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企业文化;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16.002
1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
2民营企业文化的特征与内部控制的特点
3民营企业文化在基于企业文化的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作用机制
民营企业文化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对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和对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上。
3.1民营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因素的影响作用
(2)民营企业文化对风险管理的影响体现在决定风险管理导向,直接影响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与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管理的过程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也是有效内部控制的关键组成要素。而民营企业风险文化自上而下贯穿整个风险管理过程,并影响沟通责任机制。企业对待风险的态度直接影响风险管理控制的效率,良好的管理观念有助于避免出现高风险环境。建立起对风险确认、报告和管理并给予回报的民营企业文化,才能建立与管理人员风险管理业绩挂钩的人力资源业绩评估、补偿和激励机制。
(4)民营企业文化对信息与沟通的影响,是体现在管理氛围决定信息和沟通的方式与效果上。信息沟通系统贯穿内部控制的全过程,其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其也是一种自律行为。若员工对企业价值观没有统一的认识,管理氛围不利于信息沟通,内部就难以形成自上而下、由下至上畅通的沟通渠道。不良的文化也会导致信息沟通反馈机制不健全,如信息不畅、信息扭曲、正式沟通少等,造成这些状况主要原因是管理层态度、传统观念、文化背景和氛围的影响。
(5)民营企业文化对监督与评价的影响是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有助于促进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监督与评价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能持续有效地运作。文化的激励功能,顺应和激励了人性中高贵的一面,有助于充分发挥其主人翁精神和职业敏感,及时发现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并主动向上级报告或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促进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借助文化将人的因素与制度的因素结合起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是提高控制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内容上,除了对传统的“硬控制”进行评估,还要对文化“软控制”进行评估,而制度的标准化建设和监督评估活动的正常实施,将有助于企业优秀文化的形成。
3.2民营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作用
(1)民营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有助于内部控制发挥保障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企业文化具有导向性作用,在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下将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行统一和融合,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达到有机的结合。内部控制提供了最佳的制度力和管理力,它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合理而有效地将企业文化细化成计划制度信息与报告制度及人员组织与训练等,并加以贯彻和实施,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民营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有助于内部控制发挥保障企业资产安全作用机制。民营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控制机制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非正式控制机制的引入尤为重要。民营企业文化属于非正式控制机制,其强调的是员工内生的自我控制。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强制性、外在化的手段,实施起来比较快,人的行为方式的改变可能是被迫的,属于一种硬控制,而企业文化是通过意识观念的渗透和同化,内在地影响人的行为方式,人的行为方式的改变是自愿的,作用过程缓慢,影响却是根本性的甚至是根深蒂固的。因此,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必然会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在现实中,人们需要结合运用两者,一方面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和同化来内在地影响人们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正式制度来强制性地约束人的行为,才能有效地约束人的行为。
(3)民营企业文化的调节功能有助于内部控制制度发挥提高管理效率作用机制。内部控制制度是通过科学划分作业程序、合理划分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权力界限,改进生产和管理流程,来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企业文化则通过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避免内耗,以及通过对行为偏差的自觉修正来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企业文化以它本身所具有的无形性、软约束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等特性为辐射源,从非计划、非理性的因素出发来调节成员的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
(4)民营企业文化的凝聚和激励功能有助于内部控制发挥保障提高企业竞争力作用机制。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体现在强调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氛围,强化团体意识。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企业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经济文化,它适应了企业经济活动的需求,一方面它注重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另一方面它又注重发展社会文化,并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和活动中,这种鲜活生动的经济特征和文化特质的双重作用,与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内部控制除了约束与纠错机制外,激励机制是其一个重要的机制,它通过评价、改正具体措施,建立对低效率相应惩处机制,设计高效率激励机制来实现的。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先进文化的支持和拥护,当文化的变革与制度的创新同步,就能充分发挥制度的外在激励和文化的内在激励作用,发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协同效应,强化企业的竞争力。
4建议
民营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文化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从经济性、实用性出发,本着避繁就简、避虚务实的原则,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制度的执行。
(1)应建立和强化制度文化,完善控制机制。制度文化是企业在一定的经济文化环境和生产经营中运用制度进行管理实践所形成的共识,包括制度理念、制度的价值取向、制度管理准则、制度执行的方式及制度和物质形态的总和。制度文化强调对制度执行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对完善制度的可修复性和创新性及对运用制度的激励性。制度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内部控制良好环境的构建。民营企业强化制度文化,就是要求民营企业习惯制度管人与事,从“以人管理企业”,向“以制度管理企业”转换,实现企业科学管理。这就需要民营企业:①要在源头上优化制度管理的环境,进行民营企业的产权制度创新,建立适宜规范管理的多元产权结构。要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发挥其在内部审计、预算编制、对外采购、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投融资决策监控的作用。建立健全民营企业的现代化企业制度,走民营企业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道路。②要规范健全企业组织结构和权责分派体系,合理界定关键区域的权责,并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③在强调制度控制的同时,完善“人力控制”机制。建立人为管理为核心的制度约束和道德约束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员工控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强化参与文化,完善信息与沟通机制。在民营企业集权管理和能人管制模式下,企业渗透的是强权式权威文化,企业员工缺乏向心力,他们的归属感不强,员工参与制度制定的程度低。参与文化要求企业尊重理解员工,重视人的才能和智慧,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民营企业:①建立信息系统的技术平台,建立灵敏的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实现各类信息在企业内部向上、平行和向下的流动和沟通,促使企业内部控制向系统控制与人工控制相结合的模式转变。②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遵循激励与约束的公平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促使员工自觉关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积极承担内部控制执行职责。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婕.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J].商业现代化,2008(7).
[2]张毅辉.跨国并购中的企业文化冲突与整合[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