餐饮企业

1)企业特点及优劣势分析:疫情反复的情况下也助推了一些连锁餐饮企业向标准化、零售化迈进,发展不受堂食限制的预制菜。餐饮企业可以充分发挥线下门店品牌优势,产品上重点为自家招牌菜或者在家难做的硬菜,产品还原度较好。但餐饮企业布局预制菜需要中央厨房的前期投入,规模化优势的建立需要较大投入精力,从而导致产品价格通常较贵。同时要配备成熟的供应链、研发团队,并需从餐饮经营思维上转换为零售思维。餐饮自建中央厨房属于重资产投资,再加上租金、人工等投入,需要较高的客单价,与之对应的预制菜单品售价较高。

2)主要企业:主要为中式连锁餐饮企业,如海底捞、广州酒家、同庆楼、陶陶居、新雅酒店、西贝贾国龙功夫菜、眉州东坡等。

3.1.5、零售企业:以盒马生鲜为代表的自有品牌布局的零售平台

生鲜商超等新零售平台布局预制菜通常选择OEM运营模式,如面向C端的盒马鲜生、每日优鲜、多多买菜、美团买菜、永辉超市等。零售型企业进入预制菜行业有几方面优势:

04

重点公司分析

4.1、安井食品:速冻食品龙头,发力预制菜行业

公司是速冻食品行业龙头,2020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96亿元和6.04亿元。主要产品包括速冻鱼糜制品、速冻肉制品、速冻面米制品以及菜肴制品。公司于2018年H2推出子品牌“冻品先生”,前期定位餐饮食材产品,采取轻资产OEM运营模式,目的在于贴牌生产降低试错成本,避免前期生产端盲目过多投入,同时探索新领域快速增长的大单品。随着近几年餐饮人力、房租等成本不断增加,对于半成品菜的需求随之增长,公司在预制菜领域上提前布局,从而在风口来临之时享受行业红利,截止2021年Q3,菜肴制品规模达到了9.2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预计2021年预制菜产品收入达到3亿元。

我们认为公司未来有望成为预制菜行业的全国性龙头。公司的竞争优势在于:

1)大单品打造能力。公司多年来培育了多个亿元级新品、次新品,对于打造大单品有非常丰富的经验。首先在预制菜选品上,公司拥有明晰的策略:家喻户晓大单品、BC兼顾、烹饪加工难度大、自制原材料成本更高、菜品还原度高。选品能力很大程度决定了产品未来的成功概率,在这一策略下,今年公司选择了“菜肴三侠”(酸菜鱼、扇子骨、牛仔骨)、梅菜扣肉等菜品,得到了较高的市场反馈,已逐步集中资源推广。

2)公司具备强大的B端和C端的营销渠道,“冻品先生”与原有渠道良好协同。公司导入冻品SAAS订货软件,赋能“冻品先生”经销商,同时2020年底开设冻品先生线下门店,在厦门、苏州等多地开设门店,多选在菜市场周围,兼顾BC发展。2021年开始,公司升级冻品先生“快手菜”系列,采用专柜导入模式,公司与经销商一起投放冰柜费用设立快手菜专柜,帮助二批商拓展市场,相比门店模式前期投入更低、放量速度更快。

4.2、千味央厨:专注餐饮市场,速冻产品方案解决商

公司是国内最早为餐饮市场提供速冻面米制品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之一。凭借对餐饮市场多年的深入理解,打造出油炸类、蒸煮类、烘焙类及菜肴类为主的产品矩阵。2020年,公司营收达9.44亿元,17-20年收入CAGR为16.76%,归母净利达0.77亿元,2017-2020年净利CAGR为18.04%。目前公司成为百胜中国(T1级)、华莱士、海底捞、真功夫等多家大型连锁餐饮供应商,并通过近几年发展经销渠道,覆盖众多中小型餐饮客户。

公司深耕餐饮行业多年,对餐饮消费需求理解深入,公司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1)以大单品为核心,场景与品类多元化发展。公司避开与市场规模已趋于稳定的传统面米大单品水饺、汤圆竞争,培育出油条、蛋挞等多个核心大单品,依靠大单品拓展渠道,获得渠道先发优势后,再通过新品类的导入与消费场景的持续延伸来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同样的单品再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进行柔性改良。通过场景的延伸扩大单品覆盖范围,在柔性化生产辅助下不断巩固规模化优势。同时,速冻面米食品研制经验丰富,还原餐饮后厨的研发模式为契合客户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2)专注餐饮市场,构成渠道先发优势。公司专注餐饮市场,采用直销与经销两种销售方式,2020年经销收入占比为64.3%,17-20年经销收入CAGR为19.79%,直销收入占比为35.7%,17-20年直销收入CAGR为11.86%。公司利用其不同特点实现渠道双向结合、共同发力,千味央厨已经成为百胜中国T1级别供应商,百胜2020年对公司的采购价金额为2.22亿元,直营大客户成为公司品质保障的灯塔,助力经销渠道开拓中小餐饮企业。同时,公司借助直营大客户的定制要求更贴近了解市场需求,并不断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推出高品质、差异化通用品。

