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瘟疫的不懈斗争

瘟疫即流行性传染病。当世著名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尼尔曾指出,传染病是决定人类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之一,传染病是微生物与人类相互作用的结果。致病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曾导致人类的大量死亡,甚至造成国家的衰落、文明的消亡,微生物也塑造了人类文明与人体自身。同时,人类文明的进程也深刻影响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类对如何与微生物相处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并在控制传染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瘟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冲击

回顾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和共同演化的历程可见,自人类社会早期开始,瘟疫就是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素。随着农业文明的进程,人类与驯化动物、家禽的接触更加密切,扩大了微生物、寄生虫的传播机会。早期城镇卫生状况恶劣,为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提供了机会。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前后,伴随古老文明中心的发展,天花、白喉、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迅速地在人类之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不仅危及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同时也影响到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与瘟疫抗争的历史。

1.传染病是导致古希腊、罗马衰退的重要原因。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4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几度遭到瘟疫的袭击。在这场瘟疫中,四分之一的雅典军队官兵因染病身亡,连当时的执政官伯里克利也不能幸免。瘟疫的侵袭削弱了雅典军队的战斗力,最终使古希腊文明的黄金时代失去了光泽。

2.传染病对中世纪欧洲的打击。公元6世纪发生于东罗马帝国的鼠疫大流行,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流行严重时每天死亡万人,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衰落。

800年后,一场破坏更大的瘟疫再次光顾欧洲,几乎毁灭了当时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从1347年至1352年,瘟疫从中亚传播到中东,然后又陆续侵袭了北非和欧洲,几乎主要的欧洲城市都遭受到瘟疫的袭击。这场被称为“黑死病”的大劫难,不仅使社会经济生活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而且在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上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黑死病”使欧洲人相信,所谓的末日审判即将到来,于是,赎罪情结触发了鞭刑运动,成千上万的欧洲人卷入自我鞭挞和自我戕害的行列,成群结队半裸男女互相鞭笞,以此谢罪。当时,也有人认为,是女巫勾结魔鬼对牲畜施法而引起的瘟疫,这种看法导致了欧洲一些地区的虐杀“女巫”浪潮,大批被认为是“女巫”的人被施以酷刑,甚至被烧死。瘟疫导致劳动力的大量损失,极大地削弱了农业、手工业生产,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不过,黑死病的威胁也催生了一些抵制瘟疫的措施:政府通过颁布法令和法规,建立海港检疫,对有传染嫌疑的房屋要进行熏蒸和通风,衣物被单等全部焚烧,严禁死尸暴露街头,加强水源控制等,来遏制疾病的传播。

3.天花成为欧洲殖民者的帮凶。天花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埃及、印度、中国等文明古国都曾遭受过天花的侵袭。现代考古学家从公元前1157年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木乃伊面部发现有天花痘疮结痂的痕迹。但直到公元1500年之后,天花对人类社会的破坏才凸显出来。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西班牙人对美洲的殖民入侵期间,将天花带到美洲,致使在美洲大陆暴发了长达8年的天花大流行。

1518年,西班牙军队进攻阿兹特克人的重镇特诺克替兰(即现代墨西哥城)的关键时刻,特诺克替兰暴发了天花,阿兹特克首领及许多军士因染上天花而死亡,阿兹特克人陷于一片惊恐之中。西班牙人因此一举攻克并摧毁了阿兹特克的首府。显然,如果不是天花侵袭阿兹特克人,西班牙人不可能轻易在墨西哥取得胜利。

从公元165年开始,罗马帝国发生疫病。据历史记载,瘟疫一天造成多达2000罗马人死亡,并蔓延至莱茵河,甚至感染了帝国边界之外的日耳曼人和高卢人。17世纪法国画家尼古拉斯·普桑的名作《阿什杜德的瘟疫》,生动描绘了瘟疫流行时罗马帝国城市腐尸遍地、路人掩面的惨状。(资料图片)

疾病的流行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员的死亡,它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影响更甚。在人们尚不明了疾病流行的真正原因之时,那些能左右人类命运的瘟疫被认为是天神对人间的惩罚。在瘟疫凌虐印第安人之时,西班牙人却安然无恙,致使印第安人感到入侵者的肆意妄为似乎获得了天神的恩准,因而消磨了抵抗意志。

