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投资哈萨克斯坦:模式效益与风险

一、哈萨克斯坦的石油资源和石油外资政策

(一)石油资源概况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石油资源丰富。2009年,探明石油储量为53亿吨,占世界总量的3%;天然气储量1.82万亿立方米[1]。目前,哈萨克斯坦有191个油田和49个凝析油田,其中80多个正在开[2],主要分布在阿特劳州、曼格斯套州、克孜勒奥尔达州、西哈萨克斯坦州、阿克纠宾斯克州和卡拉干达州等地。2003—2008年,这6个州的石油年平均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28.69%、26.87%、17.15%、15.63%、11.64%和仁03%[3]。目前,正在运作的油田有田吉兹、卡拉恰干纳克、乌津、热特巴伊、让纳若尔、库姆科尔和北布扎奇等;卡沙甘、卡拉姆卡斯等油田近一两年有望投产。此外,阿拜(Abai)、达尔汗(Darkhan)、“Istatai”和“Zhambyl”等油田也处于协商开发阶段。

(二)石油外资政策

自1991年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积极引进外资,发展经济,先后颁布了《哈萨克斯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优先经济领域清单》、《与投资者签订合同时的优惠政策》、《外资法》和《国家支持直接投资法》等法律法规。其开发油田的外资政策经历了由松到紧的变化。最初,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利用与外国公司签署保密的产量分成协议[4]的方式吸引外国石油公司的投资([5];2004年后,通过修订《地矿和地下资源利用法》(2004年、2005年和2007年)、《海上石油项目产量分成协议法》及新通过的《关于保障经济领域国家利益问题的民法补充和修正案》,加强国家对战略资源的管理与控制,赋予国家在油气资产转让中的优先购买权和单方修改合同的权力。

表1哈萨克斯坦部分油田的勘探开发合同类型及储量

油田阿克纠宾恩巴卡拉恰干纳克卡沙甘库姆科尔田吉兹乌津库尔曼加齐Tub-Karagan合同类型R/TR/TPSCPSCR/TR/TR/TPSCPSC储量(十亿桶)107241506901055-7722

哈萨克斯坦的税法文件于1995年制定[6],其后多次修订。2009年的新税法总体上提高了石油公司的税负水平,降低了大石油公司的收益;与俄罗斯相比,哈萨克斯坦的税负较低[7]。

目前,哈萨克斯坦使用的勘探、开发合同类型主要有矿税制(R/T)、产量分成合同(PSC)和参与合同(ParticipationAgreements)三种(主要油田的合同类型见表1)。其中,勘探期最长10年,生产期25年,大型油田可达45年;产量分成合同大部分条款可协商。2009年的新税法出台以后不再签署产量分成合同,原来的产量分成合同仍然有效。

二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外国石油公司

三、中石油进入模式分析

(一)概况

1997年6月4日,“中石油”获得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60.3%的股份(2003年5月增股到85.42%),同年8月,又取得了对乌津油田的开采权益。自此,拉开了中国石油企业进入哈萨克斯坦石油市场的序幕。此后,“中石油”通过收购又获得北布扎奇油田[11]巴斯勘探开发区块[12]uatAmlonMuani”公司(KAM)[13]Dan—Munal”公司(ADM)[14]、“PK”石油公司[15]和“MMG”公司[16]的权益;与哈萨克斯坦油气运输公司(TNG/KTO)合资兴建肯基亚克一阿特劳的输油管道[17]和中哈原油管道(肯基亚克一阿拉山口)[18];与“KMC”公司成立中哈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AGP),负责中亚天然气管道在哈境内的建设和运营,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中石油”哈萨克斯坦公司综合负责“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勘探、开发、炼油、油品销售和油气运输项目以及与上述各项目配套的服务业务。

近13年来,“中石油”在哈的业务已由单一的油气开发,逐步拓展到勘探、输运、炼油、油品销售和工程服务等领域。截至2008年年底,“中石油”在哈的投资达70多亿美元,拥有61座加油站、6座成品油库,具有年产原油2000万吨和天然气55亿立方米、管道年输油1600万吨以及年炼油600万吨的生产能力。

