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成功的秘诀:“价值观”远胜过“商业模式”,坚持以人为本

《将心注入》作者为(美)霍华德·舒尔茨、(美)多利·琼斯·扬,本书是星巴克总裁的传记,记录了一个企业怎样通过零售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自己的声誉。

盯盯学院课程对这本书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并以文稿和音频的形式进行呈现,下面是有关《将心注入》这本书的详细解读。文稿较长,请大家耐心阅读!

关于星巴克灵魂的打造啊,首先创始人的精神是必须得说的。为什么啊,经历过种子轮或天使轮融资的朋友,应该非常清楚,投资者最看中的就是创始人的精神了,而《将心注入》这本书,就很好的诠释了一家企业的创始人最应该有的精神是什么?那就是坚持。对品质的坚持,对事业的坚持和对价值观的坚持。也正是舒尔茨对咖啡品质、咖啡事业始终如一的追求,和他一直坚持的价值观,才为星巴克的灵魂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点必须要说的是,星巴克以人为本的观念,而不是以利润为本的观念,既包括对员工的伙伴文化,又包括对顾客的“星巴克品牌属于消费者”理念。

先来说说星巴克的创始人精神的独特之处。始终如一的坚持。

可能你会觉得,这没什么,我们都知道坚持品质的重要性,可是有时候真的是出于资金或者是刚起步的原因,只能先把重心放在营销上,先获取一部分原始利润。但是,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企业做到长久,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产品上来。

很典型的案例,西贝筱面村。不可否认,西贝的新媒体营销做得特别好,但是我们看西贝的长期战略,就能看到西贝在产品上下的功夫了。他们有一个战略叫“非常好吃战略”,而且为了口味标准,他们做到了技术标准化,连个馍馍都要研发几百次,另外,有多少家这个档次的餐厅桌布能够做到一桌一换,大部分都是抹布擦擦就是吧。对产品品质的追求和对顾客体验的追求,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真格基金的创始人王强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女钢琴教师被小男孩问到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有哪一种情感的浓烈度超过了爱本身?”你觉得是哪种情感呢?是恨吗?不是,这个情感是热情。做企业更是这样。你爱做一件事,凭什么人家做成了,你做不成?因为你顶多爱做1年、10年;可人家一做就做了20年、50年、100年。日本有的拉面馆甚至做了几百年。面都变了,他还在做;人种都快变了,他还在做;原子弹炸完了,继续拉面。拉面拉个几百年,也拉出来了原子弹级别的面。

让我们看看舒尔茨是怎么做的,从1981年,舒尔茨第一次接触到星巴克的咖啡开始,他就决定放弃自己年薪7.5万美元的工作,放弃汽车和公寓的特权,要求去星巴克工作,但是一直被拒绝,直到1982年,在无数次被拒之后,舒尔茨主动提出为星巴克工作可以不领工资、而是把工资转换为股份之后,老牌星巴克创始人杰瑞才同意录用舒尔茨。

坚持其实并不是一件需要天赋才能做到的事情,更多的是一种心态、一种信念,相信自己坚持的一定是对的,相信做下去一定能获得想要的。很多事后诸葛亮总会说,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的运气特别好,抓住了机会,抓住了风口,但实际上,是这些成功者的特质决定了他们可以比别人更好的抓住机会。

说到价值观,你可能会觉得看不见摸不着的,其实价值观一点都不高深,他就是驱动这我们做选择,做事情的原因,是我们想得非常清楚的东西,对于企业来说,那就是公司赖以生存的东西。那么舒尔茨的价值观是什么呢,舒尔茨,是一个典型的美国追梦人,他从小生活在家境贫寒的环境里,父亲任老任怨的工作直到受伤,也没有从工作中获得人生的尊严和生活的意义。所以,当舒尔茨重新创立星巴克的时候,他就发誓:星巴克不仅仅是个创造财富的机器,而且还要让每个参与工作的员工都得到应得的利益和尊重。这是舒尔茨对员工的价值观,从1988年开始,星巴克就开始给包括兼职员工在内的所有员工购买医疗保险,包括了疾病预防、意外事故、心理健康、化学品接触等,甚至包括了视力和牙齿。后来甚至也为员工的父母也购买了重大疾病险。这么说可能不太直观哈,我们用数字来说一下,前面我们说过星巴克2008年遇到了危机,当年7月份时候净亏损670万美元,但是舒尔茨却没有选择砍掉一年3亿美元的员工医保费用来降低成本。因为舒尔茨一直认为,不是咖啡做人的生意,而是人做咖啡的生意。人是能够直接的影响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人,才是决定星巴克成败的关键。

