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一共三家咖啡馆:星巴克瑞幸和我

“走啊,请你喝一杯星巴克。”莎莎过年期间与朋友逛街时,惊喜地发现县城开了几家咖啡馆,其中竟然有在大城市才能喝到的星巴克、瑞幸咖啡。

家在容城县的晨晨明显察觉到,消费正在向县城迁移。“我也点诧异,县城不仅有星巴克、瑞幸、麦咖啡,就连海底捞、马路边边、朝天门火锅、九田家烤肉、胡桃里音乐餐厅等都纷纷入驻了,吃喝俱全。”据晨晨称,人口不足30万的县城有近50家奶茶店、9-10家咖啡馆。

正如晨晨所说,这场自上而下的消费迁移正在很多地方上演,尤以饮品行业最为剧烈。

通过数据便可以看出饮品的下沉趋势。在书亦烧仙草的城市分布中,四五线城市占比达到31.96%。据窄门餐眼显示,书亦烧仙草2022年新开的73家门店中,有8家开在县城。

另一品牌沪上阿姨,四五线城市的分布占比为24.27%。在其2022年1月份新开的120家门店中,11家位于县城,甚至有3家落户乡镇。

咖啡行业也不逞多让。素来被白领钟情的高端品牌星巴克放低姿态,向下触摸消费者。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其2.8%的门店分布在四线城市,1.03%的门店分布在五县城市。今年1月份新开门店中,有三家位于县城。

咖啡从业者盯上县城,源于一二线市场接近饱和,其亟需发现新土地;另外在2021年市场估规模3817亿元,2025年预计达到1万亿元市场规模的诱导下,咖啡行业仍有新故事待诉说。而咖啡待启蒙的低线城市乃至县城仍是一片处女地。

县城这块土地不只被咖啡品牌纳入“狩猎”范围,也吸引咖啡爱好者入场。

曾在西安开民宿、当舞蹈老师的万鑫毅然回到老家三原县开了一家咖啡馆,“我没有考虑那么久远,当下就想做这件事,很喜欢聚一波人、品一杯咖啡,享受生活的感觉,我觉得县城需要一家这样的咖啡馆。”

很多人或许怀揣一份情怀和理想,借开咖啡馆亲手植下诗意和烂漫的种子;也有部分人看到了县城掘金机会,Saki就是后者。

Saki因为疫情中断日本学业,在星巴克、瑞幸咖啡双重夹击中瞄准精品咖啡着力点,开了一家40-50平米的咖啡馆。她称县城正值咖啡风口,此时入局能抢占先机,完成咖啡事业。

即便部分人对未来表达憧憬,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这波下沉潮,县城能否承接住呢?

经营咖啡馆面临着盈利问题,动辄二十多元的咖啡真能被县城人消化吗?暂且不提更低价的奶茶等饮品抢夺顾客,就县城人鲜有咖啡饮用习惯,加上有些人对咖啡的苦味不耐受而言,接受、喜欢和消费之间隔着漫长的习惯培养以及认知培育过程。

最重要的是,县城人受限于消费能力,又有多少人能为一杯咖啡买单,这部分群体的购买力如何。对咖啡馆经营者来说,县城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都是制约因素。

在县城开咖啡馆,究竟是一场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还是长周期、高回报的心智+习惯的双重培育呢?盈利几何,仍需观望。

县城咖啡受众虽少,但我抓住了情绪消费

咸阳三原县|万鑫|28岁|树咖啡老板

回县城开一家咖啡馆是我规划中的事情,最终落地在去年8月份。

此前,我在西安开了15家民宿,闲暇之余,还在音乐学院任教,日子自在又惬意。疫情蔓延,民宿生意多艰,去年八九月份西安疫情再起,我索性开启长休模式。在西安的日子里,我经常漫步城墙根下,走走停停,尝遍各家咖啡馆,其中有一家令我印象深刻。

那家咖啡馆并不大,老板是一对母女,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诗意般的生活。母亲在门口的花园栽种花花草草,店靠近宠物医院,店主收养了被遗弃的猫和狗。我在隔壁店学皮具制作,经常点一杯咖啡,闲坐一下午,与店主聊天,看着她侍弄花草、为猫狗织衣服。

