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再宏观的聊一聊,大家都熟悉SaaS的软件即服务,Saa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模式,SaaS模式为各种规模和类型的企业带来很多好处,近年来在国内也被各种企业逐渐运用起来,今天我们从B段产品视角来分析一下SaaS的市场。
一、B端与C端的区别1.从产品的客户角度来看
1)B端客户背后代表的是一个企业或组织
企业的根本诉求是追求盈利或者利益最大化,降本提效。相比于C端消费者的感性需求(比如娱乐、虚荣、满足生活所需等),B端客户需要的是相对理性的盈利或降本和专业企业服务。
2)企业可分为大B小B
典型的大B如阿里、腾讯、华为、小米、移动、电信、上市公司提供云服务,大B企业数量通常不会成规模,但客单价高、需求定制程度高;而小B商家,如淘宝、拼多多等平台上的中小卖家,规模小甚至部分只有几个人,这类企业数量成规模,甚至可到百万级别,需求会相对通用化。
虽然【客户】是一个企业,但【用户】却是具体的人。
但在B端场景里,人的诉求会相对理性,核心是为工作角色负责,如财务、HR、数据分析师、运营、管理者,他们的目标是通过产品更高效地完成特定工作。
再进一步细分用户的话,可以用技能熟练度划分。新人运营和资深运营对产品的诉求有所不同,前者希望方便,后者希望更灵活强大数据更加准确。
所以,B端产品用户需要刻画客户规模-用户角色-用户成熟度,这些决定产品的真正目标用户群体,而不像C端用年龄、性别、地域来定位用户。
2.从解决客户问题领域分析
1)B端通常从两个维度划分
一个是垂直行业,例如:电商、物流供应链、餐饮外卖、酒店等。
2)B端产品经理的经验沉淀,部分就在于此
长期浸润在一个行业的产品经理,对于行业发展态势、竞争对手玩法、商业模式洞察的理解会逐渐加深,在这个基础上的产品解决方案才能更加一针见血。
另一个是垂直领域,例如:数据分析、HR、CRM、营销、客服等。每个领域同样有各自方法论和经验沉淀,B端产品经理必须能掌握这些方法论。
通常经验来看,不绝对,B端产品会针对某个行业做全领域的解决方案,例如:淘宝是解决电商行业中包括营销、CRM、客服、数据等多领域方案;也可以针对某个领域做全行业方案,例如:钉钉,在财务、HR、企业通讯领域做到全行业拓展。
于产品经理个人发展而言,还是要找准赛道并积累沉淀,才能形成个人竞争力。
3)针对C端与B端之间的部分衔接进行分析A、C端业务导向的生活服务类产品
生活服务,也就是O2O,是个2015年就已经泛滥的事情。但是这些年,O2O服务依旧拓展到了各个领域,包括日常生活、吃喝玩乐、旅游、房产装修等,服务模式也不局限于上门,已经拓展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服务。
B、针对C端用户,通过线上产品和线下服务本身这两个维度来满足用户需求
线上产品:能快速获取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
即各类用户能根据自身需求,获取到自己需要的服务形式,服务信息全面透明,线上下单转化的操作简易快捷,提升用户的体验。线下服务:能高效的完成线下服务
即服务本身的快速、准时、高质量,以及服务过程中对各场景需求的满足,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C、针对业务,则是通过B端的服务提供者,和业务运转模式本身,来提升业务的效率和收益。
针对服务提供者:能给这些B端的服务人员,带来更多订单并高效完成订单服务。
服务提供者,根据业务形式的区别,包括外部B端的合作商家,或者公司内部的服务人员。产品价值在于通过更精准的订单匹配、更完善的订单服务,给他们带来更多且更精准的订单,提升订单完成的效率,从而提升自身的收入;
针对业务本身:能对业务本身运作效率进行提升和优化。
即通过业务的线上自动化流转,业务决策的智能计算,提升订单的履约率、业务的运转效率,节省公司运营成本。
D、拿外卖平台举个例子
这四点,在有些环节上是相辅相成的,比如一个好的派单策略,既能带来更好的用户服务体验,也能提升骑手的做单效率,和平台订单的履约率。
E、B端业务支持
B端业务支持,指的是支撑公司主体服务流程的各项底层逻辑和延伸业务,通过各个后台系统完成线上的业务支持。产品形式基本上都是各类中后台系统。
比较常见的、我们公司涉及到的业务有:供应链领域,对公司进销存业务的线上管理;线上运营领域,红包优惠、平台活动的支持;市场客户合作的支持;财务清结算的支持,等等。
F、B端产品,后台产品线如下:
策略产品,是用户无法直接看到的策略,会运用在具体的业务场景中。最核心的就是订单的指派,和服务人员的智能调度。此外,如果公司业务量大,服务广泛,还有两个地方会用到策略产品。
通常,策略产品是在公司的产品体系成熟,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会开始作为产品发展的重点。
3.从设计具体解决方案来看,部分B端产品也有同样的特殊要求
曾经有个广为人知的例子,在C端产品中如果最终要造一辆汽车,可以先造1个滑板—单车—三轮车—汽车。
可是,在B端这一套并不可行。客户的企业经营有确定性流程,经不起1天1个样子的变化适应。
而搭建框架就是为产品做架构设计,这需要产品经理对行业本质、发展态势、方法经验有足够认识,才能设计出直达本质问题、并兼容未来的框架。
例如电商领域的人、货、场框架的提出,本质是看到任何交易都是特定消费者在特定场景实现特定货品交易。
SAAS市场报告,期望理解这个市场,帮助个人更加深入地思考TOB的产品。
那么,如何就算业余级别理解了一个市场,可能就需要能回答上两个问题:假想自己是一个即将进入这个市场的玩家,你是否知道wheretopaly?howtowin?
