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证券:咖啡产业浪潮迭起小豆子撬动大产业新浪财经

咖啡产业:浪潮迭起,小豆子撬动大产业

本文发布于2020-04-01

咖啡产业三次浪潮迭起,供给推动产业变革。新形态咖啡产品的推出,不断推动消费者习惯的演变。技术改变产品形态,推动产业革命性发展。在过去的近200年里,西方咖啡产业发展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在1938-1970年,以雀巢为代表的速溶咖啡兴起;第二次在1971-2000年,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品牌连锁咖啡厅扩张,咖啡消费的社交属性凸显;第三次浪潮从2003司年延续至今,精品化咖啡发展,产品重新超越体验,成为消费者注重的核心要素。我国咖啡产业的发展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证阶段。我国的咖啡种植由台湾于1884年引进,其后云南、海南等地先后引种。1989-1997年,速溶咖啡兴起;1997-2015年,券咖啡厅发展,台系、欧美系、韩系咖啡店品牌陆续进入我国;2015年至今,互联网咖啡品牌兴起。

全球咖啡产销分布不对称,价值集中在下游流通环节。咖啡的种植和原料销售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而精深加工和终端销究售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利润相对丰厚。上游种植环节集中度不高,在产业链中的价值贡献只占约1%,中小咖报农议价能力低,利润空间低。中游加工行业相对分散,价值贡献约占6%。而下游流通环节参与者主要有批发商和零售商,需告求量大,集中度较高,价值贡献约为93%,是最主要的利润产生环节,下游流通渠道的扩张成为咖啡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速溶咖啡市场集中度较高,雀巢稳居第一。据淘数据,2018年我国速溶咖啡市场规模约700亿元,其中雀巢咖啡以28.5%的市占率位居第一,远高于第二名的5.7%,行业CR8为53.7%,集中度较高。即饮咖啡市场中雀巢有一家独大之势。根据Euromonitor的数据,2018年即饮咖啡市场中,雀巢以68.3%的市占率稳居第一,市场份额约为第二名北京汇源的14倍,有一家独大之势。行业CR8为88.5%,比速溶咖啡市场集中度更高。咖啡馆咖啡市场集中度较高,星巴克收入稳居第一。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共有14.4万家咖啡店,其中星巴克、瑞幸、麦咖啡分别以3684家/2000家/900家占据前三,而

到了2019年末星巴克和瑞幸的门店数量已经分别达到4292家和4507家。从营业收入来看,2018年我国的咖啡店市场规模约为271亿元,其中星巴克市占率近60%,位居第一,第二名麦咖啡只有6.4%的市占率,差距较大。整体行业集中度高,CR5市占率近75%。

投资策略:我国咖啡消费市场增速较快、空间尚大。我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处于较低水平,2018年我国大陆地区咖啡人均消费量仅为德国的0.71%,美国的1.6%。全球咖啡市场规模超过12万亿,而我国目前只有约700亿,与人口比例差距较大。同时,我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速达15%,远高于世界2%的增速。2025年,预计中国咖啡消费市场将达到1万亿的规模。参考日本的咖啡消费发展,30年后我国咖啡市场规模有望超5万亿。我国咖啡市场发展将有如下三个趋势:

新茶饮发展推动咖啡渗透率提升,大饮品行业蓬勃发展。通常咖啡和茶饮被当做相互替代品,产生此消彼长的效应,但我们通过将咖啡消费需求拆解为成瘾性需求、商务社交需求、对于饮品的可选消费需求三类分析,认为我国新式茶饮市场的快速发展短期内不会影响咖啡市场,由于行业的供给推动属性,新式茶饮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咖啡消费的渗透率提升。

速溶咖啡市场的品牌壁垒高、市场增速放缓,即饮咖啡成为新晋咖啡产品聚集领域。全球瓶装即饮咖啡将在2022年实现31亿美元增长,复合年增长率为5%。而我国总体咖啡市场发展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增速远高于全球水平,因此我们预计即饮咖啡在我国的市场规模增长仍将高于全球水平。

