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酒店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人员的需求量很大,因为一定数量的人员配置能提供更好的服务,但同时,这又增加了不少人力成本。
对于一个酒店来说,什么样的人员配置能既满足服务要求又不浪费人力成本呢?
今天,小九老师带小伙伴们一起分析下这个有趣的问题。
酒店行业人员配置平均数据
1、经济型酒店人房比为0.12-0.16(100间房配12-16个员工)
2、中档酒店人房比为0.18-0.2(100间房配18-20个员工)
3、星级酒店人房比1:1,有的甚至超过这个比例
但在酒店实际运营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不能单纯按照这个数据进行配比。
在配置酒店人员前,酒店需要清楚影响酒店的人员编制的因素,通常影响的因素有三项:一是酒店房量,二是酒店提供的服务标准,三是酒店的其它配套设施。
其中,酒店提供的服务标准是主导因素。因为,酒店房量和配套设施的人员比例都是建立在酒店服务标准上的。在综合这三个方面的影响之后,酒店可以通过:岗位定员,比例定员,统筹定员,这三个定员方式来编制酒店人员。
按照以上影响因素进行人员配比
01标准化服务的酒店配置
标准化服务的酒店,即几乎没有其他配套设施,纯客房或者只是客房配套会议室以及早餐餐厅。许多中小型酒店,尤其是经济型酒店的都是这样的标准设定。而这类酒店的人员编制,可参考前台9个、PA5个、财务2个,采购1个、人事1个、核单1个、厨房5个(纯做早餐员工餐和会议围餐),早餐厅4个、工程5个、安保9个(按酒店车场和大楼是否共用情况比较大浮动)、客房人员14个、销售3个、司机1个、总经理1个、仓管1个、网管1个。
02个性服务的酒店配置
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酒店,人员配置较为简单,酒店可根据本酒店的实际需求增加或缩减人员。
03高品质的酒店配置
如果酒店想要为客人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感动服务的话,则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去配置人员。
例如广州从化的一家酒店:其客房数量有200多间,而餐饮有35桌,还包括40个温泉池,这样的规模其实并不算大,但是该酒店却聘用了400~500左右的员工。如果是一般的酒店,盈利肯定是少的,甚至可能会赔本。
不过,这家酒店的经营策略是和一些学校对接,聘用一些学校过来的实习生,这样的实习生能力专业相对强,而且工资负担并不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酒店的人工支出。而且他们酒店的房价平均1200元,入住率也一直保持着在90%以上,所以这才能够一直经营得下去。
以上是关于酒店人员编制的一些建议,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酒店人员的配置。运用得好,可以节约酒店的人员成本,例如:某知名酒店,虽然170个房只有48个人,但是凭借着自主开发的管家服务系统,并把安保转化职能为管家服务部,从而将酒店服务水平,提高到了个性化,人性化服务质量水平。因此,科技也是重要的力量。
组织架构下的人员配置
关于组织架构的小九老师建议,可以尝试先由某个管理人员负责搭建团队,其后管理人员再根据团队调整管理方式方法或酒店运营的规章制度。
当然,在当下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瞬时性以及获取得便捷性,使得每个人在知识层面上的差距不断缩小。很难说,管理者一定比基层人员能力要强多少。但有时候,基层人员所获得到的信息远比管理人员要丰富得多。无论是管理岗位,还是基层岗位,都只是不同的岗位职责分工罢了。
站在酒店的角度来看,一个酒店最重要的部门则是前台和客房。前台负责接待客人,客房负责酒店的核心产品的维护。
01前台部门
02客房部门
酒店客房人力配置主要方法
1、常态的入住率与人力配置关系
2、季节性入住率与人力配置关系
主要指季节性酒店的人力配置,入住率明显变化,减少员工,降低成本,但是,人员的减少以分流到其他部门为上策,辞退员工为下策。
【案例分析一】客房卫生打扫外包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人力配置与人力成本固有的局限性,已被大多数酒店采用。
弊端:在高星级酒店难以确保服务质量,同时,设施完好率和寿命也都会受影响。
【案例分析二】工业化和封闭式客房清扫方式
工程、保安、保洁以及其他岗位,则根据酒店的实际情况是可选性配置。如果酒店在筹建初期,各项硬件设施设备上基础扎实,并且房量并不是巨大,那工程这一个岗位,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则是完全可以外包出去,无须专门设置这个岗位。保安,保洁以及其他岗位,则同样如此。
酒店总经理以及各部门经理,则同样可以视情况进行精简压缩。如果属于业主自己管理的酒店,则无须单独再设置酒店总经理这一岗位。毕竟这一个岗位是整个酒店中是成本最高的。部门经理,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并岗处理。
对于一些单体酒店来说,如果投资人自行管理的话,可以无须设置总经理这一岗位,直接设置店长岗位即可。而对于酒店日常管理上的事情,则可以通过自行学习得到提升或是咨询第三方机构,获得一定的建议或指导。
另外还有一些体量非常小的酒店,比如二三十间房这样的酒店。这类型酒店,多数是老板亲力亲为,只需要配置客房人员即可,前台则无须进行单独招聘,因为都是老板自己承担了,在经营管理上的困惑,均可以寻找第三方机构,获得辅助指导。
结合自身情况调整人员配置
同行总结出来的数据只能是一个参考,最重要的还是根据自己酒店的情况,灵活调整。
主要有以下几个大的方向:
1、酒店的服务内容。服务是一家酒店定位的关键,酒店所有的服务都是需要依赖员工去完成的。酒店可以根据自己有无餐饮、会议室、SAP、餐饮等服务内容。酒店提供的配套服务越多,需要配备的员工越多。
2、实际的出租率情况。新开业酒店6个月出租率属于爬坡期,酒店可以前期根据自己实际的出租率逐渐增加人手。步入正规的酒店,平时排班时可以在周未、法定节假日等服务高输出的阶段,多安排人员上班,在工作日、淡季的时候安排人员休息。
3、一岗多职,多劳多得。经济型酒店、中档酒店的盈利压力大,可以根据尝试一岗多职。比如,充分利用MOD一岗多职,PA和早餐厅服务员共用等扁平化的人员管理。一岗多能,即可以培训员工,也可以为酒店节省人力成本,同时员工的收入会增加。多劳多得,能鼓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总之,酒店在人员配置时,宏观上要参观行业的人房比的平均数据,同时还需要根据自己酒店的定位、房间数、服务内容、实际的出租率来制定自己的员工配比,才能提高单位人均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