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云场景下"监管控"的设计模型及规则MySecretRainbow

云计算的全面爆发浪潮下,云平台已经不是简单的单个业务场景,而是由多种业务,多种云产品,多种云平台的组合与链接。“混合云”概念应运而生。而作为非技术出身的设计师,似乎很难与此类平台中的技术型用户建立同理心。

在实际混合云的业务场景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可以通过“监、管、控”三种典型的用户视角切入,通过总结设计场景化的设计模型,来保证混合云平台的用户体验一致性与规范性。

什么是“监”

监(monitor)表示用户通过观察数字信息,数据图表,对应关系等方式获取数据;从广义来讲,数据是反映产品和用户状态最真实的一种方式,通过数据指导运营决策、驱动业务增长。

为什么需要“监”

“监”场景下的用户分析及设计策略模型

只有清楚了解了用户,才能回归用户视角去思考问题,去基于他的体验痛点,给出设计主张。进而我们从“监”产品的用户角度出发,来进行一系列的设计演变.首先我们把企业中使用云的用户分为四类:决策者、运营管理人员、云用户、运维人员,通过分析各类用户人群功能及场景,进行具体的页面形态设计。

主要人群核心诉求及数据场景分析

对于混合云产品用户,始终遵循兼容,准确,高效的设计准则进行全局设计,设计的核心点在于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按照设计模型,通过确定主次关系,层级关系,关联依赖,不同维度及对比分析,确定数据表达类型,在确定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元素,结构,布局的设计形态进行深入化设计。

结合混合云多种业务场景,总结概括不同图表类型,在结构上辅助设计图表选择

图表样式选择

提炼设计规范,统一设计元素

认知标准统一

在自然界中,原子是最小存在的单元,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这些分子可以进一步结合形成相对复杂的有机物。而在产品的视觉体系里最小颗粒度的原子,我们理解是圆角、颜色、文字、栅格尺寸等这些最基础的视觉的组成要素;利用这些基础要素,我们形成以组件为单位的设计内容,如标题、按钮等控件。原子单位(基础设计要素)、组件、模块、模板、页面组成一个设计稿。在既定的设计语言和风格的指引下,归纳统一,实现设计语言的规范化、产品化和工具化。在基础模型的基础上,保证视觉展现相对统一,规范原子级组件样式,整理出数据卡片样式,图标使用规范,及大屏基础样式,规避相同数据多种相似样式情况。

01数据卡片规范

02图标图形使用规则举例

在混合云跨业务跨平台场景中,设计师经常会遇到对相同概念的名词选择图标或图形化的场景。为了整体平台的统一性,设定图标使用规范,规范覆盖天基、混合云、应用运维业务场景。提炼核心名词,分别统一线性,面性,2.5D,3Dicon的使用场景及规范。

03大屏使用规范

越来越多的大屏场景出现在混合云业务中,针对大屏类的界面设计,梳理出基础版规范原子级样式,规范后续大屏界面。(由于数据安全要求,数据部分已做模糊处理)

以混合云多Region大屏为例,首先对已有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确定大屏场景及各region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初步框架设计,确定整体布局。

根据数据属性,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多region大屏主题内容需突出专有云与公共云region使用分布情况,可以根据模型选择面积地图作为基础图形,进行视觉风格延展,增加较强的视觉处理形式,突出中心区域精细程度。

基于数据变量的cpu使用率,slb负载均衡等使用条形图表示.

在大屏设计场景中,除了梳理业务、选择展现方式以外,也需要思考每个空间对观者的重要性;不浪费页面的每一寸“土地”,并且让“土地”的设计令用户感到愉悦、一目了然,还能快速获取到想要的信息。

对于运维人员主要是通过资源监控,发现告警,进行资源运维,在混合云运维平台产品维度监控案例里,设计需要反应多层级架构的产品分布

正常/异常状态,监控状态:到达终态、未到达终态。

我们首先确定数据之间的关系,区分出核心产品架构区。

1.产品数量,集群总数等突出数值信息模块,选用小卡片结构将每部分信息进行聚合,

2.产品架构部分确定多层级架构形式,选择横向分布图,统一使用圆形基座,增加层级元素

混合云业务的管理对象可分为“人”、“资源”、“场”三个要素,每个要素都包含“云上”和“云下”两种属性。云上的设计要素一般是虚拟概念,非常抽象;云下的设计要素是实体概念,容易感知和可视。