连锁咖啡店外带是快生活+定制化+互联网背景下的趋势。全球咖啡消费中87%是现磨咖啡,远高于速溶咖啡和即饮咖啡,而我国现磨咖啡消费只占咖啡消费总量的18%,有巨大增长空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便利性成为了消费者的重要诉求。“互联网+”趋势下,连锁咖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互联网咖啡模式不仅局限于咖啡消费,包括新式茶饮在内的连锁饮品市场都开始走上互联网营销模式。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问题,消费习惯培养不及预期,人均收入水平增长不及预期。

1.咖啡产业三次浪潮迭起,供给推动产业变革

咖啡的种植最早起源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13世纪被阿拉伯人带出非洲培育出“阿拉伯咖啡”,16-18世纪又先后传入了中东地区、欧洲和美洲。目前,咖啡作为仅次于茶的第二大饮料,在亚、非、拉的50多个国家种植,全球有约三分之一的人饮用。

1.1咖啡产业由注重产品功能到强调社交属性,现回归注重品质

在过去的近200年里,西方咖啡产业发展经历了三次浪潮。

第二次浪潮出现在1971-2000年,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品牌连锁咖啡厅扩张。这一阶段喝咖啡成为享受咖啡和进行社交的综合体验,消费者对咖啡的诉求不仅是单一的提神功效,更是注重其社交属性。产品来看,咖啡厅主要是以工业化流水线的方式售卖手工咖啡。

第三次浪潮从2003年延续至今,精品化咖啡发展。人们更加讲究产地、品种、采摘月份、海拔与处理方式,烘焙更加注重表现咖啡豆的原始风味,手冲也成为主流。产品重新超越体验,成为消费者注重的核心要素。

我国咖啡产业的发展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我国的咖啡种植由台湾于1884年引进,其后云南、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四川等地也先后引种。

1989-1997年,速溶咖啡兴起。1989年,雀巢在中国推出第一款速溶咖啡,意味着我国进入速溶咖啡时代。速溶咖啡便于流通,消费方便,人们的咖啡消费习惯由此培养,因此该阶段以供给推动为主要发展动力。

1997-2015年,咖啡厅发展。台系、欧美系、韩系咖啡店品牌陆续进入我国,人们更多的接触到现磨咖啡。随着改革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开始强调咖啡饮用的社交属性。

2015年至今,互联网咖啡品牌兴起。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工作节奏加快,消费者不仅注重咖啡品质,也强调便利性,自助咖啡机和外卖咖啡模式迅速发展,满足人们便利性、低价格的需求。

1.2供给推动消费习惯培养,技术助力产业发展进程

新形态咖啡产品的推出,不断推动消费者习惯的演变。中国人有历史悠久的饮茶习惯,1989年雀巢在中国市场推出速溶咖啡,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新的饮品选择。由于咖啡口感醇香,且速溶咖啡便于携带,国人咖啡消费习惯逐渐被培养起来。后来外国咖啡店品牌陆续进驻,为消费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第三空间”,强调咖啡的社交属性,使咖啡在我国进一步普及。如今外卖咖啡、便利店咖啡兴起,为白领提供了兼具品质和便利性的咖啡,进而提升咖啡在我国饮品消费中的地位。即饮咖啡新品的出现,挤占现磨咖啡市场。根据市场调研机构英敏特的数据,2017年全球19%的咖啡新品都是即饮型冰咖啡,中国未来五年即饮咖啡的年均增速约为20%,挤占更多现磨咖啡市场。由此可见,咖啡产业是由供给推动需求的产生与消费习惯的形成,带动产业发展。

