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增长放缓或下滑的阴霾持续笼罩着几大国际酒店集团。特别是在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尤其在大中华区,这个趋势更加明显。
2023年国内旅游业全面复苏形成的较高基数,只是今年酒店各项指标表现欠佳的部分原因。全球经济下行周期,高消费品类被下调预期。曾代表了品味和格调的国际酒店,如今似乎不吃香了。
全球经济波动下,公司如何保持业绩增长?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公司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策略?作为一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站在全球视野,能给到酒店业的经营经验又有哪些?
轻资产是管理公司的核心策略之一
在全球酒店集团酒店数和房间数量的排行榜中,凯悦酒店集团也并不靠前。但高端及奢华酒店的定位,让集团在营收和利润排名上实现反超,在今年几大国际酒店集团中业绩表现优异。
根据凯悦酒店集团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该季实现营收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0.43%;净利润4.71亿美元,同比增长592.65%。实际上,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凯悦酒店集团净利润就在翻倍增长。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800%,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27.94%。
财报显示,前三个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都是因为出售资产事项。2024年上半年凯悦酒店集团录得3.5亿美元房地产销售及其他收益,第三季度该收入为5.14亿美元。
再往前看,2017年,凯悦酒店集团进行资本管理战略进化,开始出售持有的房地产资产,并重新投资新的品牌和业务,以实现轻资产战略和业务增长。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在三年内实现了26亿美元的总收益(扣除收购),预计2025年轻资产盈利结构将超过80%。
传统观点认为,卖资产是卖方资金短缺的一种表现。但在邢林看来,酒店管理集团本质上是酒店资产投资及经营管理,从投资回报出发,资产有进有出,投资的资产在合适的时机以合理的价格出售,就是一笔好的交易。
邢林表示,对于任何一个主流管理公司,轻资产都是核心策略之一,能提升财务灵活度,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当然,他也提到,除了卖资产,集团也会买资产,以快速丰富酒店品牌矩阵,扩大市场覆盖面。但不可否认,近几年,酒店收购“相当、极其”谨慎。
“酒店原有业主能溢价卖出,买方不仅是本地或本国的资金投入方,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机构投资者。欧美市场的酒店交易方很多都是基金这类机构投资者。买卖双方背景越丰富,这个市场就会越健康。我们希望看到,通过酒店回报来评估资产本身的价值。”邢林说。
增量从何而来?靠本土化扩大市场份额
不过,卖资产带来的增长不是长久之计。作为酒店集团,凯悦最关心的还是市场份额。
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中国市场至关重要。1969年,在美国总部之外的第一站,凯悦就选择来到中国,在中国香港开出海外第一家酒店,今年是其入华第55年。
2017年,本已准备从酒店业退休的何国祥,在2018年出任凯悦酒店集团中国区总裁,后又担任亚太区拓展总裁。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凯悦在中国和亚太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可以实现的许多可能性”是他毅然加入的原因。
上任时,何国祥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的——“提升凯悦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截至2024年9月30日,凯悦在大中华区拥有超过174家酒店,这是六年前何国祥刚加入时的2倍多。
对于国内酒店行业而言,早期国际酒店品牌曾占据大部分中高端市场,本土酒店品牌以汉庭、如家、锦江三巨头为代表,占据低端市场。经过多年发展,本土酒店品牌不断向上,与国际酒店品牌争夺中高端酒店市场。在项目洽谈会上,邢林的竞争对手由几年前的一两家,变成了五六家,国际本土酒店品牌轮番上阵,竞争愈发激烈。
“跟本土品牌合作,是因为在本土市场的发展上,他们更有优势,他们更贴近本土市场。比如在一些服务和交流中,他们会更懂当地的市场,更贴近终端的用户,用本地化的服务赢得客户。在工作效率上,特定的服务方式上,都有很多值得学习。”邢林说。
在存量中找增量是接下来的竞争共识。除了与本土品牌合作,凯悦还需要抓住一些机会。邢林表示,凯悦在华这么多年,始终很谨慎地在一二线城市布局,包括一线城市,也只在成熟核心的位置布局。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市场不断成熟,对于凯悦而言,也有更多的机会,机会在于向存量要增量。
提速:数字导向还是市场导向?
