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对手分析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竞争对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关键词

茂名SEO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你去做一个关键词排名的第一步,自然要分析一下这个词的竞争对手实力如何,实力强就避之,实力弱就击之。

包括分析竞争对手关键词的布局,包括Title,Keywords,Description的写法,关键词的密度和关键词出现的位置。

二、网站域名

有些域名是天生有优势的,比如老域名,一些很短的域名,搜索引擎本身就有很多的收录,比如在百度输入22,搜索结果有一亿篇以上,那么这个域名就是天生有优势的,这也是那些简短域名价值那么大的原因。或者域名中包含你要优化的关键词,如:www。seo0668。com其中就包含了我要优化的SEO这个词,域名是茂名网站优化中比较重要的因素,这里主要是指分析竞争对手域名的年龄,域名的PR值。然后再对比我们自己的域名有哪些比不上人家的,做好记录。

三、网站结构

去分析竞争对手的网站整体架构、二级栏目、内容页的设计、网站内部结构,包括目录架构,URL设置,H1、H2、strong等标签的使用,内部链接的结构等。他们的优化是在哪里,有缺点吗还有关键词是怎么分布的。涉及到关键词的标题,关键词在文本中的位置,突出性,出现频率和关键词出现的独特性。

四、网站内容

五、第一页的顶级域名有多少

搜索一下你要优化的这个词,如果第一页中全是一级域名,那么这个词要优化上去是有点难度的。我们最好是选择有商业价值,但是竞争度少的,搜索结果首页都是二级三级目录的,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我们不做竞争大的词,我们只做可以赚钱的词。

六、网站的外链有多晒

按照由上到下观察法观察他首页:

1。观察整个网页中是否含有H1标签,这是一个字体标签,H后面跟的数值越小,表示的字体越大,说明该关键词越重要,一般用H1标签的关键词都是整个网站核心的关键词,注意一下,他是否用到了H1标签去描述某关键词。

2。再网页标题TITLE,keywords,description标签里是否包含关键词,一般越靠前的那个词越重要,越有可能是他想要突出的关键词,也有可能是一句短语,但包含了那个关键词,大家可以通过网站主题内容去分析,试着猜下该网站的关键词,一般很明显就能看出来,不会太多修饰或隐藏。

3。再往下看下网页内容里是否出现字体标签,如加粗(B),斜体(I)等标签,一般在这些标签之间的词不是关键词就是长尾关键词,如何区分自己可以根据网站标题适当分析,理解。一般这些标签在首页出现的几率并会太高,甚至没有。

4。注意一下网页内容中是否含有图片,一般图片都会用注释的ALT标签,观察是否含有和网站标题,或主题相近的关键词或长尾关键词,这也自己去适当分析,并是所有人都会懂得去这么做的。图片加上有效的alt注释标签,对SEO也是不错的做法,有效并非去堆砌关键词或长尾关键词,后果就不多说了,不相信你可以自己试。

5。再看下首页最低下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如网站备案,网站统计条那边,一般有人会在那做几个文字链,看下文字链注释标签是不是含有关键词或长尾关键词,仔细找你一定会发现什么,很可能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

综合仔细观察以上5点,一定可以发现竞争对手的不足之处,他没有优化到的地方我们可以去做,他做到的地方我们要比他做的更好。想起一句话:敌无我有,敌有我优!选择竞争对手的时候,不要盲目的选择,选择比那些比自己排名高出很多的网站那并不合适,想一下子成“胖子”还是不太现实。一步步,稳扎稳打比较好,比较实在。

选择的竞争对手太强,只会让你对自己的SEO技术失去信心,对SEO效果产生迷茫,选择合适的竞争对手不但可以帮助你更快的了解自己网站的不足之处,还可以逐步提升你网站的竞争力。SEO是一项长期而枯燥的工作,有时甚至需要几个月才可能看到效果,你能坚持做下去吗耐心+细心=合格的SEO。

影响SEO效果的因素太多,把我们已知的因素克服掉,解决掉那就够了,还有那些我们控制不了的就由它去吧!切记千万不要为了SEO而SEO,SEO是技术,更是艺术,让搜索引擎觉察不出你的网站是SEO过的那才是最强,最好的,别让搜索引擎找你的茬,给它一个K你站的理由。自然SEO才是SEO的最高境界,看似很难却很简单。增加外链的方法:

1。找您朋友的网站帮您加您网站的链接。单向链接对您网站效果最好。

2。在Google和Baidu查询您网站的主题。看看排名第一页的网站的反向链接。查询一个网站的反向链接查询方式:link:网站网址,然后联系这些网站跟您交换链接。或出钱跟他们做单向链接。

3。查询已经被搜索收录的blog大站,每星期去开个blog并把您网站的的内容复制一条到blog里。复制内容到网站时一定要复制内容里有您网站主题关键字的内容。

4。如果您很能写。专门为一些大型网站供稿。让他们加上您网站的链接。一天两天。您在Google和Baidu搜索框输入您发表的标题。就可看到有N多网站转载您网站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写软文,这招最猛了。

6。如果您有不错的技术,且您网站全部是原创的话。把您的网站内容输出成RSS。提交他Google和Baidu新闻中心。会有上WIP引来您网站。也会被N多网站引用。

7。如果您也能写。另一个站长也能写。那您俩可以合作。他写的软文发表加您的链接。您写的软文也加他的链接。然后同时发表。不同内容都有你俩的链接。这可是一个双赢的好办法。

[关键词]行业竞争家居零售宜家启示

一、行业竞争分析模型――波特五力分析

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行业竞争强度与企业盈利水平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行业竞争结构分析的5种力量的模型,指出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行业竞争结构的因素主要有: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替代产品的威胁;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见图)。

二、家居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1.市场竞争分析:多品牌、多档次混战。中国的家居用品销售商,综合考虑价格、产品设计、营销策略等多种因素可以分为高、中、低档三个层次。低端的销售商代表有金海马、春申江等。这类商场的特点是提供大面积的展示场所,价格低廉,但没有统一形象,商场定位模糊。

在中档市场中则云集了大量有实力的竞争者,如B&Q、OBI、吉盛伟邦等。他们的经营模式各不相同。以B&Q、OBI、好美家、HOMEDOPOT等为一类,采用大型超市的经营方式,把家居用品作为日常用品来销售。另一类以吉盛伟邦为代表,先建成家居用品的商场,然后把场地出租给厂商经营,形成房地产与零售两业复合。

走高档路线的有BO(北欧风情)、达芬奇等,其多以专卖店的形式出现,产品表现出强烈的个性特征。尤其是北欧风情,其产品线和设计风格和宜家一脉相承,但BO主打的是高收入人群。

5.购买者的力量。在家居产品行业通常把消费者市场主要区分为两种:B2B客户,以及B2C客户。B2B客户主要包括政府、大型企业等;B2C客户通常区分为家庭用户,以及一般消费者。这两类消费者都有各自了解消息的渠道。

