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AI时代的2种“商业模式”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互联网时代平台型

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4次大的变迁: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不同的阶段都有其适合的商业模式。本文作者对这不同阶段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解析了AI时代的2种商业模式,一起来看一下吧。

梳理一下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你会看到,基本上经历了4次大的变迁: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不同的阶段都有其适合的商业模式。

一、消费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早期,流量红利不断,商业模式很简单,找到一个需求点,然后通过强运营,不断优化盈利模式,就能够过得很好,所以这个阶段的商业模式可以用三级火箭理论来进行概况:

随着流量红利的消失(流量越来越贵)、消费升级(进入买方市场),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等因素,刺激了供给侧改革,加速了产业互联网的进程,市场的竞争升级到了产品、供应链等综合实力的比拼。

可以用一张商业画布来进行描绘,如下图所示:

此阶段的商业模式,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即可:

需求是什么?解决方案如何?如何盈利?客户是谁?从哪儿来?关键合作是什么?成本如何?

产业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特征就是“高度协作,资源整合”,比拼的是资源和运营能力,在网络效应的加持下,大大小小不同领域的平台型产品诞生。

这个阶段技术壁垒并没有那么高,算是硬碰硬的一种打法,但打的还是表层需求。

三、大数据时代

产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生产了大量的数据,催化了数字化进程加速。数字化、大数据等各种概念爆发,同时也点燃了人工智能的火苗(尚未大规模兴起)。在此阶段,大数据为传统商业模式中的产业上下游关系增加了一个“数据”的维度,新的商业模式诞生,如下所示:

在这种模式下,数据既是资产,又是产品和服务,整个商业市场不管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都开始重视数据的价值。

四、人工智能时代

随着AI的发展,表层需求已经不足以支撑产品商业化,这就对需求挖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高了产品构建的门槛。如果一个人对整个行业与市场没有深刻的理解,那么他也就很难挖掘出真正需要AI来解决的需求和痛点。

商业模式设计没有标准的流程,领域不同,流程就不同。人工智能时代,高度概括的商业模式方法论往往实用性很低,因为AI解决的是用户深层次的需求,就像用低倍镜永远瞄不准,也打不到远处的敌人一样。

产品或服务是商业模式的核心载体,因此为了探究人工智能时代的商业模式,就需要先分析人工智能时代的产品框架,主要从2个维度来拆解产品框架:技术维度、用户角色维度

1)基于技术的产品框架,从低到高依次为:运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类脑智能,如下图所示:

运算智能:主要依赖计算机的强大算力,增加产品和服务的效率;感知智能:如智能语音、图像识别、等模式识别类产品,主要在优化产品的交互层;认知智能:如NLP、知识图谱等,可通过概率图等实现类人的认知推理,主要优化产品或服务的策略层;类脑智能:如脑机接口,实现人机合一,实现去产品化,无感化服务;

2)基于用户角色的AI产品框架,可以分为:过程类产品、终端类产品

过程类产品:用户触感的实体产品与传统产品没什么不同,但是在感知层面有很大的不同,如智能聊天机器人、自动决策系统等;终端类产品:通常为软硬件结合,以拟人化的智能终端来提供产品服务;

基于不同程度的产品框架组合,我们可以抽象出2种不同的商业模式:

第一种:赋能型AI商业模式,AI作为一种服务能力,嵌入到传统的商业模式中,助力传统商业模式升级改造。原商业模式不变,通过引入AI服务或合作,来提高整个模式的运作效率;

第二种:降维颠覆型商业模式,打破原有的服务模式,拥有极高的专业度,有较高的算法模型和数据资源壁垒,同时化繁为简,以创新型的产品形态作为商业价值载体,用“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打法再走一遍;

特点如下:

改变原有的价值链,和价值传递方式;改变原有的产品形态,以创新型产品来革传统产品的命;建立强有力的壁垒,内卷整个领域;五、总结

市场在不断变化,只有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商业模式的变革,也只是换了一种交易结构而已,商业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要对未来有信心。