还是太慢了。
2020年以来,酒店行业出清速度加快,连锁化率不断提升。2019年,国内酒店连锁化率为26%,2023年底已跃升至41%。
相比之下,凯悦确实该提速了。偶尔,作为大中华区发展和业主关系负责人,邢林也会被领导叫到办公室谈话,讨论酒店的签订数量。
“有一天,老板说我签的数字不够好,我会很不好意思。但真正让我焦虑的是我签的东西不够好。如果这是一场接力赛,棒在我的手里,跑慢点还好,如果掉了,跑得再快都没办法传出下一棒。”坚定的信念帮助邢林击退压力。他时刻告诫自己,酒店的数量确实重要,但品牌的价值和美誉度更加重要。
“品质优先是我们的发展原则。我们保持自身的战略定性和发展节奏,我们不能在别人的战略上取得成功,只有在自己的战略上,取得自己应该取得的成绩。”在邢林看来,和别人比意义不大。
邢林指出,加快发展步伐前,必须明确提速的出发点:是基于公司业绩的增长导向,还是市场需求的满足导向。为了数字发展而忽略市场本身的容量,显然不可取。在凯悦的战略里,速度和数量从来不是第一位。对于品牌发展,质和量是分布在天平的两端,“天平可以摇摆,但战略不能摇摆。”邢林强调。
他告诉记者,凯悦没有一年要开多少家店的具体目标,但会清楚地知道一个市场的容量到底有多大,应该能发展多少个酒店。“我们有极其清晰地分品牌、分区域、分城市的酒店发展规划。发展手册由完善的公司架构和团队,包括市场部、发展部、产品设计、运营等各部门,从市场、交通、流量等多维度分析制定,最终在合适的城市,合适的地点,设置合适的品牌酒店。”他说。
业主正变得越来越专业和理性,他们对投资回报和管理公司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如何增强管理能力,如何更好地贴合业主,怎样更清晰地了解客户需求?比起增长数字,邢林觉得这些问题更加重要。
“我们没有理由不看好这个市场”
道路与发展战略清晰,但看不到前景怎么办?
从全年看,无论大中华区还是全球,几大国际酒店集团业绩增长出现明显颓势。剔除出售资产的收益,凯悦酒店的业绩也受到不小挑战。
何国祥表示,全球经济波动、通货膨胀以及运营成本的上升给行业带来了诸多挑战,这些经济因素也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导致整体旅行需求出现波动。邢林坦言,今年的业绩表现在意料之内。
在他看来,中国酒店业充满活力,不断自我革新和创新。在全球视角下,只是处于阶段性变化之中,无需过分担忧。“就像坐飞机一样,都会经历气流和波动。过去三四十年中国取得了很多好成绩,但发展不会总是一帆风顺,都会经历波动,现在的情况不会影响中国中长期发展,短期会有波动和压力,但中期看到的是机会,长期坚定看好。”邢林表示。
“挑战不可避免,但过去经历过类似经济周期的国家,在之后都迎来了更好的发展。中国的人口基数、生态环境、发达的制造业,中国人吃苦耐劳和创新的精神我们知道中国的基本面,我没有理由不长期看好这个市场。”邢林说。
国际会议市场带来的增量减少,凯悦选择加大和国内企业合作,吸引更多的客源和生意。市场运营方面,拓展传统OTA(在线旅行社)渠道之外的新渠道和新模式,把生意做得更好。在邢林看来,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随时调整策略来应对波动才是最重要的。
他观察到,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推进,二三线城市的酒店需求显著增加,市场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中国消费者在中高端商务旅行和奢华旅游方面,需求增长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