其实我明白,从商业角度来说,当下在县城开咖啡馆并不是一门赚钱的生意。我老家三原县人口体量小,当地人没有养成喝咖啡的习惯,甚至对咖啡认知不足,大家更认可奶茶、果茶等饮品。县城开了七八家蜜雪冰城、两三家书亦烧仙草,就咖啡馆市场而言,还是一片荒草地。

这并不代表县城就是咖啡“绝缘体”。县城有一家幸运咖,一杯售价5元的咖啡对人均收入仅2-4千元的县城人来说是“挺香”的,不过受众多为上班族和学生群体。而县城原来的咖啡馆“挂羊头卖狗肉”,冠着咖啡馆的名字,实则为棋牌室。

在我看来,县城人对咖啡的理解和接受处于起始阶段,受众小,更逞论对品质、味道有所要求,平凡的小城、平淡的生活中,真正能打动他们的恰恰是新颖、独具风格的产品,这件产品未必是咖啡,而是溢价,前期的发展重点就是你拿什么招徕顾客。

情绪价值、氛围消费是我的经营抓手。自始至终,我都致力于提供一个容纳有趣灵魂的地方,通过环境塑造让他们释放身心、躲得清闲、寻得开心,进而接受咖啡。

我们在装修上比较下功夫,期间不断更换装修公司,就为了做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店里的牛皮灯是DIY的,除重装修外,咖啡馆时常有音乐会、电影会。我老公会在店内弹吉他唱歌,吸引一批音乐爱好者,他们弹唱自由,还有消费者自发玩起剧本杀、狼人杀……

总之,店内不乏各种有趣活动,这与我的初心契合,汇聚一批有趣人,让他们在咖啡馆里度过美好的时光。我也希望将大城市的咖啡文化、新鲜事物带到县城,我认为它应该存在。

事实证明小城人对此有强烈需求。

县城有一个骑车队,在咖啡馆门窗还没有安装好时,便天天登门,询问何时营业。当时正值夏季,室外摆放了几张桌子,就开张了。夏季咖啡并不热卖,果茶类饮品销量更高,冬季咖啡占比更高,就咖啡而言,普通拿铁的销量更高,消费者对它的认知度相对较高。

刚营业的时候,每天的营业额大概是两千元,现在稳定在七八百元,以堂食为主,消费者是年轻的上班族、中年女性、已育上班族,这部分人有一个共同特点:生活水平、认知度相对较高。

经过半年的经营,我发现消费者对咖啡品质要求不高,还没有达到挑选豆子的程度,他们更喜欢奶咖,起初能接受稍微带甜的咖啡,慢慢向纯苦的咖啡过渡。

就目前来说,县城的咖啡受众正逐渐增多,尤其冬季已经拥有稳定消费者,我觉得群体已经培养起来,不少人已经对咖啡产生依赖。我的咖啡馆90%都是回头客,虽说咖啡的整体消费频率不高,但就某种单品来说,比如美式的消费频率挺高的。另外,有的消费者会主动要求购买某种咖啡。

县城也出现了新变化:餐饮品牌下沉。虽说这股下沉风潮暂未吹向咖啡市场,但奶茶市场风头正劲。比如低价的蜜雪冰城,中端价位的书亦烧仙草已进入。前者的受众多是学生,后者的受众是上班族。我家的客单价在16-20元,与书亦烧仙草价格相当,即便这样,我非但没有危机感,反而觉得这是个好机会。

首先下沉的茶饮品牌抢夺的并不是咖啡用户,其次即便咖啡品牌下沉,首要做的也是培养用户心智,其在一定程度对我的咖啡馆有助推作用。

在县城开咖啡馆要“慢下来”,不能太在意投资回报周期,这也是县城开店最大的弊端:回本周期长。优势也挺明显,房租、人工成本相对较低;在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率先开店,抢占了发展先机。

在县城经营咖啡馆,首先考虑的就是获客问题,在消费者对咖啡产品尚不“敏感”的阶段,新潮、时尚、类似网红样式的装修是最好的破冰方法,有很多消费者不一定是奔着咖啡而来,咖啡馆的环境、氛围才是他们的消费品。

第二个重点是因地制宜,遵循当地人口味调试产品,恰如西安流行酸感的咖啡豆,县城的一家咖啡馆为了做高端产品,上线这种豆子,结果消费者认为咖啡豆过期了,咖啡馆老板确实有点操之过急。最后一点是注重服务态度,一个好的店长的价值不比一件好产品低。