本文由@长弓-PM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THE END
1.产业互联网时代下的商业模式变革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与变革 作者:胡世良 ISBN:9787115316042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2013 获利时代 :移动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 作者:刘伟毅 ISBN:9787115348456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2014 马云的互联网思维 :移动互联时代的商业模式与经营智慧 作者:黄凤祁 ISBN:9787115363121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70b8e6341ac6b72f9e3b3ca73650b713
2.数字产业的七种典型商业模式经过梳理,数字产业总共有七种典型的商业模式:传统模式、开源模式、业务外包模式、混合型模式、混合型+模式、服务形式的软件模式和互联网模式。 一 传统模式 传统商业模式最典型的案例是SAP。数字产品一经购买就被赋予了永久使用权,具体的盈利方式为进场费(每个用户一次性支付一定的费用)加停车费(升级版权费及维护费,...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01/01/3552233_1132831245.shtml
1.“互联网+”驱动产业创新机制及商业模式研究摘要:在“互联网+”驱动下,产业将以智能技术系统、物联网及服务为基础形成产业互联网.首先研究“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创新机制,包括“互联网+”驱动的智能产业元创新机制和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此后,讨论“互联网+”促进商业模式变革机理,包括“互联网+”驱动的产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及其价值创造机制.研究认为产业互联网新...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kjglyj202016001
2.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工业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 一、产业发展现状 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总体规模持续提升,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有力支撑。2022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 1.26 万亿元,同时带动渗透产业增加值 3.20 万亿元,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总体规模达4.46 万亿元,占 GDP 的比重为 3.69%。预计 2023 年,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将...https://blog.csdn.net/2301_81703065/article/details/136614643
3.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发展与商业模式创新任何一个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都会遇到两个关键问题,一个叫做技术路线图,一个就是商业模式。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而未来商业模式创新核心是怎么将现实世界映射到虚拟世界的建设中去。 上一代互联网在美国硅谷创造了一大批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并取得了成功。下一代互联网的特征决定了它将给商业模式的...https://www.51callcenter.com/newsinfo/148/12232/
4.五矿发展谢海:大宗产业互联网一定要有明确的商业模式“产业链的全要素”是产业互联网的本质,其通过信息和产业链服务的整合,可以实现降本增效。而大宗商品具有运输成本高、回款周期长等特点,且在传统交易模式下,面临地域限制、信息不对称等局限性。因此,大宗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化,则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其交易的固有痛点。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202109152101899437.html
5.互联网背景下新产业新业态商业模式创新为了贯彻教育部“打造创新创业升级版”的号召,响应学校“以创新创业带动教科研”号召,培养师生创新、创业精神,工商管理学院于2021年4月21日13:30-15:30在高新校区教学楼602教室召开了题为“互联网背景下新产业新业态商业模式创新”的学术报告会。在王天力老师的积极联络与沟通下,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曼巴创服(吉林省)...https://gsgl.jlenu.edu.cn/info/1109/1255.htm
6.产业互联网推动供应链发展的三大猜想在供应链的另一端,产业互联网也正在快速的发展,它们又会产业哪些投资机会呢? 就在新零售的商业形态越来越被消费者们接受的同时,新零售引起的产业互联网的整合和改造,现在却成为了资本的「心头好」。究其原因,主要因为我国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高度数字化,创新模式不断涌现。但是在后端,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仍在追赶全球...https://www.iyiou.com/news/2019040696727
7.C2M产业互联网平台领跑数字化变革之路,酷特智能第三季度净利同比...服装C2M产业互联网平台进入“收获期”,C2M定制商业模式领跑行业 近几年,基于“互联网+服装”和智能化、信息化供应链之上的服装定制化浪潮悄然兴起。根据有关预测数据,2021年中国服装定制市场规模将达2174.2亿元,2022年预计能够实现超过2600亿元的规模。在行业整体业绩低迷的背景下,逆势上涨,显示出背后蕴藏的巨大商机。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6755227.html
8.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精选十篇)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精选十篇) 1987年中国学术网 (C A N E T) 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内, 正式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互联网在中国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 到2007年底, 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 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大促进了互联网公司的飞速发展,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g4bz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