4.3、味知香:立足华东,重点布局C端加盟店模式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半成品菜生产企业之一,2020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6.22亿元和1.25亿元。公司建立了以“味知香”和“馔玉”两大品牌为核心的产品体系。公司产品包括肉禽类、水产类及其他类,数量超过200种。其中,牛肉类产品为主打,包括牛仔骨,牛排等,2020年收入3.08亿元,占比达到50.15%。

公司深耕半成品菜多年,深谙行业运营方法。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1)建立了华东区域的社区门店系统,以及分销网络,贴近终端消费者。2020年,公司加盟店,经销店和批发渠道销售占比分别为52.06%,17.05%和30.06%。公司自2018年起就开始大力发展加盟店体系,2018-2020年加盟店数量从440家增至1117家,广泛分布在苏州、上海等地各大农贸市场、集市、街道门店,贴近消费者生活区域。公司通过构建高密度的销售网络弥补覆盖范围的不足。销售渠道下沉一方面使得产品更加贴近顾客消费场景,让更多的人了解半成品菜产品,培育潜在消费者。

2)柔性生产线和研发体系。公司通过对各品类生产工艺流程标准化设计,形成了以肉禽、水产为主,其他多形态品类可共用的两大类柔性生产线,目前供应200+种SKU,搭建了可灵活调配的多元化产品结构体系。同时由于半成品菜需要经过速冻、解冻才能进入烹饪环节,其制作流程的复杂程度远高于直接烹饪。公司从最终产品食用体验出发,结合原材料物理、生化特性和冷冻、解冻对产品的影响,有针对性地调整调料配比、改进加工工艺,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饮食需求。

4.4、国联水产:差异化布局,水产品采购和研发优势领先

公司以水产品预制菜为差异化切入点,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

2)强大的食品质量管控能力。公司始终将食品安全管理放在首位,率先在行业内推行“2211”电子化监管模式,拥有国家认可的CNAS实验室,通过了HACCP、BRC、BAP等高标准的国际认证,是全国仅有的两家同时获得BAP对虾及罗非鱼四星认证的企业之一,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3)餐饮重客和商超渠道体系较为成熟:公司在中国和美国等两大主流市场拥有我领先的市场地位,营销网络覆盖流通、餐饮、商超、电商新零售等全部渠道,对于B端(流通+餐饮),公司采取服务式营销与精准营销,通过复合型人才现场办公服务餐饮重客和流通大客户。公司拥有一大批如海底捞、呷哺呷哺、思念、永辉超市、沃尔玛、大张超市、良之隆、REDLOBSTER、SAM'SCLUB、AQUASTAR、赛百味、汉堡王等大型优质客户。

05

投资分析

目前预制菜正处于快速发展初期,行业空间广阔。餐饮连锁化率持续提升,外卖、团餐等新业态快速发展,餐饮降本提效需求推动预制菜在B端提升渗透率,消费升级叠加疫情催化,C端需求也逐步打开,预制菜为近五年食品加工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子行业之一,预计2026年规模超4000亿元,复合增速15%。目前行业玩家众多但缺乏全国性品牌,群雄逐鹿蓝海市场。