技术改变产品形态,推动产业革命性发展。由于萃取工艺和干燥工艺的发展,可以将咖啡萃取液中的水分蒸发而获得的干燥的咖啡提取物,使得咖啡能够以速溶咖啡粉的形式进行流通,不需要直接用咖啡豆进行繁复的冲泡,改变了产品形态,易于存储、运输,且饮用方式方便快捷,促进了咖啡消费习惯的形成。咖啡制作工艺的进一步发展,不断丰富咖啡种类,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如冷萃咖啡、氮气咖啡的发明与推广,吸引更多消费者接触咖啡,消费咖啡。互联网兴起创造新的运营模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外卖咖啡以互联网为依托,发展线上下单+线下门店自提或外卖的模式,提升服务半径;自助咖啡机则以低成本和高时效获得大量普通消费者青睐。在资本支持下,我国互联网咖啡发展势头迅猛。

2.咖啡产业链价值集中于下游

咖啡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咖啡种植、中游咖啡加工和下游流通三个环节。

2.1咖啡产销分布不对称,下游流通环节利润高

在全球范围来看,咖啡产销分布不对称。咖啡的种植和原料销售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世界三大咖啡产区分别位于非洲、印度尼西亚和中南美洲,目前巴西和越南是全球最大的咖啡生产国,我国98%以上的咖啡种植和初加工生豆集中于云南省;而精深加工和终端销售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利润相对丰厚。

下游流通环节利润高。上游种植环节参与者主要包括中小咖农、种植基地以及国外高品质庄园,集中度不高,产业链中的价值贡献只占约1%,中小咖农议价能力低,利润空间低。中游加工环节参与者主要包括个人作坊、烘焙厂和品牌厂商,行业相对分散,价值贡献约占6%。而下游流通环节参与者主要有批发商和零售商,需求量大,集中度较高,价值贡献约为93%,是最主要的利润产生环节。因此,下游流通渠道的扩张是咖啡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且近年来创业机会多出现在该环节。

我国上游咖啡豆种植发展势头良好,中下游开始崛起。我国咖啡豆种植主要集中在云南,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中国咖啡市场分析预测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云南小粒种咖啡在世界市场较受欢迎,其中普洱市咖啡超过半数出口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除云南外,海南和福建也是我国咖啡主要种植区域。而国内的咖啡销售之前一直依赖于雀巢、星巴克等跨国企业,缺少独立稳定的销售网络。随着瑞幸咖啡等国内品牌的崛起,有望提高我国本土咖啡企业的知名度,在高额利润的下游流通环节分一杯羹。

2.2我国下游各细分行业集中度均较高

速溶咖啡市场集中度较高,雀巢稳居第一。据淘数据,2018年我国速溶咖啡市场规模约700亿元,其中雀巢咖啡以28.5%的市占率位居第一,远高于第二名的5.7%,行业CR8为53.7%,集中度较高。

即饮咖啡市场中雀巢有一家独大之势。根据Euromonitor的数据,2018年即饮咖啡市场中,雀巢以68.3%的市占率稳居第一,市场份额约为第二名北京汇源的14倍,有一家独大之势。行业CR8为88.5%,比速溶咖啡市场集中度更高。

咖啡馆咖啡市场集中度较高,星巴克收入稳居第一。在现磨咖啡市场中,主要的销售渠道是咖啡馆和自助咖啡机,以瑞幸为代表的外卖咖啡实质上也属于咖啡馆的一类,因此,我们以咖啡馆市场的数据来反观现磨咖啡市场情况。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共有14.4万家咖啡店,其中星巴克、瑞幸、麦咖啡分别以3684家/2000家/900家占据前三,而到了2019年末星巴克和瑞幸的门店数量已经分别达到4292家和4507家。从营业收入来看,2018年我国的咖啡店市场规模约为271亿元,其中星巴克市占率近60%,位居第一,第二名麦咖啡只有6.4%的市占率,差距较大。整体行业集中度高,CR5市占率近75%。

