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截止2018年11月23日,我国大陆客栈民宿在去哪儿平台注册总量153217家,同比去年减少25%左右,其中上海同比去年减少了74%,辽宁、湖北、北京、山东等均减少30%以上。监管“间隙式执法”和突击检查是造成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从2015年——2017年的客栈民宿数量爆发式增长噶然而止。
2、2017年,原国家旅游局出台《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065-2017),民宿需要向标准看齐,但是标准化不意味摒弃个性化。个性化需要标准化保驾护航,只有标准化基础上的个性化才能更张扬。只有在标准基础上才可以放肆。
3、民宿:所谓民宿,是利用闲置资产,基于共享思维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和运营的,为客人提供特色的住宿服务,让客人能够享受到独特的主人文化和特色生活方式的小型文化旅游产品。民宿区别于客栈以及精品酒店。
4、民宿发展的主要障碍:
(1)小的局限,进入成本低,运行成本高。物料、能源、人工、市场、品牌,客源周转,都难以顺畅。
(2)领导往往重视在口头上,落实在口号上。项目小,处乡村、基层为主。既定法律法规不可能及时调整,致使消防、卫生、安全、环保等管理依然刚性,少一个环节都不行,缺乏理论支持,缺乏政策体系;
(3)一是乡村变化,农民变化,红眼病,提租,制造障碍。二是社区环境不足,缺乏生活氛围,缺乏商业便利;
(4)缺乏专业性人才,缺乏物料保障,缺乏基础设施,缺乏理论支撑,缺乏政策体系;
(5)做大做强与做精做细,民宿尤其需要工匠精神,现在缺乏旅游工匠精神产生的土壤。手艺人的民宿,民宿的手艺人。
5、民宿五原:原住房、原住民、原生产、原生活、原生态:民宿姓民、民宿有主、民宿要融、民宿务工、民宿重情、民宿宜静。
民宿姓民:借助民间闲置设施,利用民间资金建设,为民众的新兴需求服务。
民宿在乡:利用乡村环境,追求乡村意境,超越传统乡村,提供新型生活方式。
民宿非宿:住宿是主体功能,但不是唯一功能,多元化感受,深层次体验,根本在于差异化。
民宿重文:环境的差异性,感受的独特性,生活的舒适性。
民宿出城:民宿是城市的延伸,城里人建设,城市人享受,日常休闲,乡村度假。
6、民宿特点:
(1)民间、文化、乡村的家;
(2)规模小、服务细、设施舒服、环境宜人;
(3)环境引人、生活留人、情感动人、口碑来人;
(4)家庭式消费、亲友型消费、近程市场;
(5)民宿层次,高端乡村度假、可以对应远程,终端乡村休闲,能够对应中程市场,多数还是大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