200万人的地区仅2家咖啡馆,在县城开咖啡馆抓住风口

宿迁沭阳县|Saki|24岁|有猫咖啡屋老板

县城一共有三家咖啡馆,星巴克、瑞幸和我开办的小众咖啡馆。

说起来,我开咖啡馆的根源在于疫情。我原本在日本攻读硕士学位,因疫情受阻,上完网课后,转而在县城创办教育机构,做中小学辅导。恰巧当时办公室内有一台咖啡机,我又在小红书看到一篇《500元开一个家庭咖啡馆》的帖子,忍不住想要尝试一番。

其实一开始,我也挺忐忑,不确定有没有人喝咖啡,更不知道有多少人喝,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结果,没想到一杯售价16-20元的咖啡,每天的销量能达到十几杯。

后来我思考过,首战告捷大概是位置选对了。我所在的写字楼都是上班族和考研考编的群体,一来他们对咖啡具备认知,其次功能性咖啡契合了他们提神的需求。

后来教育机构迎头撞上双减,我转换跑道,选择allin,将咖啡角升级成咖啡馆,依旧开在写字楼。开店并不是在咖啡角催化下的盲目之举,想法落地之前,我曾做了一个月的市场调查,摸清县城咖啡市场的基本情况,并观察另一家小众连锁咖啡馆,瑞幸,星巴克的客流量、销量,并品尝它们的产品。

最终我得出一个结论:县城咖啡馆行业正启航。

虽然咖啡在县城依旧是小众产品,体量不大,很多可以定义为偶然性消费、带动性消费,如某部分群体,像考公考编、上班族某天想喝咖啡,带动周围人消费;或者新店开业,同事请喝咖啡,一来二往,消费者逐渐增多。个人认为,咖啡和奶茶一样,极具成瘾性,贵在前期的习惯养成。

而且,县城人正逐步养成喝咖啡的习惯。县城上班族比较多,还有部分人原来在大城市学习、工作、生活,早已将咖啡当作日消费品,这部分人就是种子,他们在工作稳定、成家等因素驱使下返乡,一同带回咖啡消费习惯,当看到县城有家咖啡馆时,极有可能消费。还有部分在家备考的学生,出于学习需要,也会热衷咖啡。

最关键的是,这些人具备消费能力。我老家,人口近二百万,平均薪资五六千元,当地重商、重视教育,很多人走出去又返回小城,因此消费基数、消费水平和消费认知并不低。

与咖啡市场正待开采一样,县城的咖啡馆待“种植”。据我当时了解,县城在营咖啡馆只有瑞幸和星巴克,那家源自成都的小众连锁咖啡品牌已倒闭。

星巴克的外卖一天只有十几杯,很多人看中它的“第三空间”概念,进店谈事情,星巴克并没有上线美团,消费者靠代购才能喝上咖啡,价格高昂。瑞幸在县城中心商场有一个铺子,咖啡价格不算高,但消费者随买随走,不能与店员产生情感互动,更无法谈及和顾客做朋友,它的配送距离也有局限性。

成都的咖啡馆出局后,县城就没有小众咖啡馆了,但大城市审美正在向小城市迁移,县城需要一个咖啡口感好、店面又独具风格的把精品咖啡馆。我入局恰好切中差异化,与星巴克、瑞幸相比,竞争优势分别是价格和服务。

如今顾客的复购挺高,核心顾客一周的的消费频率大概在3~4杯,还有人每天都会下单。

虽说县城咖啡正在启蒙阶段,但消费者对咖啡也有要求,比如咖啡口感要纯正,不能太酸或者太苦,需要取平均值。他们更喜欢大众化的产品,也就是当下火热的产品,像一些特调的产品,让她们接受具有难度。

比如有的咖啡豆偏苦,不讨喜。拿我家店来说,爆款产品是生椰拿铁,推出它永远不会出错,我想推出能表达自己创意的产品的想法都被浇灭了。当然也有猎奇心理的顾客,尝试特调产品。

