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在产品上具有创新能力的小公司发誓要革iPod的命,但它们很快就发现iPod早已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商业模式。iPod的背后,是苹果建立的网上音像商店iTunes,购买一个iPod,等于买下一家其大无比的音像商店(现在从iTunes购买下载的数字音乐和电影的数量已经超出亚马逊书店)。iPod有点类似于洛克菲勒的公司在卖煤油时免费送出的油灯,有了这盏“油灯”,你就会从iTunes那里不停地购买“油”(数字音像)。因为一种购买行为的背后,隐藏着另一种购买需求,甚至这种隐藏的购买需求背后还潜藏着一种或多种更隐秘的需求。平庸的企业往往只能看到显而易见的需求,而卓越的企业之所以卓越,就在于它们具有对客户需求的还原能力,可以称之为“需求考古学”:找到埋藏着文物的地方,并将它发掘出来,并通过一件文物还原一个时代。
美国基本健康(CardinalHealth)公司之所以身处低成长行业(医药和医疗行业批发)却以令人惊叹的速度成长,原因在于它建立了与同行企业(靠赚取批零差价获利)大异其趣的商业模式。别的企业只是给医院送货,而这家企业发掘出医院在产品之外更隐秘但更迫切的需求,从给医院送货转向“成为医院的医院”。这种被充分还原的需求,就是“客户价值主张”。没有它,任何商业模式都无法成立。
“我凭什么来实现客户价值”?
与众不同的客户价值主张仅仅是商业模式的一个维度。从逻辑上讲,只有拥有了独特的客户价值主张,才可能去谋求实现这种价值主张的资源和能力。但面对具体的商业实践,我们很可能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论。清清楚楚的创意往往是无视自身资源与能力的构想,它可能确实包含着商机,但也很可能是别人的商机。商业模式通常分为深思熟虑型和应急型两种,但实际起作用的商业模式往往都是二者的混合,是在不断的应急之中和之后深思熟虑的产物。
各影院之间可以就电影的票价展开竞争,竞争的加剧意味着票价出现货品化趋势(以略高于甚至低于成本价出售),但销售冰淇淋和爆米花的产品渠道的排它性(别的影院不可能到这里来卖这些产品)可以有效屏蔽货品化。
从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客户价值主张如果没有相应的资源(客户资源、产品渠道)和能力作为支撑,就难以形成商业模式。戴尔的客户价值主张很清楚:向那些无力或不愿意购买高价格、无个性化配置的“正牌电脑”的人提供电脑。当戴尔的电脑吞噬IBM、HP的市场份额时,IBM和HP也很想提供这样的PC,然而其公司的业务构架和流程决定了它们无法实现产品的低成本和个性化配置。戴尔的客户价值主张一听就明白,但戴尔与生俱来的虚拟经营整合能力是结构性和整体性的,传统的电脑厂商的组织构架与流程与之无法兼容和吸收。
商业模式是什么
了解了商业模式的三个维度,现在我们可以对商业模式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界定了。商业模式的定义有很多,但目前最为管理学界接受的是Osterwalder,Pigneur和Tucci在2005年发表的《厘清商业模式:这个概念的起源、现状和未来》一文中提出的定义:“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
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等用以实现(创造、营销和交付)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可盈利性收入的要素。”这个定义明确了商业模式的特征,商业模式展现的一个公司赖以创造和出售价值的关系和要素可以细分为9个要素(价值主张、消费者目标群体、分销渠道、客户关系、价值配置、核心能力、合作伙伴网络、成本结构、收入模型),衡量一个企业商业模式是否合格,我们就可以用这9个要素去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