为什么舒尔茨认为以人为本才是星巴克的灵魂呢,在星巴克的理念中啊,顾客之所以会主动上门,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咖啡的因素、人的因素和体验的因素。刚刚我们也说过,从咖啡豆贩卖店开始,星巴克就精挑细选全世界的优质咖啡豆,并且把每一个品种都烘焙出特有的味道。

但是,舒尔茨不仅仅是对咖啡豆与要求,还对水有要求。因为一杯咖啡中98%是水,水如果不好,就会把优质的咖啡豆毁掉。所以,星巴克的每个门店柜台的后面,都会安装专门的水过滤装置。保证全球每个地区和门店的咖啡品质是稳定的。

说回咖啡的这个因素,那么我们,通过星巴克对咖啡的高标准严要求,作为一个老板也好,还是一个创业者也好,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吗。毕竟市场不等人,分分钟就可能会有资本大鳄拿着快餐式的企业来灭掉自己。

那么让我们跳出企业,来客观的看一下,我们都知道一家公司有很多的维度,这些维度,单看哪一个,都非常重要,不管是产品、营销、技术,还是管理、战略等。但是,如果你各个方面都有所涉猎的话,实际上你就不能在某一个方面,达到极致。如果我们把这些维度全部都消失掉,只剩下一个维度,那么这个维度会是什么呢?产品。尤其是对于创业公司来说,眼前,更重要的,唯一能够抓的事情就是产品。

而乔布斯,雷军他们,也都是这么做的,他们都发誓,要先把产品做到极致。结果是什么呢,大家都看到的,乔布斯的苹果把一款产品做成了信仰,果粉愿意通宵打地铺只为买到最新的苹果产品,雷军培养了一批小米发烧友,为他布局小米生态链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乔布斯对产品的极致追求来自于养父的影响。他的养父是一名木匠,做家具的时候,却和其他木匠的做法不同,即使是家具靠墙和下面的板面也会用上好木料。乔布斯非常不能理解,问自己的养父:“那些暗面的模板我们根本看不见,为什么还要用好木头呢?”养父告诉他:“你知道咱们家这个柜子后面板是好木头,和你知道咱们家柜子后面的板是坏木头,你对这个柜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个回答影响了乔布斯的一生,也影响了乔布斯对产品的定义。你看不到的地方都做到了,更何况你看得到的地方。

而雷军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小米的产品态度,就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所以小米愿意不厌其烦地改来改去。我们小米没有KPI。如果有,只有两个KPI。第一,用户用了我们的产品之后是否尖叫;第二,用户用了我们的产品之后,是否会推荐给他的朋友。其实,这就是标准,关于极致产品的标准。

把眼下的工作做到极致,把产品做到极致,你的事业就离成功不远了!

可能你觉得这些企业太大,离我们太远,我们再来说个小体量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寿司,够小吧,够家常吧,但是楞把寿司做到了极致,因为小野二郎知道,寿司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鱼的鲜度,选料、下处理、寿司饭的温度、松紧和鱼的融合度,以及上菜顺序的讲究、服务都会影响入口的口感。作为一个普通的顾客,如果我们感受到了这些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是不是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我们满满的诚意了呢。我们是不是也愿意把这样的产品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呢。所以说啊,有的时候,产品本身就是最好的营销。

