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背着所述,是笔者对政策的一种片面或者不严谨的解读,大概各级政府的官员们于政治方面对“互联网+”会了解的更深。伟哥当然不是为大家解读政策的,还是需要在互联网及商业角度说一下“互联网+”的。纵观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史,自从互联网诞生、到1.0、2.0及3.0时代,所有的互联网商业模式都是“互联网+传统商业”的模型。1.0时代是互联网+信息,2.0时代是互联网+交易,3.0时代是互联网+综合服务。互联网技术不断推陈,商业模式不但出新,只是万变不离其宗,一直遵循“互联网+360行”的模式。以此,“互联网+”是互联网融合传统商业并且将其改造成具备互联网属性的新商业模式的一个过程。
“互联网+”的几层含义
当前非常流行“解构主义”,无论是商业、行业,还是电影、音乐,都会因为解构而焕然一新,同时也能够让人们能够看透其本质上的一些东西。说白了,就是把一个词或者一个事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遍,将其内涵也挖掘出来展示在用户面前。这里,伟哥也试着对“互联网+”做一个解构,以挖掘“互联网+”更深的几层含义。
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的第一个内涵是“互联网思维+”,传统企业融合“互联网+”的第一步是了解互联网,所以了解互联网思维是一个基础的开始。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长期发展中,很多互联网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及数据,足以让他们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就可以看作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企业总结出来的,更适合线上的商业模式,所以对传统企业在线下经营不会太适合。“互联网+”要求传统企业先了解互联网思维,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新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渠道+
在一部分互联网人的眼中,互联网是个工具,这个看法伟哥是认同的。就如之前的蒸汽时代、电力时代一样,这些工具解放了更多的劳动力进而从事更多的工作,给生产与生活带来更大的便捷性。互联网作为工具,做大的贡献就是在互联网2.0时代到来以后,互联网成为一个企业们商业营销及交易的新渠道。这个渠道跟线下的其他渠道一样但效率更高,在线支付使得购买商品更加容易,在线选货的种类更多,重要的是互联网渠道让商家的市场增加了十几倍,彻底冲破了地域概念,不用区域代理机制也能卖货到更远的地方。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互联网在商业创造了一个新的营销及供应的渠道,有了这个渠道所有的交易都不成问题。理论上任何行业的任何商品都可以在网上实现交易,电商诞生到现在,基本上所有大家见过的商品都被放到了网络商城上。因此,探讨“互联网+”必须研究“互联网渠道+”这个属性,渠道是互联网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B2B还是B2C。
互联网平台(生态)+
传统企业融合“互联网+”,一方面可以自己做平台或生态,另一方面在早期也可以加入某个平台或生态,坐那些平台不愿做或者不想做的,从而通过平台及生态战略来实现企业的初步转型。平台一方会为企业提供足够多的帮助与支持,将来很有可能是传统企业转型的必经之路。大部分企业会选择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平台及生态的入驻,另一条则是企业自身的探索,这样可以回避转型不成功的风险。
万物互联+
应该怎么理解“+”
除了对“互联网+”的互联网部分做一个解构,这里也简单的说说其中的“+”。这个“+”可以看作是连接与融合,互联网与传统企业之间的所有部分都包含在这个“+”之中。这里面会有政府对“互联网+”的推动、扶植与监督,会有企业转型服务商家的服务,会有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企业的不断造访,会有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不间断的探讨,还有连接线上与线下的各种设备、技术与模式。如果去翻阅资料,还会有更多内容在里面。总之,这个“+”即是政策连接,也是技术连接,还是人才连接,更是服务连接,最终实现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对接与匹配,从而帮助完成两者相互融合的历史使命。
在技术上,“+”所指的可能是WiFi、4G等无线网络,移动互联网的LBS,传感器中的各种传感技术,O2O中的线上下线相连接,场景消费中成成千上万的消费,人工智能中的人机交互,3D打印中的远程打印技术,生产车间中的工业机器人,工业4.0中的一是智能工厂、智能生产与智能物流。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将来还会有更多更新的技术来为“互联网+”服务。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想要“智慧”往往需要用到非常多的跨领域技术,甚至黑科技进行创新研发。参与建设智慧城市的企业不可能十项全能,而是各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
在信息不断更迭的时代中,我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行业选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个人创业;特别是网络创业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一块糖。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下,我们又该如何创业?
“站在风口,猪会飞。”确实,在互联网之风的吹动下,各行各业正在掀起革命,网络金融、网络农业、互联网医疗遍地开花。
由湘潭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作为第一批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也是国内首家入选Gartner“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的企业
如今,让许多商家苦恼的事情并不是引流、也不是销售,而是操作的繁琐和复杂,毕竟,大部分商家都开通了线上和线下的同步销售,但是销售渠道的拓宽却让许多商家因为平台的不一而足:商家需在形形色色的平台上开通入驻请求并自己去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