三、宜家在行业内的竞争对策分析

2.规避市场抢夺――品牌控制。对于绝大多数产品之间的竞争而言,品牌依旧是主流影响力。因此,宜家在创建初期,就对其产品进行精准的定位,“老百姓买得起的家居用品”,并为这一理念而努力,追求独特的设计风格,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营造产品特色,让“宜家”这一品牌覆盖全球。所以对于宜家而言,绝不会存在所谓的“上游制造商”的压力,也没有任何一家制造商能对它进行所谓的“分销链管理”。

3.与顾客合作――体验营销。宜家的产品采用平板式设计,顾客可以方便地将其运送回家并独立进行组装,让顾客可以随意适用。顾客不仅可以“学习自己动手”,还可以拥有DIY(DoItYouYourself)的乐趣。宜家商店还规划了婴儿换衣房、儿童娱乐区域和餐厅。这些无一不让顾客深深体验着宜家购物的美妙过程。

四、宜家启示中国家居企业

宜家在国际市场的成功拓展,为中国家居零售业带来很大的启发:

1.强化自身。首先要为自己找到准确的位置,加快“品牌”的建立和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并通过形象宣传、服务保证的系列手段来保证品牌的支撑与发展。其次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维护“好品牌”的形象。

2.以顾客为导向。本土零售企业,应当深入揣摩顾客的心理,根据顾客的需要进行生产销售,争取最大限度地为顾客创造价值。

3.塑造特色优势。学习宜家将设计师、供应商、制造商整合为系统中的一分子,在产品设计、制造和分销风方面创建品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形成特色。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政政策;向量自回归模型;经济增长;收入分配

一、文献回顾

二、方法论及数据说明

(一)VAR模型及其脉冲响应函数[11]

VAR(p)模型的数学表达式是:

yt=A1yt-1+K+Apyt-p+Bxt+着tt=12,2,撰,T(1)

y1ty2tMykt=Aty1t-1y2t-1Mykt-1+Apy1t-py2t-pMykt-p+撰+Bx1tx2tMxkt+着1t着2tM着kt,

t=1,2,K,T(2)

在式(2)中,如果着1t发生变化,不仅当前的y1t值立刻发生改变,而且还会通过当前的y1t值影响到变量y1t和其他的yit今后的取值。因此,一般地,由yi的脉冲引起的yi的响应函数可以求出如下:

c(0)ij,c(1)ij,c(2)ij,c(3)ij,c(4)ij,撰(3)

即Cq的第i行、第j列元素等于时期t的第j个变量的扰动项增加一个单位,而其他时期的扰动为常数时,对时期t+q的第i个变量值的影响。

经济增长的衡量方式有很多,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本文采用国内生产总值Y来反映各年的总经济发展水平,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8》。

收入分配不均的测算指标很多,学术界普遍采用的指标为“基尼系数”,我们对收入分配差距的测量也沿用此指标,文中基尼系数为笔者自己计算所得:计算公式如下:

三、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长期影响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由于大多数经济数据都是非平稳的,用其进行分析建模会造成伪回归的问题,因此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即单位根检验,文献中一般使用ADF检验法,形式如下:

在实际操作中,式子中的参数P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选择能保证着t是白噪声的最小的P值。对滞后项的选择和模型优劣的问题,本文主要运用AIC和SC信息准则,经过反复实验,使AIC和SC的值同时相对较小,则所选的模型最恰当,结果见表1。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LNY、LNG、LNCG、LNIG、LNT、LNIT、LNDT、LNI等变量都是一阶单整过程。

(二)财政政策对产出的影响

本文把政府支出分为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而把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本文首先给出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型见表2。

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我们揭示了不同的政府支出和税收对产出有不同的影响,从表1、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财政支出方面,政府总支出对经济总产出的影响为正,且在统计上显著,这表明在我国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效应并不存在,可见“李嘉图等价原理”在我国不成立。从模型3和模型4我们可以看出,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相差不多,由此可见,我国还主要是依靠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政府公共投资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小于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在税收方面:总税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负,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政府的税收减少了居民的可消费支出,进而影响了总的经济发展,直接税和间接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方向不尽相同,直接税对经济有正效应,而间接税对经济增长具有负效应,且间接税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大于直接税的弹性,这其中的原因相对比较复杂,直接税作为一种不可以转嫁的税收项目,其对收入具有一定的直接调节效果,可以提高居民的平均边际消费率,进而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间接税由于其转嫁性,对其征税会导致税收转嫁给收入相对较少的居民,这样使其整体边际消费倾向较小,这样不仅减少了居民的消费,继而抑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三)财政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政府财政支出对基尼系数有正的影响,即政府支出的增加加大了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同样政府消费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同样也加大了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我国当前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最终分配比重不断下降,原因在于:企业利润侵蚀了劳动报酬,政府税收收入快速增长降低了居民收入分配所占比重,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微弱和转移支出制度不完善[12]。而税收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也为负,即税收的增加减小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但是其政府直接税和间接税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不尽相同,直接税的增长加大了居民收入分配不均。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税收违法的收益远高于其依法纳税的收益,违法现象严重,首先由于我国所得税收入规模较小,在取得收入方面缺乏税种间的相互补充机制。其次,税收调控社会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稳定的功能较弱,个人所得税由于征收面过窄,征收机制欠科学,收入规模较小,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作用不明显,对于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现状缺乏应有的调控力度。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政府财政政策的不同结构对经济产出的质(收入分配)和量(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政府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正的促进效作用,对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挤出效应不大,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样为正,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相同;相反,政府支出却拉大了居民间收入分配的差距。而政府税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税收的增加减小了居民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但直接税却拉大了居民的收入分配格局。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政策的各方面(财政支出和税收)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作用正好相反,即扩大经济产出的政策都拉大收入分配差距,所以政府在做相应决策时,应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矛盾水平,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针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和各地区的收入差距水平,国家应该更加重视收入分配的差距,提高社会的整体公平性,国家也相应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号召,十七大也提出初次分配也要注重公平的原则,所以根据当今的经济社会状况,政府应该采取效应的措施,增加居民收入、减轻居民负担、缩小收入差距、缓解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李真男.政府支出结构与税收分配比例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财政分权体制下政府最大化社会福利机制推演[J].财经研究,2009,(9).

[2]王春元.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9,(6).

[3]孙立,刘穷志.财政购买性支出激励与经济持续增长――兼论确立服务型政府的合理性[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9).

[4]齐福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经济科学,2007,(3).

[5]安体富.基于财政视角的公共福利分配地区间公平性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3).

[6]王椿元.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制度构建财[J].经问题研究,2007,(10).

[7]靳卫东,高波.收入差距与公共财政政策:人力资本投资差异的形成与演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1).

[8]蔡跃洲.转型社会中财政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理论实证[J].财经研究,2008,(11).

[9]李绍荣,耿莹.中国的税收结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2005,(5).

[10]蔡明超,费方域,朱保华.中国宏观财政调控政策提升了社会总体效用吗[J].经济研究,2009,(3).