接着这个诚意说,诚意是谁传递给顾客的呢,当然是员工,所以我们再来说说第二个因素,人的因素,以人为本。星巴克是一直把员工放在金字塔顶端的,认为员工比股东更重要。

所以,星巴克有一个独特的“伙伴文化”,把员工称之为伙伴,把员工真正的当成合伙人来对待,将心注入每位伙伴。因为要顾客满意,首先是要员工满意。

假如一位新员工即将加入星巴克,那么在没入职前他就已经收到了店经理的欢迎邮件。入职后,还会收到来自公司的欢迎礼包,并和经理一起品尝咖啡,让新伙伴通过咖啡来了解这家公司。星巴克中国的25000多名员工当中,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待遇,不过他们自己并不将自己称作“店员”或“员工”,而是叫“伙伴”。因为早在1991年,舒尔茨在面向全体雇员推出股票期权计划的时候,就立下目标,希望每一位员工,无论是CEO,还是任何一位“伙伴”,都能够采取同样的工作态度。

所以,当咖啡豆股票计划开始面向员工实行的时候,星巴克就停止使用“员工”一词,开始称呼每一个员工为“伙伴”,即使是兼职员工,在工作满6个月后,也有资格享受这个计划。

在2010年11月,星巴克把这个资格的享有者扩大到了19个国家的115000名员工。这构成了整个星巴克薪酬机制的重要元素。

在2012年财政年度,星巴克拿出了2.14亿美元的税前收益发放给公司伙伴。而且不管年度效益好还是不好,星巴克始终如一地贯彻这个原则,这也正是星巴克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舒尔茨说,在过去的20年间,星巴克是唯一一家实行股票计划的零售企业,享受这个计划的也包括兼职的小时工。计划不仅让星巴克成为一个更好的工作场所,而且使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成为公司的主人,并以此为傲。所以,在星巴克内部,每一个员工都被称为“伙伴”。

当下,现在也有非常多的企业老板不再使用“员工”这个称呼,他们也想改变你雇用我,我为你工作,你付工资给我的局面,他们开始用“同事”和“伙伴”的称呼做替代。但是,很多时候这些新的称呼只是徒有虚名。他们口中的伙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信任和重视。

2017年4月11日,星巴克宣布:自当年6月1日起,所有在星巴克中国自营市场工作满两年且父母年龄低于75周岁的全职伙伴,都将享受到一项全新的“父母关爱计划”,由公司全资提供的父母重疾保险。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所谓的咖啡豆股票计划是怎么制定实施的。这个计划其实是分为两种,一种是股票投资计划,一种是咖啡豆期权计划。

交易方式则是在每个季度结束后,在该季度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工作日中,用员工所抵扣的工资,选择一个较低的星巴克股票公开市场价格买入;但是,实际买入的时候,员工可是享有折扣的,低于市场价15%的折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八五折”。

那什么是咖啡豆期权计划呢,这个计划相对来说,就比较宽松了,对申购者的要求是,自每年4月1日开始到财年结束,或者自每个财年开始至次年的3月31日,连续被星巴克雇佣且被支付了不少于500个小时的工资就可以。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主管及以上职位的伙伴不参加咖啡豆期权计划,但可以参加专门针对关键员工的股票期权计划

而且,除了咖啡豆股票计划,我们之前也说过,星巴克还为所有全职或兼职的伙伴都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保险和医疗福利。像是星基金,这个用来为伙伴在重要关头或紧急需要时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

可能你会觉得,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实行全员持股计划,并没有什么稀奇的,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都知道很多餐饮公司招聘兼职员工的原因,就是为了节省成本,甚至,为了节省成本还会采用三方派遣的方式,但是,星巴克却对待兼职员工一视同仁,并没有在兼职员工上节省成本,这样的企业,员工会怎么想呢,他会觉得自己就是这个企业的一份子,需要为这个企业付出自己的热情。

依然借用《将心注入》中的一句话,如果你的目标只是单纯到达终点线,那么成功是非常空洞虚无的。最好的奖赏是,到达终点时有众多胜利者环绕你身边。你身边的胜利者越多——不管他们是雇员、顾客、股东,还是读者——你的胜利就越有满足感。

