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能够进行口译教学的教师缺乏由于我国口译教学起步较晚,从事口译教学的教师大多是年轻教师,他们大学毕业直接登上讲台,缺少教学经验,更没有企业实践经历。教师水平有限,经验不足,口译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况且班级学生多,上课学时数有限,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来实现口译教学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二、以项目为依托,改进口译教学
1.参观工厂,介绍公司,让外宾了解公司产品并介绍公司最新产品。
2.进行商务谈判,就产品的价格、付款条件、包装、运输等事宜与外宾进行谈判,表达愿意与对方进行合作的愿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组有三名学生,其中两名学生进行对话,有汉语对话,英语对话,另外一名学生扮演口译员。训练之前,教师要安排好各自的角色、对话的内容及场景,这样学生由于事先了解一些所要进行口译的情景,做起口译来就会轻松自如。另外教师在进行口译训练中,还要进行角色互换,这样做对话的学生也有机会实践口译技能。在课堂训练中,扮演的角色都是熟悉的同学,完全没有紧张情绪,学生能够轻松完成口语训练。口译教学课堂应该选择多功能翻译实训室。因为该实训室采用了先进的同声传译训练系统,每位学生都戴耳机进行训练,对于学生对话内容,每位学生能够很清楚地听到,并对所听内容做好记录。另外,该训练系统还可以将训练的过程进行录音,使学生产生现场口译训练的感觉,还能进行查漏补缺,以便提高学生的口译水平。
2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就是以教学内容为中心,通过创设虚拟仿真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情景教学法在商务口译教学中的应用
3.1商务接待口译中情景创设
在商务活动中,商务接待是比较容易的口译环节,主要有接送外宾;致辞等。教师在情景创设中要注意采用分组的方式,从而确保每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让学生扮演商务口译中的不同角色。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起到的是指导和监督的作用,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口译人员的工作职责。对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要给与必要的帮助,从而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教师还应该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商务场合礼貌用语及文化差异。
3.2商务陪同口译的情景创设
3.3商务会议口译情景创设
4情景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4.1情景教学法提供的情景是模拟真实场景,学生的模拟口译练习
也不能代替真实的口译活动口译考验的是口译员的心理素质,在学生平时的口译练习中不可能真正体会到这种紧张的感觉,因此这种模拟仿真的教学法针对口译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达到和真实口译一样的效果。
4.2模拟情景体验效果因人而异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都有个体差异,因此在这种模拟仿真的情景中进行口译训练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4.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
在高职口译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指导,通过创设不同的商务口译情景,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也需要注意,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过多的语言指导,要尽量给学生留出空间来自己思考解决办法,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2缺乏权威、统一的医学英语教材
1.3评价体系不科学
2理论基础
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首次提出案例教学法,这种采用真实案例的授课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研究。国内对案例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刘新荣[6]在对案例教学法内涵、原则及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研究生公共英语口语课的教学原则及教学设计。方平、钱放等[7-8]研究者以某一单元案例教学为例,通过问卷评价案例教学的效果,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研究案例教学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效果,并总结其优势。相比之下,案例教学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研究凤毛麟角,仅有唐娟、袁月红[9-10]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医学英语中的应用效果。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在医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研究和实践是必要的、可行的。但目前国内缺乏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医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研究,而且对于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的整体设计和实施效果评价方面的研究也只停留在单一层面上。