[11]孔涛,王丽霞,张峁.储蓄率与经济增长关系――兼论索洛增长模型结论在中国的适用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12]高培勇,杨之刚,夏杰长.中国财政经济理论前沿(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TheLong-termEffectsAnalysisofFiscalPolicytoEconomicGrowthandIncomeDistribution

ZhangMao,WangQing,QiaoDongyan

(CollegeofEconomy,LiaoningUniversity,Shenyang110036,China)

一直以来,各行业利润水平相差比较大,在特定行业毛利率情况下,净利润是来自主营业务活动,还是投资收益,抑或来自国家税收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对行业净利润影响有多大,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不多,现有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是税收优惠政策对税负影响的研究。李增福(2010)研究发现:法定税率的降低减轻了企业的实际税负,淡化了区域差异,突出了税收政策的产业导向;优惠政策取消和延缓的公司,实际税收负担没有明显提高,实现了旧税法向新税法的平稳过渡,表明降低税率、取消优惠的同时给企业以一定的延缓期是比较成功的政策组合。

二、理论分析

2.税负理论。现有关于税负的研究基本上限于所得税税负,目前考虑了暂时性差异的计算ETR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实际税率=(所得税费用一递延所得税费用)/息税前利润(Porcano,1986);

(2)实际税率=所得税费用/(税前利润-递延所得税费用/法定税率)(StickneyandMcGee,1982);

(3)实际税率=(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税前利润-递延税款变化额/法定税率)(Shevlin,1987)。

上述方法虽然考虑了暂时性差异,但没有考虑流转税税负。为更加真实反应企业整体税收负担,本文“税负”,不仅包括所得税,还包括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的价内税,如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出口关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等。本文衡量税负的公式如下所示。

税负率(修正ETR)=(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一递延所得税)/利润总额,其中,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额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一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一(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3.税收优惠。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税收优惠形式较多,有优惠税率、免税收入、加计扣除、减免所得额、税收返还等,加之流转税优惠政策还有先征后退、先征后返、即征即退等。这么多的税收优惠数据难以从上市公司公开的资料中获取到,本文以“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法定税率,减除当期所得税”来衡量所得税优惠,以“收到的税费返还”来衡量企业享受到的流转税和所得税返还优惠。计算公式如下。

税收优惠=(利润总额+资产减值损失+暂时性差异)×0.25-当期所得税+收到的税费返还。

其中: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税率一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税率。

公式中,应纳税所得额统一乘以法定税率25%再减除当期所得税,其结果体现了税率优惠金额;利润总额加资产减值损失,考虑的是会计与税法的永久性差异,资产减值准备是显著影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故计算法定应纳税额时加以调整;公式中没有调整的其他永久性差异绝大部分恰恰就是税收优惠,比如免税收入、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减免所得额、税后分得利润免税等;当期所得税=所得税费用一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体现的是会计与税法的暂时性差异;收到的税费返还体现了先征后退、先征后返、即征即退等税收优惠,其数额从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中获得。

三、税收优惠政策对行业净利润影响的统计分析

1.样本选取

(1)剔除了利润总额为负值或O的公司,因为此时计算出来的税负为负数或0,指标没有意义。

(2)剔除了“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一递延所得税”的计算结果为负数的公司。

(3)剔除了税负率大于1的公司。这类公司可能因违反国家法律支付罚款、补缴前期拖欠税款等原因造成不能合理反映公司税负的情况。

经过筛选,选出符合规定的样本公司共计3944家,分别为2008年1378家,2009年1415家,2010年1151家。数据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

2.行业净利润分析

首先分析行业净利率、行业净利润的构成,为分析税收优惠政策对行业净利润影响奠定基础。

净利率反映的是净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净利率高低体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表1反映的是各行业连续3年的净利率。

从表1可以看出,2008—2010年各行业问净利率差距较大,净利率最高的是房地产业,连续3年都在12%以上,而且逐年增加;净利率最低的是建筑业,仅是房地产业的七分之一,这正反映出近几年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的现状,因房地产行业有2—3年的建设周期,2008年至2010年所销售房屋用地基本上是2008年以前取得的,取得土地时的成本较低,加之,房地产领域监管体制不完善等导致了房地产业的高净利率。而建筑业因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行业发展比较完善且竞争激烈等因素使得该行业的净利率低。全部上市公司平均净利率2008年为5.99%,2009年为6.88%,2010年为8.43%,连续3年平均为7.1%。连续3年各年净利率都在平均值以上的行业有传播与文化产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除这3个行业外,2010年净利率显著高于平均值的还有交通运输仓储业和农林牧渔业。

3.行业整体税负分析

上市公司税负与税收优惠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讲,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多的行业税负轻,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少的行业税负重。表3是根据上市公司2008~2010年数据计算的各行业整体税负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整体税负较高的是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负较轻的是农林牧渔业和信息技术业,这与现实情况吻合。建筑行业的营业税计税基础较大,不允许扣除建筑过程中的成本费用,加之建筑业税收优惠政策较少,致使其税负较高;房地产业因其在流转环节既要缴纳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又要缴纳土地增值税,在所得税环节又很少有优惠政策,故其整体税负较高。从流转税税负看,建筑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的税负较重,这也说明我国应尽快进行流转税改革,将建筑业、房地产行业和社会服务业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从表3还可以看出,农林牧渔业的整体税负最轻,这是因为该行业流转税和所得税大多享受免税或减半的优惠。

4.税收优惠对行业净利润贡献的分析

2008年新税法实施后,实施了内外一致的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对农林牧渔业减税或免税,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15%优惠税率等,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奠定了本文分析行业税收优惠的基础。

从表4可以看出,各行业税收优惠对行业净利润的贡献差异很大,税收优惠对行业净利润贡献最大的是信息技术业,占52.82%,较大的是农林牧渔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传播与文化业和制造业。税收优惠对行业净利润贡献最少的是房地产业,其次是社会服务业,这也佐证了上述税负分析中的结论。税负高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收优惠少,而税负低的农林牧渔业和信息技术业享受的税收优惠多。在2010年的1151家样本公司中,税收优惠占净利润比重在300%以上的有11家,在200%一300%之间的有9家,在100%~200%之间的有107家,在50%~100%的有91家。表5列示的是2010年享受税收优惠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从表5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税收优惠对非金融上市公司净利润的贡献情况。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非金融上市公司连续3年年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2.建筑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的流转税税负较重,说明我国应尽快进行流转税改革,将建筑业、房地产行业和社会服务业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以减轻企业税负。

3.从行业来看,农林牧渔业、信息技术产业和文化业享受着大量的税收优惠,说明国家的税收优惠显著地提高了这些行业的净利润,也说明新税法以产业优惠的政策效果明显,起到了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我国应继续坚持这一政策,积极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

上述研究结论表明,税收优惠政策对行业净利润的影响非常大。建筑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过重的流转税税负,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又因流转税固有转嫁性,这种负担又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致使消费者承受了较高的服务价格。从某种程度上看,我国的高房价与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高税负有很大关系。为了控制房价,为了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建议降低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流转税税负。

【关键词】齐拉西酮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儿童青少年

Acontraststudyonziprasidoneandrisperidoneinthetreatmentofthefirstepisodeofschizophreniainchildrenandadolescences

XudongWanhongyingWangxiuli

The8thPeople’sHospitalofZhengzhou,45000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efficacyandsafetyofziprasidoneandrisperidoneinthetreatmentofthefirstepisodeofschizophreniainchildrenandadolescences.Methods:41casesweretreatedwithziprasidoneinadosageof60-120mg/d,and43casesweretreatedwithrisperidoneinadosageof2-5mg/d.BPRS、TESSwereusedtomeasuretheefficacyandsafetyfor12weeks.Results:ziprasidonemarkedimprovementrate70.7%andeffectiverate82.9%.Risperidonemarkedimprovementrate69.7%andeffectiverate83.7%.Therewasnodistinctdifferencebetweenziprasidoneandrisperidone.ThebothhadslightACHsideeffect,ziprasidonehadlesssideeffectthanrisperidoneinEPSsideeffect,increasingbodyweightandamenorrhoeaect.Conclusion:ziprasidoneiseffectiveandsafeinthetreatmentofthefirstepisodeofschizophreniainchildrenandadolescences.

