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分为经营性公寓和公益性公寓。经营性公寓分为居住型、混合型、酒店型三种;公益性公寓包括学生公寓、老年公寓、军官公寓等。与普通住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配套指标
居住型公寓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按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安排,或者按居住区标准缴纳小配套费。机动车车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住宅配建指标执行。
混合型公寓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按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的50%安排,或者按居住区标准的50%缴纳小配套费。机动车车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住宅配建指标执行。
酒店型公寓的各项规划指标按照公共设施标准执行。机动车车位按照国家规定的酒店配建指标执行。
2、层高控制
居住型、混合型公寓建筑标准层层高应控制在4.2(有的地方控制在3.6米)
米以内。当标准层层高大于4.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计算值均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
酒店型公寓建筑标准层层高应控制在5.6米以内。当标准层层高大于5.6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计算值均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非住宅的门厅、大堂、中庭、内廊、采光厅等不计入超高范围。
二、土地属性及年限:居住型公寓的用地类别归属为住宅用地,使用年限70年(有的地方50年);混合型公寓的用地类别归属为综合用地使用年限50年;
酒店型公寓的用地类别归属为商业用地,使用年限40年。
三、设计及验收:经营性公寓按照公建设计标准执行,工程竣工验收执行非住宅技术规范。居住型公寓的空调室外机不得外露,混合型公寓须设置户式空调,酒店型公寓须设置中央空调。
四、使用:居住型公寓的房地产权属登记参照住宅有关规定办理,水电费同普通住宅一样按民用计算;混合型公寓、酒店型公寓的房地产权属登记参照非住宅的有关规定办理,水电费按商用计算。
居住型公寓在土地性质和使用权属上跟普通住宅没有明显的区分,只是市场引入的一个概念而已,但是由于其使用功能上的特点(一般单位面积较小,人群显得相对密集,对防火和疏散有一定要求)有的地方性法规要求在设计及验收上参照公建设计和验收标准执行。
注:目前针对公寓建设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是个别城市和地区出台了公寓建设管理规定,并且每个城市、地方性法规都不尽相同。
公寓式住宅与商务公寓、酒店式公寓不同,属于住宅用地而非商务用地,产权年限较长,为70年,一般不用做商务办公。
公寓式住宅户型一般较小,在30到60平米之间。交房时需要精装修标准,卖点是拎包入住,并且提供高于一般住宅的物业服务和优良的配套设施,销售价格高于同区域整体水平。
公寓与住宅的区别一
公寓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地段,居住人群以商务客群为主,重视的是优秀的软硬件设施服务和便利的出行条件;住宅一般重视附近的学校、医疗等生活设施完善情况,住户为普通家庭用以长期居住。
公寓与住宅的区别二
公寓水电费按照商业标准结算,单位面积均价较高,但入住人群多为商务人士并不在乎;住宅水电费按照民用结算,单位面积均价较公寓为低,居民常年在此生活居住非常在乎。
公寓与住宅的区别三
公寓交房为精装修,讲究居住环境的舒适性、配套设施的完备、服务的周到
详实;住宅可以允许生活配套设施一定程度的滞后,交房多为毛坯房。
公寓与住宅的区别四
产投资。花费成本能够为一般人群接受,因其优于普通住宅的服务设施和装修总之,公寓式住宅结合了公寓与住宅,既可用作个人居住,也可做出租或住宅一般以2-3居室居多,总花费高于公寓,用做私人住宅而非投资
公寓一般以小户型居多,重视的是购房总花费较少,用以吸引更多人进行境,往往被城市单身贵族青睐
公寓AEARTMI地段的不可替代性细致入微的酒店式服务完善的居原型功能布局集住宅、酒店、4
务功藁于一体
公寓的分类方式:
公寓的目标客户及功能需求
公寓产品划分界限相对模糊,尤其是产权性质和年限较复杂,需要区分不同性质和功能;
不同产权性质和功能的产品,所产生的价值和投资回报区别较大,如商务公寓的特殊功能决定了其价格的差异性,在定价时应有所体现;
不同公寓产品所针对的目标客户有所区别,销售时需要针对不同产品进行客户群体的细分,体现产品和功能营销。
公寓式住宅
公寓式住宅最早是舶来品,相对于独院独户的别墅,更为经济实用。早期大城市的公寓式住宅都是高层大楼,每一层内有若干单户独用的套房,包括卧室、
起居室、客厅、浴室、厕所、厨房等等,主要供当时中等收入的高级职员、政府公务员居住;还有一部分附设于旅馆酒店之内,供一些常常往来的中外客商及其家眷短期租用。我国早期的公寓式住宅已经具备现代城市单元式住宅的雏型。
建国前在一些大城市都建有欧美风格的公寓大楼,如上海的百老汇大厦、海滨公寓等。我国住宅建设从50年代学习苏联经验开始,走了不少弯路。当时建的这类住宅,其特点是一套单元内房间多,通常3~4间;面积大,每间1418平方米;净空高达33.4米,厨而功能全。但这种住宅与我国的居住水平不符,户型规模不符,以后逐步演变成几家合住,共用厨而的居住模式。目前,50年代的这类大房间公寓式住宅,从建筑设计形式上属于淘汰之列,但由于这类住宅建设较早,市政设施和公共配套水平高,又多位于市中心区,在住宅市场上仍比较抢手。这类住宅室内空间大,可以通过内装修来增强使用功能。
单元式住宅
单元式(梯间式)住宅,是目前在我国大量兴建的多、高层住宅中应用最广的一种住宅建筑形式。这类住宅与走廊式住宅的最大区别是每层楼面只有一个楼梯,可为24户提供服务(大进深住宅每层一梯可服务于58户),住户由楼梯平台进入分户门。如果住宅设计为点式,则各层住户围绕一个楼梯分布;如果住宅的平面是条形(板式)设计,则一幢条形住宅可有多个楼梯。不论是一梯二户,还是一梯三户,每个楼梯的控制面积称为一个:"居住单位"。因此,条形的梯间式多层住宅又称为"连续单元式住宅"。点式(墩式或塔式)梯间式住宅又称"独立单元式住宅"。
单元式住宅的基本特点有:
(1)每层以楼梯为中心,每层安排户数较少,各户自成一体。
(2)户内生活设施完善,既减少了住户之间的相互干扰,又能适应多种气候条件。