最后,我们再来说体验因素,也是瑞幸说要用无限场景打败的第三空间。那什么是第三空间呢?在传统的定义上,我们生活的第一空间通常是家庭,这是我们饮食起居的生活场所。第二空间通常是公司,这是我们白天努力拼搏的场所。而星巴克所推崇的是“非家,非工作”的第三生活空间。它是忙乱繁华都市中的一个小绿洲,让奔波于家庭和办公室之间的现代人有个落脚转换的“第三空间”。在舒尔茨定义的星巴克空间中,门店需要洋溢一种“星巴克式”的体验:轻松、时尚、惬意以及独具风格的优雅。在这样的空间中,顾客可以缓解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压力。或是抚慰心情,或是休闲小憩片刻。核心的追求就是:让顾客觉得来着很值。

所以很多人说,星巴克不仅创立了一个伟大的组织,而且创造了一种非凡的咖啡体验或咖啡文化。后来的Costa、漫咖啡这些咖啡店中,我们都能看到一丝星巴克的影子。

有时候星巴克被很多人说是中国白领拍照装小资的场所,但是,你不觉得这就是星巴克的成功之处吗,在熙熙攘攘的大城市中,孤单的时候,或者下班后,或者周末,又或者期末复习,带本书、或者干脆只带个大脑,去星巴克坐坐。暂时的放下工作,放下家庭,这不就是一个最好的第三空间吗。

我们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诠释一下这种第三空间的体验文化。

首先是感官上的体验,舒尔茨曾经说,顾客一踏进我们的店,无论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都能感到舒畅。那他是怎么做的呢。在视觉体验上,星巴克会从特定的消费者入手,构建一个能够满足文化体验的消费场所和消费环境。很典型的,北京前门大街店,古色古香,但一眼看过去,还是熟悉的星巴克。星巴克的门店通常设在商场,写字楼以及一些高档的住宅区等场所,地理位置上,周边环境好。

而且每个门店设计都非常重视装修风格,在保持品牌统一的基础上,又能充分发挥个性特色,充分运用星巴克的自身图案和灯光效果,溶入当地的特色,例如店面的摆设,天花板,地板,墙体,挂画等,都会结合当地的景观风格。让每个顾客进入店里都能感受到一种非常舒适的环境:古色古香的壁画,展示咖啡历史的各种图片,触手可及的现代大吧台,美式的宽大沙发,木质的桌椅,将传统和时尚恰到好处的相结合。

再来看听觉体验,我们都知道音乐是让人感觉到放松和自由的重要途径,星巴克在音乐的选择的上也特别注意映衬咖啡馆的浪漫情调。店内经常播放一些爵士乐、美国乡村音乐以及钢琴独奏等。虽然,其他的一些餐饮店也会播放音乐,但是星巴克为了挑选适合自己的音乐,他们自己签约了艺人进行创作。全球2万多家门店里的音乐,都是由星巴克美国总公司直接负责,定期换档,指定播放。这些音乐的风格正好能够迎合了那些时尚、新潮、追求前卫的年轻人和白领阶层,让他们在面临强大压力的工作之余,在这个第三空间里,在舒缓音乐的感染下,得到精神上的放松。

至于嗅觉上的体验,这是星巴克最拿手的地方了,整个空间弥漫着一股醇厚的咖啡香味。为了保持这种嗅觉体验,星巴克有个四禁政策,禁烟、禁止员工用香水、禁用化学香精的调味咖啡豆、禁售其他食品和羹汤。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你问到的只有咖啡香。

说完了视觉、听觉、嗅觉这几个感官体验,我们再来说情感上的体验。

情感上要关怀人,对员工的关怀我们已经说过了,看看星巴克是怎么关怀顾客的。星巴克要求在店内员工与客人进门的那一刻,就要开始和客人接触,无论再忙,也要微笑对待客户,都要回过头与客人有眼神上的接触,如果来的是熟客,则会直接称呼客人的名字,奉上客人一贯喜爱的产品,给客户带来宾至如归的情感体验。哦,对了,这个眼神上的接触,星巴克是对伙伴有专门训练的。