就目前观察来看,年龄在25~40岁的消费者是最多的,20~25岁的是第二群体。相比咖啡,县城人更爱喝奶茶,我查看外卖后台数据发现,咖啡受众中,购买我家产品的最多,这些顾客除了喝咖啡外,经常会买茶百道、一点点。究其原因,有消费认知局限,还有地理位置因素,奶茶店多开在人流量大的商业区。

我最近正在丰富产品线,增添了甜品,但没有加入奶茶,这家咖啡馆的定位是“做好每日的咖啡”,初心是让消费者通过咖啡认识我们,并不想做融合类的店铺。

在我看来,县城咖啡馆正值风口。端倪早已显现,这一年县城的餐饮店像花苞一样绽放,包括诸多连锁品牌,比如自海底捞进驻后,各种各样的火锅店开进县城,日料店、烤肉店相继拔起,商圈有几十家奶茶店聚集,但咖啡馆依旧稀少。

供方少,但咖啡需求增长明显,我家的顾客量逐步增加,而且星巴克代购也足以说明问题。我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抓住风口,扩大店面,将其做成氛围独特的“日常咖啡馆”,这片市场至今是空白。

我觉得在县城开咖啡馆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能培养个人全方面的能力,最为关键的是抢先入局,能获得店铺培育期,当产品足够好,积攒的忠诚客户越来越多时,越难被后来者赶超。不过,在县城开业也要做好心理建设:所赚未必能达到预期。

对于想要在县城开咖啡馆的年轻人,我有六项建议:一是资金、知识储备、经验充足;二是不能过于情怀化,开店的目的是盈利;三是做到产品第一,服务第二;四是不能自娱自乐,要贴合市场;五是要找准目标群体,在县城,第一大群体就是上班族。另外最好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可以提高店铺审美,降低成本。

咖啡+酒,是我在县城开咖啡馆做出的妥协

咸阳武功县|凌肖|28岁|咖啡酒馆店老板

咖啡+酒是我在县城开咖啡馆最后的倔强。

三年前我曾坚持理想,试图在县城开一家咖啡馆,使用高端咖啡机、制作高品质咖啡,当时不清楚县城人到底需要什么,结果在现实面前屡屡碰壁。

这次不像以往那么“轴”,我采取迂回路线,借助“酒馆”+“咖啡馆”的复合模式进行测试,没想到成功了。

我家咖啡酒馆仅有40平米,一年的房租不到1万元,前期装修、购买设备等投资仅4万元,店内每天的营业额在1500元-2000元,两个月实现了盈利,三个月回本。

在县城再度开店,显然没有多年前那样困难,这有多方因素加持。首先是大环境利好,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没有归属感,或疲惫或受挫后渐渐回流;国家对农村、县城等各方面建设,政策扶持也促使年轻人返乡就业。我们当地有电商城,靠电商创业的人很多。年轻人回归,也带回了消费能力、消费认知。

留在本地的年轻人也是有生财之道的,消费力惊人,买一双鞋子动辄上千元。

消费群体、消费水平皆具,县城人的消费需求也在“躁动”。我始终觉得越小的地方越需要咖啡馆、酒馆这种地方,因为大家的精神需求很旺盛。

最关键的是,县城人不似大城市那般,有扑面而来的压力。拿着3000-5000元的薪资,房价不高,生活悠闲。以我家来说,客单价20元上下浮动,客群以18~35岁年龄段的年轻人为主,包括高中生、公务员等。

即便如此,我这次开店依旧不敢冒险,融合了咖啡和酒,前者是情怀,后者是盈利。当地人基本以喝奶茶为主,县城有30多家奶茶店,但只有我这一家咖啡馆。本着初心只做咖啡就会丧失盈利,酒在地方接受度很高,二者的格调和氛围有共通之处,所以一开始我只卖酒,逐渐添加了咖啡。

目前店内7成的营收来自酒品销售,3成来自咖啡销售。

虽然咖啡不是主流,我仍看好它。咖啡馆与奶茶店不同,它不单是提供一杯饮品,咖啡馆是带社交功能的时尚、休闲场所,眼下市场上有需求无供应。

我个人认为,县城咖啡馆正值红利期。大品牌“看不上”小县城,趁着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入局,耐心地深耕几年,等他们“进攻”时,我早已站稳脚跟。