3实践探索
3.1课程设置
我院在第一学期72课时的公共英语和第二学期36课时的医学英语之后,于第三学期专门开设了36课时的医学英语口语课程,具体英语课程设置及目标见图1。在学生具备了扎实的公共英语基础和掌握了一些医学英语术语和语法知识之后,再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符合学习英语的规律。根据课时安排,学习内容共设置12个单元。教师通过认真备课、精挑细选,建立了案例素材库,并征得多方专家意见,在反复论证后,最终确定了12个案例,涵盖了职业道德、医学前沿、传染病、职业理想、公共卫生等方面。遴选案例时应根据以下几点原则:(1)案例选取的数量要大、范围要广,并且要与时俱进;(2)应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的案例;(3)案例的深度要有层次感,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4)案例呈现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如既有文字、图片等传统的形式,又有课件、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医学英语口语课程案例库中的一些案例素材见表1。
3.2课堂教学
3.3评价体系
3.4第二课堂
在课堂上,由于班级人数多,每位学生口语训练的机会很少。在其他学生面前,有些口语能力差的学生由于自卑心理不敢开口,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参与课堂口语训练的积极性[11]。而在第二课堂中,医务剧表演比赛、实训基地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英语角、英文医务剧欣赏等系列活动,创造了真实的、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实践背景
英语教学功能之一是用于交际,这是语言的基本特征。学英语的目的是学以致用,“用”也是实践交流。英语人才要“听说领先,重在应用”。为了体现英语教学功能,实现学英语的目的,提高职业能力,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口语在思想和行动上要有机统一。
二、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是出现在教学领域中的一股强大的“洪流”。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学者皮亚杰(Jean.Piaget)及前苏联心理学家LevVygotsky,他们最先提出了以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研究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建构主义学习观点认为语言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下,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加工,与别人进行协作、讨论、辩论交流,从而实现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建构主义主张:第一,学生是学习主体,是内因,是语言知识的实践者和建构者,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依据固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外界信息的刺激,主动加工信息完成意义的重构。第二,学习情境是实现意义建构的主阵地。它必须逼真、丰富、多角度、多层次、实用性与趣味性并重。第三,学习方式是协作、交流、辩论。学习活动不再是单向孤立行动而是交叉立体式多向互动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第四,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过程中的设计者、参与者、指导者,是平等的学习者,不是知识提供者和灌输者。
三、口头作文实践操作
“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而能用”,这是学英语的宗旨和目的。学英语的终极目标是传递信息,解决问题。口语是达到此种交流的核心媒介。教师与学生思想和行动上要高度统一于增强口语能力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用清晰、流畅、达意、鲜活、流行、地道、现代的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口头作文是在增加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同时,在领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有效输出的实践活动,是逐步养成良好的口语习惯,提高英语能力的最佳途径。
口头作文狭义上指简短的说明、描述、叙述故事、简短的发言和讨论等口语活动;广义上讲可以指围绕课文学习所展开的朗诵、背诵、复述和演讲等。英语口头作文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实践语言的机会,通过学生共同参与,经过思维对所获得的信息和语言加工重组赋予新的内容,然后输出语言。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实施口头作文教学的问题。
(一)情境——实践场景
(二)协作——实践方式
