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被星巴克致癌吓到?赶紧喝杯拿铁压压惊吧!
昨天愚人节,相信你的朋友圈一定被这样一条消息刷屏了↓↓
致癌之说,源自美国媒体的一则报道↓↓
报道称,美国洛杉矶一家法院裁决,星巴克和其他几家咖啡公司,在加州销售的咖啡必须贴上癌症警告标签。因为市面上出售的烘焙咖啡中,被发现含有高浓度丙烯酰胺——一种有毒的致癌化学物质。
然而真相是怎样的呢?
其实丙烯酰胺在食物中很常见,不止烘焙咖啡,所有需要经过高温烹调的食物,比如薯片、薯条、油条、油饼等,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丙烯酰胺。不过人们日常正常食用这些食物,完全达不到丙烯酰胺的致癌剂量,大可不必担心。
根据2010年,发表在《食品与化学毒物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提供的数据,丙烯酰胺的致癌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6μg-16μg每天。
也就是说,一个5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天摄入2.6μg*50=130μg,即10kg咖啡,才会达到致癌剂量。而喝下10kg咖啡,差不多相当于要喝28杯星巴克中杯咖啡……
星巴克能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连锁咖啡店品牌之一,离不开一个传奇人物——霍华德·舒尔茨。他是星巴克咖啡公司前任全球董事长、CEO,是一位“把咖啡磨成金子”的人。
2017年,舒尔茨正式卸任CEO一职,仅担任董事会执行主席,并将工作重心转移至全球臻选咖啡门店的创新、设计和发展,推动扩大零售店模式。至此,自他买下星巴克,成为名副其实的“星爸爸”,已过去了整整30年。
“我在上帝的国度”
舒尔茨童年时代从没做过“老板梦”。那时,咖啡在生活中无足轻重,家里喝的是速溶咖啡,只有来客人时,母亲才会拿出老旧的咖啡壶,喝罐装咖啡。
在艰难的环境中,舒尔茨慢慢地成长着。他一度想成为体育明星,挣大钱过好日子。不过,他最终没能如愿。大学毕业时,舒尔茨无奈地在纽约做起了推销员,紧接着像所有“凡人”一样,讨了个老婆,幸福地过起了小日子。
舒尔茨决定去西雅图考察一下。推开门的瞬间,一股咖啡香味飘来。他走进小屋后,发现自己“掉”进了咖啡的殿堂。柜台后面摆放着一罐罐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豆;一面墙上,陈列着从他那里买来的咖啡研磨机。
“这是我品味过的最浓烈的咖啡。”星巴克的人都笑了,“是不是太浓了?”舒尔茨也咧着嘴笑了。他像发现了新大陆,开始“盘问”为他冲咖啡的人,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关于星巴克公司的一切,关于世界各地的咖啡,关于不同的咖啡制作工艺……
来自意大利的灵感
1983年春天,舒尔茨去了一趟意大利米兰出差。一天,他刚走出旅馆,就看到不远处的一家小咖啡店。他推门进去,咖啡师愉快地同他打招呼,并迅速煮了一杯咖啡。
再走过半个街区,舒尔茨又看见了一家咖啡店。他看到,柜台后面头发灰白的老者和每一个顾客打招呼时,彼此都能叫出对方的名字。他们一起笑着聊天,一起享受好时光。
再露天广场,一个接一个的咖啡店,被生机勃勃的音乐笼罩着,人们像老朋友一样互致问候;咖啡师则以非凡的天赋,“完美”地表演着……
刹那间,舒尔茨心头涌出了一个“革命性”的念头:星巴克错失的正是这一点——他们向顾客出售的只是优质咖啡豆,却不出售可让人品尝的咖啡,更没有富有人情味的咖啡文化。或许,他可以为美国人的生活增添一种伟大体验。
此时的星巴克,仍然只是“窝”在西雅图的咖啡豆商铺。舒尔茨花了一年功夫,说服老板为顾客供应咖啡饮品。直到1984年4月,星巴克的第六家店开张了。这成为星巴克第一个既供应咖啡豆,也提供饮品的店铺。
店面开张的那天早上,天气阴冷得有些反常,空中还飘着毛毛细雨。舒尔茨提前一小时赶到,紧张不安地透过落地玻璃窗向外张望。7点整,舒尔茨激动地打开了店门。上班的人们好奇地踱了进来。许多人点了意大利文饮品单上的浓咖啡。
咖啡师快活、麻利地调制新饮品,笑逐颜开地向顾客们作着解释。拿铁、卡布奇诺……这些咖啡,都是在这天早晨才被介绍到美国。
舒尔茨细心地观察着顾客们喝第一口咖啡时的反应。许多人把眼睛睁得大大的。这是对不熟悉的、如此浓烈口味的初次反应。只见他们犹豫了一下,再喝一口,随后开始享受温暖的香美。舒尔茨高兴地发现,柜台那边的咖啡豆根本无人问津了。
看着眼前的景象,舒尔茨知道,星巴克的历史就要发生巨变,不可能回去了。
鲑鱼吞下鲸
新业务的成功,并没有使星巴克的老板支持舒尔茨。
舒尔茨最终决定离开星巴克,另立门户。他为新公司起名为“天天”。他盘算着先开一家店,这需要他至少募集到40万美元的创业基金;走出这一步后,他打算再用125万美元,开8家咖啡店。
1986年4月8日是“天天”开张的日子。舒尔茨早早来到店里,紧张地左顾右盼。早上6点半,第一位顾客已经等在门外。她走进来,径直买了一杯咖啡。随后,顾客越来越多,大家亲切地打招呼、聊天。这种气氛正是舒尔茨最想要的。
