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席镇农业光伏互补科技产业示范园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零二二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1
1.1项目概要1
1.1.1项目名称1
1.1.2项目建设单位1
1.1.3项目建设性质1
1.1.4项目建设地点1
1.1.5项目负责人1
1.1.6项目投资规模1
1.1.7项目建设规模1
1.1.9项目建设期限2
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3
1.3编制依据3
1.4编制原则5
1.5研究范围5
1.6综合评价5
第二章项目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7
2.1项目提出背景7
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11
2.2.1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健康稳步发展的需要11
2.2.2顺应我国能源绿色发展趋势,促进光伏产业快速发展需要12
2.2.3实现农业生产与光伏发电相得益彰的需要12
2.2.4改善生态与环境保护的需要13
2.2.5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光伏产业成本的需要13
2.2.6降低农业种植维护成本,提升生态种植经济收益的需要14
2.2.7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益的需要14
2.3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14
2.3.1产业政策可行性14
2.3.2技术可行性18
2.3.3选址可行性19
2.3.4管理可行性20
2.4分析结论20
第三章市场分析21
3.1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分析21
3.2我国农光互补产业发展意义分析22
3.3我国农光互补产业发展前景分析25
3.4中国太阳能资源状况分析25
3.5江苏省及扬州经济开发区太阳能资源情况分析26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32
4.1项目区域位置32
4.2区域建设条件33
4.2.1区域概况33
4.2.2区域地形地貌33
4.2.3区域气候条件33
4.2.4区域资源条件34
4.2.5区域交通条件34
4.2.6区域发展优势35
4.2.7建设条件评价36
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37
5.1项目实施目标37
5.2项目主要内容和规模37
5.3光伏系统总体方案设计38
5.4年实际发电量计算39
5.5电气设计方案41
5.6施工组织设计43
5.7工程管理设计44
5.8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45
第六章系统总体技术方案46
6.1光伏组件选择46
6.1.1太阳电池组件46
6.1.2几种太阳电池组件的性能比较50
6.2光伏阵列运行方式选择52
6.3逆变器的选择57
6.3.1并网逆变器系统设计方案57
6.3.2方案总体比较57
6.4光伏方阵设计61
6.5光伏子方阵设计61
6.5.1光伏组串设计61
6.5.2光伏组件支架62
6.5.3光伏子方阵布置62
6.6方阵接线方案设计64
6.6.1汇流箱及配电柜选型64
6.6.2直流防雷配电柜选型65
6.6.3接线方案设计65
6.7辅助技术方案66
6.7.1积雪降雨66
6.7.2抗冻土措施66
6.8主要设备明细66
第七章节约能源方案68
7.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68
7.2施工期能耗种类和数量分析和能耗指标68
7.3主要节能降耗措施69
7.4建设管理的节能措施建议72
7.5项目节能效果分析73
7.6结论74
第八章环境保护方案75
8.1设计依据及原则75
8.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75
8.1.2设计原则75
8.2建设地环境条件75
8.3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75
8.4环境保护措施方案76
8.5环境影响结论78
第九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79
9.1组织机构79
9.2激励和约束机制79
9.3劳动定员80
9.4福利待遇80
第十章项目实施规划81
10.1建设工期的规划81
10.2建设工期81
10.3实施进度安排81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82
11.1投资估算依据82
11.2建设投资估算82
11.3流动资金估算83
11.4资金筹措83
11.5项目投资总额83
11.6资金使用和管理86
第十二章财务及经济评价87
12.1总成本费用估算87
12.1.1基本数据的确立87
12.1.2产品成本88
12.1.3平均产品利润88
12.2财务评价89
12.2.1项目投资回收期89
12.2.2项目投资利润率89
12.2.3不确定性分析89
12.3经济效益评价结论90
12.4社会环境效益分析90
12.4.1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91
12.4.2社会效益91
第十三章风险分析及规避93
13.1项目风险因素93
13.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93
13.1.2技术风险93
13.1.3资金管理风险93
13.2风险规避对策93
13.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94
13.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94
13.2.3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94
第十四章招投标方案95
14.1招标依据95
14.2招标内容95
14.3招标程序95
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100
15.1结论100
15.2建议100
附表101
附表1销售收入预测表101
附表2总成本表103
附表3外购原材料表104
附表4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105
附表5工资及福利表106
附表6利润与利润分配表107
附表7流动资金估算表108
附表8资产负债表109
附表9资本金现金流量表110
附表10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111
附表11项目投资现金量表113
附表12借款偿还计划表115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建设单位
1.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项目
1.1.4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址选择在扬州经济开发区朴席镇
1.1.5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制人:186-0072-8890(微)杨刚工程师
1.1.6项目投资规模
本项目总投资金额为110000.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项目农光互补光伏电站投资建设的建筑工程投资、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其他资产费用以及充实企业流动资金等。