首先,来回答这两个问题,看要求:
你对市场宏观有足够宽了解,知道该切入到哪个细分领域(wheretoplay)。同时对细分领域有足够深的洞察,知道该如何获得竞争优势(howtowin)。1.核心结论
1)Wheretoplay
中国SAAS市场是一个成长型行业,当前具备一定规模体量,且整体保持较高增速发展。
对比全球市场表现,中国SAAS市场仍有较大提升潜力;SAAS国内市场规模243亿元,较上年增长48%,预计未来3年保持39%复合增长率;付费用户规模已达23万户,过去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8%;全球市场占比6%左右(中国GDP占全球的比例15.8%,但企业软件支出比例严重偏低)。
A、中国SAAS细分市场分两类,业务垂直型和行业垂直型
业务垂直型如在CRM、客服、HR等专业领域提供解决方案;
行业垂直型则针对具体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如零售电商、物流等。
B、各细分市场从发展阶段(SaaS渗透率高低)、竞争态势(行业集中度高低)综合来看
CRM/零售电商/OA等领域市场渗透率较高且由领先厂商把持,进入关键竞争突围区;
客服/HR/通信/餐饮等领域市场渗透率一般且竞争相对分散,属于新兴市场机会区。
2)Howtowin
分析SAAS市场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不同规模的客户,在产品、渠道、客户关系维护、关键技术、外部合作等策略上有显著不同(可参考:商业模式画布工具)。
大型企业:现有的IT体系成熟,通常在创新增量业务上使用SAAS+PAAS服务(场景&产品),以项目制方式定制化服务(渠道&客户维系),是重要前沿技术如人工智能的先践者(关键技术)。
中型企业:需求介入个性化与标准化之间。通过SAAS+PAAS服务(产品),并引入外部合作服务生态(外部合作),同时满足标准及个性化需求;以直销或渠道销售(渠道),同时用客户成功经理辅助会用产品、用好产品,是SAAS产品续签留存的重要因素(客户维系)。
小微企业:IT体系弱,资源少。通常以标准化的SAAS产品(产品),以直销或渠道销售形式触达维系客户(渠道&客户维系),以产品形式输出成熟商业经验。
从竞争玩家上看,目前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有三类玩家,新兴SaaS创业公司、传统软件厂商、2C互联网巨头
1)Wheretoplay——市场分析
A、市场规模:从市场规模和付费意愿两个维度来看
2018年中国SaaS市场规模为243.5亿元,较上年增长47.9%。据艾瑞咨询预测,未来三年内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将保持39%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1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654.2亿元。2019年我国企业SaaS付费用户规模预计将超过54.6万户。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企业SaaS付费用户规模已达23万户,与2017年相比,增速达109%;对比2013年的1.3万户,五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8%,客单价10W。
B、市场规模与上层级规模对比
目前全球市场份额占比6%,全球市场586亿美元。预计2021提升到8%以上。2018年全球企业应用软件收入总计超过1936亿美元,其中SAAS占比30%。中国GDP占全球的比例达到15.8%,但中国企业的IT支出占比仅为3.7%
C、细分市场分析
业务垂直型:总体而言,业务垂直型SaaS细分市场结构近两年变化不大;在通用型SaaS方面,融资数据显示,资本更为青睐3个细分赛道:HR、数据分析,财税SaaS;青桐资本研究发现,HRSaaS有20个项目获得融资,位居首位;随后是数据分析类SaaS有11个项目、财税赛道有9个项目,3个细分赛道的融资占比累计超53%。
细分市场切入判断逻辑:市场规模及发展阶段(渗透率)、竞争态势(行业集中度)、增量客户/市场>存量客户/市场。
2)Howtowin——商业策略&竞争分析
A、SAAS商业模式关键点
关键要素包括:产品、销售、客户成功、服务商、平台生态伙伴等。
客户成功:决定厂商续约能力,在客户全生命周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客户成功团队需要充分调动厂商内部的各类资源,让客户会用并且用好SaaS产品。销售:直销或渠道商。选择逻辑:有足够利润空间让渡、产品标准化程度高便于拓展—>渠道商;利润空间少、产品复杂度高则选择直销。服务商:针对偏重型产品的定制化需求多,需要基于SaaS厂商平台,通过配置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客户的专业服务商,部分可由渠道商分化而来。
B、从单一领域——平台化发展是SaaS的常见演进路线。
演进逻辑:垂直领域专业壁垒->足够多用户流量->搭建平台建设生态。
两类演进类型:
C、市场玩家竞争分析
目前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主要由三类玩家构成,即新兴SaaS创业公司、传统软件厂商和2C互联网巨头。
传统软件厂商重点服务于中大型以及超大型企业,客户需求理解、已有客户资源/关系、完备销售服务体系、存量客户转化。
互联网巨头的生态思路通常更加侧重平台技术和能力的输出,帮助合作伙伴快速形成解决方案共同服务于客户。
借助巨头的品牌和流量优势,其合作伙伴也能够实现高效的客户触达,自身实践沉淀的技术能力,品牌、流量规模优势。
D、SAAS创业公司
本文由@jz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