星巴克的愿景中有一条,每家门店都是所在社区的一部分,我们认真承担邻里之间的应尽责任。无论我们在何处营业,都希望受到社区的欢迎。我们可以成为积极行动、带来正面影响的一股力量,汇合我们的伙伴、顾客和社区共同创造出美好的时光。

这种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充满人性化,给人温馨的感觉,让疲劳了一天的人们能在这里释放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烦劳。人们在这里品尝的不仅是一杯咖啡,更是享受一份心情。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几件星巴克的负面新闻,

到了2013年,CCTV报道星巴克中国产品价格高于国外的价格,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大多数消费者并没有对星巴克的价格策略讨伐,相反,他们跑到社交网络上声讨央视滥用公权行为。我们可以说他们是脑残粉,但是这恰恰又一次说明星巴克的成功。舒尔茨说:星巴克的成长和成功,不是说我们咖啡做得有多好,而是人们对这样一个消费品牌充满了信任。这不正是我们辛苦做内容营销所想达到的境界么?

说完了情感体验,我们再来说一下,星巴克是怎么打造他的社会体验的。

星巴克特别强调它的文化品位,因此,出入星巴克,也给人们打上了地位、身份的标签,这就满足了顾客的社会性需求和体验。因为星巴克定位的消费群体非常明确,就是都市白领,尤其是需要第三生活空间的人。这类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也有着某种层次的文化追求。所以星巴克的第三空间就从感官体验上,为白领提供了源于咖啡,却高于咖啡的文化价值的享受。记得有人说过,有身份的人不饮无道之茶,茶有茶道。咖啡也是,星巴克成功创造出了咖啡之道,让具有相近人生情调,相近社会身份的人聚集在了一起,喝有道的咖啡。

另外,星巴克在社会体验上,也打造了一种独特的白领文化。一些有关白领生活方式的网文中,都会不约而同的提到,高级写字楼里的白领们下午办公之前,都喜欢去星巴克泡一会,所以星巴克就渲染了一种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并且带有一点小资情调的文化氛围。

能够看得出来,这种第三空间的打造,是众多因素系统运用的结果,第三空间的理念如此的深入人心,并广受喜爱,正是得益于星巴克对第三空间环境构成要素的独到、深刻、人性化的理解与阐释。星巴克出售的不仅仅是咖啡,而是以为顾客创造“第三空间”为主题,营造出全新的顾客体验。正是这种体验文化成为星巴克独特魅力之所在。

所以说到这里,在回想我们开头的问题,星巴克是哪来的底气那么淡定的回应瑞幸。就是星巴克的灵魂,就是星巴克创始人都高品质的坚持追求,就星巴克以伙伴为本,以顾客为本的价值观,这个灵魂的打造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可以说是星巴克的每一个伙伴都把心注入到了这个灵魂之中,所以,这就是星巴克的底气。

再来看其他的一些企业创始人,开一家餐厅,然后给它取个特别个性的店名,拍一些跟餐厅有关的视频,放在抖音上,让视频火起来。然后再利用一些创业媒体号,转发裂变,并且宣称这家餐厅如何如何受欢迎,然后再吸引加盟商,赚取加盟费。这样的创始人,只能说是赚钱的人,而不是做企业的人。

回过头来,我们自己想一想,还记得当初自己为什么要开一家公司吗,是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还是单纯的只是想开一家公司呢。如果你开公司的原因是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恭喜你,你已经比另一半的企业成功了。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嘴上在说着要强调用户视角,但实际上还是一切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问题的模板全都是我该如何赚钱,我该如何卖货,而不是我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企业、品牌、店铺之所以存在,并不是因为我们想让它存在他就存在,而是因为消费者需要它,他才存在。

开火锅店的那么多,为什么海底捞成功了,因为他解决了服务的问题,做西北菜的那么多,为什么西贝成功了,因为他做到了以客户为中心。

另外,在对员工培训的时候,用户视角怎么说都不为过,见过很多想表现自己的人,比如写文案的编辑,太想表现自己了,他们考虑的重点就不再是,如何通过文案解决企业的问题”,而是如何通过文案显示自己的文案水平,或者更具体一点如何让文案看上去更走心,结果用力过猛,弄巧成拙,满屏尴尬。