(二)模式的特点

从建立方式上看,“中石油”进入哈石油行业的上、下游是以购并其他公司的油气资产或股权为主,兼有新建投资方式;进人中游(输油管道的修建与运营)则是新建投资方式。通过收购,“中石油”享有“AMG'’的股份、乌津油田开采权益、“PK”、北布扎奇油田、“ADM”、“KAM"和“MMG'’的股权和奇姆肯特炼厂及油品销售的权益。同时,“中石油”又通过新建让纳若尔第三油气处理厂[17]、中哈石油管道、盐下油田一让纳若尔集输管线、恩巴一让纳若尔铁路工程以及中亚天然气管道等拓宽了业务范围。

从投资类型看,“中石油”进入哈萨克斯坦油气市场以直接投资为主,还有以贷款换石油(项目)的合作新模式。

从投资过程和发展速度看,具有渐进性的特点。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一是项目由少到多,由小变大。“中石油”由最初的1个项目增至12个,后又组建海外子集团公司;二是经营业务从上游的勘探、开发拓展到中游的油气储运、下游的油气销售,从投资扩展到工程服务、技术合作,最终实现了上、中、下游产业链的一体化;三是资产由部分收购到整体收购,由招投标收购发展到按国际规则收购上市公司;四是由直接投资延展到以贷款换石油等方式。

从所有权结构看,所有大项目都是合资经营,倾向于独资或控股。合资可以达到四个目的:与“KGM'’合资既符合哈萨克斯坦的法律规定,又加强了与政府、企业的关系,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解决资金的问题,分散投资经营风险;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有利于长期的国际合作;与知名国际公司合作,提升企业品牌。此外,还可以培育和提高企业的国际运营能力。

(三)动因分析

“中石油”进入哈萨克斯坦石油市场集中反映了中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其动因主要有六点:一是获取石油资源,实现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的需要。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多。因此,建立海外石油生产和供给基地,确保稳定的石油供给成了国家石油公司责无旁贷的任务。二是国家“走出去”政策的推动。

表21997-98年哈萨克斯坦石油部门私有化(或长期合同)情况

四、模式的效益分析

(一)从宏观层面上讲,两国实现了共赢

1.中哈石油管道完善了哈萨克斯坦原油管道运输体系,实现原油出口渠道多元化。中哈石油管道建设前,哈的输油管线都是南北走向,多分布在西部、阿克纠宾和东部地区,运行相对孤立;其石油输油管道出海口主要有田吉兹一新罗西斯克输油管线(CPC)、乌津一阿特劳一萨马拉输油管线、肯基亚克一奥尔斯克输油管线和巴库一第比利斯一杰伊汉输油管线(BTC),其原油出口的85%经俄罗斯输油管道运送,目标市场只是欧洲[22]。缺少原油出口的“出海口”,制约着哈开发利用石油资源。因此,对哈来说,减少原油出口对俄罗斯的依赖,多元化管道线路是降低俄罗斯的影响和确保独立性的重要方式[23]。中哈石油管道自西向东横穿哈全境,不仅完善了其西东方向的原油运输体系,也增添了一条东向、不经第三国直接出口到中国的原油出口通道,在一定程度减少对俄罗斯管道系统、铁路运输及其主导的“CPC"管线的依赖[24],实现了原油出口的多元化。

1997年在哈投资的国家(地区)有35个,投资额21.07亿美元;2008年增至76个国家(地区),金额达200.7亿美元。大量的外资流人,拉动了哈经济的快速发展。1999—2008年,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7%[25]。同时,外国直接投资(FDl)在哈国内流向也呈现多向化,降低了FDI在石油行业的图21993-2008年哈萨克斯坦的FDI流入量及油气行业中FDI在FDI总流入量中的