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之间通过口语交流而进行的相互合作,以小组为单位体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发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
1.1腮腺炎
1.2口腔黏膜疾病
1.3牙槽炎
牙槽炎又称干槽症,中医称齿窟症,是拔牙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牙槽炎的发病率达10%~30%[10]。翁春辉等将双黄连粉和西瓜霜粉剂按1:1比例制成混合,用明胶海绵粘取混合粉,置于拔牙创内,其镇痛效果和治疗效果都明显优于采用碘仿纱条的对照组(P﹤0.05)[11]。姚嫣用双黄连粉与甲硝唑粉按1:1比例混合用于预防干槽症,取得了良好效果[12]。
1.4牙龈炎
牙龈组织的急慢性炎症称为牙龈炎,其发病率高达70%~90%,表现为牙龈出血,红肿,胀痛,继续发展侵犯硬组织,产生牙周炎,包括牙龈组织的炎症及全身疾病在牙龈的表现。刘小青等采用双黄连牙膏治疗单纯性牙龈炎,10天后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仅为16.7%,用前药后,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13]。
2双黄连制剂抗口腔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双黄连制剂由金银花、黄芩和连翘组成,其主要活性成分为连翘酯苷A、黄芩苷、绿原酸和连翘苷等。药理实验证明,双黄连制剂对口腔病原微生物有较强的杀灭和抑制作用。
2.1抗菌作用
孙萌等对双黄连气雾剂抗口腔厌氧菌及致龋齿常见菌影响的研究表明,双黄连气雾剂对微小消化链球菌、小韦荣代球菌、产墨素拟杆菌、牙龈拟杆菌、乳酸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14]。陈百泉等通过观察双黄连含片的抗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双黄连含片对金葡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5]。田乐等对黄连口服液中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不同组合,观察各活性成分组合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茵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4种主要活性成分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权重依次为:黄芩苷﹥连翘酯苷A﹥绿原酸﹥连翘苷;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权重依次为:连翘酯苷A﹥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对真菌代表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作用权重依次为:黄芩苷﹥连翘酯苷A﹥绿原酸﹥连翘苷[16]。
2.2抗病毒作用
陈百泉等对双黄连含片在体外抗病毒研究,药物浓度在50mg/ml时可完全抑制包括流行性腮腺炎病毒(MEV)、单纯泡疹病毒Ⅱ型(HSV-Ⅱ)在内的5种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表明双黄连含片在体外感染实验中有较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双黄连含片的抗病毒作用与双黄连颗粒相同,优于阳性对照药盐酸吗琳呱片[17]。易世红等证实双黄连粉针剂具有明显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Ⅱ型、单纯疱疹病毒Ⅰ及Ⅱ型的作用,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水泡性口炎病毒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8]。
3双黄连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机制
3.1抗菌、抗炎机制
3.2抗病毒机制
李薇等研究表明,双黄连注射液对HSV-I型脑炎模型的病变有明显抑制作用,HSV-I的DNA拷贝数及肌酸激酶定量明显降低,说明双黄连可通过减少病毒DNA的复制,对HSV-I型脑炎模型的病变起到抑制病毒的作用[23]。姜光域等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标准剂量10%的双黄连口服液可明显抑制HSV-IgD基因mRNA的转录,选择性抑制HSV-IDNA的合成。双黄连口服液抗HSV-I作用的机制有3种可能:抑制病毒向细胞吸附;选择性抑制感染细胞中的HSV-IgD基因的复制,抑制感染细胞中的HSV-IgD基因的转录及HSV-I病毒蛋白的翻译;具有PTKs抑制剂的作用,从而使宿主细胞抵御病毒感染[24]。
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营造一种良好的语言环境。笔者认为,搞好中学英语教学,需要注意下面四个方面的问题:
1端正认识
用英语组织教学,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语言基础并不存在问题,主要是认识问题。要在思想上重视它,注意课堂用语的系统性、规范性、交际性和针对性。对于部分口语有一定困难的中老年教师来说,用英语组织教学,首先要消除自卑感,在实践中树立自信心。先备好、讲
熟最常用的课堂用语。在此基础上,日积月累,使其逐渐达到熟练的程度。
2处理好两个关系
首先是英语和母语的关系。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的原则。利用学生已学的英语来解释或介绍新的教学内容,以便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但在教语法和讲解抽象名词时,可适当利用母语。用英语来概括这个关系就是:SpeakEnglishifpossible,speakChineseifnecessary.
