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的功效中医杂谈

【异名】棰子(《本草求原》),平榛(《河北习见树木图说》),山反栗(《中国树木分类学》)。

【植物形态】榛(《诗经》)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7米。叶互生;阔卵形至宽倒卵形,长5~13厘米,宽4~7厘米,先端近截形而有锐尖头,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脉上有短柔毛;叶柄长1~2厘米,密生细毛;托叶小,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先叶开放;雄花成菜荑花序,圆柱形,长5~10厘米,每苞有副苞2个,苞有细毛,先端尖,鲜紫褐色,雄蕊8,药黄色;雌花2~6个簇生枝端,开花时包在鳞芽内,仅有花柱外露,花柱2个,红色。小坚果近球形,径约0.7~1.5厘米,淡褐色,总苞叶状或钟状,由(1~)2个苞片形成,边缘浅裂,裂片几全缘,有毛。花期4~5月。果期9~10月。生山地阴坡丛林间。分布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等地。本品变种川榛的种仁同等入药,川樟的主要特征为叶先端不若正种那样平截,有时圆,从中生出或长或短的渐尖,上面有短柔毛,下面无毛或近无毛;总苞裂片常有齿牙。产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地。

【采集】果实成熟后极易脱落,应及时采摘,晒干后除去总苞及果壳。

【化学成分】果仁含碳水化物16.5%,蛋白质16.2~18%,脂肪50.6~77%,灰分3.5%。果实含淀粉15%。叶含鞣质5.95~14.58%。

【性味】甘,平。①《开宝本草》:味甘,平,无毒。②《医林纂要》:甘咸,平。

【功用主治-榛子的功效】调中,开胃,明目。①崔禹锡《食经》:食之明目,去三虫。②《日华子本草》:肥白人,止饥,调中,开胃。③《开宝本草》:,主益气力,宽肠胃,令人不饥,健行。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研末。

【选方】治病后体虚,食少疲乏:榛子二两,山药一两,党参四钱,陈皮三钱。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榛子贵为“坚果之王”,榜单原因毫无疑问包括了它特有的多种多样的营养成分。由于榛子自身带有各种对人体颇有好处的原素,因而服用榛子的益处也是十分多。下边就为大伙儿详尽罗列一下。

1、榛子自身含有植物油脂(大多数为不饱和脂肪)其含量做到60.5%,使含有的脂溶性维生素更加容易为身体所消化吸收,对体弱多病、病后虚羸、易挨饿的人都是有不错的滋补作用;

2、它的维生素E含量达到36%,能高效地减缓衰老,预防动脉硬化,盈润皮肤的作用;

3、榛子里包括着防癌成分紫杉酚,可以医治子宫内膜癌和乳癌和其它一些癌病,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4、榛子自身有一种自然的香味,具备健脾开胃的作用,丰富多彩的纤维也有促进消化和预防严重便秘的作用;

5、榛子还具备减少胆固醇的作用,防止了肉类食品中饱和脂肪对身体健康的伤害,可以高效地避免心血管疾病的产生;

6、榛子中镁、钙和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很高,长期性应用有利于调节血压值。

7、每日在电脑前工作中的群体多吃些榛子,对眼睛视力有一定的健康保健作用。

8、榛子带有β-谷甾醇(甾醇),纯天然植物甾醇对身体具备关键的身理活力作用,可以控制身体对胆固醇的消化吸收,推动胆固醇溶解新陈代谢,抑止胆固醇的生物化学生成,对心肌梗塞、血管硬化、溃烂、皮肤鳞癌、直肠癌等有显著的防止和治疗效果,有很强的抗感染作用,还能够作为胆囊结石产生的阻拦剂。