THE END
1.海底捞盈利模式研究.doc海底捞盈利模式研究.doc,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TYLEREF 章标题(不加入目录内) 目录 ) 摘要 PAGE IV PAGE II 题目 海底捞盈利模式研究 摘要 企业组织的复杂化和多元化导致餐饮行业的竞争力十分巨大,简单的盈利模式不足以应对复杂的环境,本文探究海底捞的盈利模式,了解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112/5002010131011344.shtm
2.Sysco:全球最大的供应链企业二、商业模式分析 (一)总体定位 To B端的餐饮供应链服务。 (二)总体解决方案与主要产品 1、总体解决方案 产品研发+产品销售中心+数字化供应链管理 2、平台核心产品 (1)配送中心/运营网站:Sysco SHOP平台 分销品牌商品以及以sysco自有品牌包装的产品。以自有品牌包装的产品是根据sysco质量保证团队开发的规格生产的。https://www.foodtalks.cn/news/44052
3.202420242030年中国校园O2O产业运营模式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目录 中国校园O2O产业运营模式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3 产能产量产能利用率需求量和全球市场占比20242030年 3 一中国校园O2O产业概述 3 1. 行业定义及发展历程 3 模式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233210.html
4.新希望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在商品代养殖环节有公司一体化自养与“公司+农户”合作养殖两种主要模式。一体化自养是指商品代鸡、鸭养殖全部由企业自主运营,最终由公司自主屠宰并出售鸡肉、鸭肉的模式;“公司+农户”合作养殖则是由企业向农户提供或出售商品代鸡苗、鸭苗,由农户育成,再由企业回收养成的毛鸡、毛鸭,由企业进行屠宰。根据合同约定的...http://yuanchuang.10jqka.com.cn/20230428/c646854993.shtml
1.海底捞成功的营销案例:从服务到品牌的全方位塑造:海底捞如何通过...海底捞作为一家知名的火锅品牌,以其卓越的服务和美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海底捞的成功并不仅仅局限于火锅,其成功的营销策略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海底捞成功的营销案例,探讨其如何从服务到品牌全方位塑造,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 https://www.wenanmiao.com/22931.html
2.商业模式完全剖析,精准挖掘竞争优势商业模式分析是一个帮助企业了解自身运营方式、优势和劣势,识别机会和威胁,并支持战略规划和决策的关键工具。它有助于建立更有竞争力的商业策略,以实现长期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商业模式的定义和重要性、要素剖析、分析方法几个方面为入手,并为您分享商业模式创新工具和免费模板,助力成功企业战略规划和决策! https://boardmix.cn/article/what-is-business-model/
3.艾媒研报2019H1海底捞运行状况与行业趋势研究报告公司创始人陆续成立多家公司为海底捞提供专业服务:底料生产(颐海集团)、食材加工+仓储物流(蜀海集团)、门店施工(蜀韵东方)、人力管理咨询(微海咨询)。成熟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体系帮助海底捞提升运营效率,实现规模化增长。 3. 采购模式 海底捞的采购内容主要包括火锅底料、食品食材(肉类、海鲜及蔬菜等)以及餐厅使用的设备...https://www.iimedia.cn/c1000/65350.html
4.分析:“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区别是什么...(网经社讯)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这三个词语确实很难区分,特别是商业模式这个词语近些年在互联网行业更是非常盛行,所有人一见项目就谈商业模式,各种投资人也张口闭口都是商业模式,说白了商业模式就是商业BP(商业计划书)所体现出来的全部内容。那么这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557037059&efid=OuDy_ypZLYP3yPgqSy2U-w
5.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报告(通用9篇)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报告(通用9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报告 篇1 一、海底捞服务管理案例 ...https://mip.ruiwen.com/gongwen/baogao/802334.html
6.传统零售运营模式有什么缺点?新零售模式下的运营思维好在哪里?本文将深入探讨零售企业在传统运营思维中存在的局限,分析新零售模式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运营思维,并提出在新零售环境下,企业如何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重视客户体验和创造情绪价值,来打造和提升自身的价值,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心。通过本文的阅读,您将对新零售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洞察到零售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 https://yundeesoft.com/115707.html
7.奶茶店运营的管理方案范文(通用6篇)一、运营模式 技术合作形式。结合我们是高端、奶茶专卖店,建议合作者在高档写字楼、CBD商圈、高科技园区、网吧、车站、电影院、码头或其他有市场空隙之处等地域选址;统一装修风格、统一产品;总部提供技术支持(包括人员培训)和产品(奶茶豆、茶)配送。 二、产品和服务 ...https://www.unjs.com/fanwenku/230900.html
8.学校附近奶茶店的营销方案(精选12篇)一、运营模式 技术合作形式。结合我们是高端、奶茶专卖店,建议合作者在高档写字楼、CBD商圈、高科技园区、网吧、车站、电影院、码头或其他有市场空隙之处等地域选址;统一装修风格、统一产品;总部提供技术支持(包括人员培训)和产品(奶茶豆、茶)配送。 二、产品和服务 ...https://www.oh100.com/a/202211/5689522.html
9.刘光耀:商业模式创新与顶层设计本课程专注于初创企业的发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帮助企业管理者们明确企业发展定位,掌握不同发展周期的特点,学习商业模式设计的逻辑和方法,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的路径。课程内容涵盖了顶层设计、战略规划、产业周期、商业模式创新等方https://www.jiangshitai.com/course/16625.html
10.“海底捞”的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在数字化探索方面,海底捞围绕精细化管理推动,提高信息流转、信息处理和分析、业务迭代的效率,以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和顾客体验。 3.多元经营模式: 海底捞在国内市场稳步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特海国际等子公司,海底捞在四大洲的多个国家开设了自营餐厅,实现了品牌的国际化布局。 https://www.yjbys.com/edu/zhanlueguanli/309318.html
11.数字新基建指南数据中台赋能零售创造智慧新模式总之,对于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选项。重构新的零售商业模式和企业运营模式,将是企业接下来重点思考的问题。 03、袋鼠云智慧零售解决方案 袋鼠云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供应商,至今已经服务过飞鹤、蒙牛、李宁、海底捞等多种类型的零售企业。结合对零售行业的分析与理解以及实践案例积累的经验,沉淀和打磨出袋...https://www.dtstack.com/news/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