欧洲人带来的天花,并不只是限定在墨西哥境内,而是不断蔓延。1520年,天花传播到危地马拉,1525年至1526年侵入印加帝国。印加国王在征战途中死于天花,他所指定的王位继承人也染病身亡。正当帝国因王位纷争而摇摇欲坠时,西班牙人侵入库斯科(今秘鲁境内),占领了印加帝国,并在当地大肆掠夺和屠杀,印加人因遭受疾病的困扰而丧失了抵抗力。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历过很多场瘟疫灾难,其中黑死病无疑是最严重的瘟疫之一。这场瘟疫使得欧洲2500万人丧命,也改变了欧洲甚至世界的发展进程。图为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最繁华的格拉本大街的黑死病纪念柱,这座巴洛克风格雕塑的代表作,有着重要的纪念意义。袁亚新/摄

4.霍乱流行:殖民、商贸的风险。霍乱是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病死率一度高达50%—70%。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全球出现过七次大的霍乱流行,其影响地区之广泛,感染人群之众多是历史罕见的。

现代医学认为,霍乱是一种流行于印度恒河三角洲的古老疾病。自古以来,印度的朝圣之旅以及节日庆典都吸引大批信徒聚集到恒河下游,朝圣或参加庆典的人们很容易染上霍乱,并将此病带回到家乡,形成地方性的流行病,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人口毁灭性的灾难。19世纪初,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活动改变了霍乱往日的流行模式。一方面,随着英国军队在印度北方边境的作战,军队把霍乱从加尔各答带到战场,并传染给尼泊尔人和阿富汗人。另一方面,在1820年至1822年间,英国商船将霍乱带到了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东南亚各国、中国和日本。

5.旧病复燃与新发传染病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传染病已经基本被消灭,剩下的部分也可以通过免疫和抗生素得到控制,医学界转向攻克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然而,在20世纪末,人们惊讶地发现,传染病的危害依然存在。由于人们滥用抗生素,导致不少病原体发生变异、产生抗药性,致使已经获得了控制的疾病死灰复燃,如耐药结核杆菌的出现。同时,新的传染病也在不断出现,例如库鲁病、军团病、艾滋病、拉沙热、埃博拉、疯牛病、SARS等,再次向全世界敲响了要高度重视传染病的警钟。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同传染病的斗争远没有结束,任何忽视传染病防控的观点都是有害的。

二、人类对传染病的认知历程

1.对传染病早期探究。人类早期把瘟疫归之于超自然神力的影响。古希腊医学家试图探寻传染病与自然界外在因素的联系。中世纪瘟疫的肆虐在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引起人们对这类疾病的深思。在长期与瘟疫交锋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些疾病可能是随某种传染物而扩散的。

1546年,意大利医生把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单纯接触传染,第二类为间接接触传染,第三类为远距离传染,并把传染源解释为一种小粒子,是人类感觉器官感觉不到的东西。遗憾的是,当时还未发明显微镜,这种观点不能用实验观察来证实,因此没能被更多的人接受。

2.细菌理论的建立。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与应用,使得人们观察到一些微小生物,如细菌、螺旋体、滴虫等,直到19世纪,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才首先将细菌与传染病联系起来。巴斯德关于细菌与传染病之间联系的研究为现代传染病理论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巴斯德与科赫成功的鼓舞下,许多科学家投身于病原微生物学的研究,诸多病原体被陆续发现:1878年发现了回归热的病因,1879年发现了淋病的淋球菌、麻风杆菌,1880年发现了伤寒杆菌、疟原虫、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1882年发现结核杆菌、炭疽杆菌,1883年发现白喉杆菌、霍乱弧菌,1884年发现破伤风杆菌,1887年发现脑膜炎双球菌,1894年发现鼠疫杆菌,1897年发现痢疾杆菌等。

3.病毒性疾病的发现。19世纪末,医学家们还未找到那些最常见的流行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天花、流行性感冒等的病原体。由于传播这些疾病的生物太微小了,即便是在当时分辨率最高的显微镜下也看不到,于是用“病毒”一词来指这些微小的“感染因子”。1928年,美国医生用黄热病病原体感染猴子获得成功,并阐明了其传染因子是可滤过病毒。黄热病因此成为人类认识的第一种病毒性疾病。