其次是课堂用语中准确和流利的关系。准确指的是我们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正确程度(包括语音、语法、用词和语体的正确);而流利则是指我们表达思想时的流利性。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口语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是有错必纠。过分强调语言形式的掌握及语言准确的训练,使不少学生因怕讲错而不敢开口。与此相反,我发现部分教师的课堂用语听起来似乎很流利,但语音、语法错误、逻辑性的错误却比比皆是。有些“低级错误”甚至连学生也能指出来。这种以牺牲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来追求“流利”的现象是不可取的。因为,教师的不规范语言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和领悟程度。
3扩大课堂用语的交际性
课堂用语的交际性,目前还远远没有体现出来。不少教师把课堂用语的使用仅仅局限在少数几句课堂用语中,不敢越雷池半步,放弃了许多师生可以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例如,教师找到了一本好的工具书,就可以用英语向学生简要地推介或回答学生的提问。有些教师担心学生的水平还不够。其实,学生对这种真实的言语交际活动很感兴趣。关键是教师是否敢于挑战自己,有没有这种扩大言语交际的意识。还有一些教师担心这样做会影响教学进度。从教学目的是交流的观点来看,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最新的理论表明:“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是学生认知语言的重要渠道。”
一、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汇率水平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一个重大因素。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本币升值,意味着其它国家的货币贬值,在进行出口贸易的时候,同样的货物进口国需要拿出更多的本国货币,因此进口国可能转而求其它国的商品,不利于本国的出口。而本币贬值,意味这他国的货币升值,进口同样的货品需要更多的本币,不利于他国出口。
汇率变动会影响进出口贸易以及贸易收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汇率变动引起收入变化,影响进出口贸易
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就是本币的升值或贬值。货币升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而出口商品价格上升,虽然不利于出口,但是可以改善国际收支,货币贬值则可以达到相反的效果。但是实际上,货币的贬值对收入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贬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使得贸易条件恶化。与此同时,在同样名义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只能购买较少的商品,也就是导致实际收入的下降,这必然导致该国支出的下降,从而改善贸易收支。另外,如该国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则贬值可以刺激国内外居民对本国该种产品的需求。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的原理,民众的经济支出会通过凯恩斯乘数而数倍提高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提高又会提高国内支出,达到良性循环的结果。
2.汇率变动引起价格传递,影响进出口贸易
前面说到,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是货币的相对价格上升或下降,这首先在进出口贸易中体现出来。但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最终也会影响国内市场的一般价格。因此汇率的变动会引起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从而影响进出口商的贸易额和国家的贸易收支,这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首先,货币的升值是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下跌,如原料或半成品,然后通过价格传递,影响最终商品成本的下跌和价格的下跌。其次,汇率变动会使得贸易收支发生变化,如货币贬值后会出现贸易收支顺差,然后使得外汇储备增加,而外汇储备的增加,又使得央行必须通过购买外汇而在国内市场上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显然,更多的基础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近两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的增长,尽管不是人民币贬值的结果,但是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国际经济的变化,使得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较高就是很好的说明。当通货膨胀出现的时候,其实是鼓励人们消费,因为在名义货币不变的情况下,公众更有意愿将货币转化成有形的资产,客观上又会推动物价上升。
二、应对汇率变化的一般对策
2.进出口贸易中选择合理或多种交易币种
进出口贸易中的出口,特别是出口商要选择合理的货币作为结算和付款的币种,当然这一般是进出口商双方博弈的结果。因此,在有关对外贸易和借贷等经济交易中,签订合同时选择何种币种,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或计值清偿的货币,直接关系到交易双方是否将承担汇率风险。一般而言,出口贸易采取硬币计价,以防汇率贬值给自己带来损失,而进口商会选择软币,以避免升值造成的汇兑损失。如当前的国际贸易中,欧元和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而美元贬值已经成为现实,因此出口商更多意愿是以欧元和人民币作为结算和付款的币种,而进口上则更愿意选择美元结算。当然在实际进出口贸易中,双方博弈的结果一般是约定采用一部分硬币和一部分软币,甚至多种货币计价和付款。其结果是进出口商共同承担汇率的风险,增大了谈判的成功率。在长期合同中,还可以使用货币保值的方式,即选择某种与合同货币不一致的、价值稳定的货币,将合同金额转换成用所选的货币来表示,在结算或清偿时,按所选货币表示的金额以合同货币来完成支付。还有一种降低汇率风险的办法是,出口时虽然选择了软币,但可以适当提高价格以防货币贬值风险,进口时选择了硬币,则可以适当压低价格以防范升值损失。
3.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工具低于汇率风险