《将心注入》这本书,或者说星巴克的历史,并不仅仅是一个发展和商业成功的案例,它也是关于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来建立一个公司的故事,它完全不同于我们经常见到的那种公司,它证明了一个以灵魂为导向、以人为本的公司是可以赚大钱的,它也表明了一家公司在保证股东们能够长久赢利的同时,却不必牺牲员工的利益。霍华德舒尔茨不仅把自己的心注入到了这杯咖啡里,也把所有星巴克伙伴的心注入到了这杯咖啡里,这就是星巴克认为的,正确的,也是运作企业的最佳方式。

下方链接是我们盯盯学院推出的CEO周课课程表,每年100节课,100本名著的精华解读,内容分解加生动案例,助力你改变企业的命运。

THE END
1.2024年咖啡的发展趋势2024三、我国咖啡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第二节 咖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咖啡消费总金额分析 二、我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三、我国咖啡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四、我国咖啡行业利润总额分析 第三节 中国咖啡行业企业发展分析 一、咖啡生产企业数量及增长分析 二、咖啡馆数量及增长分析 三、咖啡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分析 第四节 我...https://www.cir.cn/7/79/KaFeiDeFaZhanQuShi.html
2.透过第二次经济普查盘点朝阳区连锁发展现状——朝阳区二经普系列...本文通过对2004年和2008年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对比,分析了全区连锁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发展连锁业提出对策建议。 连锁经营是一种现代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对改造传统商业模式、促进流通现代化、推动现代流通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现正迅速成为最具获利能力的投资方式和创业途径,已遍布整个...http://www.bjchy.gov.cn/affair/tjxx/report/8a24f09a294a323b012ad08a42fa226c.html
3.星巴克商业模式分析.ppt资源描述: 《星巴克商业模式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星巴克商业模式分析.ppt(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星巴克商业模式分 析组 长: xxx组 员: xxx xxx xxx xxx 商业模 式关 键因素1 / 顾客价值主张3 / 关键资源 2 / 盈利模式4 / 关键流程产品高品质的咖啡豆最高行业标 ...http://m.zhuangpeitu.com/article/20808805.html
4.星巴克的商业模式拆解星巴克在全国就有1.3万家,仅在中国就有54星巴克在全国就有1.3万家,仅在中国就有5400家,现在拆解一下它的商业模式: 1.客户细分 ①中产阶级 ②白领人群 ③热爱社交 ④喜欢喝咖啡 ⑤追求生活品味 2.客户关系 ①不打广告的口碑营销 ②星享卡钱包 ③熟客俱乐部优惠券 3.渠道通路 ①线上渠道:KOL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4788_1048655796.html
5.在“看不见”的地方,星巴克做了什么夏令之浅谈商业001期作者:夏令之(文化策划人、商业咨询导师) 相信看过那本霍华德·舒尔茨撰写的《将心注入:一杯咖啡成就星巴克传奇》的人,一定会对霍华德本人的个人奋斗史和星巴克的发展历程留下非常深的印象。 不过,这里我们不讲星巴克过往的故事,而讲疫情三年,当众多的线下实体店数量锐减,星巴克的异军突起。 https://www.jianshu.com/p/eb78177fd686
1.为什么星巴克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作为商业行为星巴克是否涉嫌市场歧视,这还真不好说,体现了中国市场的不成熟倒是真的。 四、目前为止 星巴克分布全球有多少?其品牌价值多少? 星巴克现在已经有11000家分店.其品牌价值2006年更是高达162亿美元,排名全球20 ,https://www.31344.com/celuecankao/26158.html
2.2022年星巴克发展现状及竞争优势分析星巴克采用数字化运营有效...2022年星巴克发展现状及竞争优势分析 ,星巴克采用数字化运营有效提高门店运营效率。2008 年星巴 克同店增长下滑明显,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净利润同比下降 53%,全球同店销售首次为负,公司面临严重的经营 危机。https://m.vzkoo.com/read/2022061746238757f2cbcb070c3a8ba5.html