人、资源、场之间通过“关联关系”建立连接,关系可分为“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

混合云用户的管理场景非常复杂,无论什么业务平台,用户都会在其上面进行各种“管理”行为,企业内外部用户在同一种产品中的行为也存在差异:

3.如何洞察

行业里对用户行为有关的理论研究,主要有福格模型和唐纳德·诺曼的行为阶段理论:福格(Fogg)理论将人的行为拆解为动机、能力和触发条件三个要素,认为只有当三个要素同时满足时,行为才会发生。可以表示为B=MAT,其中B(Behavior)是行为,M(Motivation)是动机,A(Ability)是能力,T(Triggers)是触发。福格理论体现的是行为的内在属性,是提升体验的关键切入点。

唐纳德·诺曼(DonaldNorman)对“行为”划分为:行为→任务→动作→操作。他认为目标导向的行为是“以任务为中心”。所以在这个结构中,行为由任务构成,任务由动作构成,动作又由操作构成。动作是人们如何适应手中的工具,而使用工具展开的内容就是任务。诺曼的这个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拆解复杂的行为阶段,以更细颗粒度的视角分析体验痛点。

我们以“福格行为模型”和“唐纳德.诺曼对行为的阶段定义”为基础,并结合自身业务特性和管理诉求,推导出:

我们从混合云多个产品平台的管理行为中抽象了两种典型的用户行为路径:

体验痛点:

这种路径与顺序路径的最大不同就是,不区分步骤和状态,与前一环节动作无关,与之前的目标无关。整个过程只关心三个方面:当前状态、目标状态和约束条件。在问题发生前,把所有的约束条件定义好,保障不出问题,而不是在问题发生时需要追溯前一环节。如果某一个方案走不通,那么可以采用其他方案重新推进目标,如上图所示。

此链路中用户心智是:尝试多渠道任务并行,条件变化不影响目标的推进。比如:尝试通过改变不同手段查找告警异常的原因,排查定位最终问题。过程中用户也会经历试错失败的挫败感,以及无法分解目标的未知感。

混合云用户基本上都会使用多个云平台,或者多个云厂商的平台。我们希望尽可能尊重这类用户在某些行为上的一致性,例如资源的开通变配、资源的计量计费、资源审批流程等场景,用户对操作具备一致的前置经验,设计保持一致性可以减少用户学习成本,让用户在不同平台使用中体感统一。

1)管理等待、利用合理的引导和全局通知反馈,缓解等待焦虑。

2)细化用户行为的颗粒度,聚合有关的信息,用模板化的思路解决重复配置的问题。

提升选择性路径的效率:混合云某运维平台主要围绕云资源一体化监控运维来展开。用户最为高频的操作链路是查看告警→根源溯源分析→告警定位→查看告警详情→处理告警,这是一个选择性路径的业务场景。我们为了减少用户在告警根源定位中的试错成本,把成本转移到系统中去,让系统承担更多的行为判断和用户引导。比如,通过算法智能判断故障疑似根因,或通过拓扑展现上下游关系,以便提升故障排查的效率。

对所有云资源的运维管理操作都需要二次确认:在特定场景下,我们需要设置一定的用户行为门槛,为用户安全或产品目标服务。在混合云运维平台中,所有对资源的运维变更操作都需提醒用户二次确认的,设计上往往用模态弹窗承载提示内容,内容中也会透出操作对象的详情,以便再次核实。适度的打断会让操作更聚焦、更谨慎。如果没有确认弹窗,也许效率会提高,但误操作带来的用户损失成本可能更高,甚至是无法估量的。

流程编排

在混合云场景中,存在一种“运维工程师”的角色,其职能是处理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频繁变更、隐患排查、软硬件资源管理等等。这些角色是保证业务高效且平稳运行的关键角色。传统运维工程师遇到复杂或者批量任务时,通常需要进行重复性的完成某一个单一任务,由于业务规模量级可能会非常大,运维工程师涉及到的资源种类、数量、任务类型也非常多,如果还是靠人肉去逐个操作,必然会造成大量的重复性劳动,且与业务追求快速响应的目标也是相背离的。