自助咖啡机市场尚在起步阶段,竞争不太激烈。自助咖啡机是最近几年兴起的现磨咖啡销售渠道,优势在于对空间要求不高,位置摆放灵活,多位于写字楼、学校、商场等公共场所,主要满足客户对咖啡的功能性和便利性需求。盈利的关键在于位置选择。国内自助咖啡机市场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竞争不太激烈。

3.雀巢与星巴克为咖啡零售与连锁门店绝对龙头,瑞幸咖啡搅动市场

3.1雀巢:咖啡零售引领者,客户积累与品质保证奠定龙头地位

雀巢成立于1867年,在全球设有400多家工厂,拥有2000多个全球性或地区性品牌,业务遍布189个国家。中国是雀巢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市场。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超过阿里、腾讯、百度中国三大互联网巨头之和,2018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48%至70.04亿瑞郎(约合人民币474亿元)。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雀巢在全球的咖啡市场占有率超过22%,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企业。

行业引领者,多年客户积累与品质保证奠定地位。雀巢发展的首要优势即为先发优势,作为一家在1938年就推出速溶咖啡的企业,已有80多年的历史,拥有较为丰富的咖啡专业知识与技能。随之而来的就是客户优势,多年的品牌积累使得雀巢拥有大量忠诚的消费者。其次是咖啡品质保证,雀巢为了确保咖啡豆的供应量和品质,大多直接向咖农采购,既保证了咖啡豆的充足供应,又降低了采购费用。

雀巢如今在速溶咖啡市场和即饮咖啡市场中的市场份额都稳居第一,但其主要客户群体是白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客户群体对咖啡品质的要求逐渐增加,逐渐流入现磨咖啡市场。即使是速溶咖啡市场领域,雀巢的市占率已由2014年的76%下降到2018年的28.3%,新进入者的崛起抢夺了雀巢的市场份额。

3.2星巴克:连锁咖啡厅领导者

星巴克成立于1971年,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旗下有30多款由顶级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各式

糕点甜品以及多种咖啡机、咖啡杯产品。自1998年进入中国到2019年底,星巴克已在包括香港、台湾和澳

门在内的大中华区168个城市开设了4294家门店,拥有超过830万付费会员。星巴克的优势主要在于:

1)专业优势,起家较早,拥有较为丰富的咖啡专业知识与技能,拥有优质的咖啡种植基地和烘焙厂。

2)品牌优势,通过独特的营销策略、门店体验、产品更新换代,形成强大的品牌优势。据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Finance发布的“2018全球最有价值25个餐厅品牌”排行榜,星巴克名列第一。

3)位置优势,在我国各大城市的商场、办公楼、高档住宅区等位置占据了有利的销售地点,客流量大,带来大量稳定的客户群体。

3.3瑞幸咖啡:互联网+趋势下,咖啡行业的后起之秀

瑞幸于2018年1月开始试营业,利用线上下单+线下门店自提或外卖的新兴咖啡售卖模式迅速切入市场。截至2019年底,瑞幸直营门店达到了4507家,第四季度新增827家,创下2019年单季度开店数量新高。同期,瑞幸总门店数量比星巴克多了约200家门店,按门店数量计算,成为了中国的第一大咖啡连锁。瑞幸的优势在于:

1)客户定位精准,主要定位于白领人群和年轻的互联网用户,提供外卖咖啡,满足了上班族的便利性需求。

2)位置优势,门店多位于写字楼、商业中心、各大高校,能将产品快速送达消费者,并带来大量稳定客户群体。

3)营销优势,通过线上社交传播裂变,结合免单、打折、优惠券等价格促销手段,迅速吸引大量客户。

不过,瑞幸的咖啡豆、烘焙较依赖于第三方供应,同时咖啡外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口感,降低用户体验。另外,在初期大量投入以打折、优惠券等形式吸引客户后,若不再进行价格补贴,面临着客户能否留存的问题。