最近我计划将咖啡独立出去,在酒馆旁边单独开店。我发现部分年轻女孩对酒馆有畏惧感,这会影响咖啡生意,此举也是想让两家店的客群慢慢融汇,抓住另一部分咖啡群体。走上正轨后,我还有意在咖啡馆旁边开一家花店、烘焙店,打造地标性质的街头文化区,使其成为县城人放松的首选之地。

事实上,在县城开咖啡馆有掣肘也有优势。

一般来说开店要挑选地段,不少老板斥巨资租店铺,在县城并不需要。县城本身不大,熟人介绍、或者一经打听就知道店址在何处。县城房租低、运营成本低,也就意味着投资少,风险低。

虽然县城不如一二线城市消费体量大、消费水平高,胜在客源稳定,都是熟客,甚至店门一开,老板什么都不需要管,消费者“自给”,喝酒、聊天……久而久之形成大城市不具备的氛围。

在县城开店不要心急,第一步肯定是培养一批用户,以我而言,一年不足1万的房租低到三五年之内我没有生存压力,有信心做这件事。

有些人存在“小城大店、大城小店”的认知,我觉得在县城不适用,倘若大店经营不利,后期租金等各方压力飙升,也不利于转型,莫不如做“小店、多店”,在小店上花心思,赋予其价值感,让很多人觉得花十多元买一杯咖啡很值得。

我平时经常拍短视频记录店铺日常,前几天有一条视频“爆了”,为店里带来四五万的营业额,而且靠短视频还能慢慢培养用户认知。

县城虽小,生意经并不少,想要在县城做好咖啡馆,就得有别人难以超越的壁垒优势,能力过硬、资源丰富、态度积极等都必不可少。

结语

即便在县城开咖啡馆面临诸多问题,不可否认,餐饮下沉是大势所趋,事实也证明一些低线区域的消费力惊人。就处于贴身博弈的餐饮行业来说,下探或许能缓解部分焦虑,挖掘出第二增长曲线,收获意外之喜。