比重(见图2)。

4.增进了中哈两国的贸易。中哈石油领域的合作拉动了两国间货物贸易的增长。

1994年,中国从哈进口的货物不足2亿美元。

1997年,增长到4.3亿美元。此后,快速增长。2008年,达77.26亿美元。1997年,中国对哈的出口额不足1亿美元,而2008年则多达98。2亿美元。2008年,两国的贸易额是1997年的33倍(见表4)。其中,中国从哈进口原油数量在其原油出口总量的份额也显著增长。1997年的份额是0.57%,而2008年则为9.32%(见表3)。、5.带动中国在哈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的发展。中国石油公司的成功进人,促进了中国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在哈快速发展。中国在哈的工程承包营业金额由1998年的50万美元增至2002年的2.4亿美元,2007年达到10.41亿美元。截至2007年年底,累计营业额为27.51亿美元;劳务合作营业额1998年为27万美元,2001年达到6600多万美元,2007年年底累计达9160万美元(见表5)。

(二)从微观层面上说,经济效益显著

1.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主要有两点:一是亏损油田扭亏为盈,“中石油”控股或参股的各油田产量明显提高。“中石油”接管阿克纠宾公司时,该公司亏损7000万美元。

几年后,赢利2.7亿美元,其原油产量已由1997年的260万吨增至2009年的600多万吨。

北布扎奇油田的产量由2004年的不足50万吨增至2008年的171万吨。让纳若尔油田由1997年的年产油235万吨增至2004年的408万吨(“中石油”每年的作业产量或权益产量见表6)。这不仅为“中石油”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也为“KMG'’、股东及其他合作方创造了效益。二是带动勘探、井筒工程、油田建设等工程技术服务和物资装备出口的快速发展。

表31997-2008年中国从哈进口的原油数量及其在中国原油进口、哈原油出口总量中比重

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原油进口(万吨)4.4940.9249.0872.4264.96100.36119.59128.56129.08268.27599.79567.06在中国原油进口中的份额(%)0.131.501.341.031.081.451.311.051.021.853.683.17在哈原油出口中的份额(%)0.571.951.772.612.071.624.024.552.245.389.439.32

表41995-2008年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货物贸易额单位:百万美元

表51998-2007年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工程承包营业额及劳务合作统计单位:万美元

年份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工程承包营业额0.00500.08710.44181.43692.40722.10231.09143.69185.831510.4143对外劳务合作0.00270.00550.00290.66180.02330.00960.03360.05920.03860.0787

表61997-2009年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的权益产量或作业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数量301521261733264374655797431824186218281857权益产量(份额油)作业产量

10多年来,“中石油”在哈的物资出口合同金额由1995年的11万美元增至2006年的12亿美元;截至2007年,累计合同额已近9亿美元;测井、录井和测试业务也不断扩大。

2.对哈萨克斯坦经济的贡献。“中石油”对哈萨克斯坦经济的贡献表现在四方面:一是上缴税费,增加哈政府的财政收入。截至2008年年底,“中石油”上缴哈的税费累计超过70亿美元。二是支持哈的“进口替代”计划,促进当地企业的发展。2001-2007年,“AMG"与当地企业签订并完成近6亿美元合同额;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与当地企业的物资采办合同额超过1700万美元,分包协议合同额和工程分包合同额达3793.67万美元。三是投资培养当地人才,用工本土化。“中石油”提供135万美元设立“总统奖学金”,支持哈的人才培养;直接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1.48万多个,油气投资业务的员工本土化程度超过97%。四是注重公益投资。截至2008年年底,在哈的社会公益投入5000万美元,环保投入4.45亿美元。此外,“AMG"还以优惠价向阿克纠宾斯克州供应天然气、柴油和重油。2001-2008年,以哈国内油价向炼油厂提供原油340多万吨。

五、风险分析及对策

“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政治风险和运营风险。

(一)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来自于哈萨克斯坦动态的法律法规和税费体制,包括哈的外资政策、矿产资源政策和税收政策的变化以及对劳工的限制等。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哈政府对外国投资者的态度渐趋强硬,油气行业的外资政策由松变紧。新的外国投资法取消了内外资企业的差别、变更了优惠政策;石油法律的条款几经修订,使合同类型和内容条款更有利于哈的国家利益,突出了“KMG'’在石油资源开发中的主导地位。二是税收政策也变得苛刻和随便。