由于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因此研究起来非常困难。20世纪30年代电子显微镜发明之后,病毒研究有了长足进展。1939年科学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的形态之后,“病毒”一词的含义从“致病毒素”转变为一类更小、更简单的微生物“实体”。

长期以来,人们只看到微生物的致病作用,没看到微生物的生理作用。近几年由于生物学的发展,现代各种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以及药物对宿主微生态平衡的影响,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正常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必须性和重要性。从本质上看,在正常情况下微生物对人体是有益的、必需的,致病性是偶然的。有学者从生态学出发研究人体与微生物的生态平衡和失调作用,提出防病治病的目的应是扶正祛邪,校正生态失调,保持生态平衡的观点。微生物的致病性取决于宿主、环境和微生物自身三个方面。抗菌直接消灭病原菌,同时也消灭了正常的微生物菌群,而现在的观点是一方面设法培养自身的抗体,一方面借助正常生物菌群之间的拮抗作用,间接消灭病原菌,这也正是中医所说的扶正祛邪观点的一部分。

三、防治传染病的努力

图为1918年,美国用以隔离治疗流感患者的“方舱医院”。(资料图片)

2.化学疗法的创立。16世纪,欧洲医生开始大量使用矿物药,医药化学也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不过,直到20世纪初,德国医学家艾利希才真正开辟了化学疗法的新领域。

1904年,艾利希开始通过改变砷化合物的结构,来观察哪些化合物可以用来杀灭病原微生物。1909年,在艾利希实验室工作的日本人秦佐八郎发现“606”号药品是一种可以杀灭梅毒螺旋体的有效药物。经过反复多次实验后,艾利希于1910年宣布了这一重要的发现,成为人类运用化学疗法治疗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1927年,德国医学家多马克从1000多种偶氮化合物中发现了一种橘红色化合物对治疗小鼠链球菌感染特别有效。他将这种化合物命名为“百浪多息”。第一个接受这一新药物治疗的是多马克自己的女儿。她的手指因划破而感染,病情危重,用药后奇迹般地康复了。百浪多息的发现使医生们找到了治疗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的药物,使这种疾病的死亡率迅速下降到15%以下,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不久,科学家发现百浪多息的有效成分是磺胺,于是,磺胺很快就代替了百浪多息。

青霉素的发现为人类同传染病的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图为1943年,美国一家青霉素工厂在做青霉素动物实验。新华社发(资料图片)

3.抗生素的发现。1929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菌可溶解葡萄球菌,由于缺乏有效的提取技术,青霉素在发现后的10年里一直未显示出其治疗价值。直至1940年,牛津大学病理学系的弗洛里在生物化学家钱恩的协助下才成功地提取出青霉素。1942年,美国第一个接受青霉素治疗病人获得良好效果。青霉素的成功轰动了全世界,在二战期间挽救了无数伤病员的生命。因此,人们将青霉素与原子弹、雷达一起并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大发明。在青霉素研究的同时,1944年,美国医生经过临床实验,证明了链霉素是治疗结核病的有效药物。链霉素的发现,不仅标志着抗结核杆菌药物的一个转折点,同时还促进了更多的科学家从事新的抗生素发现工作,形成了寻找抗生素的热潮。不久以后,放线菌素、土霉素、金霉素和新霉素相继问世。

4.疫苗的发明与功效。中国人早在16世纪,甚至更早些时候,就已经发明用种人痘的办法来预防天花。显然这项技术具有较好的效果,以至于中国周边国家都派人到中国专门学习种人痘的技术。后来,人痘接种术传到阿拉伯,又传到土耳其。1717年,英国驻土耳其大使的夫人随丈夫返回英国时,将人痘接种术带到英国。此后,人痘接种术甚至越过大西洋传入美洲,在美洲还出现了专门种人痘的医生。18世纪后应用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的方法已在西方世界得到广泛传播。

在消灭天花的历史中,英国人詹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詹纳的发明一是受到了接种人痘的启发,二是当他听说挤牛奶的女工一旦出过牛痘就不会再被传染天花后,就一直坚持研究这个问题,并在1796年开始进行牛痘接种实验。牛痘的成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它的价值。195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出全球范围内消灭天花的号召,经过全球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努力,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全球范围内被消灭,成为迄今唯一的一种经过人类的努力而被根除的疾病。