金融工具的出现本身就是因为汇率风险转嫁的必然结果,而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进出口商也共同承担了汇率风险,或者向后推迟了承担汇率风险的必然结果。对于金融业发达的国家而言,积极地利用金融工具已经司空见惯,因此发展中国家对金融工具的利用显得更为迫切。这些国家一方面要加快国家的外汇市场建设,推出各类外汇业务,一方面企业则需要积极利用外汇市场及其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外汇风险。企业可以运用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权交易、出口押汇、出口商业发票贴现、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业务、外汇借款等多种方式转嫁汇率风险。
三、结束语
参考文献:
[1]何璋.国际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左柏云,陈德恒.国际金融.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一、引言
二、PPS抽样方法简介
从抽样发展的历史来看论文服务,最初提出的是代表性样本,这是一种主观有意识的抽样。但是,这种方法无法计算抽样误差,因此进一步发展到等概率随机抽样,以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单元处于平等地位,有同样的机会被抽中,从而可以科学地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当总体单元之间的差异不大时,简单随机抽样是简便的、有效地。但是当总体单元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时,简单随机抽样效果并不好,例如,要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大型企业对城市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而在抽样中是否抽中这些企业,对推断总体的结果也有很大影响。而对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是否抽中则无足轻重,因而在抽样中如果把它们处在同等地位,显然也是有缺陷的。因此就需要引入不等概率抽样。
1、不等概率抽样的基本含义
不等概率抽样是指在抽取样本前给总体的每一个单元赋予一定的被抽中概率。不等概率抽样分为放回与不放回两种情况。在有放回的不等概率抽样中,最常用的是按总体单元的规模大小来确定抽选的概率。设总体中第个单元的规模度量为,总体的总规模度量为,则该单元的抽选概率应为。这种不等概率抽样称作按与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英文为probabilityproportionaltosize,简称PPS抽样。但是,总体单元大小的度量往往不止一个,比如度量一个企业的大小,可以是资金大小,也可以是产值或销售额的大小,还可以是人员的多少,因此通常用表示规模大小的抽选概率。由于每个单元均有被抽中的概率,,因此也称作PPZ抽样。
2、PPS抽样的实施方法
PPS抽样的实施方法有累积总和法、拉希里方法、规模累积等距抽选的方法和分裂法,本文这里选用规模累积等距抽选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累积和的基础上采取等距抽样的方法。具体如下:
设总体单元数为,其规模度量分别为,论文服务,…,,进行累积,直至。若欲抽取样本的容量为n,则先求得等距抽样的间隔,然后在之间随即等概率抽取一个数,假设为,则所在的单元代码区间相应的单元即为被抽中的单元。以后每隔个度量值,即等数字所在的单元代码区间的相应单元,即为被抽中的单元。
这种抽样方法的特点是当所有单元的度量时,它是不重复的抽样;当某个时,则第i个单元有可能被重复抽中;当时,则第个单元肯定会被重复抽中。这种方法抽取样本比较容易,每个单元的被抽中概率与的大小成比例,因而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3.Hansen-Hurvitz估计量
(1)总体总量的估计
1943年,汉森和赫维茨对PPS抽样提出了估计总体总量的估计量为:
其中为入样的第个单元的变量值,为第个单元根据其规模大小的入样概率。通常情况下若以该单元包含的元素单位为度量时,,其中,是总体总量的一个无偏估计量。
(2)方差估计量为:
三、实证分析
1、数据收集与处理
各地区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货物出口总额单位:万美元
地区
2007年
2008年
全国
121777576
143069307
河南
837492
1071890
北京
4892639
5749961
湖北
817294
1170891
天津
3807405
4210299
湖南
651540
841288
河北
1700041
2400412
广东
36931609
40566447
山西
653249
925312
广西
510916
734744
内蒙古
294439
359185
海南
136446
158720
辽宁
3532409
4206950
重庆
450721
572205
吉林
385706
477163
四川
860596
1313249
黑龙江
1225712
1680624
贵州
146547
190078
上海
14384611
16914514
云南
476828
498441
江苏
20360978
23802941
西藏
32636
70757
浙江
12826397
15429623
陕西
467525
538082
安徽
881373
1136411
甘肃
165866
160135
福建
4993757
5699184
青海
38591
41910
江西
544459
772666
宁夏
108567
125837
山东
7511011
9319479
一、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西交流的增多,口译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需求量逐年增加,因此各高校也逐渐开始重视英语口译课程。但是,英语专业学生有专业口译课程,而非英语专业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口译的训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政策指导,现实需求和笔者对本校部分学生的调查情况都表明了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的必要性。而且,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当前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环境也为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提供了可行性。笔者根据两年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经验和2009年0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3+X”教学模式中的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启示。希望能对本校或其他高校推动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起到积极作用。
二、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的必要性
(一)现实的需求