流程编排就是在此痛点下诞生出来的一套通用解决方案,其实这个概念在行业内并不陌生,就是工作流的概念。在一个工作流中,通常有一些“节点”,每个“节点”都可以承载不同内容的工作任务,而不同的“节点”可以进行串联,从而实现用户只要触发这个流程,系统便会自动执行相应的任务,直至任务结束。

在混合云运维业务中,我们尝试将这一整套通用的工作流与运维领域的特点相结合,设计出一套能支持不同业务场景的“编排”方案,我们将整个方案分为3个阶段:

执行前:在流程执行前,我们需要定义整个流程的目标、范围、触发条件,这些参数将会在用户每次执行流程之前需要明确,设计上建议使用步骤条来引导;对于有特定事件的触发条件的流程,可以通过模版分类方法来做区分,即将特定的流程与特定的事件配置规则,以卡片式或者列表型模版作聚合展示。

编排中:流程编排涉及到的操作和传统后台会有点不同,更接近于“画”的概念,因此在编排界面设计上,一定要考虑到用户的使用成本,通过明确入口(如何创建?如何引导用户使用案例模版?)和编排状态(怎么保存,怎么发布,怎么退出),以及流畅的节点链接(流程之间怎么衔接?怎么兼顾自由度和效率?)来营造出高效、沉浸式的编排体验。

控,即控制。在百度中的解释是为了确保组织内各项计划按规定去完成而进行的监督和纠偏的过程。控制的目标就是让事物按计划进行,满足用户的预期与规划,如若出现偏差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调整措施。

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下的混合云体验设计中,设计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才能帮助用户更好的掌控他们的产品,以此来满足使用体验是本环节探讨的重点。

我们先来对“控”的场景做一个界定。黄帝内经中提到: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荀子也曾说过: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古代思想中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体现了古人对于个体状态或行为的掌控策略。这种思考同样适用于云计算时代下用户对个体资源的掌控需求,那就是“先预防、后纠错”。确实,云上服务,我们首要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系统的稳定性,需要通过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式,减少甚至预防故障的发生,所以在纠错、纠偏之前,需要通过设计及技术手段,预防错误的发生,以各种智能化预警、容灾备份等手段在故障真正到来之前进行谋划,最大程度降低故障的发生。

根据“先预防、后纠错”的思想,将“控”(为了确保按计划完成任务的监督和纠偏行为)的行为场景分为三个阶段,帮助设计师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策略输出。

因此,在混合云设计体系中,我们将“控”更聚焦在:从预防错误,处理异常到恢复系统可用状态的过程。在异常、偏差出现之前让用户提早感知到风险,尽可能的了解风险的发展趋势与后果,从而主动规避或遏制。过程中,也需要设计主动透传产品的稳定、可控,建立用户信任。异常出现后则及时处理干预,控制影响面扩大,确保过程中的所有进程与操作都符合用户的预期与安全规范,直至对象回到正常状态。

在预防错误,处理异常到恢复系统可用状态的过程中,“控”的要素主要有哪些?通过对混合云产品设计对象的分析,总结为四个关键要素:态势、感知、时效、链路。

在“控“的各个阶段下,用户的行为与感知都围绕着设计的“引导思维“,帮助用户掌控系统状态与操作节奏。”引导思维“会贯穿在系统控制的各个环节,比如操作后的反馈也会起到引导的作用,操作完成不是行为的结束,而是下一个操作的开始。因此,我们将引导在混合云体系中使用的场景进行梳理举例,并按引导对用户的干扰程度进行层级划分,可以看出,不同的操作触点下,设计师会选择与之对应的引导策略来帮助用户更好的掌控系统。

为了方便设计师在引导体系下对信息状态和组件的选择,我们结合信息本身的属性,将引导体系下的信息类型进一步明确,根据系统、用户主动性的大小,将信息分为:“通知”、“提示”和“反馈”:

1、系统主动推送。用户属于被动接受的一方,不受用户的操作限制,此时信息类型为“通知”。

2、用户操作前或操作中系统给予的信息,用来引导下一步行为。用户和系统处于即将交互或交互过程中,为了让用户更加正确的操作、更好的感知操作进度和状态等进行的说明,此时信息类型为“提示”。

3、用户主动操作后的结果。系统是根据用户的操作被动显示对应信息,此时信息的类型为“反馈”。

轻量级干预的风险提示。如用户进行高风险的运维变更操作,采用弹窗「二次确认」的形式让用户确认风险,点击“确认”操作后,才可继续行为。这种提示会对用户当前的行为进行打断,出现也较高频,重量级一般,常用于资源的增、删、改操作。

重要级强制的风险提示。这种风险提示将结果和影响前置,用户必须在主动了解本次操作的风险及可能的结果后,才能进行后续操作。如下图所示,不勾选风险确认,“提交”按钮则无法点击。这种风险强制确认的约束力最强,它是在用户达到目的的必经之路上进行的有效干预,最大化降低误操作的可能。

状态感知。针对状态的掌控,通过警示色彩的运用让用户快速辨识,如健康度的色彩和趋势图的结合,让用户明确低于50%将触发异常。右图端口水位,采用指标结合折线图进行可视化呈现,异常水位超过基线,明确告知用户超出正常多少。在表达状态方面,设计不仅仅是一个数值、一个色块,而是体现一段趋势的有效信息的聚合,用户可更有体感的掌握当前资源的状态及历史变化,方便用户及早判断是否要人为干预。正常的指标则不需要过多元素辅助,减少信息触达的噪声,让用户快速进入紧急故障的处理环节。

未知带来恐惧,当人对事情缺少了解,就会产生慌乱、犹疑。作为体验设计师,我们也一直致力于通过设计加强用户对产品的掌控,使操作符合用户的心智模型。通过设计将可能遇到的风险提前告知;将界面信息传达的更为精准,将用户的隐私进行有效保护,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用户操作的稳定、安全的感受。

细化空状态。针对空状态一定要运用引导策略告知用户空状态的具体原因,提供帮助文案、操作建议等解决方案,表明在下一个界面可以做什么,引导用户进行操作。空状态的主要场景有:

当组件中信息为空时,也有行为上的区分,一种是用户主动清空了数据,如待办事项;一种是初始化状态下无数据,如用户暂无实例;以及搜索后组件中无匹配内容,如列表数据。这种情况设计通常采用“文字加图形“的形式进行提示,对于初始化场景可引导用户下一步的操作。最后一种则是空状态页面,常见的有404、403、无权限等,采用“缺省场景插图、原因说明、引导操作”共同构成。空状态的设计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未知的恐惧,增加确定感和可控感,满足用户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

随着云产品向智能化、无人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操作由系统自动完成,通过设定的逻辑程序实现自运维、自修复,这也意味着有些信息对用户是不透明的,很难感知,甚至有些操作都不需要用户手动干预,系统可以根据提前设定好的程序自动完成。因此在复杂任务、复杂链路下,需要设计进行可视化的呈现,帮助用户掌控系统安全。

操作掌控。在任务过程的节点展现上,设计将当前状态下用户可进行的行动点明确告知,根据状态的不同,匹配对应的操作,降低误操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过程中的掌控感。如上图集群列表中,变更失败时支持回滚、终止,变更中支持暂停或撤销等。通过设计对流程和信息的再加工,有效告知用户当前任务的运行状况,辅助用户充分掌控任务各环节的状态,并主动提供让用户离开「非预期」状态的途径。

主动式帮助。为了保障用户操作的合规性,设计上会将规范操作以引导帮助的形式,贯穿在用户的行为链路中。一方面通过设计,主动帮助用户按正确的流程进行,一方面提供随手可得的帮助引导,让用户按规范完成操作。