哈萨克斯坦的税法多次修订,2009年的新税法取消矿区使用费,开征石油开采税,提高超额利润税,石油公司综合税负由49%上涨到62%(国际油价按每桶60美元测算)。三是有关“哈萨克斯坦含量”的内容已从温和宽松的规则演化为强制性的政策。例如,哈每年根据全国总劳动力数量限定发放外籍员工许可的配额。2005-2010年的6年间,外国劳务比重分别占其劳动力人口的0,32%、0.7%、0.8%、1·6%、0.75%和0.75%。除人员外,“哈萨克斯坦含量”还包括商品、工作和服务。这些政策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将影响企业的投资收益。

(二)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指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收益受其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认为,哈萨克斯坦是73个新兴市场国家中经济最为脆弱的3个国家之一,其最主要的问题是通货膨胀率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政府若难以控制通货膨胀将会摧毁国家的宏观经济,哈经济发展的好坏无疑将影响石油行业的勘探、开发。二是指跨国石油公司间的激烈竞争。竞争主要来自于公司间股权或油气资源转让及新勘探、开发区块的竞标,“CPC”管线、阿特劳一萨马拉输油管线、“BTC”管线与中哈原油管道的油源竞争(中哈原油管道的油源问题全部由中方负责)以及外籍员工许可数量的竞争。三是跨文化的融合。“中石油”在哈的规模快速壮大,中方的企业文化是否能恰好与“KMG"及其他合作者的企业文化融合,以及在控股企业中如何整合原有的企业文化将直接影响经营效果。此外,世界石油价格以及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也将影响“中石油”的经营效益。

六、结论及建议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中石油”在哈的直接投资实现了其国际化运营,建立了集生产、炼油、运输、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海外石油生产基地,是“中石油”寻求规模效益、紧随国际石油巨头的发展战略与哈多元化原油的“出海口”及完善原油运输体系的战略需求的结合,是继“中石油”苏丹模式之后,又一以直接投资带动商品及服务、品牌输出,最终实现资本、商品和服务、品牌三个层次“走出去”,同时又达到了共赢的成功案例。对“中石油”来说,提升了其国际化运营的能力,增大国际市场的份额,其示范效应推动了中国石油项目在中亚的快速发展;对哈而言,实现了战略目标,促进了经济增长。该模式以收购为主,兼有新建投资,还具有合资、创新合作模式和渐进性等特点,显现出“中石油”的“走出去”战略已步人高层次。然而,“中石油”的运营既要面对哈不断变化的法律法规和税费体制,也要经受宏观经济形势、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考验。因此,企业要注重对政治风险及经营风险进行研究,及时预见并制定相应的防范与控制措施,以规避及减少投资风险,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

