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市场营销教学;案例教学法;市场营销案例
一、教师的主要工作
二、学生的积极参与
三、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四、结束语
参考文献:
[1]李巍,席小涛.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7(23):62-64.
菲利普·科特勒最近把一个案例引入他的新版教材,这个案例的主角是戴夫·卡罗尔,他在乘坐联合航空从加拿大去美国加州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吉他被行李员像“扔链球”一样装卸、导致损坏。为表达不满,他创作歌曲《联航损坏了吉他》并上传至互联网。短短几天内,这段歌唱视频的点击率超过60万次,它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力让航空公司不得不低头认错。在这个案例中,如果我们将情境复盘,联合航空应该怎么办?公开低头认错吗?那就是传统危机公关的思维。联合航空应该让自己的支持组群去做辩护者,让两个端口消费者之间去对话,同时也可以即时组织一个歌曲,嵌入损坏过程并进行幽默地道歉,以此去回复那些不满的消费者,让整个回应过程变得“轻松有趣”,要引导自己的拥护族群说话、表达。这个时候,CRM要变成MRC(managingreal-timecustomer),时时的互动非常重要。
要从CRM转到MRC,服务文化的建立非常重要。MRC应该是一个倒三角的结构,需要企业去更新自己的文化。两年前有本书叫《海星型组织》,大家当时还不是很能接受。讲的就是企业的组织要像海星一样,切断任何一个触角都可以活下去,任何一个部门都可以应对危机,灵活反应。
这里引出很重要的一点,传统营销向社会化营销的转型关键是营销角色的转变——从“影响消费者”到“帮助消费者表达”,由“品牌主体创造内容”(Brandgeneratedcontent)到“客户创造内容”(Usersgeneratedcontent),我上半年去很多企业中调研,看他们怎么做,结果他们做社会化媒体就变成了做微博,做微博就变成了每天固定发贴,起不到半点效果。必须得说,“社会化媒体营销≠微博营销”。社会化时代营销战略应该从头到脚都贯穿“让客户创造与表达”的思维。我们拿今年上半年碰到巨大营销问题的某著名互联网服装公司来说,社交媒体时代他们应该怎么转型?我认为完全可以开发出一个简单的App软件,让消费者可以自己用这个简单的软件设计T-shirt,然后设计完后放在自己的微博上去show,至于衣服的定价方面则可以这样设计——假设如果自己设计完出品可能要卖到200元/件,而卖得越多,则自购的价格可能越便宜,当可以卖到50件的时候,这件T-shirt可能只要29元。这个时候,那个设计的消费者就可能不断发动周边的朋友去买自己设计的T-shirt,客户又变成了你的“渠道”,而且由于这件衣服是消费者参与的设计,那他会有高度的品牌忠诚和宣传效应,并主动通过社交媒体放大。
上面我说的是一个典型的用社交媒体做营销的方法。我一直以来有个比方——传统营销与社交媒体营销的区别就好比是巴黎两座著名博物馆的作品,传统营销好比是“卢浮宫”里面的西方古典画作,此作品全部由艺术家完成,观赏者只需去欣赏与理解;而社交媒体营销要做到的效果好比是“蓬皮杜”里的现代、后现代艺术,一眼看去看不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然而作者和观察者两者一起完成了艺术本身的意义,所以有人说后现代艺术就是一部需要观赏者一起完成的艺术。社交媒体营销就是这样,你需要企业和消费者一起来完成这个营销过程,缺一个维度,它就不是好的作品,不是好的营销。
关键词建构主义;市场营销学;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代较有影响力的一种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最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传载符号系统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假想,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因此,知识应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或群体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一站式”传授而获得,学习是一个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途径建构意义的复杂过程。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我国传统教学法提出了质疑和批判,诸多实践也证明了传统的单一课堂讲授法未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使学生未能在最大程度上对知识进行获取和更新。
一、建构主义教学观对市场营销学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即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主动搜集有关资料和信息,探索性解决问题,还应当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平台和条件,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纠正错误和偏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捕捉营销理论领域的新理论、新观点,对知识进行同化、顺应、再同化、再顺应地消化吸收,从而使其营销知识体系得到拓展和更新。
(二)协作学习充实学生的认知结构
(三)情境学习提高学生的营销实战能力
建构主义主张把学习置于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之中,使知识能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生活中能更广泛地迁移。在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基于案例的“学习环境”,如营销游戏、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训练方式,使学生能对营销实战进行亲验,不仅参与其中,而且能学于其中,从而提高营销实战能力。
二、建构主义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特征决定了高职系列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宗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基于此,笔者认为,利用建构主义教学观原理进行高职系列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改革,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实验,这对于学生建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市场营销学知识体系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一)开展互动式课堂教学
实施互动式课堂教学给教师提出了较高的业务技能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完善和充实自身的知识结构,善于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引进课堂,丰富课堂教学信息,如将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理念融入到营销实践活动中,并加以讲解点评,开拓学生学习的思路。还应能把握好对学生学习指导的“度”,充分考虑思维的多样化和个体的差异性,尽量激发其思维创造力。
(二)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典型的市场营销实战案例,师生以及学生之间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总结营销理论,提炼营销观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营销实战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建构主义的角度看,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情境学习的平台和“学习者共同体”,使学生能在协作的团体中亲验学习,使他们能以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新的营销知识体系。在培养企业营销人才过程中,案例分析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营销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在对案例讨论和探索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了企业营销实战经验,从而丰富和完善了原有的认知结构。
(三)开展实训教学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要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尽量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科学,是企业市场营销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教学过程除了有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以外,还应适当增加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技能训练,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中嵌入更为丰富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周晓虹.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7(1).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及特点分析
1.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分析
所谓的体验式教学指的是吸收了建构主义理论,并根据学生认特点及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由此可见,体验式教学方法也是人本主义的主要载体,该教学方法不仅是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还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关怀学生,从而给有效提升学生知识内化效率。简言之,体验式教学即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创设的契合学生认知特点、情感特点,以此给予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并帮助学生正确而迅速的理解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其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2.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分析
正如上文所言,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契合学生认知特点、情感特点的教学模式,其不仅能够给予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知识内化效率。立足教学实践而言,该教学模式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以学生为主体,体验式教学是结合了人本思想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发挥,并有效促使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探索知识、发现问题,从而建构起属于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②以实践体验为主要形式。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即在于其跳出了“灌输式”的纯理论教学窠臼,并在教学中融入了大量实践体验活动,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并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及实践能力。③反思与体验相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时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盲目的跟从教师的节奏,而缺乏对学习经验的有效总结。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实践体验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相对较高,其对学习活动的认识也相对深刻,如此一来也有助于其结合体验情况进行反思活动。
二、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分析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模式适合应用于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专业针对性不强、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并使得整个市场营销教学课堂成为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高效课堂,推动着市场营销学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作者:邢文涛单位: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
[1]郎群秀.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朱龙辅.对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中角色扮演法的运用分析[J].科教导刊,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