除此之外,纯天然植物甾醇对肌肤有温润的透水性,可以维持肌肤表层水分,推动肌肤基础代谢,抑止皮肤炎、衰老、避免日晒红疹子,也有生发养发之作用。

榛子带有的纯天然植物甾醇具备较好的抗氧化,可作为食品抗氧化剂及营养成分添加物;还可以作为动物生长发育剂原材料,推动动物生长发育,提高动物身心健康。

吃榛子的好处包括有榛子有补脾胃、益气力、明目、软化血管、增强免疫力、补钙、防糖尿病并发症等功效。

榛子属于坚果类食品,被誉为“坚果之王”。除脂肪、糖类、蛋白质丰富外,还有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E等营养素。

一、补脾胃、益气力、明目

《开宝本草》记载:“榛仁性味甘、平,无毒,有调中、开胃、明目之功效”中医认为榛子可补脾胃、益气力、明目,并对夜尿多、消渴等肺肾不足者颇有帮助。

二、软化血管

榛子中富含的油脂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胆固醇的代谢,软化血管,从而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三、增强免疫力

榛子富含的天冬氨酸和精氨酸可增强精氨酸酶活性,排除血液中的氨,从而增强免疫力,防止癌变。

四、补钙

钙是构成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一旦缺乏,容易骨质疏松。榛子含钙量高达815毫克/100克,吃榛子能够适当补充钙质。

五、防糖尿病并发症

榛子中镁含量也处于领先地位,研究证明,充足的镁能够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因此,榛子是糖尿病患者的完美零食。

扩展资料

吃榛子的注意事项

一、腹泻时少吃坚果

有腹泻症状和消化道急性感染症状的人,应暂时不吃坚果,以免病情加重。

二、上火时少吃烤制坚果

在出现咽喉炎、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时,应少吃或不吃烤制、炒制、炸制的坚果,以免加重咽喉不适。

三、睡前不吃坚果

坚果较油腻,吃后会增加消化系统负担,影响睡眠。因此,睡前1小时尽量不要吃。

四、每天别超过一小把

坚果热量较大且脂肪含量较高,如果已食用较多食物,尤其是肉类等,就尽量不要再吃坚果,否则会造成脂肪摄入超标。

五、尽量选择原味、清炒的坚果

口味重的坚果往往在加工时添加了香精、糖精等物质,这些东西对身体没有好处。

六、最好密封保存

_榛子

人民网_核桃榛子男人壮阳多吃4类坚果有好处

人民网_吃坚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有“坚果之王”美誉的榛子,是人们喜爱的四大坚果之一。这个美誉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是密不可分的。然而榛子有些什么功效呢?榛子的作用又有哪些呢?亲,您一定也想了解吧。那么我们一起往下阅读吧^_^

榛子的功效:成分:每100克干品榛子中含有水分7.3克,蛋白质22克,脂肪44.8克,粗纤维9.6克,灰分3.5克、碳水化合物14.7克,胡萝卜素50微克,核黄素0.15毫克,钙104毫克,钾244.毫克,钠4.7毫克,镁420毫克,铁6。4毫克,锰12.94毫克,锌5.83毫克,铜3.03毫克,磷422毫克,硒O.78微克,尼克酸2.9毫克。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脾、胃经。

功效:健脾和胃,益肝明目。主治病后体弱、食少疲乏、眼目昏花、久视无力、气血不足、小儿疳积等症。

榛子的作用:1、软化血管:促进胆固醇代谢榛子含有丰富的脂肪主要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一方面可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另一方面可以软化血管,维护毛细血管的健康,从而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2、强壮体魄:促进生长发育榛子的含磷量为诸果之首,磷是人体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此外,榛子中钾、铁含量亦名列前茅,对于增强体质,抵抗疲劳,防止衰老都非常有益。常食榛子有益于儿童的健康发育。

3、明目健脑:增强记忆榛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源、B1、B2及烟酸,有利于维持正常视力和上皮组织细胞的正常生长和神经系统的健康,促进消化系统功能,增进食欲,提高记忆,防止衰老。

4、增强体质:榛子本身富含油脂(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其含量达到60.5{bf},使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更易为人体所吸收,对体弱、病后虚羸、易饥饿的人都有很好的补养作用。