齐拉西酮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对5-羟色胺2A和多巴胺D2受体的强拮抗剂。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证实该药治疗成人精神分裂症是安全有效的[1-2]。目前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报道甚少。利培酮作为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药物在国内已得到认可[3-4]。为进一步探讨齐拉西酮对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以利培酮为对照进行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患者为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在16岁以下的首发患者共84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第三版)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60分;排除精神发育迟滞;排除躯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者及药物过敏者。随机分为2组。齐拉西酮组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龄10-16岁,平均(14.0±2.3)岁,病程1-16月,平均(0.89±2.5)年。利培酮组43例,男19例,女24例,年龄9-16岁,平均(13.6±3.2)岁,病程1-18月,平均(0.78±3.1)年。两组各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齐拉西酮组初始剂量为20mg/d,根据病人的耐受每3天调整一次剂量,最大剂量120mg/d,平均(78.8±31.2)mg/d。利培酮组初始剂量为1mg/d,以后每3天调整一次剂量,最大剂量5mg/d,平均(3.8±1.1)mg/d。两组均治疗12周。临床实验期间不合并任何其他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和抗躁狂药,如存在严重睡眠障碍可短期间断性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不预防性使用苯海索,如出现兴奋激越状态可使用小剂量氯硝西泮。

采用阴性症状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2、4、8、12周各评定一次,分别于治疗后每4周各进行1次血、尿、生化常规、心电图、脑电图检查,根据治疗12周末PANSS的减分率判定疗效(≥75%为临床痊愈,≥50%显著好转,≥25%为好转,≤25%为无效)。

对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和两组治疗前后各量表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副反应按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

2结果

2.1临床疗效

入组患者均完成12周的治疗观察,无脱落。齐拉西酮组有8例患者、利培酮组有12例患者在治疗前两周内因出现急性兴奋激越状态合并使用氯硝西泮1-2mg/d肌肉注射。经12周治疗,齐拉西酮组临床痊愈14例、显著好转15例、好转5例、无效7例,显效率70.7%,有效率82.9%.利培酮组临床痊愈16例、显著好转14例、好转6例、无效7例,显效率69.7%。有效率83.7%。两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

2.2PANSS量表评分

齐拉西酮组与利培酮组经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精神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2周与治疗前的PANS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4、8、12周与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两组间在治疗前后各时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两种药物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同样有效,且疗效相当。见表1。

2.3药物不良反应

齐拉西酮组锥体外系反应8例,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反应21例明显高于齐拉西酮组,表现在肌强直、震颤、静坐不能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利培酮内分泌方面不良反应(体重增加,月经紊乱等)和EPS(震颤,肌强直,静坐不能)发生率明显高于齐拉西酮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齐拉西酮的椎体外系副作用和体重增加较少。对于正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非常重要。不良反应少而且轻微,安全性好。可能与齐拉西酮具有对5-HT2A受体亲和力强于多巴胺D2受体的亲和力以及阻断5-HT和NE回收作用有关。

总之,齐拉西酮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安全性好。参考文献

[1]SwainstonHT,ScottLJ.Ziprasidone:areviewofitsuseinschizophreniaandschizoaffectivedisorder.CNSDrugs,2006,20﹙12﹚:1027-1052.

[2]王刚平,裴根祥等.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8,18﹙11﹚:55-56.

[3]陈一心,罗硕军,柯晓燕等.利培酮治疗儿童精神疾病的临床初探[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88,8:145-147.

关键词: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金融危机

Abstract:ThispaperisanalyzingChinesebalanceofpaymentsconditionandstudyingtherelationtoinfluencemutuallyofmacroeconomicandbalanceofpayments.Itmakesuseofthelately-defineindexincludingthedifferencerateofbalanceofpayments,therateofforeignexchangereserveandtherateoftheforeignanddomesticeconomytoanalyzeequilibriuminbalanceofpaymentsandotherwise,theninquiriesintoandputsforwardthestandpointsandpolicysuggestionsthatthebalanceofpaymentsofthelowlevelandtheequilibriafortheforeignanddomesticeconomyshouldbecarriedoutwhentheworldfinancialcrisisperiod.

KeyWords:balanceofpayments,themacroeconomicregulationandcontrol,policy,financialcrisis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中国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成为中外焦点。国际收支作为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重要环节,需要综合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加以调控。

一、国际收支平衡的度量方法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根据在一定的条件下国际收支状况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而言的,是指相对的、动态的、区间性的、适度而又可维持的平衡概念。

度量国际收支平衡的指标主要有3个:

外汇储备率=外汇储备/(近12月)国际收支(经常、资本)支出额。这项指标反映外汇储备与国际收支中全部付汇需要的对比关系,其值过高则外汇储备机会成本高、风险大;过低则对外付汇能力不强。因而是研究对外付汇能力和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有效指标。当外汇储备率较高时,国际收支差率在中、低顺差区的选择余地较大,反之国际收支差率应相对偏高一点。要避免出现尤其是持续出现逆差率区+低外汇储备率或高顺差率区+高外汇储备率的情形。在汇率升值情况下,应适当降低外汇储备率和国际收支顺差率以减少风险。

外经比率(j)=国际收支总额/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指标反映对外经济与整体经济的比例,反映国际收支总量的相对水平、经济开放程度、经济增长对外依存度和内外经济相互协调程度。它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在图像上波动比较吻合,但后者未包含资本项目。外经比率值过高说明内外经济缺乏匀称、相互失衡,一旦外部条件变化受到的冲击将很大且外部风险容易传入国内。衡量外经比率高、低只能根据各国国情及其一定时期的发展战略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一般情况下它的变化应该是较为平缓的、渐进的,只有当内外经济环境、内外经济结构和相互比例、经济增长方式等因素发生激烈变化(如国内、外经济、金融危机)或经过较大的调节时才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出现拐点。