1.1.7项目建设规模
本项目农业设施用地总面积约6000亩,其中核心区规划占地500亩,核心区外规划用地面积5500亩,约装机容量200MW,采取“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方式,建设技术领先的光伏发电系统和开展特色生态农业种植,打造以科研、航天育种、有机农业种植、农光互补技术、旅游休闲与体验、科普教育、农业科技培训、农业论坛、航天育种成果展示与交易、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与推广农产品加工及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农业光伏互补科技产业示范园。
1、核心区规划占地500亩,其中100亩主要建设3万平方米智能玻璃温室,其中1万平米航天育种智能温棚区(作为航天育种展示、培育种植生产基地,包括建设有航天育种繁育区、太空花卉世界、奇异瓜果展示长廊、航天农业展览与体验馆)、2万平米有机蔬菜培育生产区(种植、粗加工等);100亩航天农林创意示范区(草树艺创意区、花田野趣、生态农业餐厅、精品大棚区)、100亩农林休闲体验区(开心农场、果蔬采摘区)、100亩水上乐园(休闲观光、住宿餐饮、农业体验等)及其他配套服务区100亩(园区管委会、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交易展示中心、农产品加工区、服务中心等)等八大功能区。
2、核心区外规划用地面积5500亩,主要用于建设跨度8米薄膜棚配套光伏生产,其中建设1000亩冬暖式温室大棚(主要是种植西红柿类产品);建设4500亩普通日光大棚(主要是种植食用菌)。
1.1.9项目建设期限
本项目工程建设从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工期共计2年。
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1.3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4、《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5、《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
6、《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
8、《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
9、《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10、《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
11、《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
12、《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3〕24号文件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1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1638号文件;
14、《关于印发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财办建[2009]34号);
1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3044号)
17、《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国能新能[2014]512号)
18、《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9〕761号)
19、19、《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0、《扬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2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
22、《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
23、《现代财务会计》;
24、《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
1.4编制原则
(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
(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国内最先进技术,装置设备选用国内最先进的,确保施工质量。
(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
(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
(5)注重环境保护,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
1.5研究范围
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项目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建设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
1.6综合评价
本项目重点研究“朴席镇农业光伏互补科技产业示范园项目”的设计与建设,太阳能的节能效益主要体现在电站运行时不需要消耗其他常规能源,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不排放任何有害气体和不消耗水资源。太阳能和火电相比,在提供能源的同时,不排放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目前,我国光电产业正以每年30%速度增长,城市化建设随着扩大内需政策不断推进,未来5年能源下降20%的硬指标,这些给光伏农业项目提供了空前的商机,加之国家对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优惠政策已经施行,在如此难得的产业基础下,本次项目的提出显得恰合时宜。
本项目可以有效解决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和开发绿色清洁能源的问题。在众多的新能源中,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极具增长潜力,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的全球背景下,“农光互补”模式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会和市场空间。同时社会效益显著。对于短期解决“三农”问题,还富于民,长期解决温室效应,降低碳排放,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巨大贡献。项目实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节地效益、环保效益均十分显著,由此可见项目实施十分可行且非常必要。
第二章项目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2.1项目提出背景
一、农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本报告有杨刚工程师编制,请勿复制。更多案例模板参考或报告定做详询186-0072-8890(微)杨刚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