混合云业务中,很多用户是即使用公有云产品又有自己的私有云环境,在私有云场景下,研发运营人员需要到客户现场部署服务与整套系统,此时,初始的部署过程是极其重要且复杂的。如下页面,从部署准备到IDC检查最后到云平台部署,每个部署环节下又包含很多步骤,为了让用户感知到部署的流程,设计了一个全局进度和步骤进度引导,建立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如何在一个屏幕下让用户按照规范的流程部署,并且及时了解大量的说明和注意事项?设计上采用了分栏结构,让帮助指南模块常驻,操作过程中遇到疑问可随时快速查阅,建立用户与系统间的流畅节奏。

结果反馈。在云计算业务中,数据计算分为实时计算和离线计算。实时是对当前资源的即时操作,如运维下的盯屏操作,可实时更新数据并根据用户操作快速返回结果,数据是实时到达的;离线则是服务器读入所有的操作数据,然后进行一次性处理,这就导致很多结果是异步的。

以上是关于“控”这个场景下的常用设计策略,可以有效帮助用户预防错误,在异常发生之前引导用户规避,建立稳定可靠的信任感;在异常处理的过程中,则通过信息主次和一致性,让用户快速获取关键信息并及时处理。此外,设计对链路流程的规划、引导及呈现,可以主动帮助用户掌控过程与结果。