如下图,中国1993年以来国际收支的低顺差率区为0至0.04,中顺差率区为0.04至0.08,0.08以上为高顺差率区。2007年国际收支差率处于近十年来最高水平为0.103、2008年0.098也接近次高(1997年中国实行国际收支申报制度影响前后数据的可比性),并已连续六年基本处于高顺差率区,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已经凸现、汇率承受升值压力。我国外汇储备率一直处于总体上升趋势,2008年为最高水平,表明外汇储备机会成本高、风险大。我国外经比率(已用年末汇率折算)在1993年至2002年均维持在0.456至0.67之间,自2003年0.84逐年较快递增至2007年1.26(2008年预计在1.03左右),表明经济增长对外依存度过高、风险较大,内外经济逐渐缺乏对称、相互失衡,所以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经济受到很大冲击、因美元资产风险的损失巨大。综合这些指标和人民币汇率(中国2005年汇改以后的汇率数据具有参考价值)持续升值情况,表明2007年我国明显存在着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和外汇储备风险问题,2008年各项指标多已出现拐点或(如外汇储备率)将要出现拐点。出现这种相对数指标的拐点正是两个相比指标变化速度快慢的逆转。

未来中国经济和国际收支状况主要取决于世界金融危机的演化,实施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基于对形势的预判。如何由国际收支“纠过偏”转向“防逆转”,需要我们反思和明确宏观经济调控思路。

二、关于国际收支平衡与宏观调控政策的思考

(一)宏观经济与国际收支相互影响的关系

按照西方经济理论,宏观经济存在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四个重大问题,这四个目标既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又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要求我们把内外经济结合起来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恒等式“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消费+储蓄+政府收入”,是一个反映内外经济的关系式。我们还可从资金供求来看外汇收支与货币政策实施的关系,货币供给来自两大资金创造机制:一是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信贷、外汇放款等来创造;一是基础货币通过央行直接购买的外汇储备来实现。

在宏观经济政策四大目标中,国际收支是一国国内经济情况的对外反映,国际收支失衡是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失衡的综合结果。根据国际收支调节吸收分析法,在内需不足、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情况下,实行经济快速增长、扩大就业,就会表现为大量的贸易顺差并伴随资金净流入,持续大量顺差和资金流动性过剩就将促进国内通货膨胀,最终要在无通胀下充分就业和持续快速稳定的经济增长就有困难。另一方面,根据国际收支平衡的结构理论,国际收支失衡也可能是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单一、老化、落后等引起,从而影响外部失衡,需要改善经济结构才能改善国际收支状况,通过改变生产结构和产品性质,由此增加出口增长率、减少进口收入弹性,才能在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又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同时,如果一国的外部均衡难以实现,反过来也会影响内部均衡的目标。尤其是在金融、经济危机时期,国际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失衡、剧烈动荡,会通过贸易、投资影响国内经济均衡和国际收支平衡。

现运用新定义的指标建立宏观经济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式。根据国际收支差率k、外经比率j的定义和国民收入Y=价格P*经济总量Q,我们有:

A*h=j*k*P*Q

其中:A为国际收支差额,h为汇率。因此我们有各项指标的增长率关系式:

dA+dh=dj+dk+dP+dQ

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如dQ>8%)、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如国际收支差率0.098由高顺差率区到中顺差率区即-59.2%

由此可知:①必须首先明确宏观调控政策目标,尤其是在世界金融危机时期;②货币政策仍然是当前宏观调控的关键;③国际收支差率变化空间大,说明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影响巨大且弹性空间大;尤其是在世界金融危机、经济出现拐点时期国际收支差率将会发生巨大变化,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极其重要;④对外经比率影响大的是出口依赖型经济增长方式,其中两头在外的出口加工贸易也对国际收支差率影响极大,改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才是实现宏观调控的有效途径。这是总量问题通过结构调整来解决的根本转换点。

(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主要依据

西方各国的经济政策目标一般遵循“币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的思路来进行,国际收支平衡通常被放在最后的位置而被忽视,在国际收支平衡与其他目标发生冲突时,往往以牺牲“国际收支平衡”这项目标以求得其他目标的实现。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基本上也是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币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对于在世界金融危机时期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目标,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以下的认识:一是反周期、反危机是长期调控原则,因为经济日益全球化、虚拟化和政治化加剧动荡和危机;二是防通胀是长期的任务,因为有竞争压力主导的经济快速增长和国内外充裕的资金推动;三是国际收支平衡、汇率稳定是长期的需要,否则经济可持续快速增长缺乏长期的基础条件;四是储备资源是长期的战略,因为资源日益减少而资源又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五是扩大内需是长期的趋向,因为应该在激烈竞争中摆脱外需的制约,同时正如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将会逐渐形成消费水平提高而国际收支顺差减少的趋势。六是优化经济结构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每一次世界金融、经济危机,不仅需要应对危机减少风险损失的政策措施和经过反思纠正失误、消除祸根,而且还往往伴随着一场深度的产业转换、结构调整、技术革新。这次空前的危机也不例外。这些是我们制订宏观调控政策目标和进行政策搭配的依据。

因此,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长期目标应该是根据反周期、防危机、防通胀的调控原则和扩内需及其与之相适应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要求,把控制国际收支差率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约束条件,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约束下内外均衡的经济可持续增长。宏观调控所追求的长期目标是相对稳定的,长期目标是制订短期目标和进行当前政策搭配的依据。针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短(中)期目标是:“保平衡,扩内需,调结构,促增长,防通胀”。其中“保平衡”就是在世界金融危机情况下保经济平稳,实现包含国际收支平衡在内的内外均衡。

(三)国际收支平衡及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搭配

三、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及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建议

(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谨慎的货币政策

由于稳定出口和增长、鼓励个人消费均需要低税,而来自普遍陷于困境的企业、重挫的股市和萧条的房地产业等方面的税收减少,宽松的财政政策是难以为继的,赤字政策在危机时期是风险很大的。因此财政除了对十分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优先扶持的主导产业投入外,应主要用于民生、刺激内需尤其是消费、促进内部循环。鉴于国内外资金面十分宽松而经济增幅难于很快提升,防止滞胀是当前金融危机时期的重要问题。因而实施货币政策要审慎、由偏松到偏紧,关键在于保持信贷投放的有效性,将其重点用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切不可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当世界金融危机见底和消除后才可能实施平衡节余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

(二)在实施低水平的国际收支平衡政策的同时,对内实施适度投资和扩大消费的政策

(三)实行国际收支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相结合,促进内外均衡

(四)在世界金融危机时期对外汇坚持必要的管制性调控政策,对贸易实行必要的扶持性和保护性政策

继续树立外汇收支均衡管理理念,加强资本项目管理,强化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防止投机性资金的冲击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结合平衡要求战略性地组织对外进行有价值的实业投资,对人民币走向世界不必急于求成,处处体现我国经济利益和安全原则。在贸易政策方面,继续实施出口退税的补贴措施,增加对出口企业的扶持以避免出口过快下滑,但对资源类出口实行限额;不断加大对重要物资(如石油、黄金、资源、能源)的进口,通过进口来支持扩大内需所进行的产业转换和结构调整,运用一定的进口配额和限额手段换取出口贸易障碍的和解、防止进口对民族经济的冲击。这既是通过加强外汇收支管理以调节国际收支,又是适时主动地减少一定的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降低国际收支差率、外汇储备率、外经比率,是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减轻外汇储备风险、实现内外均衡的。