THE END
1.七经营风险及对策.doc三、风险因素及应对虽然秋高气爽对本次募集资金拟投资工程在工艺技术、设备选型、工程方案、市场前景等方面经过了规模应用仍需要一个随着实践不断成熟的过程。因此,如果秋高气爽不能在技术上不断探索与进步,已有的技术优势也有可能丧失。对策:〔1〕严密跟踪与探索世界空调液晶屏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https://m.taodocs.com/p-593230000.html
2.企业经营政策风险及对策企业经营政策风险是指企业在制定和执行经营政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这些风险可能来自于政策的变化、市场的波动、竞争的加剧等多个方面。如何应对这些风险,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个企业家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企业应该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化。政策的变化可能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及...https://www.dugusoft.com/zixun/zixun46163.html
3.商务部业务系统统一平台加盟特许经营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带有强烈中国特色的特许经营在1987年肯德基登陆中国后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超过两千的特许加盟体系,近10万个连锁加盟店,覆盖60多个行业,仅仅在十几年的时间内中国就成为全世界特许经营体系最多的国家。面对中国热情高涨的投资者,国际特许经营学会主席科恩认为,中国大约用20年的时间就能走...http://txjy.syggs.mofcom.gov.cn/manager/news.do?method=view&id=4444972
4.电网经营企业面临的市场营销风险及其对策防范市场营销风险要大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严格依法经营、实现城乡经营一体化、积极与保险公司合作。 关键字:电网经营企业市场营销风险成因及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是在风险中经营的,电网经营企业也不例外。当前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厂网分离”迫使电网经营企业把主要利润来源从发电侧转向售电侧,电力...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5010
5.尹振涛: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风险隐患及对策建议金融科技以其独特的技术支撑、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影响着传统金融机构的理念、业务、架构和风险管控模式,逐步成为整个金融生态体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近年来,中国金融科技的快速崛起,在全球市场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甚至在一些基础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成为全球市场金融业的亮点,甚至是引领者。http://jer.whu.edu.cn/jjgc/6/2021-08-01/5219.html
1.企业的经营风险及对策企业的经营风险及对策企业的经营风险及对策企业的经营风险及对策xxx公司企业的经营风险及对策文件编号:文件日期:修订次数:第1.0次更改批准审核制定方案设计,管理制度企业的经营风险与对策1、政策风险:公司将在国家各项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合理确定公司发展目标和方向。2、技术开发风险:依靠专利保护掌握核心技术,加强...https://m.renrendoc.com/paper/227226410.html
2.试论农业的经营风险及其对策改革开放促进了农村市场体系的建立,优化了农业的产业结构,加速了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也使农业的调整和发展置于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之中,不得不面临更多的经营风险。正确地把握这些风险,及时地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显然对于我市农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经营风险与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相适应,...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205/01/4940084_75115634.shtml
3.商业特许经营的常见法律风险及对策解析(一)商业特许经营的常见法律风险及对策解析(一) 商业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即特许人),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即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商业模式就...http://www.hetuolaw.cn/news/270.html
4.短视频平台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风险及对策研究摘要: 随着网络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给短视频平台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契机,海外经营模式正逐步成为短视频平台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随着全球经营环境的变化,短视频平台企业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对短视频平台企业跨国经营风险的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有利于促进短视频平台企业跨国经营能力的提升。经过本...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QKBJBD20212022081300006115
5.企业经营风险应急预案(通用10篇)企业经营困难,举步维艰,相关牵头部门密切关注,提前帮助企业研究对策,提出化解经营风险的方案,并及时向市工作协调办公室报告预警信息;企业经营出现危机,但影响不大,启动预案,并及时报告市工作协调办公室;企业突发经营风险,资金链断裂,企业濒临倒闭,事态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启动预案,并报告市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https://www.ruiwen.com/yingjiyuan/4974790.html
6.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及其对策研究引导语:随着中国经济体制、金融体制的不断创新完善和资本市场的深入开放,中国企业的发展已进入”资本为王”的时代。下面是yjbys小编为你带来的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及其对策研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云天化公司历史 云天化的发起人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云南天然气化工厂,该厂位于云南省水富县,是我国七十年代...https://www.yjbys.com/edu/zibenyunzuo/310905.html
7.经营风险分析(精选十篇)今天的石油企业经营正处于一个全球一体化的相对依存状态,竞争更加激烈、风险被放大。更需要石油企业对外界变化做出积极而迅速的反应。这就需要建立风险管理相关的信息库和专家库,制订相应应对管理对策,为风险评估及时有效应用于指导管理提供便捷。 (二)充分发挥石油衍生产品的功能...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fupkl8u.html
8.创业知识股东会会议应对所议事项作出决议,决议应由代表45、对风险投资的介入的保护措施和风险控制机制 七、投资风险说明 46、行业管理和法律制约 47、潜在利益冲突 48、技术、生产、市场、管理等风险因素说明: ?技术风险及对策(其他替代品、研究开发的延迟等) ?经营风险及对策(原材料供应、对主要客户的依赖、产品价格方面的限制等) ...https://blog.csdn.net/yirui/archive/2007/06/30/55231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