对于被小吃摊、面馆环伺的县城人来说,也需要新审美、新餐饮来刺激味蕾,毕竟消费者是需要被启蒙和培养的。

THE END
1.古茗CoCo下乡开百平大店了!要做“乡镇星巴克”?美食天地“茶饮行业主动下沉低线市场已成为这轮茶饮增长的主要形式。为迎合县乡消费升级趋势,开大店成为乡镇“星巴克”是重要趋势”。 带着这个期望的悸动烧仙草今年在江苏开了30多家60平以上的“大店”。 无独有偶,古茗、CoCo都可(后文简称CoCo)陆续在县城乡镇也纷纷开“大店”。 http://www.foodwifi.net/mobile/index.php?itemid=34078&moduleid=24
2.到县城开店去特稿精选2024年2月8日,山东东营一处商业街,幸运咖、霸王茶姬等连锁品牌盘踞在此。图:冯奕铭 文|财新周刊 冯奕铭下沉市场的餐饮加盟热潮,终于让餐饮连锁龙头海底捞也坐不住了。2024年3月初,海底捞(06862.HK)宣布开放加盟,而此前,其大中华区超过1300家门店全部自营。另一家旗下五个连锁品牌原本都自营的餐饮头部企业九毛...https://weekly.caixin.com/m/2024-03-23/102178531.html
1.经营证照公示星巴克星巴克线上点单门店信息公示https://www.starbucks.com.cn/help/legal/delivery-store-certificate/danzhou
2.星巴克在县级市能开吗,星巴克在县城开店要求建议投资者不妨考虑其他类似的咖啡饮品项目,也许更适合说不定。 参考资料:星巴克咖啡中国官网 以上是对您关心(星巴克在县级市能开吗)星巴克在县城开店要求的问题的详细解答,如果您对我们的加盟项目感兴趣或有任何疑问,请随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https://www.33cy.cn/zixun/45174.html
3.星巴克加盟条件有哪些星巴克是北京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旗下品牌,自1999年进入中国以来,秉承“激发并孕育人文精神——每人、每杯、每个社区”的公司使命,我们始终致力于发展成为一家与众不同的公司:在传承经典咖啡文化的同时,关爱我们的伙伴,为顾客提供超越期望的星巴克体验,并为所在社区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目前,星巴克已经在中国内地200个城...https://m.xiuxianshipin.com/index.php/news/125697/
4.霸王茶姬加盟费需要多少钱,霸王茶姬奶茶店加盟费是多少加盟保证金是加盟商向总部缴纳的一笔资金,通常是为了保证加盟商能够遵守加盟合同和规定,保证品牌形象和经营权益的一种方式。加盟费则是加盟商向总部支付的一次性费用,用于获取品牌授权和经营权益。装修费则是指加盟商需要投入到店铺装修和设施建设中的费用,这是开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https://www.ldygjx.com/zixun/15067.html
5.县城的房子还有未来吗?(中)你想知道县城的房价前景,最简单就是看有没有星巴克,星巴克咖啡店选在哪儿开店会专门请专家来分析,分析的过程我们不需要知道,就看它把店开到哪儿就行。 目前全国有70多个县城开了星巴克,星巴克在县城开店的逻辑有两个我们值得借鉴,一个是弱县强县,第二个是强省弱县,这两类县城都是有希望的地方。 https://www.jianshu.com/p/541a3fa0f758
6.2023年星巴克把更多新店开到了县城事实上,客单价下滑的情况起码在2023年8月便已出现。星巴克中国2023财年第四季度,同店(仅统计开店13个月及以上的自营门店)销售额增长5%,其中同店交易量上升8%,平均客单价同比下滑3%。中国市场的消费意愿变化以及这里激烈的咖啡市场竞争,无疑对星巴克造成影响。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707671
7.星巴克突然换帅,关于中国市场走向的几个猜想澎湃号·湃客一、控制门店扩张节奏,但在下沉市场依然有独特优势:从近三年星巴克扩张节奏来看,二、三季度既是销售旺季,也是开店高峰,不过相比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已有开店速度放缓趋势。 分季度来看,2023年一季度,星巴克净新增门店153家,二季度237家;三季度326家,四季度169家;今年一季度,净新增门店118家,二季度新增213家。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421330
8.回县城开店的年轻人:“单挑”瑞幸星巴克,活得还不错开店前,陈璜坚持,“只做咖啡,不卖奶茶,也不卖薯条”。但他不得不承认,被奶茶“惯坏”的县城消费者,不一定要求咖啡品质多高端,却接受不了口味太酸或太苦。 一个最直接的例证是,美式和拿铁是咖啡店的标配,但店里卖得最火爆的,是生椰拿铁和鸳鸯红茶拿铁,因为它们口味更甜。 https://36kr.com/p/dp1654579335936130
9.星巴克在中国:既要下沉,又要高端市场扩张星巴克试图在中国市场实现“有质量的下沉”。尽管整体思路是要渗透进乡域县域,但星巴克优先从成熟市场周边的城郊与乡镇开店,而后再进入不确定性更高的新县城。稳扎稳打的打法让扩张的积极影响占据上风,星巴克首席财务官Rachel Ruggeri也认可新店扩张是营收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http://healthnews.sohu.com/a/755740257_100194960
10.星巴克(Starbucks)最详尽相关新闻,更多星巴克电商消息星巴克创建时间:1971年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96% 好感 4% 反感 星巴克(Starbucks)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星巴克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1992年星巴克在纽约纳斯达克成功上市。https://www.ebrun.com/label/co/starbucks/
11.从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即时零售,看县域经济的“科技树”比如,瑞幸咖啡、幸运咖等新咖啡品牌都设计了激进的县城开店计划,预计一年新开数千家店,连全球化巨头星巴克也不例外,同样把挽救市场颓势的希望放在县城。 「当我们在谈咖啡市场拓展的时候,星巴克看重的不仅仅是全国 300 多个地级市场,也包括了近 3000 个县域市场。」星巴克中国首席运营官刘文娟此前接受采访时曾如此表示...https://news.hexun.com/2023-02-18/207820394.html
12.排队一个小时!最疯狂的春节,1700家瑞幸在小县城爆单Foodaily...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乐观的独立咖啡店老板看来,来自瑞幸的竞争并不大,而瑞幸自带流量,可以培育县城整体的咖啡市场,自己也能跟着分一杯羹。此外,相比起做流量生意的瑞幸以及做空间生意的星巴克,“与客人的交流互动”依然是自身存活下去的关键差异点。 当然,这些乐观的店主中的相当一部分,也并不回避自己“曾经向瑞幸咨...https://www.foodaily.com/articles/3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