一方面,社会的现实需求。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各领域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急需既懂专业又能进行英语口译的人才,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因其专业和人数的限制,无法满足各行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因此培养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英语口译技能的人才成为我国英语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另一方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现实需求。多数大学生的口语和听力依然薄弱,远远落后于读写能力。口译过程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听力理解能,所以毋庸置疑口译的练习能加强听辨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词汇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很低,造成积极词汇量很小。因此,口译的练习可以用来加强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用较高级的词汇来表达有一定深度的思想感情,扩大口语积极词汇量。
(二)调查的结果
笔者曾在2009年对07级非英语专业的200人做了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89%的学生认为口译在以后的工作中很重要,87%的学生希望学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语口译课。该调查表明,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口译感兴趣,并已经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希望能参加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的学习,有很大的英语口译学习热情。
三、教学实践与启示
本校对07级学生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3+X”改革实验。前三个学期教授原来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即到大二的第一学期结束,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了四级考试,甚至有些已通过了六级考试。这时,2009年9月,即07级学生大学英语的第四学期开始,我们为全校0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些ESP课程备选,其中就有英语口译课,而且有240人选修了英语口译课。这一学期的英语口译教学实践对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实践和启迪作用。下面根据笔者两年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经验和这次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译课程的实践,总结一下在具体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启示。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参加本课程学习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英语口译,所以不能过高的期望他们能经过一个学期的口译学习就能达到英语口译等级证书的水平。所以大学英语口译课的教学目标应围绕以下方面:了解口译一般知识,掌握交替口译的基本技能,能承担生活口译和间隔长度为2~3分钟的基本专题的交替口译,为应对将来的挑战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筛选
教学内容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现在市场上还没有专门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编写的英语口译课本,所以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选择。
在本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译教学实践中,笔者首先确定了基础理论导入和口译技能训练这两部分教学内容。基础理论导入对于学生学好口译有理论指导作用。比如,释意派翻译理论的介绍,对于学生摆脱语法思维模式,理解口译过程,建立以意义作为口译单位的理念,都有必不可少的理论指导作用。
英语口译课是一门技能课程,很多学生选修口译就是想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的上,能增长一门技能。所以口译基本技能训练应该作为另一部分教学内容。英语口译过程中的技能比较多,到底选取哪些作为大学非英语口译训练的教学内容呢美国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院长鲍川运教授曾建议,大学阶段英语口译技能的培训可以主要围绕听辨能力、预测能力、原语复述能力、语言转换能力、无笔记记忆能力,这里鲍川运教授强调了这个阶段最好不要涉及笔记训练。
在确定了基础理论导入和口译技能训练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作为主要骨架之后,专题内容选择可以由学生来决定。技能的训练可以以专题内容作为载体,而专题的选择,笔者把决策权交给了学生。笔者对这2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取投票的形式来了解学生最喜欢和最需要接触的专题内容。下面为投票百分比排名前五名的专题内容:奥运等体育话题投票百分比87.5%;旅游观光投票百分比84.2%;礼仪款待投票百分比83.3%;文化交流投票百分比82.1%;商务谈判投票百分比79.2%。
另外,为了提高口译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在相应的专题里加入一些电影片段和歌曲的现场口译练习,比如,笔者曾在奥运等体育专题中增添了对奥运歌曲进行现场口译的环节,在文化交流专题中,挑选了一些经典电影的对白和独白片段让学生进行现场口译练习,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摆脱了口译相对严肃话题时的压抑和紧张情绪,口译实践练习得主动而精彩。
在学期结束前,笔者对选修口译的学生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95%的学生认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是个挑战,67.1%的学生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自己的口译能力有了很大提高,70.8%的学生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自己的听说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5.
蔡晓红.以跨学科的事业拓展口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1.2.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