自牛痘疫苗之后,科学家相继研制出麻疹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腮腺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甲肝疫苗、乙肝疫苗、丙肝疫苗、脑膜炎疫苗、流感疫苗等,成为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极大地保障了人类的健康。

5.传染病防治的全球努力。人们为了应对全球传染病的肆虐,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创建了许多与公共卫生有关的国际组织和机构,对传染病的控制转向国际化行动。二战之后,国际医学界展开了一系列控制疾病的全球行动:如根除天花计划、根除疟疾计划、根除麻疹、百日咳、脊髓灰质炎计划、消灭麻风、麦地那龙线虫病等。1958年,第11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根除天花决议,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人类终于在1979年彻底地消灭天花。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根除麻疹、百日咳、脊髓灰质炎计划也基本上获得了成功。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随着人类交往的普遍化,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因素日益增多,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面对传染病,应有“预防胜过治疗”的理念,要提高个人的卫生意识,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总的来说,尽管人们依然会对突发的传染病产生惊恐,人类对于不断出现的传染病还有待深入认识,甚至不得不接受将与传染病长期共存的现实,但是也应该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已为战胜传染病提供了丰富的手段,相信科学、依靠科学,就一定能够应对各类传染病的挑战,不断提升人类的健康水平。

作者: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

THE END
1.社会学:公共关系学考试答案(题库版)考试题库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社会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社会学:公共关系学》题库,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http://www.91exam.org/exam/87-4509/4509275.html
2.公共关系传入我国是在()A20世纪70年代末B20世纪80年代初C20世纪80...公共关系传入我国是在() A 20世纪70年代末 B 20世纪80年代初 C 20世纪80年代末 D 20世纪90年代初 优质答案 查看答案近期公考资料 2024广东事业单位考试教材图书 2025版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 华图教育在线APP下载(刷题听课尽在掌握) 2025版广东公务员行测申论教材 点击获取【免费网络课程】 华图公职考试助手...https://dongguan.huatu.com/tiku/3894460.html
3.公共关系学起源于上一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主题学”作为专门术语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中国港台地区,约在80年代初传入大陆。()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晋商的代表人物( ) A. 胡雪岩 B. 乔致庸 C. 范蠡 D. 白圭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在狭窄的空间如卫生间衣帽间渲染出图适合的比例是:() A. 3比4 B. 9比16 C...https://www.shuashuati.com/ti/a3d34495b78740fdbf5f395a6537ffbc.html?fm=bd5df5959105d4b32308156f8ef399c24d
1.中国产业地产研究报告6篇(全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旅游绿皮书-2000~2002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一书中,对分时度假的描述为:最初是指人们在度假地购买房产时,只购买部分时段的产权,几户人家共同拥有一处房产,共同维护、分时使用的度假形式,后来逐渐演变成每户人家在每年只拥有某一时间段的度假地房产使用权,并且可以通过交换系...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f5bee1k.html
2.《全球通史》全文《全球通史》全文文档下载免费文档下载1500年以后,欧亚大陆的这种平衡状态逐渐为由新兴的西方促成的全球性一体化状态所取代,这种一体化状态在19世纪时发展到顶点,转而导致前所未有的世界性霸权。20世纪的历史,实质上是日甚一日地反对世界霸权的历史,是西方的技术和思想的迅速传播迫使人们冒险探索一条通向新的世界平衡的道路的历史。以上是世界史的基本...https://wendang.chazidian.com/show-98857/
3.公共关系学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国全国公共关系协会(PRSA)成立的时间是(C) A.1978年B.1955年 C.1948年D.1947年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26194550
4.中国劳动关系发展历史(通用6篇)(一)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布局:公共关系传入大陆后,呈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由城市向村镇、由企业组织向事业单位、由服务行业向工业企业、有外资企业向国有企业、由企事业组织向政府各部门逐步发展的格局。 (二)公共关系在内地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5j4o919.html
5.《公共关系学》简答题答:公共关系观念主要包括: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和服务观念等内容。 1、公共关系的“形象观念”表现为主体在决策和行动中高度重视自身的声誉和形象,自觉地进行形象投资、形象管理和形象塑造,将信誉和形象视作组织的无形资产、无形财富,把树立和维护良好的组织形象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2、公...https://www.360docs.net/doc/820494b2ec3a87c24028c444.html