3)商业模式新颖,采取线上下单+线下门店自提或外卖的销售形式,即降低运营成本,又增加客户触达范围。

4)产品优势,瑞幸的产品种类不断扩展,从咖啡到轻食、茶饮等,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4.产品创新推动咖啡普及,新茶饮带动咖啡及连锁饮品蓬勃发展

4.1我国咖啡消费市场增速较快、空间尚大

我国咖啡消费市场仍然存在很大空间。我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处于较低水平,2018年我国大陆地区咖啡人均消费量仅为德国的0.71%,美国的1.6%。全球咖啡市场规模超过12万亿,而我国目前只有约700亿,与人口比例差距较大。有国际机构研究表明,人均收入增长会促进咖啡消费,国民收入每上升5%,咖啡日常消费会增加2%-3%,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与消费者咖啡消费习惯的逐渐培养,我国咖啡的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我国咖啡消费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咖啡文化认知的不断深入,我国咖啡消费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伦敦国际咖啡组织数据显示,我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速达15%,远高于世界2%的增速。2025年,预计中国咖啡消费市场将达到1万亿的规模。

参考日本的咖啡消费发展,30年后我国咖啡市场规模有望超5万亿。与中国同样都是茶文化国家,日本的咖啡消费量从1960年代的25万袋增长至现在的700万袋。由此,我国未来咖啡消费习惯的培养可以预期。

日本于1956年速溶咖啡正式进口,咖啡产业从0到1发展,至2018年,日本人均咖啡消费量达到约280

杯。若假设我国咖啡消费习惯的培养速度与日本相同,雀巢1989年在我国推出速溶咖啡,则到2050年我国

人均咖啡消费量可以达到280杯。若咖啡均价按15元/杯计算,人口总量按国家人口计生委预测的13.7亿计算,2050年我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超过5.7万亿。

4.2新茶饮发展推动咖啡渗透率提升,大饮品行业蓬勃发展

新茶饮发展,拓展大饮品市场,同时有望带动咖啡渗透率的提升。通常咖啡和新式茶饮会被当做相互替代品,产生此消彼长的效应,但我们认为,我国新式茶饮市场的快速发展短期内不会影响咖啡市场,相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咖啡消费的渗透率提升。

目前来看,消费者对于咖啡的需求主要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成瘾性需求。这类消费者对咖啡的消费频率较高,每日对于咖啡形成刚性需求,这部分消费是不会因为新茶饮的发展而受到影响;

第二种是商务社交需求。这部分需求主要受到门店环境、开店密度和门店选址的影响,此外由于新茶饮的社交属性偏休闲,因此对于商务社交需求的咖啡消费基本不会被新式茶饮所替代;

最后一种是对于饮品的可选消费需求。这部分消费与新茶饮或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但考虑到包括咖啡消费在内的整个饮品行业都具有供给推动属性,更多的产品供给将带动整个市场规模的扩大;同时我国咖啡产品消费渗透率很低,2018年我国人均茶饮消费杯数约30-50杯/年,对比咖啡的6.2杯/年,可以看到咖啡的覆盖人群和消费频率都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因此我们认为在中短期内,新式茶饮的发展对咖啡消费的替代作用较低。与此同时,很多新式茶饮如喜茶、奈雪的茶都纷纷推出咖啡类产品,茶饮消费的快速发展也将带动一批非咖啡消费者进入咖啡消费领域,提高我国咖啡消费的渗透率。

4.2即饮咖啡:咖啡零售市场的下一个机遇

与此同时,国内各大饮料企业也纷纷推出咖啡子品牌,包括统一雅哈、农夫山泉炭仌、味全贝纳颂、伊利圣瑞斯等。这些饮料企业依靠自身原有的乳制品饮料、茶饮料等生产线,以及深度下沉的渠道优势,快速进行产品横向扩张布局。