1986年8月,舒尔茨终于弹尽粮绝。他决定去拜访西雅图三位最有名的企业领袖,会见在西雅图最高的商务大厦顶层举行。舒尔茨绕着街区走了3圈,来安抚自己狂乱的心跳。
最后,他的展示和游说大获成功——企业家们决定“砸”下75万美元。今天,这些最初的投资者们,已获得了100倍的回报。
就在此时,舒尔茨获悉了一个消息:他原来的老板准备卖掉星巴克。他立即赶了过去。当时,星巴克的规模比“天天”大得多。这好比鲑鱼要吞下鲸,儿子要领导父亲。但投资者们再次把信任投给了他,为他凑足了收购星巴克所需的400万美元。
1987年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舒尔茨签署了收购星巴克的文件。然后,他像往常一样来到咖啡店,轻松地和咖啡师打了个招呼,然后坐在靠窗的一张凳子上。此时,他已经从一个当初的雇员,变成了星巴克的总裁。
“绿标”蔓延全球
舒尔茨收购星巴克的时候,他父亲的肺癌开始恶化。他坐在父亲身边,握住他骨瘦如柴的手。这只手曾经教他打棒球、投掷橄榄球……过去20年的光阴,在舒尔茨眼前一幕幕浮现。父亲曾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生活状况,但还是换不到一个有尊严的栖息之地。舒尔茨对此一直感到很痛心,但让他感到宽慰的是,现在,他可以帮助父亲了。
舒尔茨把对父亲的这种责任感,推及到每一个星巴克员工的身上,他想让所有雇员共同拥有星巴克。当时,股东利益最大化成了压倒一切的“原则”,压缩成本和解雇员工的措施,总会让华尔街发出一片叫好声。但星巴克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支付全额的健康福利费用,向每一个员工赠送企业股票。
于是,星巴克的员工们开始把他们的公司当成自己的“家”,并努力要把这个“家”经营好。星巴克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舒尔茨的名气也越来越高。1994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接见了舒尔茨。
1992年星巴克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股民们选择信任舒尔茨,星巴克的股价也一路走高。有了大笔资金可用的舒尔茨,开始让星巴克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全球蔓延。不久后,在中国、日本和欧洲各国,星巴克的绿色标志,就不再是新鲜事物了。
在谈及自己的成功时,舒尔茨自豪地说,只要叫上一杯星巴克的咖啡,你就可以享受异国情调,可以让自己获得片刻的喘息;同时,星巴克还是一个人际交流的好地方;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人们渴望着自己的心灵被什么东西触动一下,那也许就是一杯令人回味的咖啡。
作者:刘晓阳力力
近日,一则有关美国加州法院裁定星巴克贴上“可能致癌标签”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引发网友热议。
去年4月,星巴克推出了限量版独角兽星冰乐,创造了一场社交媒体营销的大胜利。今年4月将至,星巴克打算推出另一款爆款饮料,继续接管Instagram。
近日,有消费者吐槽,如果花不完想退卡,除要提供原始购买凭证外,星巴克还规定退卡要收取发票总金额的2%作为手续费。
星巴克将在未来一年内关闭所有Teavana茶店,其中大部分将在明年春季之前关闭。受影响的3300名员工将“获得申请星巴克门店职位的机会。”
投资界认为,近期落袋的PaneraBread接下来很可能会感受到大家庭里的咖啡香味,把饮品这块的短板补足,而这个“品牌集成店”的重点对垒目标,就是星巴克。
从2014年底,星巴克全球最大的咖啡旗舰店“星巴克精品烘焙品尝室”在西雅图开张,就被视为星巴克开始注重高端化的信号。消费者可以一边近距离观看烘焙设备,一边在这个工业风浓重的空间里体验各种创新类的咖啡。
Johnson表示:“一旦一样东西变得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吸引力就会下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才会推出高档咖啡馆Roasteries。”
一名美国大妈近日一纸诉状把全球最大咖啡连锁店运营商星巴克告上法庭,索赔500万美元。当地媒体2日报道,这名大妈认为星巴克冰咖啡、茶等饮品偷工减料、价格还贵,简直“坑爹”。
美国星巴克咖啡连锁店被指高价忽悠中国消费者。被问及星巴克是否愿意在中国调低售价,卡尔弗没有正面回答,但称星巴克采用了“正确经济模型”,赢得了消费者的忠诚度。卡尔弗说,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通常比美国门店面积大,因为大多数中国顾客喜欢在店内逗留,而80%的美国顾客习惯于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