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关于推进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流通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机制创新、结构调整、跨界融合等旨在提升流通效率、优化发展模式的做法尤其得到了肯定和支持。其中,线上与线下、零售与物流的结合,被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概括为“新零售”。此概念在“2016杭州云栖大会”上一经提出,便引起业内广泛反响。进入2017年,新零售的概念范围被进一步延展,商业领域内任何新的尝试似乎都可以被冠之这一称谓。然而,总的来看,新技术和新模式的运用是目前新零售涉及的主要特点。
直观地说,新零售为人们集中展现了高科技产品的商业应用场景。例如,在无人便利店,物联网、射频识别、生物识别、机器学习、计算机语音与图像识别等技术的融合支撑了新的购买流程;在“盒马鲜生”商店,大数据、移动互联、智能物联网、自动化等技术和设备能够实现人、货、场三者之间的优化匹配;在京东新建成的无人仓库,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代表的科技力量提升了全流程的自动化与精确化水平。它们的背后,则是以“云(云计算、大数据)、网(互联网、物联网)、端(移动终端、PC终端、穿戴设备、传感器等)”三者深度结合的新一代智能技术体系,体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成果。新零售的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店面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的高效衔接,为降低经营成本、开发新利润源泉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
由此不难理解,同样被称为新零售的商业形式之间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不同——因为它们的“新”体现在不同方面。显然,这些创新有着共同的目标,即更好地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升级。例如,盒马鲜生、钱大妈致力于打造新鲜、安全的生鲜销售形象,广东东莞开出的无人便利店“喆点ZSPOT”将进口爆款作为主打商品,其本质都是要把握生活水平提高后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的需求;在聚焦生活区块的天虹sp@ce以及银泰、阿里联手开出的生活美学馆“生活选集”中,场景式的商品陈列方式则是要提升顾客购物过程中的体验性;也有不少新零售的实践者为顾客提供与众不同的技术体验和商品种类,适应个性化消费需求是其经营导向。
可以看出,新零售是对当今时代商业创新的概括,其本质是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这与过去商业发展过程中的历次革新具有相似之处。但就具体运用的内容及其集中式爆发的热点而言,这又是若干年来国内乃至全球零售业变革中几乎没有出现过的。这是此番新零售实践博人眼球,甚至被称为又一次“零售革命”的重要原因。不过,这场革命中的“新”零售并不完全排斥相对“传统”的零售,两者之间更多地表现为共存互补、相互融合的关系。一方面,大型电商跨界经营寻找线下合作伙伴,是产生诸多新型零售形式的催化剂。例如,盒马鲜生是阿里集团的成员,钱大妈则拥有京东的巨额投资。另一方面,近年来一直谋求转型升级的传统零售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导入新的技术与模式加入新零售行业。例如,超级物种就是永辉自我革新的产物,并且其本身也在不断进化;物美能够依托多点APP实现配送服务,电子价签等新技术产品也在其升级改造后的门店中得到了运用。就此而言,新零售是一个难以被具象化的概念,它代表了行业中的新生事物,而新与旧的界限正在不断迭代的创新中变得越来越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