(五)保持汇率、利率和物价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稳定发展

汇率、利率和价格是重要的经济杠杆,都是政策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手段。汇率、内外资金利率差、价格差,是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因素,无论在短期还是中长期,均需要保持汇率、利率和物价稳定。尤其是近两年人民币汇率升值使汇率对进出口和国际收支调节的边际效应逐渐增大,但汇率继续升值在当前对企业进出口、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利。实施稳定的汇率、利率和价格政策也是稳定我国证券市场和房地产业、稳定资金而避免大量出逃和稳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零售业;电子商务;企业竞争力

企业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实质上是能力竞争,即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以及为顾客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竞争。实践证明,零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能有效规划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财务决策,实现互联网的采购和销售,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交易机会,提高交易效益,改善企业的服务质量,完善客户关系管理。

一、电子商务对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3.促进零售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的优势是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在供应商、零售企业和顾客之间无缝的、迅速的流动,从而实现对资金流和物流的高效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同时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为此,建立一个开放的、基于Internet的B/S结构模型。①在功能上要实现从基于企业资源拓展到基于网络资源,从企业内的协作拓展到企业间的协作,从单纯事务处理拓展到综合决策支持。在商业领域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运用SCM、ERP、CRM②等现代管理理念,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能促进零售企业信息化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

二、中国零售业利用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2.系统老化。不少现在开展零售业务的企业的信息系统是前几年建立和实施的,无论是使用设备,技术构架还是管理思想都已不能适应现代商业发展的要求,大大限制了这些企业电子商务的实施。

3.信息封闭。大多企业的信息系统只是一个简单的内部进―销―存管理系统,加上信息系统老化,这些企业成了“信息孤岛”,与顾客和供应商很少能有及时的信息交换,使得企业信息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丧失了大量向外拓展业务和吸引更多潜在顾客的机会。

4.配送和支付滞后。配送和支付是目前大多数从事零售电子商务的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在提高配送时效和控制成本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始终困扰着所有的电子商务网站。无论从配送成本还是实际运作都是有很大困难的;另外,支付也是一个难题,网络安全一直是个敏感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始终会给顾客网上支付带来心理障碍。

5.网上销售的商品还有待优化。电子商务不能像传统零售业那样包罗万象,比如对存储条件要求高的物品像易腐食品以及价值较高的物品如古董、珠宝,就不太适合拿到网上销售。而在使用上比较复杂,产品价值和科技含量比较高,专业性比较强的产品像计算机、办公设备等则比较适合在网上销售,对那些日常生活用品,人们对它已经很熟悉,而且传统的销售网络又非常丰富,显然不适合在网上销售,至少目前的阶段还不适合。所以,网上销售的商品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中国零售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提升竞争力的对策

1.优化供应链管理。随着中国零售企业向连锁化、规模化、跨区域化发展,为了加快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实现与供应商共赢,培养忠实的顾客,利用电子商务优化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已是迫在眉睫。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是利用信息技术高效率地管理企业的所有信息,对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以电子商务手段实现供应链管理,一方面,能对进销存各个物流的流程进行整合,使商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最终客户,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另一方面,通过对供应链管理协调,迅速沟通供应商、经销商、运输商、银行以及最终消费者,并发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共享信息资源,通过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赢得协作优势,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和环境风险,并充分利用现有能力获取更大收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供应链整体的力量,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充分运用电子数据库。通过有效的电子数据库运作,企业可以获得详细的顾客、供应商及销售点销售信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其进行销售分析、商品分析、顾客分析、供应商分析、库存分析等。一方面可以帮助管理者在繁杂的数据中获得一些值得探究的市场规律,更好地认识企业和市场的现状,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可以对顾客的需求信息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为之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以扩大产品的销售。由于运用了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决策支持及运营系统,因此,零售企业可以极大地提高分析和决策的效率及有效性,从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6.构建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物流配送逐渐成为影响零售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是零售业的重要环节,配送中心的建立是实现零售企业连锁经营,特别是异地拓展的关键所在。配送中心系统的建立包括配送的作业系统和配送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以提高仓储、配送作业自动化程度,降低仓储成本,还可以通过集成了先进的管理工具和功能的物流信息平台,合理地分配商品资源,实现跨地区的商品调配,降低供应商的送货成本,减少采购成本,缩短采购周期,最终实现商品利润最大化。

综上所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零售市场,电子商务无疑给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电子商务的出现将改变中国零售企业的经营及管理理念,促成零售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

[1]胡耀辉.中国零售业运用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商论,2003,(1).

[2]张宏,徐峰.电子商务零售业在“自省”中成长[J].软件工程师,2005,(3).

[3]孟坤,孟科学.浅议零售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之路[J].商业研究,2003,(11).

[4]雷莉.电子商务给零售企业带来的机遇[J].科技创业月刊,2007,(11).

[5]李飞,曹兰兰.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内容和测评[J].科学研究,2006,(A02).

[6]亓文会.电子商务――提升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利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2).

关键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增收;农业产业化

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建立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本着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由从事同类农产品或同类农业服务的农户(专业户)联合起来,在生产、加工、储运、购销等环节,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的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受生产发展水平高低和经济条件优劣的限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灵活性等特点,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组织形式(袁惠民等,2005)。

一、理论分析

关于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民增收中所起的作用,理论界已经有了较多的论述,如王爱松(2003),江时强、张秀生(2007),隋志坚(2007)等学者都研究认为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对农民增收起到了正面作用。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民增收发挥作用的途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二)有助于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农业的纵向一体化。通过各类龙头企业和中介带动农户的“公司+农户”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形式,这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户的弱势地位明显;缺乏机制约束等等。造成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绝大多数龙头企业或中介与农户基本上是两个独立的利益主体,他们的利益联接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大多停留在一般的市场合约基础上,难以在市场波动时联合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根植于广大农民之中,通过利益联结机制的作用,形成规模经济,逐步推进产业化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它不仅提高了农民在市场中的经营地位和竞争实力,也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制度性保障。

(三)有助于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

从已有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农民自身的素质是其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变量。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型组织。通过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合作制的运作,可以使农民在科技推广、分工协作、组织管理等方面得到锻炼,这既有利于农民科技意识、营销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育,又可以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农民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进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

(四)能够建立市场信息传递的桥梁

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生产上不仅仅表现为劳动互助、生产合作、资金互融、资源共享,而且能很好地为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有效服务,使分散的农业生产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提供农业种植信息和市场信息,及时引导农户调整种植面积和产品结构,顺应市场变化,避免盲目生产,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农户的农业经营收入。

(五)有助于政府政策的高效实施

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兴起和发展,架起了联结政府与农民的桥梁。随着综合国力的快速提高,国家为了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基础设施投资、农业生产补贴等方面都出台了支农惠农政策,政府可以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一中介来指导或引导农民,把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措施落在实处,减少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体现出政策在农民增收中的积极作用。