5、润泽肌肤:它的维生素E含量高达36{bf},能有效地延缓衰老,防治血管硬化,润泽肌肤的功效。

6、预防便秘:榛子本身有一种天然的香气,具有开胃的功效,丰富的纤维素还有助消化和防治便秘的作用。

7、驱虫:小孩子吃有驱虫的功效。

榛子的知识扩展:榛子的挑选指导:

1、挑个头:大颗果实榛子生长周期长,富含更多的营养成分。

2、挑饱满:饱满的榛子果实是自然成熟的,口感细嫩、香味更佳。

3、挑颜色:果实的仁衣色泽黄白、仁肉白净。

4、挑外壳:榛子壳薄、无木质毛绒。

食用方法:

【油炸胡榛子仁】

主料:胡榛子仁100克。

调料:食盐、生油。

制法:

将胡榛子仁去杂洗净晾干,放入盐水中腌渍。几小时,捞出沥干水,入油锅炸至金黄色,捞出即成。

【榛子杞子粥】

材料:榛子仁30克,枸杞子15克,粳米50克。

制法:先将榛子仁捣碎,然后与枸杞子一同加水煎汁,去渣后与粳米一同用文火熬成粥即成。

【榛子羹】

材料:榛子仁15克、藕粉30~50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榛子炒黄,不可炒焦,研成细末,掺入藕粉内,用滚开水冲后,加糖调匀食用。

【榛莲酱】

材料:熟榛子、鸡腿肉、蜜豆、黄瓜、鸡蛋、花生、葱、姜、蒜、盐、酱油、水淀粉、食用油、蚝油、料酒、喷鼻油、白糖各适当。

制法:将榛子、花生压碎,插手辣椒油、盐调成酱;将鸡腿肉切成丁插手鸡精、蛋清、盐、水淀粉腌制一会儿;坐锅燃烧放油,倒入葱、姜、蒜爆喷鼻后,放入鸡丁炒至变色,插手酱、盐、糖、料酒、蚝油、酱油、鸡精,放入熟榛子、蜜豆、黄瓜丁,淋入喷鼻油,勾薄芡炒匀便可出锅。

榛子的注意事项:食用注意:

1.、适宜饮食减少、体倦乏力、眼花、肌体消瘦、癌症、糖尿病人食用。也是癌症、糖尿病人适合食用的坚果补品。

THE END
1.科普篇——神奇的地中海饮食肉里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其他营养,所以并不建议完全素食。不过,地中海饮食在吃肉上的特点就是“多吃鱼,少吃红肉,尤其是肥肉”。相比海鲜而言,红肉类脂肪含量较高,并以饱和脂肪为主,过多摄入不利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等疾病的预防。 当然也很少吃加工类食品,如香肠、培根、火腿等。 https://www.meipian.cn/2avlkzh5
2.饮食—蛋白质之红肉总之,黑猪肉脂肪多,口感好,钙镁锌含量也比白猪多,所以贵是有道理的。但平时吃,特别有减脂需求的,白猪性价比就比较高了。 七、哪些肉我们最好不要吃? 火腿肠、香肠、猪肉脯、午餐肉这些方便好吃的加工肉内,是很多孩子和加班族的最爱。但是很不健康,要少吃。 https://www.jianshu.com/p/33921dab7d26
3.高血糖吃什么好高血糖不能吃什么高血糖饮食5、富含饱和脂肪酸的猪油、牛油、洋油、奶油、黄油等少用,最好不用。可用植物油代替部分动物油,花生、核桃、芝麻、瓜子中含脂肪也相当多,尽量不吃或少吃或减少油类摄入。 6、蛋黄和动物内脏如肝、脑、腰等含胆固醇相当高,应尽量少用或不用。 7、水果中含葡萄糖、果糖,能使血糖升高,故在血、尿糖控制相对稳定...https://m.xiangha.com/jiankang/11862
1.核桃花生开心果……每天吃几个最好?科普知识咽喉疾病患者不能吃坚果:坚果通常的烹调方法是烤和炒,甚至是油炸,并撒上盐,容易引起口腔和咽喉的干燥感。故而咽喉炎、口腔溃疡等患者应当尽量少吃或不吃烤制、炒制、炸制的坚果。可以考虑吃生坚果,或吃煮熟的坚果。 3过敏人群不适合吃坚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极少数人对坚果有过敏反应,产生皮肤瘙痒、咽喉水肿等...http://www.jzzq.gov.cn/zttplm/sjspaqsfxcjhdzl/kpzs/content_65042
2.药食同源,内养外护,knowyoumore,knowhealthmore,knowbeauty...“吃对少生病,病了这样吃”连贯的两种情境,都很抓人眼球的宣传副标题。下边的自问自答也是这句话很好的注解:慢病哪里来?肉蛋鱼奶缺乏式营养不良;慢病如何祛?“四分法”破解食疗密码。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看到这一句就不由自主想起董老师的“短期靠智力,中期靠毅力,长期靠体力”。“食饮有节,...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645442/
3.10大坚果的食用禁忌4类人千万别吃生活保健过年过节,家家餐桌上都少不了各式各样的零嘴了,那么必备待客坚果怎么挑选,人人喜爱的坚果吃了补什么?又有哪些食用禁忌? 1、过年必备的7种坚果食品 2、看看你是否适合吃坚果? 3、四类人过年最好别吃坚果! 4、当心10大坚果的食用禁忌 5、哪些坚果适合孕妇吃? https://www.vodjk.com/shbj/161017/854256.shtml
4.慢性胃病饮食和治疗养胃的好方法 1、最養胃的,是麵條;米中含酸多,所以少吃米飯。 2、如果熬粥,少放點蘇打進去,對胃有好處。 3、小米粥就饅頭(不是包子),可以養胃 。 4、有兩種飲料應該多喝,一是牛奶,二是熱水。 不要早晨空腹喝牛奶,而是改在早飯後1-2小時後喝牛奶,胃中有食物防止了空腹喝牛奶的缺點;二是喝奶前先吃一些...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827/12/658180_781561826.shtml
5.降生活方式核心信息(一)降教育文章(2)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和全谷类食物。每天最好能吃50克-100克。 (3)少选择研磨得太精的稻米和小麦。 (4)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食物。 二、采取健康生活方式预防超重肥胖。 肥胖可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型卒中、内分泌相关的癌症及消化系统癌症、内分泌及代谢紊乱、胆结石、脂...https://www.gxlzcdc.com/index.php?c=show&id=583
6.治疗慢性胃炎胃病的治疗良方治疗胃病的家传秘方三分钟治好胃痛...胃阴亏虚型患者胃脘灼热疼痛,嘈杂不适,虽饥而纳差,口干口渴,大便艰涩,舌质红有裂纹,舌苔光剥或少苔,脉象弦细数。证属肝脾不和、胃阴亏虚,宜疏肝健脾、益阴养胃。药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克,北沙参、玉竹、白芍、全栝楼各15克,麦冬、花粉、草决明、草石斛、山楂各12克,川楝子、醋元胡各10克,甘草6克,每日...https://www.360doc.cn/mip/368891417.html
7.癌症病人怎么吃:北京肿瘤医院专家为你开方子16、肠癌术后医生只告诉你吃点好消化的食物,啥叫好消化? 如果你做的是结肠癌切除吻合手术,也就是最常见的手术,那么短期肯定不进食,等过了三四天才会按照医嘱逐渐喝水吃流食。而如果你做的是造口手术,那么可能进食的时间会提前,因为不涉及“吻合口”的问题。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63877043995135
8.第三节降饮食习惯食品安全卫生与管理监督食品专题早晨一般食欲较差,加之早晨时间紧张,故早餐最易被忽略,但为了满足上午工作的需要,尤其是从事体力劳动,最好能摄入足够的热能,而且要适当注意质量,以免上午容易饥饿。午餐前后都是工作时间,所以占全天的热能较多,并可多吃些富于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晚餐的热能要稍低,因夜间活动少,热能消耗不大,如过多的进食难消化的...https://www.foodmate.net/topic/8/2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