4.4连锁咖啡店外带市场:快生活+定制化+互联网背景下的趋势

现磨咖啡在总体咖啡消费的份额未来有很大提升空间。全球咖啡消费中87%是现磨咖啡,远高于速溶咖啡和即饮咖啡,而我国现磨咖啡消费只占咖啡消费总量的18%,有巨大增长空间。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便利性成为了消费者的重要诉求。便利店外带咖啡兼具便利性和高性价比,正成为咖啡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细分市场。全家、罗森、7-11等便利店在2011-2013年陆续推出自有咖啡品牌,中石化也在2019年推出“易捷咖啡”。未来便利店咖啡将在咖啡外带市场中占内有一席之地,但由于便利店咖啡以便捷为主要因素,产品差异性小,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因此便利店咖啡品牌将呈现多家势均力敌的格局。

“互联网+”趋势下,连锁咖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瑞幸咖啡成为我国乃至全球互联网咖啡引领者,公司依靠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线上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实现快速定位和获取目标客户,进行精准营销、优化门店选址,通过社交平台进行裂变式获客,推动生产与消费良性互动。线下以每天新开7家门店的速度迅速铺设网点,由于现磨咖啡相比于速溶咖啡和即饮咖啡,有着更好的口感和消费体验,因此门店的触达能力十分重要。为应对瑞幸咖啡的强势发展,星巴克等厂商也加快了扩张速度,同时2018年9月星巴克与饿了么合作推出咖啡外送“星专送”,2019年5月星巴克中国推出了“在线点,到店取”服务——“啡快”,迎合现在快节奏生活,以及更多办公消费场景的趋势。同时“星专送”与“啡快”可以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与线下点单基本没有差异。

互联网咖啡模式不仅局限于咖啡消费,包括新式茶饮在内的连锁饮品市场都开始走上互联网营销模式,通过线上点单、线下取货的方式,将饮品市场的线下零售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利用社交平台不断拓展用户规模,实现扩散式增长。但这种模式需要大量网点铺设,资产较重,对企业资金压力较大。同时,客户留存与实现盈利也是互联网饮品行业正在面临最大难题。