总之,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提高农民的市场参与度和市场竞争力,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从理论上来说是受到生产资料投入、技术更新和制度创新的影响。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非农用地逐年增加,直接导致我国耕地数量逐年减少,但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却逐年增加,这说明耕地数量的投入增加并非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样,农业劳动力投入增加也并非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那么,从生产函数的角度来分析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很容易从制度和技术两个层面来展开。为了验证这个假设,我们建立如下计量分析模型:

Y=C+βiXi+μ

式中:Y表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情况;Xi表示制度因素和技术因素。下标i表示不同的解释变量;等式右边的c为特定的常数项;μ为随机扰动项。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假设制度因素主要影响了农民的参与市场的程度,重点考虑由于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制度创新对农民参与市场的带动作用;同时,我们假设技术因素是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对变量做出如下选择:因变量Y表示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绝对值(剔除了价格影响因素);自变量X1表示任一样本2006年有实体型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乡镇比重(%);自变量X2表示任一样本2006年举办过农业技术讲座的村比重(%);自变量X3表示任一样本2006年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生产、销售农产品的村比重(%);自变量X4表示任一样本2006年末参加“公司+农户”的农户户数的比重(%);自变量X5表示任一样本有农业技术人员的村比重(%)。

三、实证结果分析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中的最小二乘法(OLS)对方程进行估计,其计量结果见表3。

从表3中显示的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决定系数R2为0.796,即被解释变量变化的79.6%部分能够由解释变量解释;对方程检验,F=19.545,P=0.000,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模型估计结果,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显著性和影响程度归纳分析如下:

第一,乡镇是否拥有实体型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民增收影响显著。实体型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民增收在1%水平上显著,且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是正向的,即某省有实体型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乡镇所占比重越大,越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

第二,某省2006年举办过农业技术讲座的村比重对农民增收是在10%的水平上显著的,但其增收作用是反向的,这和我们感性认识不相一致的。这可能与我们所使用的数据是全省的数据有关,因为每个省农民的素质是大不一样的,而农民技术培训主要是一些基本技能,也包括一些形式主义培训,经济较为落后省份虽然开展的培训多,但其作用却不显著,因此,从数据上看,农民技术讲座并没有对农民增收起到正向作用。

第三,某省2006年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生产、销售农产品的村比重对农民增收在1%水平上显著,但作用方向是反向的。这与我们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初衷是相违背的,但仔细分析也不无可能。因为“公司+农户”产业化模式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在一些地方发展并不理想。公司对农产品压价,不履行合同,转嫁风险等现象大量存在。一方面,农产品的剩余利益几经盘剥,到农民手里,已是所剩无几;由于农民抗风险能力差,市场需求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的风险却仍然不断威胁着农户。另一方面农户的违约行为也不容忽视(周湘峰,2007)。

第四,某省2006年末参加“公司+农户”的农户户数的比重对农民增收的影响较为显著,且影响方向是正向的。这与变量X3的影响方向似乎正好相反,但两者的意义是大不一样的,变量X3是村级数据,掩盖了农户的微观数据,两者会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即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生产、销售农产品的村越多,不一定参与的农户就越多,这与农户的参与率有直接的关系。可见,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越高才越有利于农民增收。

第五,某省有农业技术人员的村比重对农民增收是正向的,且极为显著。农民获取技术指导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向本村技术人员请教;二是通过技术培训学习。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农户会认为农技人员手把手教的效果最好,也最愿意接受,因此,在本村拥有技术人员更有利于农民增收。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某省2006年有实体型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乡镇比重%(X1)、某省2006年举办过农业技术讲座的村比重%(X2)、某省2006年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生产、销售农产品的村比重%(X3)、某省2006年末参加“公司+农户”的农户户数的比重%(X4)、某省有农业技术人员的村比重%(X5)等5个重要因素,且不同因素影响程度和显著性各不相同。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得出如下几点启示:

第一,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实体型组织建设。政府各级部门要扭转“有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能促进农民增收”的片面观,减少政府对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直接干预,注重组织质量,避免盲目追求组织数量,使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实体型发展。

第二,民办、民营至关重要。目前,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官办色彩比较重,众多报道和文献都反映很多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政府的附属物,难以体现“民办、民营、民受益”。因此,在今后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整改和再建设的过程中,政府主要起到引导和财政支持的作用,避免官办、官营再度发生。

第三,扩大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范围。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逐步发展为农民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如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指导、农资专业采购等等,使农民在参与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后能够更大程度的受益。

1、袁惠民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创新农村经营体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4).

2、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J].农业经济问题,2003(5).

3、汪良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J].江苏农村经济,2007(7).

4、迟福林.我国改革发展新阶段的农民组织建设[J].经济研究参考,2005(74).

5、张朝兵.论政府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角色定位[J].江西农业学报,2006(3).

6、周湘峰.“公司+农户”农业产业化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广场,2007(8).

[关键词]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椎间盘镜;腰椎间盘突出症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clinicalefficacyofsmallincisiondiscectomysurgeryanddiscectomyforlumbardischerniation.MethodsAtotalof136casesofpatientswithlumbardischerniationwereretrospectiveanalyzed,theywerecollectedfromJanuary2013toMay2014toourhospital,accordingtotreatmentusingsurgicalmethodstheyweredividedintogroupI(usedasmallincisiondiscectomysurgery)andgroupII(useddiscectomytreatment),68casesineachgroup.Theclinicalefficacy,operativetime,bloodloss,hospitalstayandlumbarfunctionalimprovementrateof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1)TheefficiencyrateofgroupIwas91.18%,groupIIwas80.89%,TheefficiencyrateofgroupIwashigherthangroupII,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Smallincisiondiscectomy;Discectomy;Lumbardischerniation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是由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刺激相邻的组织发生病变,从而出现腰痛、下肢疼痛麻木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者腰腿疼痛剧烈[1],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目前针对该病有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均可缓解临床症状,但如果保守治疗方法效果较差则需要采用手术治疗[2,3]。选择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笔者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组后分别采用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椎间盘镜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并将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腰椎CT或MRI检查确诊。男72例,女64例,年龄31~50岁,平均(47.9±8.3)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15.6±1.8)个月,突出部位:L3~4者26例,L4~5者60例,L5~S1者19例,混合出现31例。按照使用的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I组和II组,每组6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4]

Ⅰ组采用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在定位处后正中做一纵切口,长度约为3.5~4cm,将患侧骶棘肌剥离至关节突,用直角椎板拉钩牵开。将上位椎板下缘及下关节突内侧用椎板咬骨钳开一骨窗,大小约为1.8cm×1.5cm。将硬膜囊及神经根外缘显露出来,使用神经剥离器分离粘连的神经根,将硬脊膜轻轻推移,确认突出的髓核,髓核及间盘组织均用髓核钳取出。用生理盐水将伤口反复冲洗并止血,切口放置引流管,将切口逐层缝合。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两组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疾病,治疗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种为非手术治疗,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牵引、理疗、全身及局部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后均可以使临床症状体征显著缓解或痊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自愈性或自限性疾病[5]。另一种为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差的患者可以采用手术治疗,约有10%~2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6],切除椎间盘对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压迫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椎间盘镜等多种手术均可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