6.公共关系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历史与逻辑公共关 系以使用有效、合适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来为组织和公众利益服务。 本章分为俩部分,第一部分是综述,包括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中国经历的“公共关 系热”,中国公共关系的基本脉络,中国公共关系的特色概括,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展望等;第 二部分是改革开放 20多年来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情况的大事记。附件内容是...https://doc.mbalib.com/view/f278d00c9ef6fa9be654df5ca8d52138.html
7.十九世纪题目答案解析,十九世纪题目答案解析3[判断题] 普通法系,是指以古代罗马法、特别是以19世纪初 《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选项(3分) 正确 错误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目: [判断题] 通过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美国“报刊宣传活动”的酝酿,“清垃圾运动”的催化,公共关系逐渐成为一门职业。 正确 错误 免费查看参考答...https://www.12tiku.com/newtiku/so-%E5%8D%81%E4%B9%9D%E4%B8%96%E7%BA%AA-l3.html
8.公共关系在中国公共关系在中国 公共关系在中国 公共关系是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而步入中国内地的。但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时期,现代公共关系便已经传入台湾和香港并得到较快的发展。 特别是在香港地区,一些跨国公司在其分公司内部设立公共关系机构,聘用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从事公共关系工作,...http://www.txpra.cn/party/697.html
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模板它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90年代兴起的一个性学术热点。目前对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尚存争议,本研究比较赞同采取卜长莉教授的概述:社会资本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的,以一定的文化如信任、互惠、合作作为内在的行为规范,以一定群众或组织的共同收益为目的,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https://paperisok.com/7492.html
10.公共关系发展史概述..ppt全文免费3.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理论和社会职业,是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而步入中国大地的。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较为迅速。 公共关系事业在内地的兴起是出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1986年,中国第一个公共关系公司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在北京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公共关系正式进入职业运作阶段...https://mip.book118.com/html/2019/0108/5041211142002000.shtm
11.龚云: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的冲击和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具有港台背景的海外华人传教士是进入中国内地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外来宣教群体。20世纪90年代以后,来自中国内地的传教士将福音传回中国内地成为主流趋势,数量迅速增加的来自中国大陆的知识分子群体被美国培植为这一趋势的新的传教载体。 “将福音传给中国未来的领导者” ,“为基督赢得这世代的华人知识分子...http://www.wyzxwk.com/e/m/show.php?classid=14&cpage=0&id=335560
12.职业生涯规划期刊还要努力挣钱,为出国深造积累资金,如果可以争取机会公费出国更好。 六、评估调整 和调整。及时了解情况的变化,通过对实际情况和目标的实现程度分析,做好职业目标的考核,修改和调整,重新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目标,确保可行性,才能完成职业目标的实现。一般情况下,我会一年做一次评估规划,并在年头制定该年具体计划,并...https://www.zzmce.com/lunwen/99173.html
13.公共关系学论文(推荐13篇)关于公共关系学的论文 浅析我国传统文化对公共关系学发展的影响 摘要:20世纪80年代,公共关系这门学科传入我国,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公共关系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或多或少带有些鲜明的中国特色,尤其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了诸多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特色 ...https://www.hrrsj.com/wendang/lunwen/845068.html
14.饭店管理概论教案新课导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选择方式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给许多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为它们带来丰厚的外汇收入因此,旅游业日益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饭店业的管理至关重要授课新知第一章饭店概述第一节饭店的涵义、特点、...https://www.yxfsz.com/view/1724067293971976194
15.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传播学专业的就业景怎么样,就业如何,好不好...并且传播学相比新闻学起步较晚,传入我国的时间也不不长,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创新。新闻学可以说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新闻学注重的是对社会现象的反应和报道,需要接触到社会,从社会的所感所想进行真实、客观的报道,解决社会中所面临的实力问题。 4、传播学专业就业景...https://www.93ta.com/zhaosheng_hyxCDbRuru47K56kP_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