THE END
1.量化金融策略模型有哪些量化金融策略模型有哪些 量化金融策略模型一般指量化交易所采用的策略模型,包括: 1、按交易产品分类,可分为股票策略、CTA策略、期权策略、FOF策略等模型。 2、按盈利模式分类,可分为单边多空策略、套利策略、对冲策略等模型。 3、按策略信号分类,可分为多因子策略、均值回归策略、动量效益策略、二八轮动策略、海龟...https://www.kuaiji.com/zhuanyewenda/944888465.html
2.策略产品经理:模型与方法论.pptx策略产品经理:模型与方法论读书笔记01思维导图精彩摘录目录分析内容摘要阅读感受作者简介目录0305020406思维导图策略方法论产品经理策略模型产品经理方法论产品模型分析决策制定书中能够市场数据提供用户读者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内容摘要《策略产品经理:模型与方法论》是一本深入探讨策略产品管理的书籍,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03633660.html
1.营销战略三角模型品牌策略的7种类型回想那些曾经高调的品牌策略,某些突出的案例最终因为市场反响平淡或消费者需求偏差而导致落败。有品牌曾推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广告,却忽视了产品与广告内容的深度契合,最终导致了策略的失败。这个教训让我们不得不警觉:品牌策略不应仅仅依赖于表面的创新,而是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避免陷入“空洞”的市场营销陷阱。http://www.zhongxinlm.com/yinxiao/21367.html
2.战略分析模型有哪些,用好这7个就够了在面临企业分析和战略决策问题时,企业管理人员可以使用boardmix白板社区的中【波士顿矩阵模型】,以前瞻性的眼光看问题,更深刻地理解公司各项产品之间的联系,促进企业管理人员及时调整公司的产品投资组合,采取收获或放弃萎缩的战略措施,加强在更有发展前景的产品中投资。 https://boardmix.cn/article/strategeanalysismodels/
3.营销领域有哪些著名的模型?如销售漏斗等4p策略包括在做任何企业战略时,都需要考虑天时(市场面对的大环境),不能逆天而行。地利(企业自身能力),我方是否有占据地势优势。人和(消费者需求),我们做出来的产品是否可得人心。 十一、PEST 模型 适用场景:公司战略规划市场规划 产品经营发展 研究报告撰写 理论来源: ...https://blog.csdn.net/upskill2018/article/details/135887340
4.2024年策略人必备的124个营销模型(14.0最新版)58、CBBE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模型 59、品牌魅力模型 60、英特品牌评估模型 61、FAB利益销售法 62、手段-目的链 63、商业模式画布 64、品牌/解题者 65、产品开发四要素 66、12种品牌原型 67、媒介策略四要素 68、价格制定的3C模型 69、销量&利润增长四象限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1225412.html
5.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企业经营战略试题模,从而使“现代汽车”有了较为顺畅、有效的渠道。 韩国现代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成功还在于充分利用了“比较利益”。正因为自身劳动力价格较低且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形成资源配置和利用的优势,再加上正确的国际营销策略,所以取得成功也就有其必然性了。 https://www.yjbys.com/edu/zhanlueguanli/327306.html
6.浙江省2020年8月自考广告策划00634真题试卷自考B.产品策略 C.产品线 D.互补品 6.一个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两个家庭___家庭和夫妻家庭。 A.核心 B.满巢 C.血亲 D.空巢 7.___指在对本产品和竞争产品进行深人分析、对消费者的需求及逆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确定产品与众不同的优势及与此相联系的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独特地位,并将他们传达给目标消费者的动...https://www.educity.cn/zikao/219773.html
7.企业如何制定营销策略?16个经典营销模型目标的时限性就是指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不限定时间的目标也没有实际的意义。有截止期限这也是在给我们一种必须要执行的压力。 03 产品策划模型 1. SWOT分析 我们经常会用这个分析理论来做企业营销策略或者具体产品的优劣势分析,为制定企业营销战略提供必要的竞争市场分析。 http://www.pr666.cn/contact/62.html
8.市抄营策略有哪些市场经营策略有哪些 市场经营策略有产品策略、促销策略、分销策略、价格策略。产品策略包括产品组合策略、品牌与商标策略和产品开发策略。促销策略:促销组合反映了使产品到达目标客户的各种方式。分销策略是确定产品到达客户手上的最佳方式。价格策略包括产品差别定价法和产品上市定价法。https://www.gaodun.com/wenda/chuji/95808.html
9.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MBA教育中心由上面信息可以初步归纳,以企业竞争分析而言,对于企业每一产品线均需要建立对应的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以了解现阶段产业竞争状态。然而,若根据先前所讨论的 动态监控系统(Dynamic Monitoring System)而言,最重要的部分为相关企业情报信息需要实时与动态的更新,当然根据相关信息所延伸的策略拟定也需要动态调整。 https://mba.hdu.edu.cn/introductiondetail.aspx?kid=933
10.年中复盘,目标落地打胜仗三部曲月静态目标制定以后,还需要有配套的策略作为支撑,否则相当于目标在空转。对于如何分解策略,在下一节会结合局部业务模型做重点介绍。 既然有静态目标,一定也有对应的动态目标。月动态目标是在月静态目标基础上,同时根据上个月、上个季度目标实际达成的情况和本月结合最新的市场动态,产品和业务动作之后,综合制定的最终的...https://36kr.com/p/2337656441572613
11.市场营销策略有哪些?POM模型帮你定制独一无二的营销模式赵阳...看完这里POM影响力组合,你可以根据自己产品的属性,判断自己属于哪种驱动模型,然后再确定营销渠道及内容输出。 不同的营销模式,适用的内容模式也是不同的,如果你不确定适合自己的市场营销策略有哪些,也不知道该如何确定渠道和内容模型,那么我推荐你一定要听一下赵阳老师《企业营销·管理》课程。 http://www.mysemlife.com/25988/
12.IPD(集成产品开发)工具:如何满足客户期望?$APPEALS模型来了...二、 $APPEALS模型有什么用? 要想打造一个好产品,关键问题就在于洞察出用户的真正需求。企业通过$APPEALS模型可以收集到客户关注的具体维度问题,并确定每个维度的权重。然后分析自己公司和竞争对手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绘制雷达图进行差异化分析。最后基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市场策略,确定产品应该关注的核心功能和需求,减少弱...https://www.zentao.net/blog/83101.html
13.一文稿定丨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本文内容包括教学设计的概述、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国际教学设计的研究热点、教学设计的模式、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之学习需要分析、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之学习内容分析、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之学习者分析、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之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之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制定、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之教学评价的设计。 https://ygjyy.lcedu.cn/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908076
14.理论模型集锦营销相关模型4Ps是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营销模型,而4Cs是一种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模型。4Ps营销组合向4Cs营销组合转变,具体表现为: 产品(Product)转变为顾客(Customer):产品策略是企业根据目标市场定位和顾客需求所作出的与产品开发相关的计划和决策,而顾客策略则是根据目标市场顾客的需求和欲望,制定相应的产品生产开发计划。 https://www.jianshu.com/p/4537090800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