5.风险提示

食品安全问题,消费习惯培养不及预期,人均收入水平增长不及预期。

THE END
1.非电俄式茶炊项目营销计划书.docx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40八、风险管理与应对措施 421.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 422.运营风险分析及对策 433.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 454.其他可能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46九、项目实施时间表 481.项目启动时间 482.关键里程碑时间表 493.项目预期完成时间 51十、结论与建议 521.项目总结 532.对项目实施的建议 543.对未来发展的...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7780454.html
1.咖啡厅的消费之谜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很多小型咖啡厅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随着大型连锁咖啡店的不断扩张,它们提供的一般性产品和服务往往成本较低,能够吸引大量顾客。相对而言,小型私人咖啡厅则面临着更高的运营成本,比如租金、原料采购等。这使得它们必须寻找其他方式来弥补损失,如通过强制消费来维持经营。 https://www.mqmlobocll.cn/ka-fei-za-zhi/673209.html
2.学生咖啡店创新创业计划书(通用11篇)在当下社会,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接触到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通常是结合了市场营销、财务、生产、人力资源等职能计划的综合。想学习拟定创业计划书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生咖啡店创新创业计划书(通用11篇),欢迎大家分享。 学生咖啡店创新创业计划书 1 ...https://www.ruiwen.com/chuangyejihuashu/5397749.html
3.餐厅创业计划书电子版(通用8篇)6风险及对策 6.1风险 6.1.1外部风险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大型餐饮公司进军中国,国际品牌既快又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必将给中国餐饮业带来极大的冲击。餐饮业竞争激烈尤其是来自国外的快餐连锁店,如肯德基、麦当劳在中国的快餐业中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食客和餐厅之间的各种民事责任赔偿纠纷数量越来越多。 https://www.oh100.com/a/202207/4922597.html
4.精市场调研报告积极参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今年月分,由市纪委、监察局牵头,对汉中市当前投资环境中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进行了调研,与个县区个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个区内外企业进行了座谈,通过书面形式对个县投资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个方面的治理措施,报送市委、市政府领导作为决策参考。https://www.wenshubang.com/diaoyanbaogao/145532.html
5.2024年无咖啡因咖啡粉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规模细分领域分析及前景...报告同时也重点对无咖啡因咖啡粉行业头部企业发展动态和行业地位、经营情况、市占率变化情况、以及战略动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竞争对手之前的竞争优劣势,对于用户及时感知市场竞争风险、获取市场最新竞争动态以领先对手进行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中国无咖啡因咖啡粉市场规模达 亿元(人民币),全球无咖啡因...https://pre.gelonghui.com/p/1371218
6.奶茶店创业计划书(精选8篇)四.风险分析 经营风险就是指在资本经营活动中所遇到或存在的某些不确定因素造成的经营活动的经营结果偏离预期可能性的风险。就目前而言,本奶茶店店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大致可总结为: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财务风险。 奶茶店创业计划书 篇2 一、市场风险及对策 ...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160520091059_337464.html
7.咖啡策划2、财务人员:收银员的主要工作是为顾客点单,收取顾客的`付款;促销咖啡店的产品;准备充裕的零钱、发票;接听电话并做好记录与传达;目标顾客群的建立与培养,特别是积分卡的签发与管理。 3、办公室人员:必须很好的掌握市场信息,开拓新货源,优化进货渠道,降低采购费用。会同财务人员确定合理物资采购量,及时了解存货情况,...https://www.unjs.com/fanwenku/494490.html
8.咖啡书吧项目创业计划书(范文五篇)策划书9 风险分析 9.1风险 9.1.1外部风险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大型餐饮公司进军中国,餐饮业竞争激烈尤其是来自国外的快餐连锁店,如肯德基、麦当劳在中国的快餐业中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 9.1.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到市场的风险: ○1项目开发阶段的风险,市场上可能会同时出现类似餐厅的开业 2...https://m.588k.com/yyws/chs/464622.html
9.外贸市场风险(精雅篇)市场经济形势下, 外贸企业面临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其经营运营面临着更多的风险, 必须加强风险管理, 有效预防并规避风险, 创建一套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 加强对风险的评估、预测与分析处理, 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条件。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97pqmmw.html
10.茶店创新创业计划书(通用7篇)1)、休闲甜品店市场竞争激烈,且市场品种和品牌众多,新品牌、新品种的不断涌现,使市场被切碎细分,瓜分着消费者的钱袋,蜂拥挤占着市场。 2)、品牌繁多的休闲餐厅分为供应堂食、饮品和仅以供应饮品为主两大类。全国有大小咖啡厅不计其数,各地品牌众多。在抚顺市场,有知名咖啡厅10余家。 https://www.yjbys.com/chuangye/ziliao/chuangyejihuashu/633706.html
11.商店的对联范文12篇(全文)论网上小型商店的营销对策 第3篇 网店的特征是购买商品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制约, 商品类目无限多, 这是现实中实体店所无法比拟的。但是, 并非所有的商品都适合在网上商店销售, 比如:汽车。再强的团队, 再好的策略, 再多的资本, 也冲不破商品本身的局限性, 没有一种营销模式能够做到销售所有的商品, 网络营销也不...https://www.99xueshu.com/w/filehc8a2jrb.html
12.餐饮业调查报告(精选15篇)对策之三:集团化发展,向规模要效益 近几年来,很多国际知名的餐饮企业集团带着大笔资金,凭借其科学的管理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如“麦当劳”、“肯德基”,他们代表了餐饮企业现代化的最高水平,在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据一份中国快餐业的发展形势分析报告记载,截至20xx年底,肯德基在中国已经达到1200家连锁店,麦当劳超...https://www.jy135.com/diaochabaogao/1318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