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通过“开窗”和抽取髓核两个过程完成,机械性减压为手术的主要机制[8]。该种治疗方法优点显著,如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能在短期内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更容易接受[9]。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是一种有限创伤手术方式,不仅将突出的椎间盘摘除掉,而且扩大了神经根通道,此外,可以将对脊柱后方骨组织及软组织的破坏减少,有效地保护了腰椎的稳定性,患者后期腰椎不稳也得到有效的预防[10,4]。

椎间盘镜手术是现代高科技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完美结合产物,用外科手术器械在内镜监视下将椎间盘突出髓核组织直接摘除并对椎管狭窄进行处理[11],与开放式手术比较,其手术原理及操作过程均相同,与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比较,椎间盘镜手术取得的临床效果相近。该手术特点是有高清晰手术野,对机体正常结构及异常组织更容易区分,皮肤创口小,仅为1.5cm,本技术避免常规手术大范围暴露导致脊柱结构损害[12-14],最大限度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从而根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I组有效率为91.18%,Ⅱ组为80.89%,Ⅰ组与Ⅱ组比较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陈磊,王永明,董金波,等.椎间盘镜手术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J].颈腰痛杂志,2013,34(6):483-485.

[2]江涛.微创与椎板开窗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3):46-48.

[3]朱光勇.微创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J].浙江实用医学,2013,18(5):337-338.

[4]赵春奎,蔡学侬,钟桥,等.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手术与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0Z):24-25.

[5]韩秀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170-171.

[6]王传恩.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14):28-29.

[7]姜富祥,王兴,武永刚.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6):127-129.

[8]刘灿坤,张中,唐小松.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4,35(1):32-34.

[9]毕群立,王少宏.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2):4781-4782.

[10]谷名宏.小切口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7):129-130.

[11]张天太,李卫平.椎间盘镜(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5例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8,10(2):57.

[12]傅宏,刘敏波,孙正友,等.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145例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3,5(1):14-15.

[13]管国义.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管狭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0):6-7.

[14]李亢.小切口椎板开窗术与显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J].医学综述,2013,19(12):2290-2292.

[15]尚军.小切口椎间盘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0):30-31,34.

THE END
1.竞争对手分析PPT课件.pptx文档介绍:竞争对手的划分直接竞争对手:同行业——直接影响 间接竞争对手:不同行业——间接影响第1页/共28页对手的细分:竞争者细分品牌竞争者形式竞争者平行竞争者意愿竞争者第2页/共28页品牌竞争者是直接竞争者; 形式竞争者、平行竞争者、意愿竞争者是 间接(隐性)竞争者。 竞争情报分析的重点:品牌竞争者注!第3...https://m.taodocs.com/p-525423246.html
2.人工智能公司市澈品分析报告总结范文:全面调研与深度解析人工智能公司市场竞品分析报告总结范文:全面调研与深度解析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各类企业和组织纷纷尝试并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报告基于对人工智能市场的全面调研和竞品分析,旨在为公司提供深入的市场洞察,以指导产品的战略布局和发...http://www.slrbs.com/jrzg/aixuexi/228595.html
1.优秀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文(通用11篇)(5)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数量为2家;优势包括先入市场、拥有美甲经验和技术熟练;劣势包括店铺环境不佳、服务态度差、与顾客年龄差距大。本公司优势包括优质美甲材料和设备、经验、服务态度、优越位置、性价比高和与顾客有共同话题;劣势包括美甲技术欠熟练和缺乏美甲店运营经验。 https://www.oh100.com/a/202210/5444052.html
2.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与应用及范文案例如果进入你的市场并进行有效的竞争只需要很少的资金和努力,或者你对你的关键技术没有什么保护,那么竞争对手会很快进入你的市场并削弱你的地位。 以上就是波特五力分析波形的主要内容,下面为大家带来一篇波特五力分析模型范文,这篇范文以苹果公司为原型,对苹果公司进行了五力分析,一起来看下这篇范文吧。 Apple Inc. ...https://www.sibikeedu.com/wp/27142/
3.关于广告策划方案范文7篇三、竞争对手分析 我们的.竞争对手在市场上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他们注重品牌形象和产品品质,同时也在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广告策略和宣传方式,以便更好地制定我们的广告策略。 四、广告策略 创意策略:通过创意的广告设计和有趣的广告内容,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例如,我们可以制作一些有趣的短...https://www.unjs.com/fanwenku/354595.html
4.竞争模式范文12篇(全文)竞争对手分析的首要任务是竞争对手的确定, 有效的确定关键的竞争对手, 分析判断其战略, 是竞争情报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从表面上看, 识别竞争对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 企业现有和潜在竞争对手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如果不能准确地加以识别, 就会患上“竞争者近视症”。企业被潜在竞争对手击败的可能性往往大于现...https://www.99xueshu.com/w/ikeygi3t10o3.html
5.swot分析范文(精选20篇)SWOT分析法常常被用于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在战略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swot分析范文(精选2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swot分析范文 1 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https://www.ruiwen.com/word/swotfenxifanwen.html
6.营销策划方案(通用15篇)二、肉食品营销策划的方案范文的可行性分析: 1、竞争对手分析:目前青岛的肉食品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喜旺、得利斯、青联、德维等品牌在青岛也拥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他们通过不断的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市场份额,波尼亚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https://www.yjbys.com/cehuashu/4151764.html
7.市场调查报告范文(通用6篇)通过对xx品牌详细的市场调查,分析出xx童装的特点及其竞争优势以及竞争中的不足,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六、品牌竞争对手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童装消费正日益成为当前国内家庭生活消费的重要支出之一,尤其对高档童装前景看好,因此xx童装面临着许多的竞争对手,例如xx童装,红黄蓝童装,博士蛙童装,嗒嘀嗒童装,其中以xx...https://mip.wenshubang.com/diaochabaogao/1102018.html
8.竞品分析报告范文大全(实用5篇)市场状况分析 为了要了解整个市场规模之大小以及竞争对手之情势,市场状况分析必须包含一列14个项目。 1、整个产品市场的规模。 2、各竞争品牌的销售与销售量值的比较分析。 3、竞争品牌各营业通路别的销售量与销假售值的比较分析。 4、各竞争品牌市场占有率的比较分析。 https://www.77cxw.com/fl/1397943.html
9.竞品对比分析范文(通用3篇)(4) 睿智、全方位的分析。在价格战中, 睿智的分析往往能帮助企业作出准确的判断,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分析过程中, 企业应把握市场脉搏, 捕捉战机, 制定相应的定价措施, 对竞争对手进行量力而行的反击。因此, 在发动价格战以前或对竞争对手的价格挑衅采取报复性的降价策略前, 应该首先考虑还有无其他的选择。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4818xyp.html
10.商业计划书中的竞争优势应该怎么写?疯狂BP导读:竞争优势是商业计划书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在写竞争优势前, 需要先研究你的竞争对手,他们的产品、运营模式、营销手段与你的有何不同。你需要研究的还应该包括双方的目标客户人群数量、购买习惯等,这样就可以确定或创造你的竞争优势。 01 进行SWOT分析 http://www.nutsbp.com/article/2b539908-a900-425f-9104-e293cca60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