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民宿行业迅速复苏,其整体发展也随之迎来新的变化。
在业内看来,现如今面对民宿,消费者不仅希望住得更好,也开始对特色体验有所期待。而与酒店进行差异化竞争或将成为未来民宿行业发展的突破口。
民宿行业迅速复苏
今年堪称民宿行业的“丰收年”。
民宿行业或迎品质化发展
实际上,民宿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蜕变,从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的农家乐,到后来初具雏形的莫干山民宿群,再到共享经济浪潮下出现的城市共享空间理念,如今,民宿已成为旅游住宿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博士后、长期专注民宿旅游研究的龙飞看来,2016年—2019年是中国民宿行业的整合发展期,民宿行业进行洗牌,低端民宿被淘汰,中高端民宿兴起,行业迈向品牌化、平台化。
龙飞认为,一些民宿在消费者高速增长的需求下暴露出了问题,需要企业、行业、监管部门一起努力应对解决。
其实,为保障民宿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以遏制民宿行业“野蛮生长”。比如,今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规定了旅游民宿经营管理的总体要求,将旅游民宿等级由高到低划分为甲、乙、丙三级,并实行动态管理。而各地在对民宿经营者及第三方平台监管的过程中也出台了一些规定,如《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旅游条例》等。
为推动行业整体发展,途家作为民宿行业的头部企业先后推出房源验真、新版房东体系和房东档案等功能。据介绍,在房源方面,途家民宿推动的房源验真已覆盖300余个城市,从地理位置、环境景观、设备设施再到卫生死角,全面破除滤镜,跟民宿品质“较真”;针对到店无房、坐地涨价等服务缺陷,途家民宿升级房东体系,首次将诚信分纳入评级,作为房东经营的硬指标,将对房东评级产生一票否决的决定性影响。
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会长张晓军此前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协会在积极筹备推出消费者热线,旨在通过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从而更加及时有效地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进而督促民宿行业规范化、品质化发展。
此外,为规范并引导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饭店协会曾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共同研发推出乡村振兴民宿提升公益课程,重点解决民宿业主对民宿开办与管理的整体认识,引导民宿业主掌握基本经营技能,提升对民宿的管理理念及优质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民宿规范化经营水平及民宿服务质量,增加民宿业主综合收入。
“房东文化”创造“新玩法”
体验感和参与感将旅游带来的情绪价值不断放大,一项足够好玩和特别的体验就足以成为年轻人说走就走的理由。
马蜂窝创始人、CEO陈罡在“2023地球发现者大会”上曾表示:“站在新自由行黄金十年的路口,谁能精准洞察用户细分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玩法产品,谁就能在旅游产业发展的下一个时代占得先机。”
在马蜂窝评选出的中国“新玩法”TOP100榜单上,人文体验以39%的占比一骑绝尘。人文类“玩法”体验近年来不断完成迭代进化,对传统文化的全新演绎,在带火目的地旅游方面的实力不容小觑。而这样的人文体验同样适用于民宿行业。
《观察》显示,相较往年,今年用户住民宿追求住得更好、体验更丰富,平台特色房源、体验化服务标签数量增长,带有私家花园、陶艺手工、赶海、种植体验等标签的民宿预订量攀升90%—230%。
龙飞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在此背景下,民宿在专业硬件配备和软件服务角度满足基本住宿要求的同时,也要着力于给用户提供区别酒店的特色个性化体验。
刘杨称,房东的性格、爱好、经历等个人属性所赋予民宿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房东文化”。“房东文化”赋予民宿不同的价值,定向吸引了很多有着相同品味和爱好的客人入住。
据介绍,途家在原有以“房”为中心的展示货架,加入更多能展现房东个人特点的功能,让刻进民宿中的“房东文化”在预订前就能被消费者感受得到。消费者可以通过房东档案找到包括哈尼族、苗族、彝族、纳西族、朝鲜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的房东,体验不同民族风格的民宿,还可以与国家级品茶师一同品茗,和省级桥牌冠军当“牌搭子”,让本地人带着串胡同……甚至可以用MBTI人格测试结果快速查看房东是“E人”还是“I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