3.巴曙松: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现状与发展新闻巴曙松: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现状与发展 7月3日晚,“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系列第82期于线上举办,蚂蚁集团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振华带来题为“疫情后银行数字化转型趋势与路径”的精彩讲座,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现场连线并致辞。本文根据巴曙松教授致辞实录整理。https://hfri.phbs.pku.edu.cn/2020/news_0706/1048.html
4.凯尔LOMO广场大量店铺关门,缺乏特色严重过剩的常州商业综合体...近年来,常州各大商业综合体、各类购物街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人气较旺的基本分布在新北和武进南北两翼的中轴线上!但是常州地方不大、常住人口有限,消费需求有限,这么多商业综合体、购物街的出现,必定造成购买力分流。缺乏特色的商业综合体、购物街除了沿街店铺,很多商铺已经难以招租。常州商业综合体的现状是商铺已经供大于...https://www.yangtse.com/content/830589.html
5.南宁老城区商业疯狂“上新”,建政路也藏着一个新项目!基于建政路目前以传统特色小吃为主,商业形态趋于老旧,适合家庭消费的时尚餐饮较少的商业现状,项目将瞄准聚会、娱乐等需求,填补相应的市场空白。 从项目一期的业态规划来看: 1F将沿袭建政路传统特色,引进品牌形象店、小吃、饮品等业态,同时打造休闲街,布局零售、轻餐饮业态,并与项目二期形成互通互联; ...https://news.hexun.com/2022-03-03/205412559.html
6.大学生创业计划书(精选15篇)(一)咖啡行业现状分析 咖啡终端销售市场一依次为:咖啡及西式快餐连锁店、星级酒店、西餐厅。其中咖啡馆及西式快餐连锁店主要由上岛咖啡、星巴克咖啡、真锅咖啡,麦当劳、必胜客,这些连锁店平均每月销量在21.18吨,占30.18%,其次星级酒店每月平均销量在16.47吨,占23.47%,西餐厅平均每月销量13.53吨,占19.28%。随着时代的发展...https://www.oh100.com/chuangye/6988013.html
7.学生咖啡店创新创业计划书(通用11篇)(一)咖啡行业现状分析 咖啡终端销售市场一依次为:咖啡及西式快餐连锁店、星级酒店、西餐厅。其中咖啡馆及西式快餐连锁店主要由上岛咖啡、星巴克咖啡、真锅咖啡,麦当劳、必胜客,这些连锁店平均每月销量在21.18吨,占30.18%,其次星级酒店每月平均销量在16.47吨,占23.47%,西餐厅平均每月销量13.53吨,占19.28%。随着时代的'发展...https://www.ruiwen.com/chuangyejihuashu/5397749.html
8.星巴克Starbucks商业模式(一)星巴克 (美国连锁咖啡公司) 星巴克(Starbucks)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1971年成立,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其总部坐落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星巴克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已...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818724599&efid=yo3gEdPqt5myVvJIspPRiw
9.消费的文化属性9篇(全文)在商业交易之中,服务涉及一种基本的效率。服务的好坏可以促成也可以破坏一桩买卖。但是,关系却意味着品牌的代表者真正地致力于理解并且领会他们的顾客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星巴克的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在谈到为顾客营造浪漫氛围时说:“如果你向顾客打招呼,与他们交流只言片语,然后为他们准确地调配出他们需要的口味,...https://www.99xueshu.com/w/ikeyc6j9byfd.html
10.星巴克(SBUX.US)成长启示录——商业模式和品牌文化共塑传奇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燕首席”,作者中信建投社服,分析师贺燕青、李铁生、陈语匆,研究助理陈如练,原文标题《星巴克成长史——商业模式和品牌文化共塑传奇》 。 摘要 星巴克(SBUX.US):咖啡帝国成长史。星巴克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最早为咖啡豆和咖啡器材销售商,霍华德舒尔茨于1987年收购星巴克,发展现制咖啡连锁店。1992...https://m.zhitongcaijing.com/contentnew/appcontentdetail.html?content_id=21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