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也好,民宿也好,乡村酒店也好,乡村民宿也好,非标住宿也罢,无论名字如何替换,对于乡村旅游生态上的住宿业来说,相对于配套、风景、设计、装饰,饱受诟病的就是服务、卫生、舒适和安全。那么,如何让游客满意呢?
这牵涉复杂的运营模式、运营流程、运营技巧。
当前,民宿业大致上存在四种运营模式:
1、独立运营模式:这种模式目前比较普遍,但大多也不是民宿主乐意独立运营,而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大管家;
2、村委会主导的统一管理模式:村民的住宅经过统一改造、装修后,以规模化运营的方式面向游客统一经营。游客想要住宿不需再费心在村子里选择农家乐,而是进村后直接找到该村乡村酒店的前台去订房间。
比如,北京密云的干峪沟、阁老峪、塔沟村均出现了这种乡村酒店,干峪沟还开通了乡村酒店网上预订。
3、专业化酒店主导的连锁管理模式:借助专业化酒店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平台,并通过其庞大的会员系统、营销系统、管理系统、品牌影响力、渠道先发优势,进行连锁化运营,从而实现乡村酒店品牌连锁化。
比如,2015年3月4日,首旅酒店发布公告称,首旅酒店与山里寒舍共同出资1000万元成立首旅寒舍,其中首旅酒店出资人民币51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1%。未来,首旅寒舍将受托全权管理“山里寒舍”和“山里逸居”品牌酒店。
4、专业化托管模式:同连锁化发展不同,这种模式如同聘请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只是在运营层面合作,并不进行产权层面的交叉和持有。
比如,在遂昌黄沙腰镇党委政府的协助下,大洞源村村委会与杭州宿源酒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租赁协议,将“洞源壹号”民宿15年经营权出租,这种出租模式实际上就是专业化托管模式。
第一种模式和第二种模式都有其特殊性,很多不可复制。第三种模式,需要进行复杂的资本运作,多是资本、机构、集团在联合运作。那么,我们来看看第四种运营模式:专业化托管。
当越来越多的理性投资者介入民宿,那么,民宿也就只能是一门或许不坏的生意。
问题是,一入民宿深似海!旷日持久的日常运营,绝没有软文里描绘的那么诗意、浪漫!能建设一家民宿的人大把大把,向往拥有一家民宿的人更是大把大把,然而,能经营好一家民宿的人,少之又少。现实生活中,商业逻辑和梦想激情总是有点差距。
理性主义者之所以理性,就是不轻易介入,即使介入了也不深陷。当进入的那一刻,他们就为自己预留了出口。所谓:担得起,放得下;进得去,出得来。
就目前来看,理性主义者,或者说投资民宿的投资客们,已经为民宿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出口,那就是将民宿托管。
托管,类似“物业管理公司”或者“物业服务公司”,其前期肯定是具有酒店管理经验的团队率先分羹,未来肯定会在酒店管理团队的基础上诞生更加专业的民宿管理团队,服务大小民宿主。
所谓大小民宿主,这里面,不但有村委会主导的“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定价”的统一管理模式下的民宿,还有个人投资的单体民宿。
到那个时候,民宿主的日子会不会越来越潇洒?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看到,民宿的专业化道路是不可逆的,小情怀注定会被大商业击垮。我们只能回味最初的感动:民宿拥有民宿主的日子是多么快乐!
最后,木尧想说:开民宿,放荡江湖,自在自足,这,活脱脱就是一件放荡不羁的事,华丽丽就是一件人生快意事。
百般计较,千般倒腾,万般思量,如此这般理性,还是开民宿吗?
没有不计成本、不计后果的勇气,能玩出一家好玩的民宿吗?
虽然民宿逐步会被专业化托管,但一家拥有民宿主的民宿,始终会是我们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